张发旺
(积石山县友谊小学 甘肃 积石山 731799)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各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深度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在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的同时,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文论述了如何通过问题驱动和跟进的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现深度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水平,以及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从中获取切入点,帮助他们进入到深度学习的状态[1]。问题驱动教学是指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构建起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问题驱动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产生求知的动力和意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问题是问题驱动教学的核心,好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产生求知的动力和意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如何设计问题呢?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问题。譬如,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的面积概念,教师可以带他们一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设计问题:“教室的面积是多少?”或者“当教室增加一倍的面积,需要多少张课桌与椅子?”,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
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引导。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基础概念作为引导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随着学生的学习积累,引导问题也可以逐渐深入和拓展,达到更高的学习效果。在问题驱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问题跟进,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时,教师需要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回答,同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进一步发掘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例如,在学习几何形状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面对这些形状,你想到什么数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导图、描绘等方式,进行深刻探究。
以探究数字规律这一课教学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问题描述:以下的数字是有规律的,请找到数字规律,并预测其中下一个数字是多少:1、4、7、10、1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观察这些数字,可以发现规律是每个数字加上3 就能得到下一个数字。所以,下一个数字是16。在这个问题驱动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找到了数字规律,并从中提炼出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让他们从探究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问题引导教学是指在问题驱动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从多个角度出发,去发掘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2]。问题引导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和跟进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步骤。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引导问题,并且及时跟进,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进而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①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制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这将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例如,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谜题,或者给学生一些独特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②鼓励学生自我思考和探究,在引导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思考和探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和猜想,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些方法将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③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与写作。
在问题引导和跟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鼓励他们使用合适的语言来思考问题。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书写来表达他们的思考,包括描述问题、说明解决方案、列出公式等等。这样,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考进行整理和归纳,逐步进入深度学习的过程。
以探究加减法与整数这一课教学为例,先进行问题描述:请用正整数和负整数完成以下运算:4-3,4+(-3),(-4)-3,(-4)+(-3)。学生探究的过程:该问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运算和了解整数的概念。教师通过描述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反向加法和选择减法的运算方式。最终,学生通过理解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关系,明白了加减法运算与整数之间的联系。这种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并进一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问题引导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师需要通过问题分析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3]。问题分析教学强调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和总结,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状态和不足之处,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例题,并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讨论。题目描述:小学100米比赛中,A、B、C 三个同学进行比赛。A 跑得比B 快3 秒,B 比C 跑得还要快7 秒。已知C 用时为17 秒,请问A 用的时间是多少?学生分析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计算题目中的数据,帮助学生理解比较运算和运算的优先级。最后,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流与比较答案,从中找出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通过问题分析的过程,学生除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实现深度学习的效果。
再比如:问题:小明有20 个球,其中红色球和绿色球相等。如果小明拿出一个球,得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鼓励他们就问题进行讨论与猜想。例如,可以问学生:“当小明从20 个球中拿出一个球时,你认为小明得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自我猜测,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教授概率的基础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推算出红球和绿球的数量,并计算出得到红球的概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策略,同时引导他们逐步进入深度学习的过程。
(3)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在问题引导和跟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写下他们的答案,并解释他们所采用的计算策略。这些深度写作过程将会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进行整理和归纳,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为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教师需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同时拓展问题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4]。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入的问题解决方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例如,在一个加法问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步运算,从而更好地理解加法的概念和规律。利用多种资源辅助教学,在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多种资源辅助教学,如互联网、数学游戏等。这些资源能够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进一步拓展了问题的应用范围和深度。
问题驱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合作学习和交流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通过交流和互动,学生能够在互相促进和帮助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实现问题驱动的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例如,采用课堂分享、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问题的扩展对学生进行拓展知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和技能。问题扩展教学是指在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和方法。通过应用题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问题描述:你有12 元钱,若薯片1包3 元、饮料1 比2 元,你最多可以买到几包薯片和几瓶饮料?然后引导学生考虑扩展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思考,不断尝试各种算法,提炼出拓展知识点,例如:通过计算价格比较来确定数量,通过捆绑优惠的方法,实现优化购物策略。通过问题扩展的过程,学生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通过问题驱动和跟进的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现深度学习,具备针对性、启发性和探究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和技能。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探究性教学,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学生都能平等参与,享受到实现深度学习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