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探析

2023-10-02 22:49芮文莲
今天 2023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班级班主任

芮文莲

(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甘肃 靖远 730699)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化,我国教育部门愈发关注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施情况。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状态的关注,引导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当前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从不同角度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正确班级管理方法,采用柔性化管理措施,同时加强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关注。在实际过程中,班主任应当以鼓励、肯定的手段促进学生成长;以合理的管理手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意识,从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1.小学班主任工作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背景

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第二条中,明确提出了班主任的定义,表示中小学班主任是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管理的实施者,是引领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引导者,也是小学生的“人生导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也明确提出了中小学班主任应负责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教育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从这点来看,在我国小学班主任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政策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就已经是班主任工作内容之一,而班主任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应当承担起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念的责任。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文件,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辟多个途径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出了小学班主任应当在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观点和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的要求。

基于上述政策文件内容,可以看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必然趋势,也是进一步推进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法,其具备丰富的规范基础和较为成熟的政策背景。

2.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需性

小学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教育工作,但是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一方面,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互相配合,共同转化为班级管理手段,融入班主任工作实施之中,提升班主任工作高效性;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是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石,而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班主任工作的追求。因此,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班主任工作、高效发挥班主任工作效用的必需措施。

2.1 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道德引领相同步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面向学生,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关注和引导,通过构建心理环境,开展心理引导和教育,辅助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状态,树立良好的心态,让小学生具备自己解决成长路上各种心理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促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日常学习更好表现,有效预防小学生的负面心理状态,比如:焦虑、抑郁、沉闷等。

德育教育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提升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小学生树立健全价值观念,促使小学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小学生今后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内在力量。

可以看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道德教育之间存在较高的相似性,教师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学生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辅助学生正确看待成长挫折,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中,进一步整合德育教育、班级管理、学生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发挥“1+1 >2”的育人效果。

2.2 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是学生成长的基石

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形成生活习惯、养成正确价值观念、具备积极道德行事准则的基础,也是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石。根据社会观察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出现犯罪行为的儿童少年,其在学校中均表现出负面心理问题,这种负面心理是学生反社会人格的特性,也是最终导致学生丧失道德判断,走上犯罪之路的原因。因此,小学班主任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班主任对学生教育、引导的责任,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并且在日常班级生活、学生管理中适当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鼓励肯定学生、以支持认同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尊重和关爱;同时及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辅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必须要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融合深度,才能够进一步探索出班级学生管理和学生教育之间结合得更多可能性,从而发挥班主任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促进和保障作用[1]。

3.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在日常工作、学生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小学生的感受,以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辅助小学生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方法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德育教育等班主任工作。根据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范畴及其现实环境,建议按照如下方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3.1 认同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感受

传统班主任工作中,对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的概念认知较为狭窄,更多地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这种观念并不适合当前的班主任工作,也不符合有关文件规范要求。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调整班主任工作思想和观念,围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观念,调整班主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在“以学生为本”观念之下,班主任应当认同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学生的班级主人公、自我管理主体的角色,尽可能地采用引导、辅助的手段开展学生管理,而非是命令。这样做能够将心理健康引导手段潜移默化提升班主任工作的教育价值,兼顾学生管理和引导,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

以二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为例,班主任定期对班级学生进行谈话和交流,以便于了解小学生的情况,给学生解决问题、解答困惑,并且对这段时间表现得一般的同学进行督促。在本次工作中,班主任一改以往“直接提出学生不足”的方法,以“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想要去哪里玩呢”这个日常话题为引子,与学生进行较为随意的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采用反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你认为这段时间你的学习状态如何”、“是吗?你能够自己发现原因吗?”等,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反思这段时间的学习状态,自我剖析优势和不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情绪的变化,若发现学生出现“不愿意”、“犹豫”、“过于沉默”等情况,则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假设出一个解决环境, 为学生提出2-3 种解决实际问题的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

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平等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困难;并且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自主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促使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自信心,获取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融合效果。

