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粳稻新组合毕粳优8 号的选育、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2023-09-28 16:14田孟祥何友勋张时龙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8期
关键词:毕节市粳稻父本

田孟祥 何友勋 唐 义 赵 龙 张时龙

(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贵州毕节 551700)

我国生产上种植的水稻属于亚洲栽培稻, 包含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1-2],在农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贵州水稻常年播种面积在78 万hm2左右,其中粳稻约占10%,主要分布在黔西北的毕节、六盘水等市海拔较高的地区(1 400~2 000 m),以及安顺市、贵阳市、黔南州、黔西南州的部分县(市、区),均为一季中粳[3]。 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贵州省重要的粳稻育种单位, 选育出了毕粳37、 毕粳38、 毕粳39、毕粳40、毕粳41、毕粳42、毕粳43[4]、毕粳44[5]、毕粳45[6]、毕粳46[7]、毕粳杂2035[8]、毕粳优3 号、毕粳优210[9]、毕粳优5 号、毕粳优7 号等毕粳系列新品种,为贵州的粳稻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毕粳优8 号是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的不育系毕粳3A 为母本、 恢复系HR 82 为父本在2016 年配组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19-2020 年参加贵州省的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22 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优质、高产、多抗、食味优良,适宜在贵州省粳稻区推广种植。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不育系毕粳3A

不育系毕粳3A 是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滇型不育系滇粳2 号A/9904B(BC2F1)不育株为母本,毕粳43/BJ-1B//9904B(BCF3)选系作父本,通过回交转育而成。 田间农艺性状稳定,粳型性状明显,株高75 cm,茎秆粗,株型紧凑,分蘖中等,轻包颈,剑叶宽短,半卷直立,穗长17.8 cm,穗颖花数192.5 朵,着粒密,叶鞘、颖尖、柱头、叶缘、叶枕、叶舌、叶耳均为紫色,籽粒团粒型,无芒,柱头外露率较高,为76.8%。2018 年4 月8 日, 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水稻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和专家对毕粳3A 进行田间鉴定,认为毕粳3A 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100%,现场随机取套袋的178 穗进行自交结实鉴定,总颖花数44 073 朵,自交结实1 粒,套袋自交不育度为99.99%。

1.2 恢复系HR82

恢复系HR82是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0年用K5//合系24/C418 选系与杂交粳稻品种滇杂35 选系DH 12 杂交,在贵州毕节与海南三亚经6 年12 代的系统选育和测配,于2016 年育成。 株高100.5 cm,株型适中、茎秆粗、分蘖弱,剑叶短宽,叶鞘、叶缘、叶耳、叶枕无色,颖尖浅紫色,着粒密,穗长18.3 cm,穗颖花数254 朵,籽粒椭圆,无芒。2022 年3 月29 日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粳稻恢复系HR 82 进行田间现场技术鉴定,认为HR 82 农艺性状优良、群体整齐一致。

1.3 杂交组合选育

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6 年用自育的粳稻不育系毕粳3A 与粳稻恢复系HR 82 配组育成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毕粳优8 号。 2017 年正季在贵州省毕节市参加本单位举行的品种比较试验,抗性强、丰产性好,表现突出。 2018 年扩大制种规模,收种备用。 2019 年参加贵州省粳稻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初试,通过鉴定;2020 年参加贵州省粳稻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续试,同时在该年度开展生产试验,均通过鉴定。 2022 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220038)。

2 产量表现

毕粳优8 号在2019 年参加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试验地点有6 个,即毕节、织金、贵阳、黔西南、都匀及安顺。 贵阳试点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试验报废,其他5 个试验点纳入统计,平均产量7.35 t/hm2,居参试品种(组合)第2 位,比对照滇杂31 增产11.36%,差异显著,5 个试验点4 增1 减, 增产点比例为80.0%。2020 年续试,试验点与上一年度相同,平均产量7.71 t/hm2,比对照滇杂31 增产4.20%,6 个试验点4 增2 减,增产点比例为66.7%。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53 t/hm2,较对照增产7.57%。2020 年同时参加贵州省粳稻生产试验,3 个试验点均增产, 平均产量7.68 t/hm2,比对照滇杂31(6.54 t/hm2)增产17.30%。

3 主要特征特性

毕粳优8 号为中熟中粳三系杂交稻。 株高95.8 cm(贵州省水稻区域试验平均值),株型适中,植株整齐,分蘖中等,抽穗整齐。 叶色绿色,叶片中厚,剑叶挺直,后期熟色好。穗型较大,亩有效穗14.0 万穗,穗长19.9 cm,每穗粒数210.2 粒,实粒数158.6 粒,结实率75.4%。籽粒团粒型,无芒,颖尖淡紫色,千粒重24.1 g。在贵州省水稻区域试验中生育期平均165.8 d, 比对照滇杂31 早熟2.0 d。 抗性方面,2019 年稻瘟病田间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MR),2020 年稻瘟病田间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MS)。稻米品质方面,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出糙率79.8%,精米率66.7%,整精米率59.4%,垩白粒率47%,垩白度12.3%,粒长5.6 mm,粒型长宽比2.1,胶稠度70 mm,直链淀粉含量11.8%,碱消值6.8 级,透明度1 级,主要指标糙米率、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等达优质粳稻米标准。 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举办的食味鉴定, 食味优良, 评价得分82.19 分,在43 个参试品种中排名第4 位,优于对照滇杂31 得分(80 分)。 适宜在贵州省粳稻区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科学育秧、移栽

