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权TOPSIS的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空间分析

2023-09-27 03:10:10李小露陈绍清
大众标准化 2023年18期
关键词:测度江苏省城镇化

李小露,陈绍清

(1.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 拉萨 850000;2.重庆市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000)

1 引言

城镇化(urbanization)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识,同时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城市空间扩大了两三倍,城镇化率也达到了63.9%,但在进入城镇化的中后期发展阶段后,这种传统的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的发展模式的弊端也开始浮现,如城镇空间无序膨胀、资源大量消耗,城镇环境显著恶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十八大”提出明确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对推进城镇化的效率与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主要思想是以人为核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包含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生活等方面。

鉴于新型城镇化涉及到多个方面,现有研究对新型城镇化的测度多采用复合指标法,但具体测度方法与指标体系的构建却不尽相同。赵娜从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维度构建了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使用改进的熵值法对2008-2017年中国各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刘海龙等以中国887个省际边界县域为研究区,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绿色五个维度构建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标体系,通过综合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进一步测度。王滨通过结合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从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效率、城乡协调发展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了定基极差熵值法进行测度。文章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以地级市为空间尺度,从六个维度,二十四项具体指标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法进行测度与评价,并采用GIS技术描述分析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差异。

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2.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总面积10.72×104km2,下辖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共13个地级市,根据地理位置特点可将其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江苏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是我国最早开始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省份之一,挑选其作为研究对象将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前瞻性。文章研究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尺度为下辖的十三个地级市,时间截面为2020年。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21)、《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2.2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

综合现有的研究基础,结合江苏省现有情况,并依据数据的可获取性原则,从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五个维度,细分为:城镇人口规模、城镇人口密度 、就业结构、劳动力素质、城镇覆盖率、道路建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医疗、教育、生活质量、生态绿化、环境保护、城乡居民收支平衡度14个要素,具体24个指标反映江苏省各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具体评价体系见表1。

2.3 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使用软件为SPSS16.0,并在ArcGIS10.2软件的支持下进行空间分析。

熵权TOPSIS法即熵权法+TOPSIS评价模型。熵权法是通过评价指标值来进一步确定各个指标权重的一种方法。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个指标的变异程度,评价对象在各个指标上的重要程度。从而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TOPSIS模型又称为“逼近理想排序方法”,是多目标决策中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数据标准化。为消除不同测度指标在数量级和量纲方面的不一致性,首先运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3 实证分析

3.1 江苏省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质量测度分析

利用熵权TOPSIS法分别计算2020年江苏省各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子系统与综合评价得分并进行排序,详细结果见表2。利用 ArcGIS 软件对六个子系统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运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其城镇化质量进行分级。详细结果见图1。

图1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空间可视化

表2 2020年江苏省各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排序

从表2可以看出南京是江苏省综合评价最高的城市,无锡和苏州位列第二和第三,差距较小。在综合评价南京可以超出苏州与无锡,主要在于其强大的科教文卫实力,作为江苏省会的同时是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吸引着大量的人才流入。综合评价倒数四名分别为宿迁、盐城、淮安、连云港,同时也是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中排名倒数的几个地级市。从区域分布来看,1~4名为苏南地区,5~8名为苏中地区,9~13名为苏北地区,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各子系统空间分布来看,除开城乡统筹发展这一子系统,其他子系统总体都是呈现南-北两极分化的格局,南边最高、中部次之、北部最低。其中徐州虽为最北边,但其作为淮海经济圈的核心,评分略优于其他苏北四市。

城乡统筹发展这一子系统选取的指标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负向)、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正向)。扬州、镇江、苏州得分位于前三名、泰州、常州、南京位于倒数三名。南京市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省内最高、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为省内最低,这表明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差距为江苏省内最大。

3.2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分析

以各市政府驻地对综合指数进行反距离加权(IDW)插值的方法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可视化,见图2。可以看出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苏北占地面积约为江苏省一半,但其新型城镇化发展却被苏南和苏中拉开了很大的差距。此外,苏南、苏中也有着明显的分层,形成了南京与苏锡的为中心的空间格局,其影响力有着由中心向外递减的趋势:扬州、泰州、南通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略逊镇江和常州。这种空间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江城市群的区位条件决定的。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包含江苏、浙江、安徽部分城市。其中江苏城市中苏南与苏中地区城市全部被囊括。此外,长三角城市群中同时包含南京都市圈与苏锡常都市圈,因此江苏省内形成了以南京、苏锡为中心的空间格局。

图2 2020年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

4 结论与讨论

文章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江苏省各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以GIS技术为支撑进行空间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极不均衡,受所属经济圈的影响较大。徐州为淮海经济圈中心,其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略高于其他苏北四市。在长三角经济圈一带,上海为中心城市,其影响力覆盖到了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南京作为省会与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带动着镇江和扬州的发展。第二,从区位角度来看,苏北与苏南、苏中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江苏省13个地级市在逐步提升自身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同时,还应进行横向比较逐步缩小与发达区域一体化的差距。第三,城乡统筹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但省内如南京、无锡、常州等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较高的城市,城乡发展平衡指数却处于末位,在扩大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的同时,应该注意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测度江苏省城镇化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年鉴(2021年0期)2021-03-09 05:19:44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江苏省政区图
江苏年鉴(2018年0期)2019-01-10 05:32:22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城镇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江苏省纪委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18
江苏省人大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