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勇科 钟仲鸿 刘湘
【摘要】 目的 分析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效果。方法 河源市中医院于2018年起制订院内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实施方案与重点监控目录,结合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品种目录出台,并于2020年将该目录纳入该院重点监控目录,应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抽取2019年1—12月(干预前)与2020年1—12月(干预后)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药品数据,分析各类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重点监控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住院科室人均费用的变化,同时对于此类药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有的不合理情况,通过限量行政措施和专项处方点评等措施相结合分别从管控方案、措施等层面进行干预,评价实施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成效。结果 干预后,该院各类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后,该院重点监控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为4.13%,低于干预前的8.39%,降幅为50.77%。干预后,该院科室住院人均费用为(2 141.90±987.56)元,低于干预前的(2 266.00±1 020.3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开展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工作,不同类别的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金额、重点监控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收入占比以及住院科室人均费用全部呈降低趋势,且通过该管理模式还可有效降低患者看病费用,继而做到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 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模式;合理用药;患者经济负担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07-0113-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7.036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医疗费用也随之上升,而如何控制上涨过快的医疗费用成为新医改工作的重点[1-2]。对于医院内的药品管理,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制定出大量的引导措施与建议,有关文件明确提出医院所用药物销售金额占比在十位前的药物需与医院自身特征及其承受的医疗任务相吻合[3]。基于相关文件,地方卫生部门也提出有关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的通知,医疗机构将重点监控药品进行规范化分类,并针对性地提出使用管控措施。重点监控药品是指价格、应用频率、不合理用药概率高的药品,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是现阶段医疗结构合理用药考核的重要指标[4-5]。本研究抽取河源市中医院2019年1—12月(干预前)与2020年1—12月(干预后)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药品数据,分析各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重点监控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住院科室人均费用的变化,以探讨其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河源市中医院2019年1月—12月(干预前)与2020年1月—12月(干预后)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药品、重点监控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住院科室人均费用数据。重点监控药品包括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影响骨代谢药、调节免疫功能藥。
1.2 方法 (1)确立重点监控药品目录。根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建立全省医疗机构重点药品监控制度的通知》(粤卫办〔2017〕74号)、《关于加快落实各医疗机构重点药品监控工作的通知》(粤卫办〔2017〕607号)文件精神,综合分析既往诊治的疾病构成,参考临床路径,结合该院药品采购金额、使用量进行综合评估,对使用金额排名前30位,特别是能量及营养成分补充药物、免疫增强剂、脑循环与促智药、活血化瘀类药物、中药注射剂、抗肿瘤辅助药品及抗菌药物,结合用药实际情况进行遴选,编制进第一期重点监控药品目录,按“应进则进、应出则出”的原则对目录进行不定期调整。结合国家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学及生物制品)出台,该院进行进一步调整,编制第二期重点监控药品目录,本期调整将在用的国家重点监控品种均纳入。(2)药事管理干预措施。①确定管控目标:在该院重点监控药品临床使用基础上,与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相结合,灵活使用循环管理策略,构建此类药物的监测、评估、分析等管理体系,确保医院各部门可协调参与,达到多项措施共用的综合药事管理形式,从而保障临床用药合理化。②构建管控指标:销售占比靠前的药物需对其品种、排名等多项指标进行管控,按药物的实际应用情况,与科室管理者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共同制定与科室情况符合的具体目标值。③加强重点监控药品限量采购。通过医院HIS系统,对该院2019年1—12月国家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量和使用金额进行统计,按使用金额分档次下降采购比例,年采购金额大于20万元的品种下降50%采购量、年采购金额10万~20万元的品种下降30%采购量,拟定2020年1—12月采购量,提交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进行论证审议,药品采购部门按决议执行采购。④制定高危药品管控制度。规范药品管理,对于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医院需严格落实个人责任制,药品与病区需定期开展专人养护、入库、效期核对等工作。药房对于等级为A级的药品需单独设定专柜摆放,同时设立警示牌,提示管理人员需对该类药品予以高度重视,规范管理,对于需进行冷藏保存的药品还需将其单独放在特定冰箱中,并予以分类别保存,同时还需配备温湿度检测仪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另外,对于病区的高危药品管理需将其放于专柜内,且同样需设定醒目标识。⑤建立重点监控药品动态/预警监控机制。建立动态与预警相结合的监控机制,每月对全院与各临床科室重点监控药品应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与排序,包括使用金额排序、使用数量排序与增长率排序。⑥重点监控药品处方点评。强化重点药品应用管理的不同环节、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处方点评小组每季度对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实行全处方点评,医务科组织处方点评专家组对处方点评结果进行审议,分析用药合理性,对不合理的处方与绩效挂钩,并进行通报、公示,对超常使用的医师进行诫勉谈话,责令科室及早整治,对重点监控药品处方点评结果依据该院制定的医疗质量相关考核规定方案进行扣分,并公示通报。⑦纪检部门对重点监控药品的监管。医院纪检部门对重点监控药品动态监管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以及举报反映的药品应用等问题,需进行干预并有针对性地核查,必要时可进行诫勉谈话。⑧医务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定期邀请本省相关药学专家对有关管理人员展开培训,药学部门定期下临床科室进行政策传达,并予以合理用药培训,以此提升工作人员对重点监控药品的认识水平,同时定期对管理人员的制度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1.3 观察指标 (1)各类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变化。(2)重点监控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变化。(3)住院科室人均费用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类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变化 2020年1—12月(干预后),该院各类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明显低于2019年1—12月(干预前),且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影响骨代谢药、调节免疫功能药的降幅分别为49.86%,60.09%,50.03%,78.28%,见表1。
