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化视角下技工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2023-09-27 03:10:10
大众标准化 2023年18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工程造价

沈 桃

(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江苏 姜堰 225000)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且对规范要求较高的专业,存在着学习内容复杂、学生学习难度大和学习兴趣不高、教师难教的情况,这就需要对该专业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保证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以建筑信息化为切入点,对教学进行改革;在人才培养定位中设立建筑信息化目标;在课程体系构建中结合BIM技术;在教学内容中新增建筑信息化知识;在教学方法中导入虚拟仿真、BIM应用等建筑信息化技术,将BIM项目嵌入到多门课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1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

1.1 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学习的多元化需求

目前,技工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通过对该现象分析可知,主要是因为学生在一开始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因为许多课程相对较难掌握,而学生没有经过实践的洗礼,对工程现场的节点、构造等问题理解不深,从而造成学生厌学的现象。不同学生对工程造价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但是当前大多数技工学校还釆用的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够强烈,这就需要学校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于课程建设中。但是,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各技工院校在教学模式的创新方面还不够完善,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偏低。

1.2 教学场所的限制使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存在着新规范、新定额等难点,而一些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此也束手无策,因此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施工现场虽然可以学到实践知识,但是很多施工单位考虑到安全和施工的原因,不太愿意让学生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实践,导致很多实践教学不能很好地进行,自建的实训基地也不能充分展示整个建设过程,很难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训场所,因此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1.3 教学资源单一,无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工程造价专业教师使用的工具大部分是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等教学资源,但在建筑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显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要求。虽然现在高校引进了网络资源平台,但是在如何使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误区,导致教学资源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在利用教学资源方面,工程造价专业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地使用相应的资源辅助学习。

2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及路径

建筑信息化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应更加贴近市场发展,与地方经济紧密连接。高校应充分了解当地就业市场的岗位需求,依据岗位需求,校企共同设计工学结合的信息化课程体系,同时要将建筑信息化课程作为主线,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

2.1 改进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然后才能依据目标对相应的岗位能力和课程体系进行设计,保证人才培养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首先对用人单位进行走访调研,确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然后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运用建筑信息化技术写进培养方案。

2.2 探索构建融入建筑信息化技术的课程体系

住建部已经发布了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等多个阶段使用BIM技术进行建设的条例,这就要求工程造价专业顺应政策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现有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将建筑信息化技术课程融入到现有课程体系中地其设置不是机械地加入,而是依据建筑信息化技术的要求,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课程内容融入教学中,细化建筑工程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周期运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见表1)。

表1 与信息化教学相融合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

2.3 将建筑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在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教师不仅要将施工信息内容融入专业课程,还要将施工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方法。施工技术的改革,催促着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将以BIM技术等为基础,不断将工程造价过程信息化。

例如,为培养学生横向思考的能力,将信息化相关内容与传统教学内容相融合,在工程造价专业传统课程内容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这些信息化的重点内容不仅与传统教学内容息息相关,还应当包括拓展课程的内容。除此之外,只有进行教学内容的提炼和变革,才能更好地将信息化具体实施到教学内容中。具体实施方法为在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中引入BIM技术实训,能够准确控制计量与计价的操作方法。在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利用BIM管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代替原来的课堂教学。并且将BIM技术(Revit)相关课程与《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相融合,促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增强空间想象的能力。

2.4 充分利用建筑信息化技术开发线上教学资源库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BIM技术进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施工技术知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但是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新规范、新技术的传递等,这时线上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线上进行自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建筑及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学(课前教师通过网络资源导学)”的方式,利用大学城空间名师课程资源将真正的建筑项目引入教学中。

2.5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学校应该利用信息化技术集合网络、BIM等多个有用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达到多平台融合的目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扮演一个引导者角色,充分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因材施教。对一类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课堂的优势,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学习,通过课堂与线上资源互补,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空间。而对另一类学生,在熟练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有竞争性的网络平台学习计划,并加入职业训练模式和竞争机制,使其更好地掌握岗位职业技能。

例如,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课程老师要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查,如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等,根据具体情况最后分析出学生学习能力是否良好的结论,从而分层次、分情况对学生开展引导工作。然后老师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视频、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掌握基本的工程造价专业必备知识。

2.6 产教融合进行建筑信息化技术开发

学校教学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建筑企业。要充分进行校企融合,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将产学研进行充分结合,把相应的科研成果直接运用到建筑企业的工作中。只有走出去,才能将最先进的建筑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学,同时建筑企业也能充分利用高校的研发功能来提升自身的实力,从而达到双方共赢的局面。

借助于企业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争取更多参与实践工作关系,这样既便于高校向企业输送专业人才,也便于企业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与企业在完成人才输出的基础上,建立更为密切的“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参加工作的人员,可以来学校进行技术能力的提高培训,学校的学生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到企业的空岗上进行技能实践。这种交叉的培养模式一来是帮助企业提升了全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做好了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造价后备人才的储备;二来是给学生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机会,在强化学生管理学、工程技术有效结合上是最大的助力。

2.7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评价体系建立

筑工程企业的工程造价人员信息化能力评价标准虽然可能与学校的仿真环境略有差池,但是其基本核心理念是相通、相融的,都是基于锻炼学生具备卓越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个人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充分确保并维持建筑工程企业在业内的影响力与诚信度。可以根据以上这些要求和助理造价师的能力要求,建立工程造价专业信息化人才能力评价体系指标(见表2)。

表2 融入建筑信息技术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体系内容培养学生,比如可以采取完善发展学分制,达到一个能力目标给予一个评分。然后建立新型考试制度,不仅查看学生的卷面分数,还要查看体系分数,再次增加现有竞争激励机制,奖励好的学生,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综上,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亟需工程造价方面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但是,当前工程造价专业受制于传统的教学现状,人才培养机制落后,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融建筑信息化技术于教学改革中,并根据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改革效果,使工程造价方面的人才紧缺情况得以改善。

工程造价人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技工院校作为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一线人才的“基地”,在教学中应该一切以实践为基础,一切以实际为准则,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工程造价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工程造价之旅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河南科技(2014年15期)2014-02-27 14: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