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人格特征与竞技运动的关系综述

2023-10-02 18:21芦劲为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6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竞技人格

芦劲为

(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0)

人格发展的关键是指一个个体在其生命历程中逐渐个性化的过程,而个体化的意识能够主动地去认识、去感知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并且从中辨认出细微的差异,于是人们以此来理解不同个体不同观念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从而朝着更深处加以探寻客观现象的意义。Cosata and Mclrae 认为,人格特质是人在一生中最稳定,且极为重要的因素[1]。也正因如此,古往今来众多的心理学家都对人格进行了探究和分类。

人格的理论主要分为4 个流派:其一是人格特质理论,其中以卡特尔提出的四层次16 种人格特质模型,以及塔佩斯等一众学者发现并验证的“五种特质”模型,即大五人格理论最为著名;其二是一种被称为人格类型的理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瑞士精神分析学家荣格(C.G.Jung)依据心理倾向所划分的内—外人格分型以及艾森克所代表的整合理论,其提出的人格结构的四层次模型将人格类型理论与特质理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其三便是以弗洛伊德的人格分析理论为代表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正是他将人格的结构分为极为经典的本我、自我和超我3个层次;其四一个流派被称为人本主义人格理论,该流派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代表理论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罗杰斯提出的自我论。

这些人格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不同个体中存在的种种人格,其目的之一便是为了方便人们去了解自己并更好地掌控自己。而运动员则代表着一个将自己掌控到极致的群体,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需要不断地通过训练来提升自己身体的各项能力,并以此学会如何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身体。而人格因素便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由此,该文将根据我国著名学者田麦久先生提出的运动项群理论[2],结合新时代下诞生的新兴的竞技运动,将竞技运动分为技能主导类、体能主导类以及新兴运动项目,其中将技能主导类细分为对抗性运动与非对抗性运动来分别论述,并梳理了运动员人格因素对竞技运动的影响的国内研究。

1 国内外有关体育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在国外,从20 世纪60 到70 年代起,对于优秀运动员的研究就有了很高的热度[3-5]。而在国内,1980年刚刚开始进行的优秀运动员心理特征研究课题工作则极大地带动了我国众多运动心理学家在此方向的探索。在此之后,排球、体操、乒乓球、田径、射击、游泳、足球等一众项目就应用了多种国内外心理特征研究工具与方法,尤其集中在对运动员人才甄拔和评估的研究与实验中[6-8]。

国内人格理论在运动领域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竞技运动范畴,即运动员人格的探讨上。这也符合姚家新在《运动心理学研究进程》[9]中提到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监测和评价;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的提高”竞技运动范畴中的主要研究方向。虽然有国内学者在调研后得出“发现优秀运动员的人格特质非常积极向上,并且性格中外向型和开放型多”[10]这一结论,但是笔者认为该说法有些许笼统,对于运动员人格特质的区分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区分运动项目来对不同类别项目的运动员的人格特质进行分类调研。关于这一点,朱洵涛与吴婷[11]在其研究中,依据我国著名学者田麦久先生的“项群理论”,同样得出了“从事不同运动项群运动员的不同人格特征,从另一角度揭示了体育运动对人格特征的影响”这一结论。接下来笔者将分析比较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人格特征的不同及对其运动项目的影响。

1.1 技能主导类运动运动员人格特征与竞技运动关系的研究

在这里,笔者将对技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分为非对抗性运动项目和对抗性运动项目。其中,非对抗性运动项目主要是指个体可以在比赛规则的范围内通过耗时长短以及计时得分来判断运动员的成绩,主要包括得分类的体育舞蹈、艺术体操、冰壶和跳水等运动,以及命中类的射击运动;而对抗性运动项目主要是指己方和对方进行对抗,且对方在对抗中是真实存在且具备相当实力的个体或群体[12],笔者主要列举三大球类运动——足球、篮球与排球的相关例子进行论述。

