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柑橘情结与艺术创作

2023-09-27 12:53:24盛凡曹建
大学书法 2023年5期
关键词:洞庭春色柑橘

⊙ 盛凡 曹建

引言

苏轼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1090)其任杭州知州之时。诗中写活了南方初冬景色萧条、黄橙硕果累累的画面。苏轼一生喜好柑橘,以柑橘入诗,亲手种植柑橘,并以柑橘入药、酿酒、交友,至今存世的苏轼书法作品中不乏与柑橘相关的佳作。

一、以柑橘入诗和手植柑橘

屈原在《橘颂》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美橘树,描写橘之“受命不迁,生南国兮”[2]的秉性。汉代王逸所注:“言橘受天命,生于江南,不可移徙。种于北地,则化而为枳也。屈原自比志节如橘,亦不可移徙。”[3]屈原认为自己像柑橘一样,只能生长于南地。“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4]生熟之柑橘共生一树,色彩绚烂,然果实纯洁。王逸云:“外有精明之貌,内有洁白之志,故可任以道,而事用之也。”[5]屈原借此来表达自己内外兼修的品性。唐代张九龄赞颂柑橘曰:“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6]柑橘本性耐寒,经冬后不但常绿,且可以结出爽口的果实,其品性较之松柏毫不逊色,颇得诗人赞颂。

(一)柑橘入诗

苏轼一生喜写与柑橘相关的诗文,除了看重柑橘品性外,与他生活的环境也密切相关。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柑橘较多。《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蜀、汉、江陵千树橘。”[7]苏轼一生好橘之心常在,相关诗文颇丰。

熙宁七年(1074)八月二十七日写所见秋景,苏轼选用黍、粱、柑、橘入诗:“黑黍黄粱初熟候,朱柑绿橘半甜时。”[8]用“黑”“黄”“朱”“绿”等色彩描绘出食物生长状态,展现了斑斓的秋天景色。苏轼又借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9]的典故,强调橘树受环境影响,难以改变,感叹南人难以在北方扎根:“珍禽声好犹思越,野橘香清未过淮。”[10]哲宗亲政后,朝中打击元祐旧人,苏轼自在其中。绍圣元年(1094)六月初五诏谪惠州,一路跋山涉水,九月行至清远县,然并未见到秋天的萧瑟,所见是山清水秀的南国风光。杜甫有诗云:“三寸如黄金,朱橘不论钱。”[11]苏轼来到惠州看到“黄柑”“朱橘”等富饶的物产以及宜人的景色,暂时忘却了自身处境,化用杜诗感叹:“闻道黄柑常抵鹊,不容朱橘更论钱。”[12]

苏轼 行书《楚颂帖》拓本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值得注意的是,在苏轼诗文中也时常提及“卢橘”,如“梦绕吴山却月廊,白梅卢橘觉犹香”[13]“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14]等。据《冷斋夜话》卷一载:“东坡诗曰:‘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微黄尚带酸。’张嘉甫曰:‘卢橘何种果类?’答曰:‘枇杷是矣。’”[15]《真觉院有洛花,花时不暇往,四月十八日,与刘景文同往赏枇杷》曰:“魏花非老伴,卢橘是乡人。”[16]从题目便可看出,苏轼与刘季孙一同欣赏枇杷,故“卢橘”在苏轼生活时代当指枇杷。望文生义者,易混淆为“柑橘”一类。

(二)柑橘种植

除以柑橘入诗之外,苏轼也曾多次流露出想要亲种柑橘,以享受田园之乐的梦想。元丰七年(1084)三月三日其在黄州《记游定惠院》曰:“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17]苏轼有心布置雪堂,想要移栽藂橘于雪堂西边。其《楚颂帖》云:“吾性好种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阳羡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当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颂》,吾园若成,当作一亭,名之曰楚颂。元丰七年十月二日书。”苏轼写到他喜欢种植果木,尤其喜欢栽培橘子。自古以来,洞庭一带便是柑橘产业要地,相应也有以“洞庭橘”“洞庭柑”命名的柑橘品种。洞庭较为出名的当是湖南北部的洞庭湖和江苏太湖之中的洞庭山。苏轼文中的阳羡当指宜兴,即太湖之中的洞庭山。阳羡自然条件适合种植柑橘,所以苏轼便想种植柑橘“三百本”,建成“楚颂”园。苏轼《与钱济明十六首(其二)》中曰:“寄惠洞庭珍苞,穷塞所不识,分饷将吏,并戴佳贶也。”[18]其中所说的“洞庭珍苞”即为洞庭特产之美柑。

