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课题组
嘉定区安亭镇向阳村于2017年开启动美丽乡村建设,2018年列入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2019年7月成功通过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验收。2021年8月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其特色的农家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科技元素的发展道路,堪称“稻田里的研发中心”的典范。
关于向阳村地名的来历,据传以前称肖浜,因境内肖浜河而得名。明朝后,由于战乱纷争,来自常熟、昆山等地百姓集聚于此,安营扎寨,垦荒种地,逐渐形成规模。
据清宣统元年(1909年)绘制的地图,向阳村为十一、十二保,下设高家桥、鸡鸣塘、顾家、庙泾、徐公、张泾、沈家、河东、邱步、清河十个村。在当地,因肖与骚近音,故后来改名为向阳村,寓意面朝太阳,生气勃勃。1968年4月改名为向阳大队,寓意肖浜人民心向红太阳。1987年改为向阳村,并沿用至今。
向阳村,位于安亭镇境内,东临外青松公路,南与昆山市花桥镇交界,西靠徐公浦,北近沪宁铁路。同时,向阳村东西南三面被上海国际汽车城、花桥商务城围合,北面与嘉北郊野公园接壤,总面积2.12平方公里,有10个村民小组、291户农户,户籍人口1301人,来沪人员808人。该村还被誉为“长寿之乡”,据统汁,全村90岁以上老人近15位。村级经济以企业投资和土地、厂房租赁为主,2020年村级可支配收入约1200万元。该村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巷道纵横交错,小桥流水,交通水陆方便。当地主要生产稻棉、油麦等农作物。
该村还特别重视教育。上世纪40年代初,村里通过自筹资金办起了第一所小学(起初叫庙泾小学、清河小学,后改为向阳小学)。1987年,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开设了4个年级班。进入二十一世纪初,向阳小学并入安亭镇中心小学。向阳小学创办以来,曾为国家输送和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陆光惠、徐永福、朱爱琴3位农家学子以优异成绩分别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村里有五十余人考上了全国各大高校,其中包括清华等重点大学。
向阳村具有丰富的传统和现代产业资源。以耕种、养殖和传统技艺为代表的传统本土产业和以现代农业、林业为核心的附加农家传统文化体验的现代服务业,构成了向阳村目前基于“稻田”为核心的多层次的本土特色文化产业结构。
此外,村里还涌现出了许多如木匠、篾匠、泥瓦匠、修理匠等民间能工巧匠及生产能手。陆殿彬是解放初期的第一代篾匠传人,手艺精湛,高徒累出。他制作的竹椅、竹席、竹凳、竹篮、竹耙、竹蒸笼、竹扫帚、竹畚斗、竹畚箕、竹箩筐、竹扁等因质好美观而享誉四邻八乡。
新中国成立后,向阳村告别了过去单一稻棉、油麦耕种模式,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村里先后办起了鸵鸟场、白果林、畜牧场、养鱼场、葡萄园、猕桃园、珍珠养殖场。其中鸵鸟场是当时上海地区唯一大型养殖基地;猕桃园生产的猕猴桃因个大、品相好、甜度高被评为全国金奖;村民家家饲养长毛兔,数量位居安亭镇各村之首。村级经济飞速发展,个人收益大为提高。
向阳村有郊区规模最大、建园最早的绿色生态园——700亩的市级林业示范工程银杏生态园。对银杏生态园实行农旅一体化,增加林地复合功能,增强林地的观赏游玩功能。积极推广向阳村特色农产品“百信大米”“炬阳葡萄”“斌超白果”。推出“安亭药斑布”“草头塌饼”“向阳米糕”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产品、乡间美食。
在乡村风貌的整体改造上聚焦“新江南田园”。村庄在保留农田本色,保护农村生活方式的同时,灵活运用当地以古代神话故事为背景命名的“鸡鸣塘”“虎啸桥”;在古代兴建的庙宇和其周围的象征长寿的白果树(银杏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具有较为本土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并进一步融入了现代化的公共服务设施,注重提升细节内涵,增强现代生活的舒适体验和便捷度。一边是清河、鸡鸣、庙泾等原汁原味的乡野农村;一边是汽车、创客、孵化器等新颖新潮的时代元素,传统与现代在向阳村完美融合。四季如画,各美其美,向阳村的名气、人气逐步提升,逐渐成为长三角沪苏交界处人们慕名打卡的“网红村庄”。2020年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
依托安亭镇与敏实集团汽车产业优势和华章文旅集团在美丽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打造涵盖汽车智能集成部件创新研发、生态农业、种苗研究、人才社区、稻田美术馆、自然教育、农文旅等产业内容的“稻田里的研发中心”,将成为集“科技创新、现代农业、休闲文旅、人才集聚”于一体的长三角科技创新、企业带动乡村振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民文化素质提升、生活质量提高的示范性项目。在保留向阳村当前田间作物、水系河道、园林生态、历史建筑的前提下,充分融入智能化未来科技,打造示范性未来农旅小镇。
村内有一颗三百余年历史的银杏树,通过深入挖掘“银杏文化”,打造郊区规模最大、建园最早的绿色生态园——700亩的市级林业示范工程银杏生态园,对银杏生态园实行农旅一体化,增加林地复合功能,打造可供游人漫步欣赏的银杏步道,增强林地的观赏游玩功能。围绕“银杏”主题打造健康长寿村。通过挖掘“银杏文化”“健康文化”,探索安亭药斑布等非遗手工艺在乡村传承保护。以“向阳蝶变-寻梦之旅”为主题向阳村史馆,让游客进一步了解向阳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内容包括向阳村的历史、特色,村里的党建、文明工作,乡贤、村民风采等。
向阳村地处上海淞北平江文化圈之内,教化传统风气浓郁,士绅文化突出。以“向阳蝶变-寻梦之旅”为主题打造向阳村史馆,将向阳村的历史传说、百姓故事、发展脉络,以图文并茂、声影结合的方式向游客娓娓道来,了解向阳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借助村落沿袭的特色书香礼仪等文化主题,还将建设木作馆、陶艺馆、桑麻馆、手作食品馆等文化手作展示空间,在增强乡村艺术吸引力的同时,充分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匠意精粹。
长江流域自古就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向阳村一直传承着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依旧保留有大片稻田。依托水稻种植特色,建设稻米谷仓研学基地,充分发挥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让老年人看新事物,让新一代看老传统,将农耕文化与向阳村独有的江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展现新时代新农村新景象。下阶段将主打体验经济和即食农产品销售,提供一个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真实场景,通过观察农产品种植、成长、收获,展示加工过程,将农耕的全过程和场景呈现在游客面前,增强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利用原有的农用烘干机房,在南侧保留了原来稻谷烘干及碾米的功能,给游客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体验农耕文化。以“蓝印花布”“草头塌饼”“向阳米糕”等一系列具有文化特色产品,开展具有“向阳特色的农旅”文化体验。
向阳村还将主打体验经济和即食农产品销售,提供一个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真实场景,通过观察农产品的种植、成长、收获,展示食品的加工过程,提供食品色香味全方位特色的场景和机会,使游客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向阳村会成为绿色的生态田园、宜居的幸福家园和火热的创业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