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在关注学生特点及诉求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深化学生的体验与认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文章从体验式学习的类型、方式以及活动入手,分析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体验式学习。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道德与法治;初中
作者简介:王建均(1978—),男,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体验式学习是指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验式学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水平,以此帮助学生实现情感体验与道德认知的有机统一。
一、体验式学习的类型
体验式学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还要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能动参与,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构建完整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框架[1]。
(一)情境体验
初中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因此,教师不能只依靠教材开展教学,否则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需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2.0的条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现对教材知识的重新梳理、深度优化,并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创设具有趣味性、真实性、生活性的体验情境,为学生带来生动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友谊与成长同行”为例,友情是学生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情感,学生从小到大的成长也不能缺少朋友的陪伴。但是,部分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社会性交往能力、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影响,无法正确处理交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影像资料,创设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交友情境,以唤醒学生对友谊的渴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遇到的交友问题,编排情景剧,从而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梳理影响友谊发展的主要因素,学习正确的交友方式。
教师科学地根据教学主题创设情境,能够加强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整合能力,才能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生体验式学习的深度融合。
(二)角色体验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他们渴望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同时渴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生活经验较少,缺乏体验生活的机会。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角色扮演的机会,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通过模拟不同角色的言行举止、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能够引起与角色的情感共鸣,实现知识的内化。不仅如此,角色扮演的体验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公民基本权利”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基本权利,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法律手段来保障自己的权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是被抢占多亩土地的“村民”,还可以是著作权被网上不法分子侵害的“作者”,需要通过合法的方式来维护权益。在这一系列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体验不同的角色,还需要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三)实践体验
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关注学生相关核心素养的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课程,对此,教师应该重点突出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的活动;多提供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等机会,让学生能够在体验学习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服务社会”为例,学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着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但却缺少实践体验的机会。对此,教师可以开展“服务社会”的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各个岗位进行分析,找到适合自己服务社会的方向。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订活动计划表,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区、养老院等不同单位,通过亲身实践来体验真实的社会,同时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认识和实践能力。最后,在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表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社会实践。
二、体验式学习的方式
主题活动是教师围绕明确的主题开展不同类型、内容丰富的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体效果[2]。虽然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也会开展主题活动,但是教师是主题的设计者,而学生仍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为了推进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教师应该带动学生参与到主题活动的设计、组织等过程中,切实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参与主题活动设计
主题活动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体验式学习的质量。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编者已经将知识点分为多个单元主题,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支持。教师可以在现有单元主题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诉求、发展需求等,对主题进行再梳理,提炼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整合相关素材,并融入社会热点话题,以此确定主题活动开展的方向。学生参与设计主题活动,不仅能够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还能够更主动地投入后续的活动中。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以礼待人”为例,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与礼仪相关的素材。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主题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最后,教师可以基于道德與法治学科的性质和育人价值,注重融入热点话题,培养学生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二)分享学习体验
高效的主题活动需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深度交流。此外,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内容的同时,需要注重发挥提问的价值,让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分析具体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加上受到当前互联网文化的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即使是面对同样的主题,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之间深度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
仍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以礼待人”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深度交流,分享体验。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不礼貌的行为?”有的学生认为随地丢垃圾很不礼貌,有的学生认为见面不打招呼很不礼貌,有的学生认为吃饭的时候一直玩手机很不礼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对礼貌的认知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这些不礼貌的行为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杜绝这些不礼貌的行为?”此时,学生需要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体验。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地介入,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让学生内化“不学礼,无以立”的思想。
(三)系统归纳知识
学生在参与主题活动的基础上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与认知。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认知能力、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对于事物本质的认知不够,容易出现理解片面化、学习碎片化的问题。对此,教师应该在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总结归纳、自主建构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之后学会归納,从而对知识有更系统的理解。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网络改变世界”为例,学生通过自主搜索互联网资料等途径,深刻了解了网络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学生通过开展主题辩论活动,了解了网络的双面性,认识到网络既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又可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沉迷网络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在主题辩论活动中,获得了关于网络的碎片化信息。教师可以基于此引导学生系统归纳,绘制思维导图,以此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学会理性利用互联网。
三、体验式学习的活动
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多元化的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讲述故事
学生具有好奇心,往往对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有着较为强烈的兴趣。教师可将此作为切入点,组织开展讲故事的体验式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亲情沙龙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与家人的相处方式,讲述与亲情相关的感人故事。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体味亲情,学习和家人沟通的技巧,增强课堂体验。
(二)组织辩论赛
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组织辩论赛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理性面对不同的观点。此外,辩论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新性,也能够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应该在明确辩论主题的基础上,下发辩论任务,让学生提前搜集资料,为辩论赛的开展提供支持。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辩论赛主题,让学生辩论“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是不是违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在辩论赛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生活中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案例,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道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在辩论赛结束后,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观点,以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观点。通过辩论赛,学生能够感受到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认识到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增强了学习体验。
结语
总而言之,体验式学习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教师应该更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对体验式学习的重视程度,从多角度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欣,景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品质课堂构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1):43-46.
[2]乔建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中学生铺就人生底色[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