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薇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胎儿自宫内娩出后,因宫内缺氧或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可出现呼吸衰竭症状,进而引发代谢功能紊乱,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1]。针对此类新生儿,临床多采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但长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易损伤新生儿的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延长或首次撤机失败,影响预后[2-3]。雾化吸入是一种通过设备将水溶性药物输送至气管、支气管和肺的给药方式,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对无创辅助通气新生儿进行雾化吸入,可有效消除呼吸道炎症、水肿,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痰液排出,进而促进患儿康复[4]。但临床上雾化器种类繁多,何种雾化器最适合新生儿使用,值得深入研究。有研究显示,筛孔雾化器具有操作时间短、对通气影响小、药液残留量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有助于促进痰液排出,尤其适合行无创辅助通气的新生儿[4-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筛孔雾化器在无创辅助通气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行无创辅助通气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24 例;平均胎龄(38.15±1.25)周,平均体质量(3 333.54±428.97)g,平均日龄(4.54±1.39)d。观察组男25 例,女20 例;平均胎龄(38.18±1.19)周,平均体质量(3 400.18±424.56)g,平均日龄(4.32±1.46)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新生儿家长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6-7];接受无创辅助通气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其他先天性疾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颅内压增高;合并肺部感染。
两组均给予保暖、加强监护、按需吸痰、定时喂养、预防皮肤感染等常规护理措施,同时行经鼻间歇正压无创辅助通气[通气参数:吸气峰压15~17 cmH2O(1 cmH2O=0.1 kPa),呼气末压5~6 cmH2O,吸气时间0.5 s,吸入氧浓度21%~40%]和雾化吸入(药液由医师根据患儿病情下达医嘱)。
对照组采用面罩式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将雾化器与氧气导管连接,加入雾化药液,调节氧流量为5 L/min,停止无创辅助通气后进行雾化吸入,15 min/次,3 次/d;雾化吸入结束后,用流动水清洗雾化器,自然晾干备用。
观察组采用筛孔雾化器(BD-5200 式小型便携式儿科振动筛孔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将筛孔雾化器安装于无创辅助通气湿化罐位置后设置振动频率为110 kHz,然后进行雾化吸入,15 min/次,3 次/d;雾化吸入结束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雾化器,自然晾干备用。
比较两组雾化吸入期间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药液残留量、雾化吸入时间、并发症(鹅口疮、面部红疹、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一次撤机成功率。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雾化吸入期间的呼吸频率、药液残留量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雾化吸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药液残留量及雾化吸入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药液残留量及雾化吸入时间比较(±s)
雾化吸入时间(min)观察组 4545±294.21±1.23 0.76±0.19 11.58±2.21对照组 4550±292.18±1.48 1.12±0.23 13.25±2.54 t 5.873 7.076 8.0953.327 P<0.001<0.001<0.0010.001组别 例数 呼吸频率(次/min)血氧饱和度(%)药液残留量(ml)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观察组一次撤机成功率为73.3%(33/45),对照组为62.2%(28/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0,P=0.371)
与成年人相比,新生儿由于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其呼吸功能不稳定,肺泡表面物质分泌量有限,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8-9]。无创辅助通气可改善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氧合状况,提高肺部功能,进而提高其生存率[10]。但无创辅助通气可导致患儿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影响预后。而雾化吸入可发挥稀释痰液、湿化气道、减轻炎症反应等作用,进而可减轻患儿病情,并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儿康复[11]。雾化吸入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给药方式,通过雾化器将药物雾化为颗粒分子,利于其进入肺部组织发挥疗效[12-13]。
传统的面罩式雾化器利用文丘里原理,将氧气压缩形成喷射流,产生真空效应将药物转换成气溶胶颗粒。该方式的优点是成本低廉、输药量大,但是雾化产生的颗粒较大,不利于新生儿吸收利用,同时较大颗粒的药物容易残留在雾化器挡板上,导致无法达到预期药物浓度[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雾化吸入期间的呼吸频率、药液残留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雾化吸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如下:与传统面罩式雾化器相比,筛孔雾化器无需停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直接安装于无创辅助通气湿化罐位置,且无须额外气流助动,即可在高频振动下使药液通过微小网孔形成气雾剂,对患儿呼吸指标的影响较小,可在保证呼吸频率稳定的同时维持较高的血氧饱和度;同时,其内部无需挡板,且筛孔技术产生的颗粒更小,利于最大限度利用雾化药液,避免药液残留并提高雾化效率[15-16];此外,筛孔雾化器具有体积小、操作方便等特点,且补加药液方便,无需刻意改变新生儿体位和脱离鼻塞,药液无需直接接触患儿面部,因此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7]。两组撤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雾化器均不会影响患儿的撤机时间。
综上所述,筛孔雾化器在无创辅助通气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降低药液残留率,缩短雾化吸入时间,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