1.1.1 非对抗性运动运动员人格特征与竞技运动关系的研究

鲍冠兰[13]通过使用《修订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对比卡特尔16 种人格因素量表的评分方法[14],将体育舞蹈以性别和专项划分,与全国青少年常模进行测评和比较,认为优秀的体育舞蹈运动员个性上通常外向、热情、勇敢,拥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同时,他们非常自立并且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做事也具备恒心与坚韧的意志力。但在与全国常模比较时,不论男女都显示出了更为内敛与缄默的一面。笔者认为,这一点与体育舞蹈运动强调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这方面不谋而合,即运动员们需要通过掌控四肢、躯干各部位的肌肉静力性力量以及爆发性力量的结合和身体各个部位的关节活动,来保持令人赏心悦目的身体姿态,他们将身体极尽延伸、伸展与挤压之能,更好地配合着音乐,完成相应的舞蹈动作,从而体现出体育舞蹈技术的魅力[15]。

在艺术体操领域,张珂等[16]通过使用WT 性格测试量表、CSAT、SCAT量表[17]以及t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灰色关联法等方法,对国家二级及以上的艺术体操运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严格的数据分析,得出各种人格特质对艺术体操项目的影响程度大小的排序,由大到小分别为坚韧性、兴奋性、进取性、理智性、自控性、情绪性、灵活性以及社交性;并且认为“艺术体操运动训练能塑造人的优良人格特质”。而笔者对这方面的结论持怀疑态度,因为任何一个个体人格的塑造的影响因素都是多方面的,运动训练虽然占据了运动员生活中的大多数时间,但是在运动员平常的生活中,不论是教练员的教导、其他队员的影响,还是伤病的影响等因素,都会对运动员优良人格的形成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固然不能否认艺术体操运动对于运动员人格的塑造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如果说一项运动训练能够塑造出一种优秀的人格,这样的说法确实有失偏颇。

赵纪龙与徐守森[18]通过《大六人格问卷》和《内—外控制量表》调查了备战2018平昌冬残奥会的19名国家轮椅冰壶运动员,发现了归因风格在运动员人格情感维度方面表现出极其紧密的联系,指出情感问题越是严重的运动员,他们的归因风格就会更多地倾向于外归因模式,即将比赛中的挫折与失利归结于外界的影响因素对自身的不利影响。

在跳水项目中,有关于其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指出,跳水运动员中占比最大的神经类型是活泼型多血质,其次才是安静型黏液质[19]。而杨阿丽、冯秋实[20]在对本国单板滑雪U型项目中的运动员人格因素的考察中发现,在兴奋敢为型和自信型的单板滑雪U 型项目运动员中,紧张性更少、更容易取得成绩、所属运动队级别更高。并且又通过个案法分析个别优秀单板滑雪优秀运动员,发现他们的人格特质类型大多属于兴奋敢为型和自信型。

在射击运动领域中,于青、蔡天德[21]通过使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我国优秀射击运动员进行了测验,并将之与全国常模对比,并且发现在稳定性C、敢为性H、自律性Q3、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忧虑性O、紧张性Q4这8种元素上有着明显差别。其中,前4项人格特征得分高于常模值,而后4项则相比较而言低于常模得分。由此可知,射击运动要求运动员拥有极强的心理韧性、稳定性,对自己的技术及能力极为自信,对于细微的外界变化需要能够准确地感知到并排除对自己不利的因素,达到宠辱偕忘和处乱不惊的境界。陈坚[22]在对湖北省队射击运动员的研究中同样也发现,运动员相较普通人更加成熟,情绪更加稳定,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够充满自信、积极面对。

自此而看,在非对抗性的运动领域中的运动员并没有很高的外倾型占比,他们的乐群性得分并不高,相对而言,他们的情绪稳定性、果敢性和自律性等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这种现象或许是因为他们的运动项目中需要与他人接触的地方更少,而与自己的内心交流更多一些。笔者认为,这与现在技术主导类非对抗性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年轻化的现象密切相关,过早地离开家庭,融入运动队生活,对于年轻的运动员人格的塑造影响很大,而这又与教练员的执教与教育方式有很大的联系。除此之外,关于人格因素对残疾人相关运动项目的研究存在着大片的空白,甚至连相关的实际测量都寥寥无几,这与我国庞大的残疾人运动员数量和他们所获得的傲人成绩严重不匹配。

1.1.2 对抗性竞技运动员人格特征与竞技运动关系的研究

在对抗性运动中,现在的研究普遍依据运动员在队伍中不同的位置进行不同的人格分类研究,而笔者综合了排球、足球以及篮球的运动员人格特征对竞技运动的影响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论述和比较。

