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北京首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6)
财务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分析理财的基础上,服从以及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前提下,能够全局性以及长远性地谋划企业资源筹集以及配置,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以及延伸。对集团企业而言,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与财务战略管理相比,后者对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有较高的适应性,其管理运用理性战略思维,着眼于企业战略发展,以筹资、投资以及收益分配为工作对象,规划了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主体方向,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属于“事务型”管理,主要依靠经验完成日常财务工作,可见,两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简而言之,财务战略管理具有明显的导向性,能够指引集团企业财务活动的落实,通过战略管理目标的设定,促使各项财务工作沿着预期目标开展,达到降本增益的目的,为其实现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财务战略思想主要是指集团企业制定以及实施财务战略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原则、方针以及理念构成的。对财务战略而言,财务战略思想是其灵魂,也贯穿于财务战略管理的全过程,是决定财务战略成败的关键。
财务战略目标是财务战略思想的具体表现,是通过资源的配置以及使用为企业创造价值并实现价值。财务战略目标也是集团企业战略目标的核心目标,包含两个方面,即价值创造以及价值实现,前者通常是企业内部管理范畴,后者则是通过对外沟通完成的。
集团企业要想构建财务战略管理体系,务必要了解财务战略规划原则。一般而言,主要包含三个原则:第一,与集团企业经济周期相适应。财务战略务必要适应企业经济周期,因经济周期随着企业阶段性发展存在不同变化,对此,在经济复苏阶段,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经济繁荣后期,应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经济低谷期,应采取防御型财务战略。第二,与企业战略相适应。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存在支持关系,两者应相互交融。财务战略比较关注资金量的投放与筹集,而企业战略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其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后者对前者具有引导作用,这也是因为财务战略的价值管理核心在于创造价值,务必要通过企业战略来实现。第三,应适应集团企业经济增长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集团企业经济也在不断增长,已逐步从粗放增长转变为集约增长,为了推动这种转变,企业财务战略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调整企业投融资战略,实现资源筹集以及配置。另一方面,需要强化集约经济,持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企业价值为导向,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第一,从属性。集团企业财务战略务必要体现其整体战略要求,为了筹集适度的资金并进行合理投放,只要符合整体战略要求,才能保障其得到实现。若不接受战略指导或简单地迎合战略要求都会导致战略失败,增加企业经济损失。第二,系统性。财务战略在理论意义上是独立的个体,但在其具体落实过程中,不可与企业其他战略之间独立存在,需要建立动态联系,促使财务战略能够支持其他子战略。第三,指导性。财务战略需要对集团企业现有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制定企业资金运筹的总方向以及总目标等。财务战略目标一经制定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会成为企业所有财务活动的行动指南。第四,复杂性。在集团企业所有的战略管理系统中,与企业整体战略下的子战略相比,财务战略的制定以及实施复杂性更高。第五,动态性。企业环境、企业发展战略是财务战略管理的基础,其动态性也决定了财务战略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财务战略管理具有循环性、实时性特点,财务战略管理过程具有循环性以及管理对象具有权变性四个方面,能够顺应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迎合市场环境变化需求。
财务战略管理理念的提出,能够强化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思想意识,摒弃传统思想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水平,指导各级财务人员完成日常工作,激发员工创新意识以及工作积极性,促使其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提高集团整体财务工作效率以及质量,助力集团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财务战略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构建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现阶段,部分企业仅重视近期利益,未能考虑长期效益。通过财务战略管理能够处理局部与整体、近期以及长远的关系,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促使整个集团实现财富最大化。
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能够促使企业的各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防资源浪费。财务战略管理过程中,集团各级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够及时知晓集团总体战略以及本企业经营情况、盈利情况,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问题的不断扩大。同时通过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施,能够动态调整各项业务活动进展,使其朝向预期规划进行,提高其综合实力水平。
