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与悲悯”全景导写

2023-09-28 08:35牛菲菲
《学习方法报》写作·高考 2023年5期
关键词:良知论据孟子

牛菲菲

主题阐释

“良知与悲悯”是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由《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组成。这三部作品均为戏剧,且主要人物均为悲剧形象。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要想体会这些悲剧的价值所在,需要唤醒“良知”,用“良知”才能感知与理解他们身上的真、善、美。当读者对悲剧主人公们的悲剧命运心怀悲悯,才会对复杂的社会人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良知与悲悯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话题,更是人类情感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它并不是一种落脚在特定人物或阶级上的小的感情,而是广泛涉及整个社会的一种博大泛化的情感。良知与悲悯的内核是对于一切生命的平等同情与怜悯,它促使人关注身边的人、事、物乃至世界,从而关注人生的意义。怀有良知与悲悯的人对处于不幸境况的人会产生同情,心灵会受到触动,会生出扶持与援助的欲望,进而使得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发自肺腑的呐喊跨越千年,以悲悯庇天下寒士,这是杜甫的仁心之处,也是良知与悲悯之心的动人之处。中国人的良知与悲悯源远流长,从未断绝,如今仍熠熠生辉。

材料二:

古罗马诗人尤维纳说:“心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我可以咬住舌头,缄口不言。但是,我却不能使我的良知沉默不语。”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良知与悲悯”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法引路

片段呈现一

良知,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有了这个家园,人类的心灵才有所安顿、有所归依。良知,使人类葆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使人内心始终有一本“是非律”,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正如孟子所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而王阳明也说:“良心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正是因为有了良知,人才得以为人。

写法取经

构段精巧,思路清晰,彰显思辨性。首先紧扣“良知”提出论点“良知,是人类的精神家园”;随即,围绕这一论点,从意义的角度进行阐述;紧接着,引用孟子和王阳明的名言,增强观点的可信度;最后,得出“有了良知,人才得以为人”的结论。这个段落层层递进,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片段呈现二

古罗马诗人尤维纳说过:“心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一份悲悯情怀,只是有些人还未被唤醒。人世间的悲悯,莫过于特蕾莎修女为全世界千千万万穷人所给予的捐助,亦是郭建梅律师为中国十几万遭遇不公的妇女所提供的无条件的公益法律援助,更是鲁迅先生那一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和我有关”。人之所以为人,其根源就在于人身上所赋有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写法取经

论据丰富:古今中外,论据面广;名言事例,论据多样。句式“莫过于……亦是……更是……”将悲悯于人世间的呈现逐步扩大,将其作用逐步深化。最后一句点明悲悯之心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根源”,揭示了悲悯的意义。

片段呈现三

然而,却有一些人打着悲悯的旗号,表面上表现出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实则却做着消费苦难的勾当;也有不少人面对他人的苦难,只会游离其外,自我感动。

当今社会,不乏有人用虚假得可笑的痛苦换取关注、以苦难博眼球,只为获得“流量”。更不乏有看客们习惯了从网络造势下产出的悲剧中,获得只能停留一时的自我感动和几句不痛不痒的人生哲理,丝毫不顾承受者,竭力满足自己所谓的正义感。他们毫不关心不幸的起因,也毫不在意对方现今的处境,更不会去了解日后对方要怎样生活,只是将那毫无用处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应该严肃地认识到,苦难不是表演,良知与悲悯也不是为了装装样子或是自我取悦的工具,不是所谓的心灵鸡汤,我们应正视苦难,让我们与生俱来的良知与悲悯不被世俗的灰尘所掩盖,绽放出更加明亮的光輝。

写法取经

反面论证,引人深思。上述段落联系社会现实,对与“良知与悲悯”这一主题相关的负面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批判,使读者产生共鸣。在最后一段,作者振聋发聩地指出:“我们应该严肃地认识到,苦难不是表演,良知与悲悯也不是为了装装样子或是自我取悦的工具”“我们应正视苦难”,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猜你喜欢
良知论据孟子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良知
磨刀不误砍柴工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良知”的义务
良知说话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