苏轼 行书《洞庭春色赋》(部分)吉林省博物院藏

“何日五湖从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19]也同样体现了苏轼种植柑橘的想法。此诗元祐五年(1090)三月作于杭州,苏轼借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表达了对养鱼种橘惬意生活的向往。元祐五年(1090)苏轼已经是第二次任职杭州,在诗中也常常表现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追求。绍圣三年(1096)四月被贬到惠州,白发先生种柑莫名又多了几分诗意:“共笑先生垂白发,舍南亲种两株柑。”[20]此时白鹤新居还未建成,苏轼已有舍南种柑的想法。绍圣三年(1096)十二月七日,他写信让程天侔为他张罗:“白鹤峰新居成,当从天侔求数色果木,太大则难活,太小则老人不能待,当酌中者。又须土碪稍大不伤根者为佳……柑、橘、柚、荔枝、杨梅、枇杷、松、栢、含笑、栀子,谩写此数品,不必皆有,仍告书记其东西。”[21]绍圣四年(1097)二月十四日,白鹤峰新居建成,三月二十九日苏轼作诗曰:“门外橘花犹的皪,墙头荔子已斓斑。”[22]此时橘花已开,苏轼在惠州终于实现了亲种柑橘的心愿。从谪居黄州时想要在雪堂种橘,到途经阳羡希望建成“楚颂”亭,再到惠州栽柑橘于白鹤新居,苏轼终于将手植柑橘的理想变为了现实。

二、以柑橘交友

(一)贵戚传柑之俗

皇亲贵族之间在上元夜有“传柑”之俗,此风俗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有记载。《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其三)》曰:“归来一盏残灯在,犹有传柑遗细君。(侍饮楼上,则贵戚争以黄柑遗近臣,谓之传柑,听携以归。盖故事也。)”[23]《戏答王都尉传柑》曰:“侍史传柑玉座傍,人间草木尽天浆。寄与维摩三十颗,不知薝卜是余香。”[24]在苏轼的这两首诗中,都提到了“传柑”之俗。所谓传柑,苏轼自注“贵戚以黄柑遗近臣”。王十朋集注:“故事:上元灯夕,上御端门,以温州进柑,分赐从臣,谓之传柑。”也就是说,北宋上元夜,皇亲贵戚用黄柑来赏赐近臣。东坡对“传柑”之俗记忆颇深,直到绍圣五年(1098)贬谪儋州的正月十五日夜,东坡还独坐远思:“搔首凄凉十年事,传柑归遗满朝衣。”[25]回忆起在朝中光景只觉如梦一场,不免生出落寞、孤寂之感。

(二)友人互赠

除却贵戚于上元夜以黄柑遗近臣外,东坡与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互赠柑橘。熙宁七年(1074)九月,苏轼希望李常送点柑橘橙子之类:“东莱所乏茶与柑橙,而君地生焉,可各致少许为赆。”[26]据《与李公择十七首(之二)》载:“始者深欲一到吴兴,缘舍弟在济南,须一往见之,然后赴任。济南路由清河,而冬深即当冻合,须急去乃可行,遂不得一去别。”[27]从信中得知,苏轼一开始想要去吴兴,但弟弟苏辙在济南,他必须前往济南与苏辙碰面,随后到密州上任。去济南需要经过清河,而清河到了深冬便会封冻,需要即刻前往,所以便不能去吴兴和李常道别。可知李常当时在吴兴,吴兴属于湖州,所以苏轼才会提到李常所在地有柑子。《东坡八首》称:“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李公择也)。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28]古“甘”同“柑”。[29]三寸柑者,大而好之柑也。可见苏轼不是表面喜欢柑橘,而是真正喜欢。《与友人一首》曰:“柑子已绝多日,忽有好事者分此数十枚,盖于百中拣得此一二耳。”[30]友人送来百里挑一的柑橘,东坡十分高兴。他的好友钱穆父、表亲程之才都曾经送柑橘给东坡,《与钱穆父二十八首(之二四)》曰:“惠贶山芋柑梨,感刻之至。”[31]《与程正辅七十一首(之十)》曰:“近检法行奉书,未达间,伏蒙赐教,并寄惠柑子,此中虽有,然似此佳者即不识也。但十有一二坏尔。谨如教略尝,不多啖也。”[32]

