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前成
《关于加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要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线上线下结合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持续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同时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本市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指出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的建设需要加强。目前,上海的冷链物流建设较全国而言是比较发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源头最初一公里是较为完善的,但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以及保持农产品质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加强体系建设,才能将优质生鲜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首先是冷链整体规模不足。上海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对冷链物流配送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对外连接海外市场,对内又能辐射长江沿岸的城市,这就意味着进口农产品和本地农产品都需要冷链物流的服务。但目前的冷链物流配送网络规模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就2022年而言,上海本地地产蔬菜、鲜奶和水产品的产量分别为255.4万吨、30.2万吨和25.9万吨。上海拥有所有城市中最大的冷库存量,但面对进口和本地农产品的量还是不足的,需要借用周边城市的冷库存储。
其次是不平衡的区域覆盖。冷链物流配送网络在上海市的区域覆盖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一些发展相对较快的区域拥有较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而其他一些地区则相对薄弱,导致农产品配送不均衡。即使上海冷链的存储量相对于实际需求量是不足的,但仍然会存在空置的情况,整体为5.5%左右,这就是区域不平衡的表现。空置率低的地方因为用户多,相应的企业和政府会加大配送的投入,反而不会因为量大的问题影响配送。在空置率高的地方存在配送次数少和送达时间不稳定的情况,这也是配送模式的问题,因此需要解决实际的不平衡问题。
最后是基础设施短缺。冷链物流配送网络需要配备适用的仓储设施、冷藏车辆和设备等基础设施,一些农产品生产企业和配送商在这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导致基础设施短缺。同时,也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工程,目前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仍然存在着数字化落后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生鲜农产品数据较难获取。首先是数据来源和整合,农产品冷链物流涉及各个环节的数据,包括生产、仓储、运输等,但这些数据往往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系统中,如何有效整合这些数据成为一个挑战。目前上海市有16个市辖区,共107个街道和108个乡镇,每个街道的基础设施情况都不太一样。以浦东新区为例,有24个镇,其中的一些镇处于中心位置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还有7个纯农镇就相对差一些。而且冷链的产商也都不同,国企和私企都处在竞争市场之中。电商生鲜农产品也是多而杂,传统电商、即时电商和社区团购并立。因此,数据来源是比较混乱的,数据质量和准确性也很难得到保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数据也涉及安全和隐私问题:农产品冷链物流涉及敏感数据,特别是关于供应链的数据,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冷链物流配送涉及温度控制、数据管理、车辆监测等技术方面的应用,目前一些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网络在技术上相对落后,无法实现实时、精准的监控和管理。这些都是农产品冷链“最后一公里”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生鲜农产品在最后一公里的运输过程中如何保持适当的温度,这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最为关键的问题。生鲜农产品要长时间保持新鲜,就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温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因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细菌、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会受到控制,从而减缓农产品的变质速度。如果温度控制不得当,会导致农产品变质、腐烂或者失去营养价值,甚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必须通过严格控制温度,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目前冷链物流通常采用BtoC,BtoB的模式,其中BtoB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运输,企业拥有着专业的设备和管理,对农产品温度控制远强于BtoC商家到客户的模式,那么生鲜农产品到客户的这最后一公里就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的冷库面积和冷藏车辆都居全国前列,尤其是冷库面积在2020年时就已达到339.4万平方米,但在配送环节的标准冷藏车辆是奇缺的,而且这个环节的温度控制也是最为困难的,需要标准化的设定和记录,以确保生鲜农产品能在合适的温度下配送,保持新鲜度和食品安全。
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配送需要专业的管理和服务。然而,目前一些冷链物流配送服务提供商的专业化程度还不够,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现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有很多,但早期企业愿意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冷库建设中,对于配送的专业化服务相对欠缺,随着时间的推移冷链企业会慢慢地将重心转到专业化服务上,但现在农产品配送服务中仍然存在问题。首先是专业人员和设备问题,尤其是专业人才的匮乏,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配送,相较于其他普通物流的配送专业性更强。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中保鲜技术、温度控制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直接影响到冷链物流体系的运行效果。其次是包装和保护,根据农产品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需要做好产品分类。最后是监督机制不完善,需要加强。专业化服务可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效率,带来经济效益,推动整个冷链行业的发展。
