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尔雅
传统的川菜筵席讲究味型丰富、有层次,菜品荤素兼备,重口味和清淡不可偏废。很多菜品虽然原材料不见得名贵,但需要很长的时间准备(比如泡发、切配、打浆、调味……),俗称“费工”,在当下即使做出来,也很难定价:太贵了消费者不买单;太便宜了又对不起餐厅付出的时间成本。
既然是筵席,人少也不成——因为吃不完。经常有朋友到成都出差找我推荐餐厅,想体验一下传统川菜,但是因为就一两个人,只能遗憾告退。如果能把厚重的筵席做得轻巧一点、亲民一点,让更多的人少花一点钱就可以领略传统川菜的讲究和美妙,而不是浮于打卡几道川菜名菜(比如麻婆豆腐、回锅肉),更不是吃什么“创新菜”,我觉得就太棒了。没想到成都当地有朋友坚持做下来了。
我在今年新年吃了第一次,就很想介绍给你们,直到上周带我妈妈和儿子又去吃了一次,才写下这篇,希望感兴趣的朋友提前预约,以198元/人的价格(我之前囤的优惠券,正常售价为248元,也不贵),好好吃一次传统川菜筵席的迷你版。餐厅叫“三川九味”,位于宽窄巷子的宽巷子26号附2号(二楼),对面是高级餐厅“子非”。宽窄巷子人多到爆炸,稍不注意很容易错过上餐厅的阶梯。说是餐厅,其实也是厨艺培训机构,可以联系老师学习一些经典川菜,比如麻婆豆腐、宫保鸡丁……这里实行预约制,固定时间排期,比如我吃饭这周就周四周五安排宴席,这样方便厨师出品,也保障了顾客体验。
12:30,宴席准时开始。前菜是传统的九小碟。重在呈现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点,“格”是风格,不是指装菜的格子。正规的宴席上每种凉菜都是用大盘子盛装,午间宴席改为小碟子,减量不减味。(菜品从左下往右上)
陈皮兔丁:说起冷吃兔,大家可能更熟悉,陈皮兔丁做法类似,但是大幅度减辣!兔丁越嚼越有陈皮香,回口偏甜;虾松韭菜花:金钩烤干炒香,磨碎,和虾油混合调匀,再凉拌韭菜花;怪味腰果:怪味胡豆是四川人小时候念念不忘的小零食,最初源于重庆的炒货摊。作家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一书中也提到了怪味胡豆:“北碚的怪味胡豆味道真怪:酥、脆、咸、甜、麻、辣。”入口就是厚重丰富的味觉体验,只不过换成了腰果,香味更浓,也更化渣。金钩玉牌冻:玉牌是青笋的雅称,切成薄片,点缀以金钩,一起用猪皮冻凝固,做成古代代官贵人帽子上玉牌的样子,雅致;灯影鱼片:早年灯影牛肉是川菜一绝,难度在于“片”的刀工,成品一定要薄如蝉翼且透光,以少许红油调味,主打一个酥脆干香,回味无穷,配酒妙绝;雀翅芥蓝:广东大芥蓝切成麻雀翅膀的造型,四川泡菜风味,清爽解腻;糖醋甜椒,调味压住了红椒的生味,变得酸甜可口;糊辣青瓜,干辣椒干花椒炼成糊辣油为基础调味,辣椒重在取其香,所以整体很清爽;
葱辣香菌,加入泡辣椒和葱进行增香,故称之为葱辣,同时借鉴干烧鱼的做法,用泡菇的水慢慢去烧小香菇,不勾芡自然收汁,香菇的香味自然max了。
吃的时候建议先品尝味道比较清淡的,比如玉牌冻、甜椒、小香菇,后吃味道比较重的如陈皮兔丁、灯影鱼片。我向来不建议来成都旅游的朋友第一顿就吃火锅,这样后面几顿你可能吃啥都吃不出好来……
