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华,邓建华(通信作者)
1 永修县人民医院 (江西 九江 330300);2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 九江 332000)
膀胱癌是一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生于膀胱黏膜上。该病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膀胱癌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该病是环境因素与家族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新辅助化疗是膀胱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常用治疗手段,可通过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病死率的目的[3]。但部分患者受疾病分期、分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预后较差。因此,及早对膀胱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作出准确评估,对于临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灌注成像是一种新型CT 检查技术,可清晰显示肿瘤病灶的血流状态,并通过定量检测灌注参数对患者病情及临床疗效作出评价[4-5]。基于此,本研究分析MSCT 灌注参数在膀胱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于我院就诊的85 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新辅助化疗治疗。其中,男50 例,女35 例;年龄33~78 岁,平均(55.82±4.14)岁;体质量指数20~28 kg/m2,平均(24.34±1.04)kg/m2;病灶直径1.3~4.9 cm,平均(3.15±0.45)cm;分化程度,低分化15 例,中分化40 例,高分化30 例;病理类型,鳞状癌21 例,细胞腺癌22 例,移行上皮乳头状瘤42 例;TNM分期,Ⅱ期34 例,Ⅲ期51 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膀胱癌标本规范化处理和病理诊断共识》[6]中膀胱癌的诊断标准;年龄18~80 岁;临床资料齐全;预计生存期>3 个月;视听、沟通能力正常,配合度良好。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处于哺乳、备孕、妊娠期的女性;存在药物依赖史、吸毒史、酒精成瘾史;同期参与其他研究或中途因病情变化退出本研究;过敏体质;存在严重酸碱平衡紊乱、水电解质紊乱;合并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
新辅助化疗:第1、8 天,给予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17,规格:0.2 g(按C9H11F2N3O4计)]1 250 mg/m2,静脉滴注;第2 天,给予顺铂注射液(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3,规格:6 ml∶30 mg)70 mg/m2,静脉滴注;21 d 为1 个疗程,共计治疗3 个疗程。
MSCT 灌注成像检查:采用GE Revolution Frontier ES 后64 排超高端螺旋CT(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编号:CBCUG2100002HM,型号:Revolution Frontier ES)进行检查,嘱患者检查前禁食6 h,检查前15 min 肌内注射25 mg 山莨菪碱注射液(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1970,规格:1 ml∶10 mg);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保持平稳呼吸,同时使用腹带抑制患者的腹式呼吸,首先进行平扫,扫描范围从膀胱顶部至坐骨结节下缘;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50 ml 碘普罗胺注射液(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41,规格:100 ml∶62.34 g),速率为6 ml/s,注射完毕后以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延迟10 s 后开启灌注扫描模式,设置管电流为100 mA,管电压为100 kV,矩阵为512×512,层厚为7 mm,持续扫描60 s;将所获得的图像传输至工作站,以BodyPerfusion 软件处理,确定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时注意避开肿瘤坏死区、肿瘤边缘区及血管等,获得灌注彩图,计算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增强峰值(peak height,PH)、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最终记录值为连续测量3 次的均值。
(1)统计85 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病灶消失持续4 周为完全缓解;病灶较治疗前缩小≥50%且持续4 周,为部分缓解;病灶较治疗前缩小<50%或增大<25%,为疾病稳定;病灶较治疗前增大≥25%为进展;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为有效,疾病稳定与进展为无效]、不良反应发生率。(2)比较85 例患者化疗前后MSCT 灌注参数(包括PS、MTT、PH、BF、BV)。(3)将患者分为有效组、无效组,比较两组的MSCT 灌注参数。(4)绘制ROC曲线,分析MSCT 灌注参数对化疗有效的预测效能。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预测效能采用ROC 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5 例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完全缓解23 例,部分缓解47 例,疾病稳定10 例,进展5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70/85);发生骨髓抑制1 例,恶心呕吐7 例,白细胞降低1 例,肝脏损害1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76%(10/85)。