排球运动主要可以分为主攻手、副攻手、二传手、接应和自由人5个位置[23]。段瑞雪[24]在对参加第十九届运动会青少年部男子排球比赛的运动员调查中发现,不同位置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在兴奋性、实验性以及紧张性上有着明显的不同。林逸琦与吴家舵[25]也认为主攻和副攻在世故性和独立性上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优秀的主攻相比副攻心理更加成熟,能够更冷静地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场上的局势。

在足球项目中,Schurr[26]在研究美国大学生足球运动员时,同样发现了不同位置的运动员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别,他认为优秀的运动员中,边路队员倾向于感觉模式,进攻后卫倾向于直觉模式,防守后卫倾向于内向模式[27]。在国内,李春君等学者[28]在研究我国高校足球运动员的个性特点时,发现不同位置的球员的差异依旧显著。经调查后发现,适合担任前锋的球员在敢为性、恃强性、兴奋性以及外向性这几个方面的得分偏高;而适合担任防守后卫的球员,其人格因素中的怀疑性、忧虑性得分偏低,敏感性、独立性、焦虑性得分偏高。

关于篮球运动项目,陈麒和张伟[29]在研究江苏省少年男篮运动员时,通过卡氏儿童14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CPQ),发现他们在乐群性、果敢性和聪慧性上的得分均高于同龄的男生,并在敏感性和自律性方面表现偏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很有可能和少年运动员较早脱离家庭教育有关,也和运动队管理的严格程度相关。陈晋[30]在研究女子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中发现,在神经质(情绪性)这一维度得分较低的运动员更适合发展成为核心运动员,并且这一规律在主要得分手和二分球手上同样适用。除此之外,球队的主要得分手的人格类型往往以黏液质、多血质的球员为主,而多血质与胆汁质类型的球员则是三分投手的优秀人选[31]。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足球项目中,还是在篮球、排球项目中,都有学者研究发现,不同场上分工的运动员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并且普遍偏向于外倾型人格,在乐群性、敢为性和兴奋性上具有较高得分。笔者认为这比较符合这些运动的特点,因为在对抗性的运动项目中,不论是与队友的交流,还是与对手的交手,都需要运动员对人性有着一定的把握,从战术层面来讲,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教练员团队可以通过了解己方队员与对方队员的人格特点,从而制定相关的训练方式和战术,这对获得最后比赛的胜利有着很大的影响。

1.2 体能主导类竞技运动运动员人格特征与竞技运动关系的研究

刘彦秋与方环[32]通过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表、双重个性因素的推导公式及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应用公式3 个途径,并依据性别分类调查未成年田径运动员的个性特征,结果发现,男性运动员的人格特征为偏外向并且热情、乐群、具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责任心。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很强的自律性以及专业成就动机[33]。与此同时,数据也展现出了他们的人格特征中有缺陷的一面:紧张性过高、焦虑程度较高,而这些与运动员追求成绩的压力、比赛与训练的压力以及他们对于压力的承受能力有关。并且依据其研究发现,导致这些结果的因素中,运动员对教练员的依赖性、顺从性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尤其是个性被动的运动员,常常受人驱使,从而体现出了较低的独立性[34]。而青少年女田径运动员的人格特点不像男生那样外向,她们体现出了更强的理性和自制力,并且更会关心他人,但是有时她们也会表现出过高的紧张性和敏感性,导致忧虑抑郁、烦恼自扰,同时也比男性运动员更加保守、传统,并更多地依赖于教练[35]。而梁媛媛[36]通过将田径运动项目更进一步地分类,并结合人格测试发现,短跨项目的运动员人格特征更倾向于外向型,他们的兴奋性较高并且拥有较为适中的焦虑水平;跳跃项目的运动员同样以外向型人格为主,但是相对于短跨项目的运动员来说,他们的兴奋性更低;而中长跑项目同投掷类运动员相似,有着比前两者更低的兴奋性和焦虑水平。

