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冲,董慧林*,唐 亮
(1.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18;2.贵州师范学院贵州省流域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 贵州 贵阳 550018)
地理科学专业是一门从各种角度对地质、地表形态等地理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研究地域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联的一门学科。研究领域包括以地形、地质、气候、海洋等自然环境为对象的自然地理学和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为对象的人文地理学。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必备能力如下:①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和环境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掌握其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②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③了解地理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地理教育的最新发展,并获得广泛的人文科学修养;④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⑤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1]。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可在中小学、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企业和其他机构从事地理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本次地理科学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是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开展的,调研范围依据本专业“立足贵州,辐射周边”的目标定位设定,采用线上问卷调研方式。
本次线上问卷调研单位共计326 家,且较为均匀地分布在贵州省各市州,调研单位中94.47%为教育行业,其中中学291 家,占比89.26%,教育管理部门17 家,占比5.21%(表1);另外,示范性中学在291 家受访中学中占比为84.88%,共计247 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示范性中学分别为2 家、122 家、25 家和88 家,分别占比0.69%、41.92%、8.59%和30.24%。291 家受访中学的填表人绝大部分为具有地理科学专业背景或对地理科学领域较为熟悉的学科组负责人,其中64.95%为一线教师,26.12%为地理学科组长,4.81%为校长,且工龄在5 年及以上者占比91.1%。因此,本次调研对象相对具有代表性,调研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贵州省内地理科学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
表1 调研单位行业类型统计表
在地理科学专业教师需求量方面,调研单位2022 年计划招聘人数较2021 年相比,总体表现为稳中有升,近一半的单位计划招聘人数基本保持不变,18.71%的调研单位2022 年计划招聘人数较2021 年相比有所上升,调研单位近五年至少招聘了1―2 名地理教师,部分单位在5 人以上。94.79%的调研单位期望地理科学毕业生除了能够胜任专业教学工作外,还能够兼职班主任、思想政治及其他科目的教学管理工作;88.65%的调研单位期望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五年后能够成为教学能力突出的地理骨干教师或者教研能力突出的专家型地理教师。在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分占比问题上,调研单位认为实践课程学分占比不应少于30%,课程学习中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应特别注重自身教学技能和班级管理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学历层次、毕业学校、工作或实践经验是调研单位在招聘地理科学专业教师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分别占比81.9%、73.01%和58.59%,其次是获奖情况、社会活动经历、个人形象及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图1)。学历层次要求方面,93.86%的单位要求地理专业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学校要求方面,调研单位招聘的地理教师大多来自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免费师范高校、省属师范类高校和其他地方性师范类院校;在地理教师工作经历方面,78.22%的单位并没有硬性的工作经历要求,但需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授课水平;在证书要求方面,除了基本的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以外,调研单位对行业竞赛获奖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其他比赛(书法、演讲、文艺比赛等)证书以及英语等级证书的要求也占据了一定比例,反映出调研单位对地理科学专业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图1 调研单位招聘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重视点统计图
调研单位对地理科学专业新进毕业生在适应教师岗位能力要求上,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力、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排名前五位,分别占比93.25%、90.80%、84.97%、81.90%和76.69%,其次是班主任管理能力、学科理论学习能力及课程开发能力,占比均在50%以上,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全能型人才的渴求(图2,p146)。
图2 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在适应教师岗位需求必备能力统计图
调研单位对地理科学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方面,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思想品德素养位于前三位,其次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能力、教育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开发能力。因此,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应从巩固自身专业知识、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技能方面下功夫。另外,调研单位认为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师范素养最重要的是教师的知识素养,占比为91.72%,其后依次是师德修养、深厚的人文素养、教师职业信念、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创新意识、教学反思和国际教育视野,占比分别为81.90%、79.14%、76.69%、73.01%、72.70%、67.18%、66.26%、60.74%和50.92%(图3)。
图3 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所需师范素养统计图
调研单位认为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最需重点培养的师范能力是教育教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占比分别为89.26%和86.20%,其后依次是沟通表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实施教学活动能力、设计教学活动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育人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占比分别为79.45%、78.53%、74.85%、65.95%、65.95%、64.42%、60.12%、55.21%、53.68%、52.15%和48.16%。同时,毕业生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是教学研究能力,占比88.04%,其后依次是优良的师范技能、优良的教学技能、心理学基础知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学基础知识、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开发校本课程和教学改进,占比分别为80.37%、79.14%、68.40%、66.56%、61.96%、56.44%、53.68%和50.61%(图4)。
图4 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所需知识技能统计图
本次调研共计326 家单位,调研对象中的94.48%为教育行业单位,89.26%为中学,受访者主要为工龄在5 年及以上,具有地理科学专业背景或对地理教育领域较为熟悉的学科组负责人。调研结果如下:
①调研单位对所招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大部分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虽无工作经历的硬性要求,但需有一定的授课实践经验,要求毕业生能够胜任基本的专业教学。
②调研单位对所招聘毕业生的学习要求是在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实践技能及班级管理能力。
③调研单位对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方面,最重视的是地理专业知识水平、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另外对教师的职业理念、国际视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等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反映出用人单位对全能型人才的渴求。
针对调研结果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重点,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
4.2.1 始终把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师范生培养的第一位
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师德师风作为新时代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必须加强教师师德师风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高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地理师范生的心理状态,积极进行品德教育,让师范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增强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与品德教育的能力[2-3],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
4.2.2 扩展知识面,更新知识储备,提高实践课程学分占比
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在扎实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持续扩展地理科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除了阅读专业书籍及文献以外,还可以关注地理科学方面的微信公众号,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时跟进专业研究进展,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养成与时俱进、深度思考、终身学习的习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课程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坚持OBE 教育理念,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不断强化地理实践课程的教学,课程学分占比上,适当提高实践课程的学分占比,根据调研结果,实践课程的学分占比不应低于30%,考试中平时成绩占比提高至40%―50%。
4.2.3 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和综合素养
增设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学会教学设计的写作,增强地理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4-5]。鼓励学生参加教学技能培训,获取教师资格证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以及其他比赛(书法、演讲、文艺比赛等)的证书,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增强知识累积,从多角度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
4.2.4 增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除了熟练掌握Excel、Word、PPT 等基本教学设计软件以外,还应学会一些绘图、数据分析专业软件的基本操作,如PS、CorelDRAW、Origin、GetData、CAD、MapGIS、Spass、Surfer、GIS、ChatGPT 等,以及腾讯会议、雨课堂、云课堂、钉钉、知道、中国大学MOOC、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线上教学实用软件。
4.2.5 拓宽毕业生就业视角
在现今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较大的环境下,毕业生除需了解市场需求外,还应把握发展趋势,转变就业思想,应由“好就业”到“稳就业”转变。目前学生的就业主要偏向于考研、考公、考编、参军以及省内的西部计划。因此,应积极引导拓宽毕业生的就业视角和就业领域,不应仅局限于有编制的岗位或者立足本省,还可以考虑省外的私立中小学校、研学旅行机构以及相关的线上线下培训机构等,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逐渐拓展职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