首先是优化配送路线。利用物流优化算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规划最佳的配送路线,减少交通拥堵和运输时间。此外,增加冷链的规模面积,可以考虑建立集中的配送中心,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减少运输距离和时间。其次是多模式运输。结合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冷藏车辆、快递员和自提点,以提供更灵活的交货选项。例如,客户需要的紧急生鲜农产品可以让快递员将农产品送到消费者家门口,而对于那些客户需要的非紧急生鲜农产品可以设立自提点让消费者自行领取。这些已经在实际运行中了,不过并没有完全将这两项分开,同一产品的配送方式较为单一,不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要采用多模式的运输方式,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其次是加强技术应用。利用物联网(IoT)和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农产品的温度和湿度等参数。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远程监控,并能够发出警报,以便及时采取行动。加强这些方面的投入,实打实地建设“最后一公里”。
对于农产品配送的数据,首先是数据收集和整合,确保在冷链物流过程中收集和整合各项关键数据,如温度记录、产品批次、运输时间、位置信息等,可通过传感器、条码/RFID技术等手段进行数据采集。数据的收集,如果仅依赖一家显然是不行的,因此需要政府牵头,整合产业部门的数据,统一合理规范地进行数据收集。同时,成立相关区域冷链物流组织机构,以便从全局发展的视角统筹区域行业发展。其次是管理与分析,建立一个集中的数据管理系统,记录农产品的运输和交付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包括温度记录、交货时间等。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识别潜在问题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然后是数据处理和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关键指标和信息。包括对温度曲线、温度波动、超温/低温事件、运输时间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和趋势,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最后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在数据可视化的过程中,要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通过数据收集和整合、数据管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和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对策,可以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数据的可视化,帮助决策者和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冷链物流过程,提升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对于配送环节的温度控制,首先是需要合理的物流管理,优化物流流程,减少产品在冷链物流中的停留时间,同时在配送环节要增加专业冷链车辆。确保快速配送和及时交接,以减少温度变化的风险。其次对于实际配送中温度的控制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一是温度监控与记录。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温度监控是至关重要的,使用先进的温度传感器和数据记录系统,实时监测和记录农产品的温度变化。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温度稳定在适宜的范围内。二是温度设定和标准化。针对不同的农产品,要明确温度设定和标准化要求。了解农产品对温度的敏感度,根据具体种类和品种,设定相应的温度要求,确保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保持恰当的温度。三是冷藏设备维护与校准。定期检查和维护冷藏设备,包括冷库、冷藏车辆和制冷系统。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持合适的温度,并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温度准确且稳定。合理控制最后配送过程的温度,就是保持了农产品的新鲜度,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目前农产品冷链的配送专业化问题一直比较严重,缺少专业的人和设备。因此,首先需要建立专业的冷链物流团队。包括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物流管理人员、冷链技术人员和运输人员等。他们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农产品特性和冷链物流的要求,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其次专业设备和工具投入。为冷链物流配送提供必要的专业设备和工具,如冷藏车辆、冷库、制冷设备、温度监控传感器等。这些设备和工具要符合农产品温度控制的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然后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制定标准化的冷链物流操作流程,包括产品装载、温度控制、运输、交接等环节。建立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物流环节的严格执行和质量可控。最后培训和监督。为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包括温度控制、包装方法和急救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合规性和质量安全。建立专业的团队、投入专业设备和工具,并加强监管和监督,可以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缺乏专业化服务的问题,提升冷链物流的质量和可靠性。
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效率和质量,确保农产品的高品质和新鲜度。同时,要响应上海市关于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建设高水平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最后一公里的建设需要各部门、各产业和各企业之间的通力协作,加强与相关企业、农产品生产者、物流公司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和协调,进行信息共享、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水平,以推动“最后一公里”的建设,带动和完善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