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启明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 广东湛江 52500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任务,强调健康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石。在这一背景下,学校体育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环节,其在培养健康人才、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衍[1]。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与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的肥胖等问题日益严重,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健康中国背景下,需要构建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机制,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该研究旨在从我国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管理促进机制与管理监管机制3 个方面提出相应构建机制及改进策略,为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提供借鉴。
我国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涉及多个主体和部门的协调,方案制订需关注科学依据和风险规避。只有在这些关键点得到充分重视和落实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实现大学生健康促进的目标,为健康中国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决策制定机制是推动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核心环节[3]。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为此,决策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充分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的健康需求和现状;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三是科学决策,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四是及时调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以保证其长期有效性。
具体而言,涉及决策主体、操作主体、方案制订、部门协调、科学依据和规避风险等关键要素。(1)决策主体和操作主体在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决策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部门、高校管理层和专业机构,他们需要根据国家政策和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健康促进策略。操作主体则包括学校教职工、学生组织和社会组织等,他们需要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确保政策的落地生根。(2)方案制订是实现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关键环节。在制订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明确,确保方案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二是内容丰富,涵盖大学生健康的各个方面;三是操作简便,易于学生理解和执行;四是效果显著,能够带来实际的健康改善。(3)部门协调在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中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各部门需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学生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具体而言,教育部门需要与卫生部门、体育部门等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和实施健康促进政策;学校管理层需要与教职工、学生组织等保持良好沟通,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4)在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中,科学依据和规避风险同样至关重要。科学依据是确保政策有效性的基础,需要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规避风险则是确保政策可持续性的关键,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注意预防和化解各种潜在风险,确保大学生健康促进工作的稳定推进。
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需要实施有效的动力调节机制,包括介入、奖励和互动机制,同时发挥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引导作用,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多样化的奖励措施,满足其心理需求[4]。只有这样,才能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真正实现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为培养健康、有活力的青年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动力调节机制是推动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核心。动力调节机制主要包括介入机制、奖励机制和互动机制。介入机制是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筛查、指导、培训和课程教学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健康认知水平。当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认知水平普遍不高,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健康水平普遍下滑。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是促进他们主动关注和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的关键。
其次,学校、社会和家庭应共同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学校应加强体育课程设置,提高体育课程的质量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此外,学校还应提供丰富的体育场地和设施,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社会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提高他们的运动兴趣。家庭方面,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体育锻炼,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最后,互动机制是促进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平台,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运动中相互交流、互相鼓励,形成良好的健康氛围。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教练等进行健康讲座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运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运动效果。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需加大经费投入,升级信息技术,更新硬件设备,建立督促管理服务机构,完善监管制度,明确监管内容,创新监管方法和手段,构建多元化的监管模式[5]。同时,从大学生身心健康角度出发,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评价、教师评价、监管评价和学生自评,全面推动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
(1)保障机制是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基础,包括输入机制、督促机制和评价机制。输入机制主要涉及经费输入、信息化技术输入和硬件设施输入。高校应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健康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此外,升级信息技术和更新硬件设备也是保障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同时,完善硬件设施,如建设健康教育场所、体育设施等,有助于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环境。(2)督促机制是保障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关键。高校应成立督促管理服务机构,完善监管制度,明确监管内容,创新监管方法和手段,构建多元化的监管模式。督促管理服务机构的设立有助于加强对健康促进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同时,明确监管内容和创新监管方法,可以提高监管效果,促进大学生主动参与健康促进活动。(3)评价机制是衡量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成果的重要手段。评价机制包括评价内容、原则、标准、方法和手段,选取适合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评价、教师评价、监管评价和学生自评。从大学生身心健康角度出发,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健康促进项目的实施效果。此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为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提供有力的支持。
大学生健康促进程度取决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程度,奖励与体质健康挂钩可刺激他们提高锻炼热情。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激励制度体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体阐释如下。
首先,学校体育工作激励制度体系是指学校通过制定一系列体育政策、规定和措施,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引导、激励和支持。这一体系应当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目标明确,即旨在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二是内容丰富,包括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活动组织、体育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三是激励手段多样,既包括物质奖励,如奖学金、荣誉证书等,也包括精神激励,如表彰、鼓励等;四是操作简便,易于实施和管理[6]。