首先,企业相关人员需要落实市场调研工作,对自身发展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制定可行性较高的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确保其能够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相符,以免脱离企业实际发展需求[1]。其次,秉持全局的眼光,综合企业股东效益、企业效益以及现金流量最大化等因素,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保障能够满足此类目标的情况下开展工作。最后,制定整体财务战略目标后,需对其进行细化,细分为不同的小目标,将相应的小目标分配至相应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小目标包含诸多内容,例如战略投资目标、筹资战略目标等,不同部门负责不同小目标,促使整体目标的尽快实现,从而保障员工效益与企业效益双赢局面。
不同发展阶段,集团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也需要适当的调整,确保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形成相互协调以及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避免权力独大现象发生。第一,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改变金字塔管理模式,成立高效权威的董事会以及监事会,减少层级结构,以免权力过于集中,造成营私舞弊行为的发生。第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各部门员工各项工作落实过程中均有章可依,形成制度规范,约束自身行为。同时,还要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对不同岗位配置不同工作人员,避免职位交叉,形成监守自盗的不良局面。第三,成立监督审计部门,确保其独立性的同时也要保障其权威性,与财务战略管理部门形成制衡机制,负责监督审计制度的完善,全过程跟踪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落实,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2]。
集团企业组织结构庞大、管理流程繁杂、成本耗费较大,对此,强化成本管控尤为重要。全面预算管理是落实成本管控的关键手段,能够重点把握各个关键环节,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更好地落实财务战略。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为战略目标,包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调整等诸多环节,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促使集团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能够朝向设定好的轨道推进,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3]。
第一,需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针对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确保企业全体员工均能知晓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要点,以制度引导以及规范员工行为,加强财务控制。第二,制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集团企业需成立预算部门或小组,由相关人员编制预算,结合当前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开展情况,选择适宜的编制方法,制定预算编制目标,确保其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合理制定可调控范围,形成预算、战略与经营三者结合的管理体系。第三,将预算目标层层分解至相应部门,各部门依据预算目标将工作内容合理划分至员工,落实长效问责制度,确保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实现问责到人,强化预算执行力度。第四,将预算执行效果与绩效考核体系相挂钩,对表现较优的部门以及员工进行表扬;反之,以惩处的方式起到警示作用。分析预算执行效果与目标之间偏差发生原因,针对原因提出改进策略。
第一,保障投资战略的科学性。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时,要以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为基础,明确战略投资目的及规模。一方面,引入信息化技术,收集海量繁杂的数据信息,另一方面,邀请专业人士分析投资方案的可行性,与企业管理者共同探讨影响投资效益的风险因素,提出改进策略。此外,需重视投资活动全过程跟踪,预测投资效益以及风险损害程度,制定补救方案,保障投资效益。第二,合理控制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益。首先,企业管理者以及全体员工需重视融资成本控制与管理,提高融资效益。以线上知识库、线下讲座等形式,培养专业化融资成本控制人才队伍,以人员培训以及考核机制,提高其风险防控水平。其次,拓宽企业融资方式。企业应当规避单一的融资渠道,合理利用内外部资源,以免内部资产闲置,造成资产流失,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盈利能力。也要拓宽融资方式,引进市场因素,采用债券融资以及股权融资等方式,形成多样化融资渠道,保障融资效益。
绩效考核是保障财务战略管理工作得以高效落实的关键,能够针对诸多环节实际落实效果展开评价,针对存在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实现管理质量的螺旋式提高。绩效管理的落实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落实绩效闭环管理。首先,需前移绩效管理关口,充分发挥绩效目标对财务战略管理推进的引导以及过程约束作用,完善绩效考核目标,务必保证目标的细化以及量化,将其与财务战略管理相挂钩,强化战略管理执行力度。其次,扩大绩效评估覆盖范围,对战略管理目标进行评估,强化对执行过程中的督促管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运行监控,督促财务战略管理部门进行自行监控,对绩效目标实现以及战略目标执行进程进行“双监控”,突出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全过程动态监督,及时发现目标执行偏差以及管理漏洞。再次,开展绩效评价。成立绩效管理部门,负责对财务战略管理目标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填写绩效评价报告,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最后,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员工绩效挂钩,以奖惩对立原则,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以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为员工提供公平公正的成长平台,以公开透明的奖励措施,人才管理制度,吸引高素质人才。第二,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务必要站在全局角度考虑,确保各项工作进度与战略规划相符。同时企业也要针对不同岗位,合理划分职责范围,采用量化以及非量化的方式,对不同岗位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价,实现岗位分级管理,确保不同岗位以及同类岗位的薪酬平衡。第三,将财务战略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风险评估等内容与部门以及员工绩效考核相挂钩,约束其行为,提高主观能动性,促使财务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员工也能获取最理想的工资薪酬,实现双赢。