在青少年短道速滑领域中,李涛等人[37]选择36名未成年短道速滑运动员为对象进行测试,运用Piers-Harris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38]进行测试,发现短道速滑青少年运动员自我意识情况偏低,男性运动员智力与学习情况、躯体外貌属性及总分因子与中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发现,对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目中人格因素的研究明显少于技能主导类项目,这或许与体能主导类项目对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需求更大有关,但是这并不代表心理层面相关研究的缺失成为理所应当。并且相关的研究过于宽泛和笼统,甚至是在我国成绩优秀的运动项目中,对相关优秀运动员的个案研究都极度缺乏。

1.3 新兴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人格特征与竞技运动关系的研究

在传统体育项目中,往往要求运动员具有过硬的身体素质,而电子竞技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则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更高[39]。彭宇睿[40]及其研究团队在电子科技大学在校男性学生中选取310名有超过3 年《英雄联盟》游戏经验,且除了最低段位之外的各段位的大学生,通过人际敏感性量表(IPSM)[41]、情感神经科学人格量表(ANPS)[42]进行调查,使用EEGLAB 和MATLAB 脚本文件进行数据分析,并以被试游戏内表现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组,利用双样本t检验研究游戏表现对被试Alpha功率谱的影响。此外,研究者还采取皮尔逊相关系数对被试的功率谱和人格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取得高水平电子竞技运动成绩的一个原因是运动员拥有着更高水平的娱乐特质;而那些拥有高水平的人际觉知、认同需要、怯弱、脆弱内在、恐惧等特质的运动员,在电子竞技运动中往往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除此之外,研究者还认为电子竞技运动员在人格特质上可能与其他竞技运动员具有一定相似性。

研究发现,对于电子竞技这类新兴的竞技运动项目的相关研究甚是缺乏,而其中对于人格因素研究更是近乎一片空白。事实上,对于新兴的竞技运动而言,它们与传统运动项目是有一定的相关规律性的,后者应当是在全新的时代,继承了前者的相关特点,并兼具着自身特质的存在,所以笔者认为这方面可能会成为今后包括且不限于人格因素研究的热点。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1)运动员的人格特质会根据运动项目类别不同而有所差别。以卡特尔16 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人格测定量表)为理论依据,在技能主导类的竞技运动中,非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人格特质以情绪稳定性、果敢性、有恒性、自律性表现突出;而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人格特质需要根据位置不同作出区分,但是总体以外倾型的乐群性、果敢性以及兴奋性表现突出。在体能主导类的竞技运动项目中的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大多为乐群、有责任感,并且有很强的自律性;但他们也表现出了较低的独立性,并主要体现为对教练的依赖。除此之外,从性别方面来说,女性运动员表现得比男性运动员更加保守;而短距离项目也表现得比长距离项目更加外向和焦虑。而在电子竞技这种新兴的竞技运动项目中,成绩较好的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主要是高度的果敢性和心理韧性,这一点与传统运动项目中的优秀运动员所展现出来的人格特性确实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

(2)运动员的人格特征与运动员选材、训练方式以及在日常领域的教育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3)我国现在对于人格理论在运动领域的研究虽然正在发展,但是理论不够成熟和系统,研究内容多半局限于针对某一类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的人格方面,而缺乏对各类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人格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导致没有跨项目的运动员人格理论及规律出现。相对应地,从更微观的角度上来看,运用个案法对优秀运动员人格因素对竞技运动的影响这一方面的调查研究还存在着大量的空白,这与我国相对较大的优秀运动员数量严重不匹配,而笔者认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缺失也将会制约着我国整体竞技运动成绩的提高,并且不利于运动员健康良好人格的培养。

(4)在对于残疾人运动员人格因素的研究上出现了巨大的漏洞,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不利于我国残疾人相关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运动员的健康成长。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而他们的人格特征对运动的影响也理应值得研究人员的关注和探索。

2.2 建议

今后应当加强对于运动员人格范畴的调查与研究,而且不单单局限在各运动项群和种类之间,还应当组织跨项目的大范围综合性调研,找到我国运动员人格与相关竞技运动之间的规律和关系,制定出适合我国运动员群体的人格量表;同时兼具针对个别优秀运动员的个案调查,找到个性与共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且理论联系实际,将研究结果运用到实际的运动训练以及比赛中。此外,还可以将成果辐射到全民运动中去,以此比对专业运动员与业余运动员甚至是普通大众人格特征对运动方面影响的差异性,这将会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催化作用。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竞技人格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竞技精神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花与竞技少女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竞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