当外界环境日均温稳定保持在10℃及以上时播种。 在贵州一般播种适时在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多在清明节前后。 只要温度达到播种要求,尽量适时早播,有利于延长生育期,保障后期籽粒灌浆及安全成熟。 播前晒种,应选择在高温晴天10:00-16:00 进行,晒种1~2 d,以促进种子内部新陈代谢,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 用清水选种,捞出漂浮在水面的秕谷及杂余;先清水浸种12 h,然后用药剂40%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浸种12 h, 捞起后用清水洗净,再用清水浸至种子吸水饱和,判断饱和的方法是谷壳呈半透明状,腹白分明可见,胚部膨大突起,胚乳变软。 药剂浸种可较好地预防恶苗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及白叶枯病等水稻主要病害。

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 秧田基肥可施腐熟的农家肥18.0~22.5 t/hm2,在耕翻后整田前施入, 然后施过磷酸钙450~600 kg/hm2、 硫酸钾75~105 kg/hm2、 尿素120~150 kg/hm2。 种子用量为15~30 kg/hm2, 稀播匀播。 适龄移栽, 旱育秧龄不超过25 d,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60 d。育秧期间视苗长势,可适当追施尿素和喷施磷酸二氢钾,培育多蘖壮秧。移栽前3~5 d 按75~90 kg/hm2施用尿素作“送嫁肥”,有利于移栽大田后的新根发生,使秧苗返青快、分蘖早。栽插穴数按22.5 万~30.0 万/hm2,规格为3~5 苗/穴,基本苗199.5 万~300.0 万/hm2,具体视田块肥力和海拔情况而定,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而增加种植密度。

4.2 合理水肥管理

4.2.1 水分管理 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相结合,总的灌溉原则按“有水活蔸,浅水分蘖,中期搁田,湿润长穗,干湿壮籽”方式进行。 浅水插秧,秧苗移栽时保持本田有一定的薄水层,利于实现插浅、插直,保证足够的基本苗。 在插秧后灌水,保持深不没叶耳为宜的水层护苗3~5 d,创造一个较稳定的温、湿度环境,便于及时补充秧苗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分损失,保持稻体水分平衡,利于秧苗早发新根,加速返青活棵。 分蘖期大田保持浅水层, 以深度2.0~3.0 cm 为宜,提高水温和泥温,增大昼夜温差,并使植株基部光照充足,促进分蘖。 在田间蘖数达到预计的80%即可排水晒田,晒田程度一般轻搁至轻烤,若遇烂泥田要重烤,持续时间5~7 d,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生长和壮秆健株。 孕穗、抽穗、开花期均保持浅水层, 齐穗后间歇灌溉, 保持干干湿湿, 收割前7~10 d 断水排水。

4.2.2 施肥管理 施肥整体分为4 个时期,即基肥、蘖肥、穗肥、粒肥。 提倡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氮(N)、磷(P)、钾(K)配合施用。 一般产量水平7.5~9.0 t/hm2, 施入纯氮180~225 kg、 磷75~120 kg、钾150~225 kg。水稻对锌敏感,在缺锌的地区和冷浸、烂泥田还应施硫酸锌15~30 kg/hm2; 在土壤pH 5.5 以下的田块, 适当施用含硅钙的碱性土壤改良剂或生石灰。 掌握“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前期用肥量要稳,后期用肥量要适当,根据群体质量和长势长相进行动态调控。按15~30 t/hm2施用有机肥作基肥;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 钾肥分基肥及穗肥2 次施入,各占50%;氮肥分基肥、蘖肥、穗肥和粒肥4 次施用,比例为4∶3∶2∶1;还可基于实际情况施加一些含有锰、镁等微量元素的肥料,弥补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微量元素的缺失。 另外,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根外追肥,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生长发育,喷施浓度在0.5%~1.0%之间,用量在750 kg/hm2左右,若叶色明显退黄可再加1%浓度的尿素混合喷施。

4.3 及时防治病虫害

贵州粳稻区常见的主要病害为稻瘟病、纹枯病及稻曲病等;主要虫害为稻飞虱、蓟马、负泥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 原则上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根据各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秧田期主要防治苗瘟、叶瘟、稻飞虱及蓟马等病虫害。 苗瘟由种子带菌引发,播前应做好种子消毒杀菌, 可用40%稻瘟灵乳油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1 000 倍液浸种1 d 后催芽播种;对易发生叶瘟的地块, 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 加上40%稻瘟灵乳油1 000 倍液混合喷雾。 针对稻飞虱及蓟马,在虫害发生初期,可用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1 000 倍液喷雾。