其次,综合激励模型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激励,以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该模型包含4个变量,分别为努力、绩效、奖酬和满足感。努力是指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心血;绩效是指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所取得的成果,如体能、技能等方面的提高;奖酬是指学生因体育锻炼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奖励;满足感是指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所体验到的愉悦、成就感等心理感受。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健康促进活动,有必要建立针对大学生的主动健康促进激励机制,结合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满意度。
2.2.1 内在干预路径
健康促进的概念源于1986 年的《渥太华宣言》,该宣言强调健康促进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个人、社会和环境等多个层面。健康促进不仅关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还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等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健康促进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健康促进是一个广泛且动态的过程,旨在提高生命质量[7]。实现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包括政府、学校、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各部门、社区、家庭和社会团体。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有助于培养一代健康、有活力的青年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同时,实现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首先,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为健康促进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学校和高校各部门应加强协作,共同推进健康促进工作。这包括加强健康教育、提供健康服务、改善校园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此外,社区、家庭和社会团体也应参与健康促进,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开展健康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提高健康素养。
2.2.2 外在奖励方式
外在奖励方式是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活动的重要手段。通过设置奖学金、荣誉证书、学分等形式的奖励,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锻炼和健康促进活动中。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锻炼热情。
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和个性化考核是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关键。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健康促进目标和标准,避免一刀切的做法。此外,学校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健康促进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方式下进行锻炼和健康促进。
主动健康促进培训是提高大学生健康意识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定期开展健康促进知识讲座、体育技能培训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健康促进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教练和医生为学生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和饮食结构,从而更好地实现健康促进目标。
2.2.3 内在奖励方式
内在奖励是指体育爱好、兴趣、挑战性和成就感等因素,这些因素能够激发学生自发参与体育锻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实施科学的体质健康提升目标激励,强调自主锻炼和自我激励。通过设定合理的锻炼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他们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其一,个性化奖励,是指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助力学生养成自主锻炼习惯。这需要教育管理者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特长和锻炼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如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组织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等,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享受运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其二,营造运动促进健康的氛围,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便利的锻炼场所;加大体育课程投入,提高课程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等。通过这些措施,凝聚大学生的健康观和生命观,使他们认识到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其三,以生为本,是指以学生的健康为根本,强调一切从学生出发去管理。这要求在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利益,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还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制约机制应以科学配置为核心,提供合理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配,以防止权力滥用,并提高工作效率。高校领导层、相关部门领导和监管机构在决策、执行和监督过程中相互制衡,共同推动学生健康促进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为我国大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具体需要从制约机制、科学配置、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
首先,制约机制是基础。在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过程中,制约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滥用,保障各方的权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制度体系,明确各方的权责,确保权力在合理范围内运行。同时,制约机制还应包括对违规行为的惩戒措施,以维护监管体系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其次,科学配置是制约机制的核心。在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过程中,科学配置可以为各方提供合理的资源分配,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调查,确保各方在决策、执行和监督过程中能够得到充足的支持。此外,科学配置还应关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以提高大学生健康促进工作的整体水平。
最后,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是制约机制的关键要素。在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过程中,合理的权力分配可以为各方提供清晰的工作指导,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明确高校领导层、相关部门领导和监管机构在决策、执行和监督过程中的权责,确保各方能够在相互制衡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学生健康促进工作。具体而言,高校领导层应负责制定大学生健康促进的总体战略,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相关部门领导则需要根据总体战略,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监管机构则负责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目标顺利推进。
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健康促进理念和方法,提高我国大学生健康促进工作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加强跨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学生健康促进工作的发展;三是加强对大学生健康促进工作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大学生对健康促进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运行监督体系的构建包含信息公开机制、综合监督机制。
信息公开机制是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运行监督体系的基础。信息公开机制保障了大学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他们能够了解健康促进政策、措施和成果,从而提高健康意识和参与度。为了实现信息公开机制的有效运作,需要主动公开、实事求是和完善信息公开机制。主动公开意味着管理部门应主动向社会公布健康促进相关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实施方案、监督检查结果等。实事求是则要求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避免误导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则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平台,如官方网站、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以便大学生和社会公众能够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
综合监督机制是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运行监督体系的核心。综合监督机制需要多部门联合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以加强协调和管理。多部门联合监督意味着教育、卫生、体育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健康促进政策。民主监督则要求广泛听取大学生、教职工、家长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