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香
(河北省荣军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预算会计和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息息相关,预算会计的作用在于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会计相关的信息,作为会计开展工作的理论依据,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工作。所以事业单位要积极改变预算会计现状,加强预算会计的完善,通过研究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有助于帮助事业单位明确预算会计改革方向,从而实现优化和完善,推动事业单位平稳发展。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主要会计核算形式。结合收付实现制的预算标准来看,需要准确且真实的信息作为收付实现制的基础参考,来实现对事业单位的收支与相关财务信息核算。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体系包含了单位的财务部门信息,以及与会计相关的所有信息,以上信息都是收付实现制的重要参考内容。但是,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相关信息无法保证准确性与真实性,所以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的标准要求,从而导致会计核算结果缺乏准确性,不能为事业单位提供会计预算的依据[1]。
事业单位在核算资产负债过程中,当前预算会计制度不能充分展现出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现状,所以不能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采取有效管理,加大了事业单位的财政负担与风险,并且无法为事业单位提供充分的保障。虽然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已经加设对外投资核算的基础功能,但注重的是债券投资以及投资成本核算,而在投资核算的权益性方面尚不健全。并且,如果核算结果不准确,会影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判断,无法确定对外投资为单位资产,也就不能充分呈现资产负债情况。同时,由于会计预算内容有所缺陷,无法充分反映所有单位的财务信息,不能完整地呈现出资产负债情况,以及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将投资金额视为支出,导致净资产续减,都会造成会计预算内容的不健全。再加上事业单位在投资管理、投资力度方面缺乏控制,严重导致国有资产损耗过多,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预算会计报表是支撑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关键依据,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报表并不完善,且呈现出的相关数据缺乏多样性。再加上事业单位过于注重预算的收支内容,而忽略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导致预算会计报告透明度不足。例如,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预算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财政资金的调拨、使用、收入与分配,在呈现财务预算报告时,只递交了收支报告,而没有递交资金的使用与调拨报告,从而导致财务会计预算信息不健全或在递交报告中出现大量重复性内容,都会严重影响预算报告的准确性,导致预算报告透明性不足。同时,事业单位的收支报告,大部分会采用收支总额对比法记录,不能反映各类资金的收支情况与收支余额,增加了预算报告的模糊性,严重影响财务会计的分析与决策等后续工作[2]。
当前阶段,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投资与融资体制正在逐渐呈现出市场化,且融资和投资活动也面向多元化发展。目前我国社会公共领域方面的投资开放性不断加深,所以社会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提出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作为具有公益性质的单位,需要充分保证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实际要求中,首先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拥有可比性与参考性,其次要求事业单位对自身成本核算和定价拥有准确性。事业单位想要为人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并提高事业单位自身的竞争力,就要积极向企业学习,吸纳先进的财政管理经验,学习新颖的财政管理方法,改变传统的会计预算模式,才能逐渐提升服务水平,达到以民为本的目标。
结合当前预算会计体系特点来看,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体系都呈现出传统老旧的现象,主要体现在预算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健全,预算方法单一等方面。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包含了预算资金、物质资源等资产,而医院及高校等事业单位还拥有股权投资等资产,大部分资产需要长期的投资。但是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过于注重财政资金收支核算,忽略了固定以及股权等对资产的长期占用,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的投入和实际情况不符。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因为固定资产的使用不在事业单位会计账簿中直接反映,大部分都会通过项目在完成后的交接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才会录入登记,所以导致事业单位在登记项目固定资产时,出现登记不及时,或未按照标准规定入账等现象[3]。
随着国内市场运行机制日渐完善,事业单位中的财政预算管理机制也在逐渐优化,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的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公共财政及部门预算等方面,而相关机制的完善也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改革提供了必备条件。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及预算管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事业单位内部预算会计管理未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或缺乏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将会严重影响预算会计管理的落后,而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
结合传统预算会计发展现状来看,主要以财政部门作为主体开展预算管理,但是当前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逐渐多元化,主体更加丰富,所以传统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以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为基础,在开展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单位部门以及公共部门的结合,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创建现代化预算会计工作模式,并以事业单位部门及公共部门为主体,定期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报告,为部门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想要充分满足事业单位部门会计信息的主体需求,就要全面了解信息主体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关财务信息,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报告体系,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结合现代化事业单位公共管理理论来看,核心目标在于以市场导向作为公共管理基础,主旨在于提升国家资源循环利用率,采用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事业单位站在企业角度上构建预算会计受托责任关系,有效推动事业单位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医院等事业单位应当科学设计会计预算目标,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同时,科学设计会计预算目标,还能帮助事业单位以社会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基础,呈现出完整的社会公众需求和事业单位社会职责受托关系。但结合当前事业单位预算制度现状来看,财务信息方面局限性过大,主要体现在不能反映公共部门校级考核信息和受托责任信息等方面。