3.2 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不良心理问题

小学班主任具有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的工作职责,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是管理学生的心理状态。班主任要想在日常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就应当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知识素材,同时适当给学生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也能够逐渐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健康知识,促使学生可以正确看待自己在日常学习、成长中出现的情绪问题、心理负面状态等,从而及时自我协调,将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在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引导学生学会疏导情绪、培养学生形成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社交能力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以二年级小学生的班会为例,班主任借助班会的契机给学生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水平,考虑到2 年级小学生对“心理”概念认知较为模糊的情况。教师组织有趣的绘本阅读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班会之前,教师搜集班级学生成长中曾经出现的困惑、问题、情绪问题等,按照问题的情况分类形成(1)学习小困难;(2)妈妈爸爸和我的关系;(3)我和小动物;(4)关爱自己的身体和心灵;(5)如何面对他人的误解。在这六个主题中,教师分别设计绘本,引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等,并且采用线上教育平台一键生成相应的绘本图文。在班会上,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绘本,并且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绘本,在组内进行个人观点的“头脑风暴”。学生们在阅读绘本、互相交流、头脑风暴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发现“原来其他人也有和自己一样的困惑”,还能够通过了解绘本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等方法,掌握自我情绪调节、心理问题解决的“小方法”,同时丰富小学生的心理知识储备。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形式,也可以通过渗透知识的方式引领小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和情绪问题,让小学生学会正确地传达情绪,辅助小学生掌握正确排解自身情绪与学习压力的方法,进一步实现在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4.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措施

按照上述内容,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将学生管理与健康知识教育放置于同等位置,既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管理与调节认知,也让学生形成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储备、掌握心理健康协调方法,让学生可以在班主任的辅助之下得以身心健康成长。为了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价值,建议实事求是,先构建相应的框架,之后调整工作实施方法,为高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保障。

4.1 搭建系统框架体系,联动班主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高效地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应当整合班主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与方法,进一步搭建基于二者融合的教育体系框架,为之后落实二者融合教育,增强班主任工作的心理教育价值提供有效依据。根据班级中小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班主任可以构建“起—承”的二阶式教育框架,将各种心理健康知识逐步渗透于日常班主任工作的实施中[2]。

以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管理为例,教师可以分别从这两个阶段入手,搭建框架体系为:(1)“起”,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的日常表现及小学生的心理状态,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学生心理因素的变化规律。之后,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习惯、人际交流情况、家庭关系等进行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搭建个人教育档案。(2)“承”,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角度出发,以正向反馈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观念和思想,比如:带领学生观看教育片《千里走单骑》,引导学生重新认知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再比如:观看家庭教育片、学生生活题材话剧等,引起小学生内心波动,让学生感受温馨、温暖,以积极正面的情感浇灌学生心灵,逐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友情观念等。

4.2 构建“融合教育”模式,关注关怀学生成长过程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其与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教育部分内容高度重叠,能够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被融入班主任工作中。基于此,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的融合教育模式,将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为教育工作开展依据,以为学生提供心理引导、道德品质塑造与培育为主要手段。

班主任应当高度关注二年级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与课余生活,通过观察的方式了解小学生的成长变化,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小学生解决成长问题。以班级小红与小明发生争吵为例,教师应当先观察两人争吵的情况,了解二人发生纠纷的原因,之后根据这两个人的性格分别预期沟通。在沟通中,班主任教师可以针对这两名同学截然不同的性格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为他们提供解决同学纠纷的建议。同时,教师应当在沟通时了解学生在这件事情中的心理感受,为学生提供更多情绪上的安抚,同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给予关怀。

4.3 柔性手段辅助引导,提升身心健康水平促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密切,良好的关系既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因此,建议重塑关系。班主任应当转变以往较为强硬的管理手段,采取柔性化管理方式,采取建议、引导的方式帮助小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替小学生解决问题。

以上述“小红和小明发生纠纷”为例,教师可以在与小明、小红沟通时,询问当事人的诉求,比如:“你想要原谅小明吗?”、“你是想和小明做朋友呢?还是厌烦这个人,以后都不想和这个人来往了呢?”。在了解学生的诉求之后,为其提供合适的建议。可以看出,在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落实中,教师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感受;而柔性化的手段可以让教师先了解学生的意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己选择“和好”、“不来往”。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形成良好心理状态[3]。

结语

总而言之,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够为班主任加强学生管理提供辅助,也可以进一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引领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道德教育有相似之处,同时能够为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方法,其能够充分作用于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中。因此,在今后的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建议积极借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合理协调学生管理和学生引导的关系,既要以管理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成长;也要以引导鼓励与支持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搭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强化班主任工作,从而获取更好的班主任工作效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