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
(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 西藏 昌都 854000)
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教学,是学生物理学科学习的重要铺垫时期,这一阶段的教学成效直接影响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深化学生在未来学习物理学科的综合水平与能力基础。而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而很多学生在初次接触物理学科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畏难心理,认为物理学科既抽象又复杂,学习难度过大,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抵触情绪,这对提升学生物理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掌握物理学科价值并深入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尤为不利。而适当展开生活化实验设计和创新教学则有所不同,有助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帮助学生攻克物理学习难关。
在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十分关键的教育优势。细致说来,首先最为关键的一大优势便是在实验材料的获取层面上。物理实验必然以实验材料为核心,结合实验材料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而大多数物理实验在设计过程中,应用的实验材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的,这对于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尤为不利,久而久之会消耗学生物理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尤其这种实验方式也将影响学生对物理应用的根本能力。而借助生活化物理实验设计,使得学生更为方便的获取生活中与物理实验相关的材料,学生自主即可完成实验探究任务,教师在课上进行引导之后,学生可以结合课上所学知识内容自主在课后实验探究,不仅有助于深化课上所学的物理知识内容,同时也将极大的提升学习体验,强化动手实践操作能力[1]。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根本驱动力,而借助生活化物理实验的设计与创新,能最大限度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思考,并利用生活的常见案例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对全面深化学生物理实验过程和实验水平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形式。尤其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初中生在初次接触物理学科的过程中,犹如蒙着一层面纱一般,很多物理知识无法深刻清晰的理解,而借助生活化物理教学方法,有助于将学生引入到物理学科之中,帮助学生认知到与生活相关的各类物理知识,借助丰富多彩的物理知识形式和内容,加深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而且也将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与水平。
物理实验的教学,除了要提升学生良好的学科知识水平以外,还应提升学生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借助物理实验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难题。而教师在生活化的教学基础上实现物理学科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从生活中构建物理模型的根本能力,从而利用已有物理知识内容解决物理生活问题。而且生活化的物理形式,还有助于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各类实验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实验本质,深化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的应用操作水平。与此同时,学生以生活化物理实验方式,还能最大限度提升学生自主实验操作的可能性,与以往传统的实验方式不同,生活化实验的操作难度大大降低,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展开实验探究,对深化学生物理学科素养而言,是尤为有效的一个路径。
物理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必然少不了情境的搭配,各类情境元素的渗透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实现生活化教学策略。同时,教学情境对教学的促进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诸多教师在教学之际,积极结合各类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创设多元教学情境,其根本目标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调动起来。而在物理实验的情境创设中,教师则应着重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紧密关联学生日常生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本质。如此学生才能在后续的学科学习中逐渐产生更深的探究兴趣,激发探究热情,借助自己已有的物理知识理论,共同完成实验活动[2]。
例如,在教学“弹性势能”相关的知识内容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一知识内容的理解,教师便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实验素材,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氛围,使学生通过观看相应视频,深刻理解弹性势能的知识内容。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器具为学生播放游乐场弹簧床的视频片段,并通过视频的暂放倒放和慢放形式,加深学生对弹簧蹦床上的现象理解,有助于促进学生解读,理解弹性势能。而很多学生都在日常接触过弹簧床,不仅在认知层面有一定的了解,在情感体验上也是丰富多彩,引入这一生活化的实验情境,对学生思维意识的激发作用更为明显。如此,借助生活化情境创设学生对弹性势能的解读和记忆水平更为深刻,并逐渐认识到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联,课堂教学成效明显更佳。
另外,物理学科教学工作,离不开学生核心群体,而且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科教学工作势必要以学生为核心,积极做好教学工作的优化和升级,在课堂上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势必要围绕初中学生深刻展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观察学生物理学科学习的学情水平,以学生认知结构为出发点,设计更能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物理实验才能更好发挥实验教学价值,帮助学生攻克物理学习难关。而在生活化物理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依然要秉持以学生为核心载体的设计思路,积极做好学生学情的调研,结合实验教学根本内容,完成物理生活化实验的设计与创新。具体说来,大部分物理学科教学中需要结合物理教材展开实验活动,而物理教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教师一味依靠教材展开实验教学,那么很有可能使得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接触到最为实际且实用的物理知识。长此以往,对丰富学生认知水平,强化学生物理实践应用能力而言,自然存在诸多局限。为此教师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应积极结合学生学情,适当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探索与创新,实现物理学科教学的升级和优化。
例如,在教学“探究动能定理”这一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做好物理实验的生活化设计,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融入到物理实验探究之中,这样不仅能够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同时实验操作起来难度也更小。如教师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可以借助飞机飞行过程中的牵引力和阻力进行分析,在牵引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下,飞机将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在这一过程中飞机的动能就在逐渐增大。而利用这一浅显易懂的生活现象解释动能,对学生而言浅显易懂,自然而然能够深化学生对动能定理的掌握水平[3]。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这也是任意一门实验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要素,唯有提升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水平,才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为后续学科学习做好铺垫,夯实基础。因而教师在物理实验设计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生活化探究实验的引入,为学生自主探究操作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尤其大部分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教师通过积极地引导学生关联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物理知识内容,自然而然会深化其探究的兴趣。如果在探究操作层面上难度不高,对学生自主探究是尤为有利的[4]。
例如,在教学《浮力》这一节知识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探究任务,要求学生利用鸡蛋、食用盐、烧杯等实验用具探究浮力这一知识内容,自行进行实验活动。而为了强化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教师还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一同探讨实验操作方案,而大部分实验小组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都能独立实践本次实验探究课题,从中验证自己对物理浮力这一知识内容的假设和猜想。随后教师正式引入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单一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状态与液体内的密度息息相关,而且如果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体积越大,其所受到的浮力也将更大。进而借助这一生活化的探究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实现独立探究的任务目标,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也明显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5]。
总而言之,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做好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创新,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水平,同时也将利用实验实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升级。尤其借助生活化物理实验的设计,有助于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物理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更高层次的物理学科学习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