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寻

2023-10-02 20:53:57李洪强田万英
山西青年 2023年9期
关键词:专创专业课程创新能力

李洪强 朱 萍 王 伟 田万英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数实融合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特征,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质量人才供给是保障社会经济成功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因此,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攻克的课题。

在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国内高职院校也在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将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半工半学的培养模式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1]。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把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人才培养的突破口,以技能大赛为推手,推进现有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以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上,更是促进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的培养。

“现代学徒制”、技能大赛或“互联网+”大赛等,虽在促进人才培养的培养探索中均有其独到之处,但是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难以大范围得到实施和推广,实践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创新教育引导。因此寻求具有普遍示范意义,能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培养道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向。

一、现有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虽然很多学校也在探索专创融合实施方法,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就目前现状和成效来看,在实践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专业教育还未能与创新教育融合

专创融合要求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虽然此概念已经提出好几年,但是落到专业课程层面进行改革的成功案例还不多,大多数职业院校还是按照传统思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没有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是从本科专业知识体系框架的课程中转嫁而来,与专科学生学习特质和接受能力之间缺乏整合,学生听不懂,不愿听;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成为教师的个人表演,学生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教学实施过程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动手创新实践能力没能得到发挥;没有深入探索如何将“专”与“创”有机融合,学生思考、探索、实践的环节太少,学到的还是传统模式下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创新思维没有得到激发、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还浮于表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够

据相关调研显示,很多学校虽然也在探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时,课程所讲知识停留在浅层宏观概念层面,学生接触的专业课程还少,缺乏专业知识支撑,学生难以将创新创业思维和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而后续课程也未对创新创业课程的相关理念和方法进行实践应用,造成学生难以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创新创业教育流于表面。

(三)创新能力培养缺乏足够的实践渠道

创新思维的迸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实践探索过程的锤炼,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训练。而大学教育的实践课程,大多是观摩型实践教学,学生按照教师要求依葫芦画瓢,而非主动探索性地完成实践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对实践环节印象不深刻,认识不深入,发现不了其中潜藏的科学问题和工程问题,就更难以激发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二、专业课程创新能力培养方向

上述在职业院校创新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症结就在于专创融合不深入,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不健全,缺乏足够的运用创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平台,因此,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教学探索。

(一)开展课程体系改革,构建逐层递进的创新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对艰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缺乏兴趣,更倾向于可具现型、可演示操作的知识的学习,缺乏足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学习专注度还需要引导加强。因此,如何扬长避短,查漏补缺,是在教育开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不仅仅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还需要具备足够的毅力和自主学习探索能力才能在创新探索中有所成绩。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是缺乏聪明活跃的头脑,而在于缺乏持之以恒的专注精神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因此,需要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特点,把握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规律,做好习惯引导、创新思维的激发、创新方法的运用、创新能力的训练、创新想法的实践,构建“创新初识—专创融合—创新实践”课程体系[2],构建逐层递进的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面向低年级的学生开设“创新初识”课程,入校伊始就教授就业与职业规划指导课程,重在启发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注重自学能力和专注力的引导,着重培养学生在遇到各类问题时可以从哪些方向去查找资料,采用哪些方法去思考、去探索,逐步引导其自主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一定专业知识和创新知识基础上开设专创融合课程,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重在促进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着重培养学生在遇到实际专业问题时,如何有效组织哪些专业知识,从哪些角度去剖析问题、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最后将优质的创新项目融入“创新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开展技术研发、工艺革新和流程再造等创新项目,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开放性解决方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项目的交叉学习,提升创新综合素养。

(二)开展专业课程综合改革,基于解决实际问题探索专创融合教学

目前,大多数的专业课程还是采用基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教学,学生学习了一堆的知识和原理后,遇到问题往往还是无从下手。对于高职学生,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因此,必须探索切实可行的专创融合实施路径,立足专业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强调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专业课程变革,突出专业课程赋予创新创业所需的技术与技能支撑,彰显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赋予了专业课程发展的新动力,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创新创业”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为此,需要对课程团队、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综合改革,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3]。