化疗前后,患者的PS、MTT、PH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患者的BF、BV 均低于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85 例患者化疗前后MSCT 灌注参数比较(±s)
表1 85 例患者化疗前后MSCT 灌注参数比较(±s)
注:PS 为表面通透性,MTT 为平均通过时间,PH 为增强峰值,BF 为血流量,BV 为血容量
时间PS [ml/(min·100 g)]MTT(s)PH化疗前11.52±2.868.53±2.0416.34±4.05化疗后11.64±2.168.59±1.9416.82±3.95 t 0.3090.1960.782 P 0.7580.8450.435时间BF [ml/(min·100 g)]BV(ml/100 g)化疗前57.94±9.175.12±0.79化疗后45.26±6.924.89±0.64 t 10.1762.086 P 0.0000.039
有效组、无效组的PS、MTT、PH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的BF、BV 均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有效组、无效组MSCT 灌注参数比较(±s)
表2 有效组、无效组MSCT 灌注参数比较(±s)
注:PS 为表面通透性,MTT 为平均通过时间,PH 为增强峰值,BF 为血流量,BV 为血容量
组别例数PS [ml/(min·100 g)]MTT(s)PH有效组7011.34±2.458.46±1.5416.34±2.82无效组1511.39±2.518.51±1.4616.41±2.64 t 0.0710.1150.088 P 0.9430.9090.930组别例数 BF[ml/(min·100 g)]BV(ml/100 g)有效组7040.34±3.924.16±0.94无效组1551.45±5.074.98±1.14 t 9.4402.951 P 0.0000.004
ROC 分析结果显示,BF、BV 联合预测新辅助化疗有效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03;联合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BF、BV 单独预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MSCT 灌注参数对化疗有效的预测效能
目前,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7 位[8]。家族遗传、慢性膀胱感染、长期接触工业化学品、吸烟等均为诱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9]。膀胱癌患者发病初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尿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加重,会出现尿痛、尿急、尿频,部分患者还伴有骨痛、腹痛等症状[10-11]。诸多研究证实,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浸润是导致疾病复发及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2-13]。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杀灭肿瘤细胞,抑制病灶生长、浸润,从而达到降低患者病死率、延长生存期的目的[14]。但化疗效果受个体差异性的影响较大,故及早对膀胱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作出评价,可指导临床结合个体差异调整治疗方案,尽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治疗85 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提示新辅助化疗治疗膀胱癌的效果显著。原因与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原发肿瘤病灶、转移淋巴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阻断新生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有关[15]。MSCT 灌注成像将中心容积定律、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作为理论基础,注入对比剂后,可获得组织、动脉时间-密度曲线以及血流伪彩灌注图,从而可评估器官功能改变情况[16-17]。灌注参数中的PS 用于评估血管通透性,单位时间中造影剂扩散至软组织的数量越多,PS 越高[18];MTT 是指毛细血管、静脉窦、动脉血管结构、静脉中血液通过的时间;PH 是指组织中细胞外间隙造影剂达到峰值的信号强度,可评估组织聚集造影剂的能力;BF 与血管中的血流速度有关[5];BV 可评估ROI 血管数量[19]。本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后患者的BF、BV 均低于化疗前,有效组BF、BV 均低于无效组,提示新辅助化疗前后MSCT 灌注参数中BF、BV 变化最为明显,且在有效、无效患者中差异明显。原因可能为,新辅助化疗通过杀灭肿瘤细胞,阻断了病灶的血氧供应,从而降低了局部组织中的BF 及血管数量,抑制了新生血管形成。
ROC 分析结果显示,BF、BV 联合预测新辅助化疗有效的AUC为0.903,95%CI为0.858~0.959;联合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BF、BV 单独预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F、BV 联合预测新辅助化疗治疗膀胱癌疗效具有较高的效能,弥补了单一预测的不足。
综上所述,膀胱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MSCT 灌注参数会发生改变,以BF、BV 降低最明显,参数变化可反映肿瘤微循环改变,对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