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度量”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2023-09-27 09:21:40刘宗英
江西教育C 2023年9期
关键词:度量生活化教学单位

刘宗英

摘   要:“度量”是用于计量事物物理属性的一个数学概念,空间距离、物体质量、物体大小等均是“度量”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须对“度量”单位进行初步认识,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度量”知识。本文围绕小学数学“度量”教学生活化的意义、难点和策略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度量”单位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教学的主要方向,它打破了传统课堂中“知识灌输”的方式,给了学生更多自我思考、自我展示、自我实践的机会,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融合。“度量”单位又称“计量”单位,是对所有数学单位的统称。为了有效加深学生对“度量”单位的理解,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挖掘生活元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愿,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造生动有趣的生活化课堂。

一、小学数学“度量”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参与“度量”学习

小学数学涵盖了数字运算、概率统计、方程列式、图形推理等诸多知识,教学压力大。“度量”知识是学生二年级时便会接触的知识,然而二年级的学生认知有限,在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时,常常会出现厌烦、抵触情绪。“度量”知识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生活案例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元素。将生活案例融于课堂教学,既能生动形象地展示教材知识点,又能提升教学趣味性,课堂教学效果也将得到质的飞跃。

(二)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度量”概念

米、厘米、克、千克等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度量”单位,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学生只是单纯地记住了这些单位的表达形式,而并未真正掌握“度量”单位的具体使用。对此,教师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中运用磅秤、标尺等教学工具加深学生对“度量”概念的认知;另一方面应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度量”概念的使用场合,在生活中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内容。

(三)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实践“度量”知识

应用与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生活化教学在坚持智育的前提下,融入更多美育、德育、劳育等,既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购物会用到“斤、公斤、克、千克”这些“度量”单位;在乘坐交通工具时,“米”是测量乘客身高的“度量”单位。生活化课堂将这些常见的生活场景整合起来,点燃了学生的实践热情,有助于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度量”教学生活化的难点

(一)“度量”单位的抽象特质

“度量”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身高、体重、年龄等便是学生耳熟能详、能准确对外表达的单位,教学难度和实践难度并不算大。然而,抽象性和复杂性始终是“度量”的本质。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辽宁舰是我国首艘用于服役的航空母舰,其全长为300(括号内填写单位)。”在不少学生眼中,辽宁舰是一艘能停放飞机的庞然大物,因此学生会给出“300千米”这样的描述。而实际上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才300千米左右,可见学生在面对并不熟识的“度量”单位时,难免会出错,这是因为学生只记住了“度量”单位的名称,而并未真正掌握它们的使用场合。

(二)“度量”单位的实践不到位

小学数学教材融入了很多生活图片,并在每一单元末尾处设计了实践活动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知识应用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应试制度仍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较大的影响。有的教师为了追赶进度,会刻意减少实践活动的占比;有的教师虽然设计了实践活动,但活动监管力度不足,“完全放手”,导致学生在数学描述中出现“小明身高132米”这样的低级错误。

三、小学数学“度量”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教学导入

二年级的学生初次学习“度量”知识时,由于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均不足,若教学难度过高,或教学趣味性不足,便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的课堂配合度、参与度低下,这也将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通常会在这一环节带领学生回顾过往知识,并对新知识予以简单介绍。生活化教学手段要求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融入更多生活化元素,以此降低教学难度,丰富教学内容。

以“长度单位”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模拟游乐园的游玩场景,要求学生排队测量身高,以便决定学生能参与哪些项目。总之,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之中,“长度单位”的知识便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被学生吸收了。

(二)活用教学设备,吸引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为保障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吸收,常会采用“知识灌输”“师生问答”“当堂练习”等教学手段。枯燥的课堂氛围会在无形中导致学生产生畏惧、抵触情绪。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成为教学的辅助力量,在吸引学生兴趣、增强教学趣味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长度单位”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中展示教室的环境,并要求学生共同参与装扮教室的活动,并完成室内数据测量、收集工作,以此决定装饰物的大小。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现场观测的数据录入电子设备中,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中便拥有了更多實践、思考的机会。

(三)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

数学学习并不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个人考试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是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所在,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转化为课堂教学题目,并通过提问、对话、分组交流的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本知识。以“克和千克”的教学为例,“克”“千克”是国际通用的重量单位,与我国的“斤”“公斤”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在该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饰店员及顾客的角色,在购物场景中活用重量单位。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大屏幕中展示学生相对熟悉的食物图片,并刻意隐去重量描述,让学生在整合生活经验后,给出物品的大概质量,从而加深学生对“度量”单位的记忆。

(四)丰富课外实践,强化知识记忆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结束,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深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途径。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的书面作业有所减少,这便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外出购物、家庭清洁等活动,并结合实践活动,回顾教材的“度量”知识,以此完善知识框架。教师还可以在校内带领学生参与花坛种植规划、运动会赛道划分等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锻炼机会。

综上所述,“度量”单位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又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吸收、运用“度量”知识,成为教学改革务必攻克的一大难关。生活化教学带给数学课堂更多有趣、生动的元素,在生活化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放低姿态,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给予学生更多实践、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曹鑫.走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度量教学[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2(27):37-38.

[2]成忠平.走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J].教育界,2020(3):35-36.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城关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度量生活化教学单位
有趣的度量
模糊度量空间的强嵌入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宁波通讯(2021年14期)2021-09-29 07:33:46
填单位 要推敲
迷向表示分为6个不可约直和的旗流形上不变爱因斯坦度量
看错单位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36
协办单位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4:04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7:41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