1.在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同时还必须确保教师的主导地位,加强课程团队建设。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在确保“专创融合”教育质量和提升“双创”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教师主导得好,学生才能有可能学得好,才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专创融合”课程的授课教师要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经验、企业生产、管理等实践经验,因此必须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为此,一方面可以组织课程团队分批次进入企业,向企业学习生产、管理、组织及运作、新产品的研发设计过程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定期邀请行业内知名企业家、工程师走进学校,结合具体工程案例给学生指导,引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课程团队抓好教学能力建设,大多数的高校教师都不是教育学专业出身,参照以前自己的老师教授自己的方法教育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这是不科学的,必须加强教育学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探索,摸索出职业院校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育教学方法。

2.立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结合岗课赛证和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标准,根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求设置教学内容。基于所需决定所学,保证所学能有所用的原则,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其从创新创业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有机融入每个授课单元中,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融入具体模块中的“双创”元素、案例,既要充分体现课程的专业特色和行业发展需求,还要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专业知识、专业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传授创新方法,锻炼创新能力。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遇到类似专业问题时,该如何去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突破课堂的空间、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前预习准备,打好基础关,课中点拨引导,突破重难点,课后拓展训练,巩固能力关。在课外完成基础性、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发挥学生动手意愿高、能力强的优势,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献资料查阅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课中采用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4],有针对性地结合实际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相关知识内容,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锻炼其创新能力。

4.在教学方法上,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基于各知识点设计模块化学习任务,再将模块化任务采用问题导入、探究、展示、总结等多个步骤实施,在每个环节实施过程通过开展头脑风暴、小组研讨、汇报展示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探索、多协作,发挥其学习主体地位,促进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5.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激发创新活力,开展活跃的课堂教学,探索将增值评价融入过程性评价体系中。根据“阿伦森效应”: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事实上,学习效果反馈机制既包括考核机制,也包括激励机制,良好的学习效果反馈机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创新欲望。因此,合理改进学习效果机制,不仅要注重过程性考核,而且把过程性考核作为过程性激励机制,通过反馈机制刺激学生的多巴胺,使之能够对学习和创新“上瘾”。

具体实施前开展有效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建立学生课程成长档案,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每一次活动,每一次刻苦学习过程都能及时得以记录,每一次探索与尝试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让学生得到价值认同,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更愿意跟着老师的节奏完成课程学习任务,让其看见自己成长的脚步,建立学习信心和热情,这些对于高职学生成人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完善创新工作坊建设,以兴趣驱动创新能力落地

创新工作坊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落地提供了实践平台[5],但很多时候,教师在创新工作坊的建设运行中的付出与学生指导工作没有得到重视和认可,教师参与工作坊建设与指导的热情受到打击。所以,对于创新工作坊的建设,需要学校提供组织制度的保障,政策上能激励、软硬件上能支持,这样教师才有更多的热情引导、带领学生开展创新性实践活动。

指导老师需要能不断根据自己的课题研究、自己的专业判断确定相关实践课题,能够让学生结合实际的问题提出开放性、创新性的解决方案[6]。在课题的设置上需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团队协作“跳一跳”才能够完成。这样,只需要指导老师指出解决问题的总体方向、提供技术把关以及难点点拨,学生团队根据所学知识研讨确定技术方案,利用工作坊资源完成样机的设计、制造,在提出构思、设计方案、样机制造的过程中能发现原理方案的优缺点,结构设计加工工艺、装配工艺的问题,以实际项目训练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提出创新方案,申报相关专利。同时,指导老师需要引导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创新创业类比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互联网+”大赛等都是孵化学生创新创意想法的舞台。

三、结论

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道路上,需要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联动,一方面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政策上保证鼓励创新的实践条件,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工程实践问题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专创专业课程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16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亚太教育(2021年3期)2021-12-05 05:51:42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高教学刊(2021年24期)2021-09-15 02:16:34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