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墩遗址,成都从这里走来

2023-09-28 03:03王超
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 2023年7期
关键词:成都平原史前城墙

王超

这几年,成都火出了圈。

这话好像也对,也不对。

说对,大家看下这两年的城市网络热度,成都始终排名居前。从川味美食到休闲娱乐,从人才落户到熊猫花花,哪一条不是广大网民热烈关注和讨论的热门话题?可以说成都已经掌握了网络流量密码,是妥妥的网红城市,火出圈不过是正常现象。

说不对,成都在公元前311年张若、张仪营造“秦大城”起就是中国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享誉上千年的“天府之国”和无数人向往的“休闲美食之都”。作为一座2300多年城名不变、城址不变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火”又岂是这几年才有的?

成都从哪里来?

成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本地人引以为豪的家珍,是吸引大量外地人来到成都旅游的法宝,也是很多人在茶馆或饭桌上的谈资。当一群人围坐在一起推杯换盏、谈天说地之际,是否有人会好奇发问:“成都从哪里来?最早的成都城在哪里?距今大概多少年?”

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并不太好回答。

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他认为是传说中的蚕丛和鱼凫建立了古蜀国,但已经说不清楚是何年何月的事了,距唐朝大概有四万八千年了吧!

因为历史久远且文化遗存极少,生活在1300年前(公元8世纪初)的李白已经对古蜀国的历史感到了困惑和茫然。生性浪漫的诗仙大人大胆猜了个四万八千年。诗歌自然不是严谨的信史,但李白诗作却给了我们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唐朝人相信古蜀国是由蚕丛及鱼凫开创,这一说法在其他很多传说里也将得到反复印证。最早的成都应该是诞生在有确切的史实记录之前。

既然大概率在史籍里没有对成都肇始的确切记录,那么我们要追寻成都的源头只能去史前遗址中寻找答案。

如今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四川地区的史前遗址无疑是坐落于成都东北部德阳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三星堆最早发现于1929年,1986年因两座祭祀坑的发现而“一醒惊天下”。经过近百年的发掘和研究,三星堆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和石器,还发现有城墙、房屋建筑基址、祭祀坑等遗迹,是高度发达的文明形态,年代距今3700—3200年。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三星堆因为具有构成早期人类文明的城市、金属冶炼、大型建筑等多项要素,而且这些要素同时、集中出现且达到极高的发展水平,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然而,很多学者和考古工作者对此尚存疑问:文明的产生是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三星堆如此高的文明程度,必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它之前一定还有更早期的文明遗址,而这处遗址又在哪里呢?人们把目光投向广袤的成都平原,并陷入深深的思索。

其实,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成都平原上就不时有史前遗址被发现。总的说来,这些陆续发现的史前遗址呈现出零星分布、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尚不足以代表成都最早期的文明形态。但是从对各个遗址研究过程中发现的蛛丝马迹来看,一定有一处大型遗址还沉睡在地下,等待着人们去开启。

走近“宝墩遗址”

成都城南距市区约40公里的新津区宝墩村流传着金龙飞升的传说。传说源起于村庄周边原本平坦的土地上不时突兀耸起一道道高三四米、宽十米左右的土埂子,远远望去犹如一条条金龙横卧于旷野之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些土埂子上就陆续找到过一些汉代的砖石和陶片,这些土埂子之前便被推断为战国至汉代的古城墙。直到1995年和1996年文物考古部门两次组织在宝墩村的田野考察,发掘出大量的陶片和石制工具,这些新出土的器物的年代直指比战国更为久远的新石器时代,证实这些土埂子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人工夯筑成的城墙。

经测量,宝墩村的这些古城墙残高4米左右,顶宽7.3至8.8米,墙脚宽29.3至31.1米;上窄下宽,横截面呈梯形,两侧为缓坡。城墙采用斜坡堆筑法建造,在城外侧取土后在平地堆土起建。堆土的同时对城墙各面进行拍击和夯打,使之紧实坚固。这些城墙围拢着一座面积巨大的史前古城遗址,被命名为“宝墩遗址”。

随着发掘和研究的深入,考古部门确定宝墩遗址是由内外两重城墙包围的远古城市,年代约在 4500—4300年前,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龙山时代。宝墩遗址的外城为不规则的圆角长方形,长约2000米、宽约 1500米,周长近6200米,面积则达到了惊人的276万平方米,仅次于陕西神木石峁古城(425万平方米)、浙江余姚良渚古城(290萬平方米)和山西襄汾陶寺古城(280万平方米),是中国第四大史前古城。宝墩遗址发现之后,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了郫县古城、温江鱼凫城、都江堰芒城、大邑高山和盐店等7座古城,构成了成都平原首个新石器时代文化——“宝墩文化”。