因财务战略管理是基于集团企业当前发展现状,预测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管理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因此,落实风险管控尤为重要。第一,财务部门领导以及员工应当强化风险防控意识,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明确潜在风险因素存在原因,提出合理化防控策略,健全风险预测管理机制,要求相关人员将其作为风险防控的标准以及要求,确保能够将可预见的风险以及潜在风险问题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同时,集团企业需要加强各部门以及员工之间的交流协作,实现信息的无障碍沟通,各部门之间能够第一时间将风险因素传递给其他部门,从而做好财务风险的防控工作。
第二,建立风险模型,合理设置风险预警值,当数值将要达到时,企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召开紧急会议,分析风险走向,明确其对企业经济以及业务活动的影响,提出防控措施,规避或防止风险问题的发生。同时,集团企业能够针对经营风险以及流动风险,针对自身财务数据建立财务风险指标,借助财务管理的理念以及现金流为核心的经营风险指标,做好长短期的资金收支规划,可利用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进行同比以及环比分析,可借助同行业的数据实现优劣势的分析等。值得注意的是,财务风险防范策略的制定需要保障财务数据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针对投融资风险需要提前做好投融资规划,创新投融资渠道,以免单一渠道造成融资失败,增加财务风险。
第三,财务战略管理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优化的过程。因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例如资本市场的资金充足度、利率变化等,均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并实行动态化的财务战略制定以及管理,确保其能够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减少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因素,保障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更好地落实。此外,集团企业也可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及时了解当前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
第一,集团企业以工作需求为基础,在市场中遴选适用性较高的系统软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进程,促使财务信息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财务战略、企业战略发展以及业务工作。从而规避传统的人工收集数据的弊端,以免迟缓的信息处理过程、密集的文字报表、逐渐复杂业务模式影响企业的业务活动有序开展,不利于财务信息的准确分析,影响决策的准确性。第二,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借助信息化以及网络化技术推动综合性建设,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海量、繁杂的数据收集以及整合,实现数据信息的无障碍传输等,为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4]。将其与企业其他信息化系统相对接,并配置相应的管理人员,强化各类信息的收集,为企业运营决策提供信息依据。第三,信息化技术的升级也要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财务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以及操作能力,通过参加专业的技能培训会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以免人为操作不当,造成数据失真。此外,也要重视网络环境建设,以防火墙、登录权限以及密码等形式,隔离外部网络侵袭、规避无关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信息的准确性。
一方面,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集团企业管理者需要重视企业内部培训,邀请专业人士召开专题讲座,针对财务战略、企业发展战略等内容展开系统化、专业化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实现全方位的职业培训[5]。同时,可通过增设线上知识库以及线下学习交流会的形式,拓宽员工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不断丰富自身专业水平。财务部门可安排骨干人员向新入职员工进行经验分享,包含业务培训、专业财务培训等,同时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塑造,提高其综合素养,确保员工能够与岗位相匹配。另一方面,集团企业在重视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人才引进,以公开招聘的形式,落实择优录取,为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人才保障。此外,集团企业需要搭建员工成长平台,以调岗、外出学习等形式,鼓舞员工工作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保障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增加了集团企业生存发展压力,需在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寻求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财务战略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升级转型,更加符合企业战略发展需求,也是其实现长久发展的关键手段,对此,集团企业应当从多方面入手,例如财务战略目标的制定、优化组织结构、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健全绩效考核体系等,全方位保障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助力企业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水平,从而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