2.2 重点监控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变化 2020年1—12月(干预后),该院重点监控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为4.13%,低于2019年1—12月(干预前)的8.39%,降幅为50.77%。
2.3 科室住院人均费用的变化 2020年1—12月(干预后),该院科室住院人次为9 399人,人均费用为(2 141.90±987.56)元;2019年1—12月(干预前)住院人次为12 440人,人均费用为(2 266.00±1 020.3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23,P<0.001)。
3 讨论
药占比作为医院管理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重点指标,不仅能够对医院的合理用药程度进行有效反映,也能够确切反映出各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6]。近些年,伴随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降低药占比是发展趋势,而对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已成为各医疗机构降低药占比、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通过构建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可有效规范医院药物使用合理化,对于降低药占比具有重要意义[7]。重点监控药品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药品使用的规范、科学、合理性,从而将用药不当、药效不明确等情况的发生风险降至最低[8-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该院各类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后,重点监控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为4.13%,低于干预前的8.39%,降幅为50.77%;干预后,科室住院人均费用为(2 141.90±987.56)元,低于干预前的(2 266.00±1 020.36)元(P<0.05)。提示开展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模式后获得显著效果,各类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重点监控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住院科室人均费用均下降。分析原因为,按医院自身实际制定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目录,确定管理目标与个体、精准的管理指标,多措并举,确保药品的合理使用[10]。同时,该院还对药品不规范应用现象进行分析,给予针对性干预,从而不断提高药品合理化使用水平。重点监控药品的处方点评可降低医嘱不合理率,保障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应用。对各科室医务人员进行药学知识强化培训,以此进一步保障药品使用的合理化[11-12]。
重点监控药品是一项持续的工作,虽然该院开展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有一定局限性。由于本研究时间略短,故数据仅能证实此药品管理措施可于短期取得显著收益,临床还需进行长期监管,以进一步证明其远期应用价值。同时,在开展管理工作中仍需强调医师增强合理用药意识,可通过应用帕累托图+鱼骨图分析法分析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用药具体情况,继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及施行药学服务,从而促進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质量的持续提升。此外,还需在现有管理基础上不断改进管理措施,强化各科室的落实情况,提出针对性策略,确保其在临床可更合理地使用。重点监控药品的监管,除考核办法的规范与调整,审核与监控管理系统也有待开发与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可增加重点监控药品的提示与审批模块,在医生下达医嘱时予以提示,若违反相关管理规定则进入审批程序,这样,重点监控药品的医嘱可实现全过程管控与审批,依托信息系统完成前置化审核与管理。另外,因医院采取的是事后抽查与人工点评的模式,尚不能开展实时与自动审核,因此在促进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用药方面还需开展更多工作,除加快信息化系统的上线应用,临床药师仍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全面与临床医师进行有效沟通,积极探索重点健康药品处方和医嘱点评方法。
综上所述,该院施行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后,各类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重点监控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住院科室人均费用均下降,效果较为显著。然而优化药事管理考核指标、重点监控药品销售及患者药品用药金额等监控措施在实施中还需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以最大程度降低药品成本,减轻患者经济压力。而如何在既能满足医院与临床科室发展需要,又可降低药占比、压缩医疗运行成本,符合国家医疗政策之间探寻到平衡点,是今后医院管理部门需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慧,战寒秋.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模式探索[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0,18(11):86-89.
[2] 胡浩然,杨静,郑磊,等.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科学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20,35(8):144-147.
[3] 李聪,李志浩,陈富超,等.某医院基于医保控费系统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模式实践[J].安徽医药,2020,24(1):189-193.
[4] 李冬,胡辉,刘丽霞,等.我院实施干预前后辅助用药重点监控品种使用合理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9,16(4):235-238.
[5] 计文超,许丹华,李晴宇,等.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20,29(4):272-277.
[6] 沈爱宗,张圣雨,陈泳伍,等.我院多部门协作处方点评模式在重点监控药品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药房,2020,31(13):1646-1649.
[7] 王知力,艾伟鹏,曹伟灵,等.深圳市实施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政策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师,2020,23(3):514-519,534.
[8] 卢琳,马满玲.我国重点监控药品现状分析与思考[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9,17(10):76-81.
[9] 刘相端,司倩,方圆,等.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监管前后合理用药指标变化[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9,28(5):337-341.
[10] 卢梦情,裴佩,徐蔼琳,等.江苏省三市重点药品监控政策的管理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9,38(6):7-11.
[11] 陈旭,汤波,周月,等.医院2017—2019年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成效分析[J].中国医药,2021,16(5):749-753.
[12] 王笛,王相峰,毛丽超,等.我国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监测平台合理应用管理指标的探讨[J].中国药房,2021,32(8):911-914.
(收稿日期: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