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钢笔书法

2023-10-02 22:19方志恩
中国篆刻 2023年8期
关键词:圣教序字帖毛笔

◎方志恩

记得1988 年,由《中国钢笔书法》等单位主办的“’88 首届国际钢笔书法大赛”,有10个人获得了特等奖,其中好像还有一名泰国人,我也是其中之一。同年,在浙江省供销系统主办的毛笔书法比赛中,我获得了唯一的一等奖,而且当时评委是商向前、郭仲选、王京盙、姜东舒、刘江、朱关田、祝遂之等,《供销合作报》转引评委话说,“你们这次评出的一等奖作品,超过了全国‘兰亭’书法比赛正楷第一名的水平。”又同年,我的毛笔草书《秋瑾诗》入选“宝丰诗书大展”并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接二连三的获奖入展消息给小小的临安书法界和文艺界带来了欣喜。

1989 年7 月,临安召开第2 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换届大会,我被选为副主席,很快便从供销企业调入文联任职。1990 年通过考试,被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录取,开始了脱产学习。从此我走上了书画专业化的道路。圈子不一样了,平台也不一样了,接触的人与事大多和文化相关。

这可以说是在《中国钢笔书法》获得特等奖发挥的主要作用,它改变我的人生命运,我是十分感谢的。

1989 年《中国钢笔书法》第一期,郦一平先生给我写了篇《看似平淡却奇崛——记特等奖获得者方志恩》的文章,而且配了一张“’88 首届国际钢笔书法大赛”颁奖会上我代表获奖作者发言的照片,图文并茂,宣传效果自是极佳的。

一晃十余年,时间到了2000 年,《中国钢笔书法》约我实临了《集王圣教序》全文,并配有一篇《不朽名作集王圣教序漫谈》的短文,一起在“古帖新临”栏中刊出,因篇幅长,分11、12 两期刊印,共28 页。

虽二十年过去了,我仍觉这篇短文生命力健在,没有过期。其中几个主要观点,不妨简要摘出,仍有启示意义:

一、学习书法要把提高审美眼光放在第一位。只有眼光提高了,手上功夫才能上来。经典看得多,练得要精,要找规律,从规律中融会贯通。眼光提高了,不仅对写字有直接用途,工作中也可举一反三,来指导工作。当然,眼光的提高离不开文学和文史的滋养,二者不可缺一。

二、经典字帖是引子,经典字帖是向导,经典字帖是酵母。经典字帖是通向成功的载体,能否成功关键是内因。再好的酵母不可能将石头变成面包,字帖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定要活学活用,不可教条。除学习字帖之外,还应从自然和生活中去吸取营养,丰富自己。

三、有人评《集王圣教序》是集字,笔势连贯上有欠缺,这是事实。我觉得事在人为,学外语也都是从单词开始的,没有将单词背得滚瓜烂熟是不会翻译的。临帖亦同理。

四、执笔如拿筷子,如骑自行车、摩托车,不可太紧,也不可太松,一切均以自如为好。像这种事,老师不可教,老师只能提醒、提示,冷暖只自知。自悟、自觉,方可见效。过于执着,便会弄巧成拙。

五、能否将字写好,每个点画到位是关键。点画怎么才算到位呢?起、行、收、连,每个动作都不能少。当然具体应视情况而定。要做到疾不油滑轻率,迟不呆板僵滞。如起笔动作,有的是从空中完成的,有的是在纸上完成的;收笔也是如此,有的笔画未到位就须实收,有的笔画已到位就可虚收;转折处顿笔,毛笔有的一次便够,有的需多次,关键是心中有否预想效果,一切均是随机。随机应变,这是老师不可教处,需要实践总结。现在大家都在谈宋韵,宋韵怎么体现,看看宋画,看看宋瓷,你能感觉哪里不舒服吗?看不出,人家哪里都做到极致了,韵自然就有了,现在我们能达到吗?我觉得书法也是如此,粗枝大叶、满嘴狂言是不成的,技法就那么多东西,从古至今都说烂了,关键是心要用到位,情要用到位。

到了2003 年,这件《临王圣教序》及文章又被《中国钢笔书法》收入《中国钢笔书法教材行书临帖》,在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了,真是一件快事。

人生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一晃又过了二十年了。时间到了2020 年,《中国钢笔书法》杂志成立三十五年之际,袁主编又约我这个老作者,要给予重点介绍。要求我完成一件钢笔实临《兰亭集序》和一件钢笔创作《兰亭集序》,这自然是很轻松的任务,我很快完成了。

《中国钢笔书法》把我和任平先生放一起,他在前,我在后。任平先生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杭大教授,又是浙江钢笔书法协会主席,那时名声真的如雷贯耳,写得一手连绵温润的行书,很有号召力。《中国钢笔书法》给我们各提供9个版面,整版大幅彩照和简介,除两件钢笔跨页《兰亭集序》外,还刊发了8 件毛笔书法作品、4 件国画花鸟作品及篆刻作品,较全面介绍和体现了我们的艺术状况。其中我的8 件毛笔书法内容也是经过认真思考选用的,反映的是我的书学观、人文传承和文史意识。

宋代名家黄庭坚有一段论书语,我多年来反复抄写提醒自己,尽量不要成为俗人。他的原话是:“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所以在我的8 件毛笔作品中,有孔子的语录,有孟子的话,有诸葛亮的诫子书,有书画家董其昌和刘熙载的话。我的画范围很小,只是松、竹、梅、兰、莲等一类的题材。有人说梅兰竹菊是画之基础,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它们反映的是一种文化传承精神,是中华几千年文脉传承的一种傲骨,是“无人亦自芳”的“慎独”精神,是一种气节,应该加以弘扬光大。当然,抄了几句圣贤语录,并不能说明你就是雅士了。但这应是使人胸存道义之基础,学多了,为人处世便有了底线。我一直认为,书法应把书写内容作为一项重要事情来对待。展览和出作品集,从目录就能知道你的审美观、学养范围、文学修养等,岂能小看。

我现在虽然不怎么参加硬笔书法活动,但每到图书馆,总要到书架上去翻一翻《中国钢笔书法》,看看有什么新动向。在当今纸质媒体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钢笔书法》还能顽强地生存,这与主编及编辑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祝《中国钢笔书法》事业常青。

感谢《中国钢笔书法》给了我机遇,给了我平台,给了我信任和支持。

猜你喜欢
圣教序字帖毛笔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小字帖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小字帖
小字帖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技法解析(一)
画画小工具 毛笔
从《十六龄女士杨莲之集圣教序诗》看杨莲之诗歌创作
《圣教序》及其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