三、以柑橘为药食、酿酒

(一)柑橘为药食

医书中记载的柑橘,果、叶、皮均可入药。苏轼深知药理,有同友人寻药之经历:“彼中有麄药可治病者,为致少许。此间如苍术、橘皮之类,皆不可得,但不论麄贱,为相度致数品。”[33]该信没有明确记年,可能是绍圣四年(1097)或元符中作。在信中,苏轼请友人帮忙找寻苍术和橘皮这两味中药。苍术“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34]。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35]。苏轼《煮鱼法》云:“临熟,入橘皮线,乃食之。”[36]苏轼在煮鱼时将橘皮线作为一种香料,在鱼将熟时放入,应有去腥添味之用。

苏轼另有《食甘》一诗赞美柑橘之清香爽口,云:“一双罗帕未分珍,林下先尝愧逐臣。露叶霜枝剪寒碧,金盘玉指破芳辛。清泉蔌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坐客殷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37]苏轼提到贵戚用罗帕包黄柑赐予近臣,之后对味道和口感均有描述,最后引用李衡“千头木奴”的典故,调侃柑橘在关键时期有救贫之用。《浣溪沙·咏橘》也写到食橘:“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38]这首词也道出了苏轼对柑橘的喜爱,上片写到菊、荷衰残,衬托出柑橘绿叶新苞,青黄交错,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橘林景象。下片写柑橘口感和香味。所谓香雾噀人,可参见刘孝标《送橘启》:“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人。”[39]

(二)黄柑酿酒

安定郡王赵世准用柑橘酿酒并命名为“洞庭春色”,苏轼为其作赋并多次作书。其诗《洞庭春色(并引)》叙其原委:

安定郡王以黄甘酿酒,谓之洞庭春色,色香味三绝。以饷其犹子德麟。德麟以饮余,为作此诗。醉后信笔,颇有沓拖风气。[40]

安定郡王的侄子赵德麟为东坡好友,德麟转赠“洞庭春色”与苏轼品尝。苏轼为其赋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41]戏称柑酒为“钓诗钩”“扫愁帚”,可见苏轼对其之喜爱。苏轼与赵德麟来往信简中,常提及洞庭春色酒,可见二人同好黄柑所酿之酒。《答赵德麟十七首(十六)》曰:“甘酿佳贶,辄践前言作赋,可转呈安定否?”[42]“甘酿佳贶”便是指黄柑所酿之酒。《次韵赵德麟西湖新成见怀绝句》曰:“壶中春色饮中仙(谓洞庭春色也)。”[43]“壶中春色”苏轼自注为洞庭春色酒。《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三首(其三)》曰:“偶逢白堕争春手,遣入王孙玉斝飞。”[44]白堕为黄柑酒。《立春日小集呈李端叔》曰:“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45]腊酒也是黄柑所酿。除苏轼外,晁公武兄弟二人均曾提及黄柑酒。晁公武《鹧鸪天》曰:“笑擘黄柑酒半醒。玉壶金斗夜生冰。”[46]其弟晁公溯作《冯万州当可以洞庭春色遗王子载,盖用安定郡王遗法也,子载招予饮,为赋之》,从题目可知重庆状元冯时行将洞庭春色酒赠给了王子载,王子载又用此酒宴请晁公溯。巧合的是,用黄柑酿酒的冯时行就曾居住于今天中国柑橘研究所所在的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道。

四、与柑橘相关的苏轼书法作品

与柑橘相关的传世书法作品较多,东晋王羲之有《奉橘帖》《黄甘帖》传世。《奉橘帖》是王羲之为亲友送橘时的手札,其中提及:“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柑橘一般要霜降后采摘,未经霜降柑橘未黄且酸,所以王羲之在书信中提及橘子数量较少。《黄甘帖》是其草书手札之一:“奉黄甘二百,不能佳。想故得至耳。船信不可得,不知前者至不?”内容同是王羲之给友人送黄甘,询问对方是否送达。苏轼《书韦苏州诗》中录:“世传王子敬帖,有‘黄柑三百颗’之语。”[47]在北宋时,流传王献之简牍中也有提及黄柑之语。富弼墨迹《温柑帖》流传至今,有“温柑绝新好,尽荐于几筵”之句,也体现出其对柑橘之喜爱。

与柑橘相关的苏轼书法作品《楚颂帖》前文已有所论。《经训堂法书》中刻《楚颂帖》有赵孟题跋:“楚颂一帖,传之后世为不朽,则又非造物者所能靳也。”归昌世云:“今乃得拜观真迹,沉着奇快,始知衣冠之于骨相,了不相关也。”赵孟认为《楚颂帖》笔画开张,气势雄强,是东坡的代表之作。