大田期主要防治叶瘟、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负泥虫、稻纵卷叶螟及二化螟等病虫害。 叶瘟防治可在移栽前3~5 d 喷施“送嫁药”;预防穗颈瘟则在破口前5~7 d 和齐穗期用药各一次,药品均为三环唑和稻瘟灵乳油混合液, 用法与以上秧田期叶瘟防治方法相同; 纹枯病的最佳防治时间是水稻分蘖末期至拔节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雾;防治稻曲病用20%井冈霉素粉剂750 g/hm2兑水100 kg,于孕穗至始穗期喷雾2 次,间隔7~10 d。 防治负泥虫用1.8%阿维菌素乳油750~1 125 mL/hm2;防治稻纵卷叶螟及二化螟等害虫,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0 倍液和5%阿维菌素悬浮剂1 000 倍液混合喷施。

4.4 适时收获

过早收获时未熟粒、青死米较多,蛋白质含量也较高,米饭因淀粉膨胀受限制而变硬,使加工、食味等品质下降。 延迟收获时稻米光泽度差、脆裂多、整精米率低、垩白趋多、黏度下降。 因此适时收割,稻米黄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是收获适期, 判断标准为谷粒90%~95%黄熟。 稻谷收获后不要摊晒过薄, 先厚后薄,避免直接接触水泥地面,尽可能用篙席晾晒,并勤翻动,以降低碎米率,提高整精米率。 一般晒至籽粒水分14%左右即可。

5 制种技术要点

制种田应选阳光充足、通风较好、方便排灌、不易发生稻瘟病中等肥力以上的田块, 空间隔离与其他品种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 m,若空间隔离达不到标准,采用时间隔离时花期应错开且不少于25 d。 在无空间和时间隔离条件需要进行人工隔离时, 隔离布或隔离农膜高2 m 以上、无漏洞,时长45 d 左右。合理安排花期,盛花期以温度30℃左右为佳,尽量避免低温和极端高温。

5.1 科学安排播种时间,确保花期相遇

在海南三亚制种, 毕粳优8 号的父本HR 82 分2 期播种,母本毕粳3A 不分期且比父本早播。母本在11 月15 日左右播种,父本第1 期、第2 期分别比母本晚播种7 d 和12 d, 即分别在11 月22 日、11 月27 日左右播种。 父、母本在2 月底或3 月初抽穗,光温适宜。

5.2 培育壮秧,适龄移栽

播前晒种,父母本均采用水育秧,播种量为225~300 kg/hm2,用强氯精浸种消毒杀菌,催芽后播种,稀播匀播并踏谷。秧田在播前施氮磷钾复合肥375 kg/hm2作底肥,起厢刮平待播;1 叶1 心时施尿素75 kg/hm2作追肥,视苗情适当喷施0.5%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培育壮秧;秧龄25 d 为移栽佳期,移栽前2~3 d 喷施阿维菌素、毒死蜱和吡蚜酮混合液作送嫁药。

5.3 合理密植,父、母本行比适宜

母本栽插株行距16.7 cm×16.7 cm, 穴插2 粒谷苗,插足基本苗72.0 万/hm2左右;父本花粉量大,栽插密度可适当减少,父本株行距16.7 cm×30.0 cm,穴插2 粒谷苗,确保基本苗35 万/hm2左右,父本第1、2 期秧苗相邻间隔插。父、母本行比为2∶10,父母本间距30 cm,两行相邻的父本间的距离较大,为40 cm,方便进入赶粉。

5.4 加强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插秧前基肥施氮磷钾复合肥375 kg/hm2、 尿素1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 母本、第1 期父本移栽7 d 后,分别施尿素100 kg/hm2作返青肥;第2 期父本移栽7 d 后, 全田施尿素150 kg/hm2作分蘖肥,后期适时适量喷施2%的磷酸二氢钾,培育制种高产群体。 在水分管理上,浅水插秧,深水护秧;返青后浅水促分蘖,足苗后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和固根间苗,孕穗至开花授粉期间保持浅水层,灌浆期以湿为主,蜡熟期后干干湿湿,收获前7~10 d 排水晒田。病虫害方面,注意及时防治恶苗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二化螟等。

5.5 及时调节花期,强化人工辅助授粉干预

做好花期预测,及时进行花期调节。 因父本群体小便于操作,花期调节以调节父本为主,可采用调肥和调水的方法,调肥基于利用氮控钾促原理,父本偏早时,对父本根施120 kg/hm2尿素,父本偏晚时,对父本叶面喷施150 kg/hm2氯化钾; 利用干控水促法调水,父早母迟,晒田控父,母早父迟,则可深灌促父。 为提高制种产量,要求对父、母本抽穗前割叶,适量喷施150 g/hm2“九二〇”,减少空间上叶片对花粉传播的遮挡。 整个扬花授粉期间都需干粉,除雨天外每天赶粉2 次,即在12:00、13:30 左右各赶粉一次。

5.6 严格除杂保纯,适时收获

除做好时空隔离外, 在整个生育期务必按技术要求严格搞好防杂保纯工作,发现杂株及时清除,授粉结束后应先割去所有父本。 母本成熟度为85%时收获,收割至晾晒归仓全过程注意防止机械混杂,确保种子纯度。

猜你喜欢
毕节市粳稻父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毕节市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My Best Friend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