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燕秋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教学理念推陈出新,教学方式日益增多,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亟须改革和创新。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应当关注单元作业的统整性、多样性和分层性;构建单元作业的整体框架时,可以从教材、学情、目标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思考,设计前置性作业、基础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提高单元作业设计的站位,可改变碎片化作业形式,让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地,让教学“目中有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0-0058-0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针对中小学生应该设计丰富多样的习题,满足巩固、复习、应用、拓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由此看出,新时代赋予作业新的内涵:做作业不仅仅是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的途径,更是学生自主合作、实践探究、创新应用的过程。由此,单元作业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单元作业或将打破结构单一的形式,成为落实“双减”政策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一、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特征解析
单元作业是一种新颖的作业形式,是以一个单元为基本单位,根据学习目标,重组、改编、完善或自主开发而成的作业。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的创新理念,又顺应了学生的发展规律;既可以突出重点和难点知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迎合新课程改革趋势。在“双减”背景下,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设计高效优质的单元作业是一个新的挑战。为使单元作业更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关注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与学生能力等方面。
1.作业内容的统整性编排
传统的单课时作业只关注到单一的知识点,不能体现不同课时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难以把握知识结构,思维和视野也将会被束缚,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降低。
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站位要高,注重建构一个单元中不同课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创设合适的单元主题情境,聚焦数学素养的同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情境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促进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并将习得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
2.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呈现
传统的作业形式是书面练习多、探究实践应用少,注重学生的读写训练,以考试为导向,缺乏创新,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新课标强调,现代学习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活经验,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因此,单元作业应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结合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将听、说、读、写、演等作业形式结合,促进学生多维度、全方位发展。
3.学生能力的分层性提高
不同学生的专注力、观察力、思维灵活力、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并不一样。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着眼于学生多元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难度不一的作业,削弱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都得到螺旋式提升。
例如,对“元、角、分”中的基础性作业进行分层:根据食品商店中不同商品的价格(图略),完成表1。
笔者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本题中设计了A、B、C三个层次,并借助智慧教育平台将题目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向更高层次挑战,这样,学生就能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获得成就感,保持对数学的兴趣。
基于单元视角设计任务驱动型作业、学习支架型作业、探究实践型作业等,能突出单元作业的统整性、分层性、多样性,真正让单元作业达成“减负增效”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度思考,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单元作业设计的整体框架建构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整合课程内容,推进单元教学,用整体思维强化课程、教学、评价一体化设计。这也提示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不仅要关注必备知识的关联、关键能力的综合、学科素养的递进及核心价值,还应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蓝本、以学生学情和经验为背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多元评价为辅助,聚焦深度学习,注重单元整合,优化作业设计。笔者以“元、角、分”为例,系统呈现单元视角下作业设计的整体框架。
1.教材内容解析,强化整体认识
通过研读教材,梳理本单元知识网络(如图1),笔者发现,教材的例题看似简单,学生却觉得难以解决,这是因为人民币知识背后暗藏很多生活素材。比如在解决问题时,不但涉及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判别,还涉及取币、付币、找币、付款方式和人民币的换算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内容,却因学生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使得这道例题的情境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难度也相应拔高。基于此,教师需要从整体把握内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体验和感受,从而在活动中积累相关经验。另外,人民币所涵盖的信息量很大,例如,涉及人文特色、地域文化、钱币发展史等内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并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结合单元目标选取有价值的内容,使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知识,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应用意识。
2.精准把握学情,创设单元主题
学情分析作为影响作业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可有效避免教师设计作业时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不擅长考虑事物的意义和感知抽象的事物。在设计作业时,笔者以课標为依据,以开放、基础、实践为原则,突出学科与学段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小猪佩奇绘本故事《游乐场》为原型,创设有趣的情境——小猪佩奇一家人畅玩游乐园,据此设计单元分层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乐于表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明确作业目标,制订作业框架
以“元、角、分”为例,笔者梳理数学素养,对照新课标要求,解读教材内容,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把本单元的作业目标简单总结为三个“会”:会认、会算、会用。“会认”指会辨认人民币的不同面值;“会算”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及加减运算;“会用”指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人民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笔者从单元内容、单元目标、新课标、学生已有经验等方面思考作业的功能性、作业形式、作业评价方法,并制订单元作业设计框架(见表2)。
4.多元评价形式,助推课后延学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到,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在单元视角下,教师更加需要丰富的教学评价方式,改变以试定教的旧思想。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评价时,要综合考量评价方式、评价维度与评价主体,力求教、学、评一致,使评价贯穿单元作业,推动教学开展,促进学生发展。
“元、角、分”是一年级的内容,教师在设计评价方式时需要采用课堂观察、口头测验、课后访谈等方式。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应关注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的参与度,以及在交流展示活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中要多使用即时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的良好表现,使学生增强学习欲望,还要巧妙地通过评价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发展。正向的学习反馈会促进学生在课后的研学活动中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除了评价学生,还要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或合作评价,如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能力所限,还可以引入家长评价,由此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并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三、单元作业设计的具体内容呈现
1.设计前置性作业
新课标中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可以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发布相应的前置性作业,这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也能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起点。
本课例中,教师借助智慧教育平台设计如下前置性作业(见表3)。
2.设计基础性作业
单元作业中的基础性作业是指基于课标针对全体学生的共性要求所设计的作业,旨在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整理概念、归纳结论、内化知识。
本课例中,教师借助智慧教育平台设计基础性作业(见表4)。
3.设计实践性作业
教师在设计实践类作业时,要选择比较贴合实际生活的内容。比如在购物情境中含有人民币的换算或加减,商品的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找钱的快捷方式、销售的技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可以考查学生用人民币知识解题的能力(见表5)。
对教师来说,指向核心素养的單元作业设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紧跟时代,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作业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宋春霞,黄美怡.“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实践思考[J].天津教育,2022(25):43-44.
[2] 王小丽.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质量: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2(20):55-57.
[3] 綦春霞,郭桐,朱愔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笔谈)[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2,22(3):32-43.
[4] 王月芬.单元作业设计:价值、特征与基本要求[J].上海教育,2019(1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