凉菜后第一道菜是粉蒸鲍鱼,这里没有上头汤,传统宴席里第一道菜可以用汤也可以放到后面做二汤。餐厅搭配了冰滴茉莉花茶佐餐,我觉得挺妙的,夏天本身也不想喝热汤。过去第一道菜(头菜)吃什么就叫什么席,今天吃的可以叫“鲍鱼席”。选用六头大连鲍,低温蒸制定型,去壳,肉提前用干鲍鱼汁蒸入味,再切花刀、裹米粉和调料汁,和青豌豆一起拌匀,上锅蒸熟,最后加蒜水和香菜。吃的时候最好把米粉和鲍鱼拌一拌,调味更平衡(以免一口吃到蒜水辣口)。
第二道菜是川菜书上都能找到,但是很多人无缘吃到的炸扳指,精选肥肠肠头,以调料拌匀上蒸笼蒸至熟软,用竹签在每根肠头上戳几下,沥干水分,不挂糊,直接下热油锅中炸成金黄色,用刀切成4厘米长的圆桶形或梯形,摆成三叠水状,配开花葱和糖醋汁,配椒盐亦可。这里配的是开花葱和甜面酱,搭配少许泡萝卜片。肥肠外脆内软,满口脂香,只有两小块也是避免吃腻,同时给后面的菜留足够空间。
吃完两道主菜,上了一道汤,开水白菜。这道菜是用老鸡,老鸭,排骨,火腿,赤肉熬汤,用鸡胸肉和猪里脊肉“扫汤”,吸附干净蛋白质,让汤出现澄清的样子。说起来简单两句话,做起来非常麻烦,清汤的原料都是成本,我喝过很多次不够澄澈的汤。三川九味的年轻厨师们做得不错,但是火腿味过重,香味浓纯,却不够清鲜淡雅(算是吹毛求疵吧)。
接下来继续吃菜,宫保虾球选用越南黑虎虾,肉质脆嫩,建议吃的时候搭配炒香的干辣椒、蒜片、花生甚至花椒一起入口嚼,可以体会到很复合的风味。美中不足是挂芡勾汁略薄,菜品少了芡汁包裹的油亮,也少了一点丰润。
吃了滋味丰富的宫保虾球,上一道金钩丝瓜清清口:西双版纳的苹果丝瓜去掉中心含水量最多的瓜瓤部分,切成方片,用宫保虾球的虾头和壳熬的金汤煨熟,再加一些干贝丝。相比本地丝瓜,苹果丝瓜肉厚,也几乎没有丝瓜的土腥味,是外来食材丰富川菜可能性的例子。
接下來又是一道“重口味”,炝锅鱼,上面是刀口海椒剁碎,加了花生碎,主打干香,下面是去掉刺的淡水鲈鱼,用豆瓣酱烧至入味,入口咸鲜,搭配起来吃口感很丰富。旁边点缀了用青笋和胡萝卜雕成的“吉庆”,像一个俄罗斯方块,这是过去川菜常用的盘饰,现在也不多见了。
小吃是牛肉米粉,绵阳的细米粉用牛骨汤烫熟,淋入红烧牛肉和汤汁,咸鲜味,回口偏甜。只有一小口,汤是可以喝的,和上一道菜又形成了和谐的搭配。
最后是“随饭菜”,酱香味的老豆腐。因为有很多顾客最后不吃主食了,这道菜故意没有做成麻婆豆腐,而选择口味更清淡的酱香豆腐,还是有牛肉末,但刻意减盐,空口吃正好。配了一碟洗澡泡菜,有胡萝卜、白萝卜、青笋和甜椒,下饭也不错,味道清淡以收尾。
最后的甜品是用玉米做的,把玉米颗粒榨汁,剩下的玉米纤维做成玉米粑粑,玉米汁冷藏,里面还有冰粉做成的小玉米冻,味道清甜,玉米冻能尝出淡淡的姜汁味,非常有趣的味觉体验。
今年1月和朋友们在三川九味吃的是正席,菜品是正常分量,印象比较深的是金银猪肝(猪肝内部酿入肥肉再熏制风干),玫瑰锅炸也是我在书上看到过,但鲜有餐厅愿意呈现的甜品。主厨Johnny是学西餐出身的90后,跟着几位老厨师学到了传统的技法,也乐于融合创作,比如将法餐的油封技术用于传统樟茶鸭,让鸭肉更化渣——我觉得挺好的,做饭没有数学公式,多尝试才有新思路。
考虑到价格和人工,迷你筵席和正规筵席有一些不同,但是Johnny尽可能保证了出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