所以,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需要有机融合,来共同建设现代化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模式,才能推动单位预算管理的核算水平提升。同时,我国事业单位还应当积极跟随市场发展趋势,全面监督与掌控世贸规则即国际政府会计制度的发展动态,创建与时俱进的预算管理模式,为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与定位提供参考[4]。
结合当前阶段来看,不过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财务报告缺少对预算管理成效的真实、完整反应。所以,应当积极改革预算会计财务报告模式,从以往单一的工作模式中脱离出来,逐渐转化为呈现全面预算执行结果的报告模式,从而综合地表述出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具体情况,以及财务部门的真实工作成效,确保所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能够为事业单位的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并向社会呈现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及服务成果。就医院事业单位来讲,要积极从业务收入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核算处理的实际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完善的策略,才能保证会计部门核算管理的加强与优化,具体策略如下。
1.业务收入权责发生制
其一,门诊患者的应记欠费收入相关:在提供业务时,采用电脑记账,并将专门的欠费病人进行归类。病人在产生医药费后,发票与费用相关的记录由专人管理,在清欠时使用。在财务入账过程中,应当明确设立“应收医疗款——门急诊欠费”科目,保证科目明细,并将科目归纳为专用核算类别,按照医院的财务制度进行定期提取坏账准备。
其二,在院患者的应计医药费收入:在每个月末,由信息部门统计所有患者的医疗费用,在财务会计入账中,可以设立“应收医疗款——住院患者”科目,保证科目清晰有条理。同时,为了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医院资产负债情况,要将患者的预交医药费用冲抵。在下个月初,将月末住院的患者医药费用冲红,并在月末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计提医药用收入,建立良性循环。
其三,已出院不结账的欠费患者:每月对当月形成的欠费计入收入,设置“应收医疗款——住院欠费”明细科目;同时对当月结清以前月份的账单做冲红处理,以免重复记录收入。
2.固定资产核算处理
第一,结合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在规范化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的条件下执行权责发生制,按月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设立“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为了真实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财务数据,可在资产负债表上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列在资产项下,并取消固定基金以及等科目,有效减少净资产重复虚增,以及会计信息真实性降低的问题。
第二,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核算制度,设立能够反映固定资产变化的会计处理项目。在开展固定资产核算中,可以充分吸取企业管理经验,定期清点盘查固定资产,保证账目与实际情况相符,并设立“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用于反映医院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减情况,并处理后净损益的问题。针对医院的报废及损毁等固定资产清理时,可以设立“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如果在清理中发生费用,可以设立“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有关资产科目;在进行固定资产清理中产生价款与变价收入等资产科目,可以设立“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在固定资产清理后,会产出净损益,计入当前阶段的“其他支出”或“其他收入”账户。针对固定资产盘亏的情况,可以设立“待处理财产损溢”以及“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5]。
完善的单位资产负债报表,可以保证财务预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被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根据我国财务会计制度核算规定来看,事业单位及财政部门的资产负债表都要通过“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公式进行计算,在负债表中要标明具体收支信息。而随后的资产负债表,要通过静态的报表呈现,通过“资产+负债=基金”公式来核算,同样在资产负债表中要标明负债、基金及资产的真实信息。在具体工作中,财政总预算会计资产负债表内增加的内外贷款、投资资产等项目,都要全面真实地列出事业单位的资产内容。
同时,事业单位要把债务作为重要项目,在负债表中进行单独标记,可以采取双分录方式。比如,在进行借款与还本分录中,要求详细记录单位的债务与偿债直接,并结合具体情况录入收入和支出项目。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来看,以往债务收入一般高于债务支出,就会导致预算积累留有余额。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主要在于一般预算积累过程中,通常包含了未偿还债务,所以在资产负债表中就要有效进行调整[6]。
并且,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要充分体现其流动性与合理性,来区分长期投资项目与流动资产。在负债项目方面,可以划分为流动与长期负债,直观并真实地反映单位的短期偿债能力信息。在单位地拨出经费与拨入经费科目中,将年末余额逐步划分,并拨出下期经费项目中,随后在负债表中进行单独标注,提升经费地拨出、拨入明确性,真实反映出单位的年初预拨给下级单位的来年经费,并预测单位来年的经费。
综上,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中,预算会计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在开展预算会计管理改革中,可以通过借鉴企业管理观念、吸收先进国家发展经验等方法,结合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与具体情况,来制定财政管理方案。由于目前事业单位存在会计核算结果与会计预算内容缺乏完善性与准确性等问题,所以导致单位财政管理缺少支撑,严重限制事业单位发展。基于此,开展预算会计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充分满足预算会计的信息需求,科学完善设定会计目标,并严格落实权责发生制,加强资产负债报表的完善性,从而推动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水平提升,保证单位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