《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也是苏轼的代表作。为其于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二十一日在去惠州的路上于襄邑所作。此时苏轼书法风格非常突出,乾隆称其“精气盘郁”“首尾丽密”,黄蒙评其“如良金美玉”,王穉登赞其“波画遒劲”。在书写过程中,苏轼不用考虑文字内容,全心创作。通篇来看,用墨较丰,结字紧密,意态闲雅,欹侧、平正安排得宜,章法疏朗。

而传为苏轼所书的《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刻本则是伪托。理由如下:其一,刻本落款时间与诗作时间不同。虽不能直接指为东坡真笔,却也结字潇洒,用笔娴熟。“只知楚越为天涯,不知肝胆非一家……赤鱼白蟹箸屡下,黄柑绿橘笾常加。”[48]此诗苏轼于绍圣二年(1095)十月作于惠州,但图版落款却是元丰八年(1085)二月,文、书之间相差十年。苏轼有诗《白水山佛迹岩》自注为:“罗浮之东麓也。在惠州东北二十里。”[49]《舆地纪胜》记载:“白水山,《寰宇记》云:‘在增城县。’”[50]可以佐证。而元丰八年(1085)二月,苏轼在南都(今河南省商丘市);其二,苏轼与程正辅关系修好在绍圣二年(1095)而时间不可能在此之前。当时苏轼在惠州作《与程正辅七十一首(之二)》曰:“窜逐海上,诸况可知。闻老兄来,颇有佳思。昔人以三十年为一世,今吾老兄弟不相从四十二年矣,念此令人悽断。”[51]苏轼自述与程正辅之间已经42 年不曾来往。程之才于皇祐二年(1050)娶东坡姐姐苏八娘。八娘在程家遭受虐待,于皇祐四年(1052)病逝,致使苏、程两家结怨。绍圣二年(1095),程之才巡视广东,苏轼寄信于他,苏、程两家开始修好。在元丰八年(1085)时,苏、程两家还未释怨,自不能同游山水。综合两点,该刻本应是伪托。从书作来看,其结字略微偏长,但恣肆潇洒,轻重缓急对比强烈,节奏轻快,给人以放松之感。

苏轼 行书《与程之才惠柑帖》拓本 广州博物馆藏

苏轼的尺牍中有不少与好友寄赠柑橘的故事。与程之才释怨后,苏轼于绍圣二年(1095)作《与程之才惠柑帖》。此帖风格秀丽,结字偏扁,书写节奏较慢,笔画清晰,牵丝映带较少。《与友人一首》表达出对于友人寄赠柑子的感激和欣喜,书写较快,用笔流畅,行草相杂,呈现其“左秀右枯”的书法风貌。《答程全父十二首(之七)》同是刻帖,内容为苏轼向程全父寻求数十种果木栽种。书写时节奏稍慢,多数使用楷字,行草较少,故字字独立,点画清晰。

在此列出苏轼六件关于柑橘的书作,或据学者所考年份,或参见苏轼落款,可知流传至今的与柑橘相关的书法创作多是在元丰和绍圣年间。

结语

苏轼有好橘之心,种橘之愿,也有以柑橘为药、以柑橘酿酒、种植柑橘、吟咏柑橘的种种故事。柑橘是诗人心中的嘉树,苏轼看重其品性,相关题材的诗词创作较多。北宋朝廷上元夜有传柑之俗,友人之间也有互赠柑橘的习惯。苏轼与柑橘有关的六件书法作品中,行书《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是其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刻本《楚颂帖》为元丰七年(1084)所作,书法潇洒明快。《与程之才惠柑帖》《与友人一首》《答程全父十二首(之七)》均为绍圣年间作,可见苏轼晚年书法风格。苏轼的好橘情结与他的柑橘题材书法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热爱生活的农学、文学与书法学等跨学科人才的形象。

猜你喜欢
洞庭春色柑橘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春色
黄河之声(2022年7期)2022-08-27 08:58:46
春色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44
洞庭谣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0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星月一舡压洞庭》
散文诗(2018年22期)2018-05-08 07:44:50
一“团”春色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5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
浙江柑橘(2016年4期)2016-03-11 20:12:59
洞庭情缘(连载)
林业与生态(2016年2期)2016-02-27 14: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