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 黎玉娴
为了强化课程育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针对课程内容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调“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在最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跟传统教案相比,学历案管用、好用,更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崔允漷教授认为:“学历案是指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背景下,为了便于儿童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围绕某一相对独立的学习单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专业化预设的方案。”“其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它是一种校本化的课程计划,一种学生学习的认知地图,一种指向个人知识管理的学习档案,一种可以在课堂内外师生、生生、师师交流的互动载体,一种供师生双方保障教学质量的监测依据。”与传统教案相比,它是教师从学生的位置、立场、水平、视角出发精心设计的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的文本、方案,更加专业。
学历案和传统教案相比,具体有哪些不同呢?一份学历案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学习主题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包括学法建议、课前预习、课中学习)、检测与练习、学后反思。和传统的教案相比,学历案增加了“评价任务”“检测与练习”“学后反思”等内容,更利于即时检测、反馈学生的当场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策略等。下面的表格,是学历案和传统教案的简单比较。
表1 学历案和传统教案的简单比较
与传统教案相比较,学历案具有以下特点:
(1)整体性。学历案的设计取向是注重经验的整合、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它的内容体现了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课程的四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一致性。在大单元视域下,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重组、整合,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设计。
(2)学生立场。学历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的教学方案。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告诉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以引导、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3)“教—学—评”一致性。传统教案关注的是如何教,容易导致教而不评、评非所学;而学历案关注的是如何评,强调“教—学—评”一致性。它的编写顺序是:首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然后设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的设计要先于教学过程设计,并且指向学习目标,检测目标是否达成。评价任务要嵌入教学过程。教师一边教学,一边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成情况,一边调整教学行为,以有效地推进教学,保证学生掌握知识。
(4)指向深度学习。学历案是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知识的专业方案,它不仅关注学生学会了没有,而且也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会的。它引导学生进行批判理解、信息整合、主动反思、迁移运用、解决问题等,这些都指向深度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之,“学主教从、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先进思想、理念,使学历案有助于提升教学方案的专业性,有助于强化学生与方案的互动,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形态的改变。这些都是学历案具有的明显优势。将其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更真实、更有效地学习。
“探寻优秀家风”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三课“弘扬优秀家风”第一课时(以下简称本课)的内容。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家风的含义,展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家风并引导学生探寻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学生理解家风的意义和重要作用,从思想上树立学习和传承优秀家风的自觉意识。
我们以这一课为例,谈谈运用学历案让教学提质增效的具体做法。
五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意识的增强和心理的变化,在家庭生活中容易遇到新问题、产生新困惑,这就需要提升其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和价值导向。到了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相互沟通和谅解,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共建美好家庭,探寻、传承并弘扬优秀家风。
同时,他们对于一些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名言警句有一定的了解,也能遵守家里长辈提出的要求和规矩。但是他们对于家风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家风对自身成长的作用,更不理解家风对社会、民族、国家的意义。
因此,我们结合班级学情以及教材、课标等方面内容制定了“探寻优秀家风”学历案的学习目标,如下:
(1)通过搜集、整理、交流关于家风的资料以及观看视频,能比较准确地说出家风的含义,提高资料分析能力与语言概括能力。
(2)通过阅读活动资料、小组交流分享,认识我国古代、近现代的家风典范,了解优秀家风的内涵及作用,对践行优秀家风的先辈们产生敬仰之情。
(3)通过阅读课本、观看冬奥会视频和小组交流,能够准确找到当代家风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理解、认同这些美德。
(4)通过调查采访、记录分析,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家族的家风和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掌握通过访谈获取信息的方法。
目标的制定和叙写应准确、清晰、可操作、可评价,指引着学生活动的开展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课前学习任务主要有课前阅读、课前访谈、课前调查三大项。将学生在课前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合作收集、整理我国不同时期的家风典范,通过调查、访谈、分析,体会优秀家风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生还通过课前阅读《朱子家训》《诫子书》《与妻书》等资料,访谈长辈,收集和调查资料,课堂上讨论分析、交流展示等途径来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设计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会”,到现在演变为学历案,“所教即所学,所学即所评,教了要转化为学了,学了要保证学会了,教、学、评要一致。‘教—学—评’一致性的专业设计与专业实践,始终是同时推进的”。
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学历案,而我们注重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仔细钻研教材和学情,让教学目标更加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单元目标,制定正确、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并依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调整、实施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学历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习方式、学习结果等内容,因此,确定好学习目标之后,接着设计评价任务如下:
(1)说一说、读一读家风的含义。(检测目标1)
(2)交流展示我国古代、近现代家训,说出不同时期的优秀家风,分享启示。(检测目标2)
(3)讲一讲当代榜样人物的家风故事,了解他们的家风。(检测目标3)
(4)分析自己家的家风,说出家风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检测目标4)
在学历案中,评价任务设计要先于教学过程设计,并且嵌入教学过程,指向学习目标,检测目标是否达成。根据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本课学历案设计的四个课堂学习任务如下:
学习任务一:走入生活,初识家训家风(检测目标1)。
学习任务二:展示交流,探寻往昔家风(检测目标1、2)。
学习任务三:放眼社会,了解当代家风(检测目标3)。
学习任务四:分析家风,挖掘中华美德(检测目标4)。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将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以理解家风的含义;接着通过讨论交流、分享展示、朗读、讲故事等方式,学习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家风典范并体会和认同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了解优秀家风的内涵及作用,对践行优秀家风的先辈们产生敬仰之情,激发文化自信;然后通过调查采访、记录分析,懂得自己家族的家风和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就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秩序、有情感、有趣味、有效果地进行。同时,因为有课前学习任务和课中评价任务,教师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新知识的起点、难点、薄弱点,在课中学习重点内容、突破难点。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围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以评促学,以评调教。本课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小组合作和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将说家风讲含义、说榜样家风、说蕴含美德和说家风启示列为评价检测的目标项,对应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生通过自评、同伴评、师评,促进了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发挥了评价的激励、改进、引导的作用,有效提升思政课堂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在“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的设计、管理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是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作业要进行多元化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水平,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据此,我们在本课学历案中设置课后评价任务如下:
(1)阅读其他家训资料,深入了解家训的内涵和意义。
(2)现场参观或者网络搜索,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或者其他博物馆关于家书的资料。
(3)收集当代青少年传承、践行优秀家风的故事(例如,了解北京冬奥会运动员的家风故事)。
其中作业(1)是基础作业,面向全班大部分学生,只要认真努力,基本上都能完成。作业(2)(3)是有所提升的,更加注重实践,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观察、感受、探究更多优秀家风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提升学生对家风的认识;在探寻和践行优秀家风的过程中,继续深入感悟蕴含其中的传统美德;体会优秀家风是个人成长、社会和谐、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基础。
总之,“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减压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更加需要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升作业效果;尤其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提质增效。学历案的运用在“双减”政策下显得十分重要,它让学习过程看得见;“作为专业的教学方案,不应是告诉别人‘我要做什么’,而是要说清楚‘别人学会什么、何以学会’”。让我们重新建构教学方案和作业体系,回归教育本质,回归育人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