考古人员在宝墩古城的中心发现了由42个1米见方的方形柱坑构建的大约500平方米的建筑遗址,是成都平原最早的大型建筑遗址。2020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宝墩遗址发现了距今4500年前的水稻田遗迹及大量的碳化水稻遗存。这是成都平原乃至长江上游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证明了宝墩遗址是高度发达的稻作文明,年代比三星堆早了约800年。对宝墩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进行文物类型学比较,三星堆出土的宽沿平底尊、浅盘豆、敛口钵、敞口圈足罐等大多是宝墩文化的典型器形。可以说,宝墩文化是孕育三星堆文明的土壤。

宝墩文化的发现补齐了中国西南地区史前考古的重要一环。考古人员自宝墩遗址起沿岷江水系上溯至川西茂县的营盘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直到今甘肃、青海一带的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700年),将沿线多处重要的史前遗址进行了串联,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文明传播链条。今甘肃、青海的黄河上游地带是氐人、羌人的活动范围,他们“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著名考古学家童正先生《古代的巴蜀》)。他们从西北地区进入岷江上游河谷地区并逐渐改牧为耕,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劳作。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氐羌族群沿岷江水系进入到成都平原并在多处定居,成为成都最早的先民。成都平原肥沃的土地和丰饶的物产让定居于此的先民部落规模逐步扩大。为防御外族及野兽的侵扰,防治时常发生的洪患,先民们在河流附近的台地之上开始夯土筑墙,修建住房及礼仪祭祀性建筑,营造早期的城市。在成都平原繁衍生息数百年后,他们终于在岷江南侧的支流岸边建成了心中的辉煌之城即今天的宝墩古城。

九天开出一成都

至此,文明的曙光照耀成都平原,成都從宝墩遗址向我们徐徐走来。透过那一段段残存的城墙,一块块破碎的陶片,一粒粒碳化的稻种,我们穿过历史的层层迷雾,拼贴出成都最初的生活场景。

一只白鹭振翅向前飞去,它轻盈的身体贴着小河巡弋。只见它猛地伸脖探入水中叼起一条小鱼,旋即悠闲落在岸边,昂起头一下把小鱼吞入肚中。岸上的数位宝墩人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露出会心的微笑。春天来了,大地复苏,天地万物都充满了活力。稻田里蓄满了水,绿油油的秧苗在微风的吹拂下闪烁着丰收的希望。

清晨的薄雾中,宝墩人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有的在采摘野果,有的在搜寻猎物,有的在制作陶器,有的在缝补渔网。自从先祖从川西的高原上来到这里,这样的春天已经过了数百个,人们已适应了成都平原的环境和气候,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不远处,由数代人在首领的带领下夯筑的城墙坚固而雄伟,城墙内由“竹骨泥墙”建造的住房通风又防潮。忙碌了一天后,夕阳西下,宝墩人结束劳作,扛上工具及一天的收获三两结伴着归家。他们抬头西望,可以看见数只飞鸟萦绕在一轮红日周围,更远处似乎还能隐隐约约看到巍峨的雪山。文明的先声就这样于不经意间在成都的土地上奏响,这一开始就持续了4500年,至今延绵不绝、历久弥新。

2022年1月21日,宝墩遗址展馆正式开馆,“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也同时面向公众开放。参观者可以在展馆见到4500多年前的石器、陶器、象牙杖、碳化水稻等珍贵文物;还可以通过3D投影、多媒体显示屏幕等设备,感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现场展陈,近距离感受古蜀先民在广袤的成都平原上繁衍生息的历史和他们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智慧。

自1995年起宝墩遗址历经了近30年的发掘工作,但目前也仅仅覆盖了几万平方米的范围,这与276万平方米的遗址总面积相比,只是冰山一角。据推算,宝墩遗址内外城墙总土方量达到了惊人的140万立方米。城墙在史前社会是权力与秩序的象征,在如此宏伟的城墙之内必定已出现了王权阶层。目前,宝墩遗址还仅发现了一些属于下层百姓的小型墓葬。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宝墩村的地底还埋藏着当时的“王”的墓葬。这些墓葬一旦被发现必将又一次震惊世人。

如今,宝墩村广阔的田野上仍会种植水稻、小麦和油菜,每到春天仍旧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来自川西高原的雪山融水沿着岷江流向成都平原,宝墩先民们时常遭遇的洪水之患,因为有了两千多年前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而鲜有发生。如果过往4500年的历史可以折叠,让宝墩先民们穿越时光站在这片他们曾繁衍生息的土地上,他们必定会惊叹于“天府之国”的兴盛和繁荣,亦会为自己开创了最初的成都而自豪。

在中国史前文明的“满天星斗”中,宝墩文化如同突然爆发的新星,照亮了中华文明版图的西南一隅。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先生评价:“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也是古蜀文明的源头。宝墩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这些重大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成都是古蜀地区的古代文明中心。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结构中的重要一“元”,是夏商时代长江流域青铜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卓越代表,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成都博物馆通史展“九天开出一成都”开篇展陈的即是宝墩遗址相关文物和复原模型。宝墩遗址以辉映4500年的文明之光自豪地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诉说——“成都从这里走来!”

猜你喜欢
成都平原史前城墙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近十年成都平原经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史前海王争霸战(上)
基于因子分析的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压力评估
史前人,都画啥?
2017 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将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城墙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