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磊 徐淑慧
《“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指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合理选择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多种形式的产业循环链接和集成发展,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化、高值化利用,打造一批生态农场样板”。近年来,金山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理念,总结推广一批生态循环农业新技术新模式,培育建设一批生态农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与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轨道,为全面推进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金山区坚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紧密结合,以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为导向,做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并持续实施金山区第八轮三年环保行动和第三轮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明显,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底色更足。
持续推进科学施肥用药,把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着力优化肥料结构和施肥方式。2022年化肥使用量较2020年减少16.0%。大力推进有机肥、缓释肥施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机械撒肥、缓释肥侧深施肥等技术,2018-2022年推广商品有机肥37.78万吨,配方肥推广129.8万亩次,缓释肥推广18.15万亩次。大力推广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在粮食、蔬菜等农业生产方面,持续推进应用防虫网、性诱剂、黄板、杀虫灯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2022年农药使用量较2020年减少9.1%。2022年蔬菜绿色防控面积达1.8万亩。
持续优化畜禽养殖业结构,对中小畜禽养殖户实施退养,对规模养殖场实施污染减排提升改造,大力实施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程。在畜禽养殖方面,全面完成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改造,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2020年6月份,金山区代表上海市接受农业农村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场评估,上海市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9年度“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延伸绩效管理优秀单位”,金山区农业农村委受到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表扬。在水产养殖方面,引导全区水产养殖向绿色生态健康方向发展,推进2家水产主体创建水产健康养殖场。落实8400亩水产养殖基地开展减排减药、水质检测、生产日志记录、投入品管理等工作。2022年继续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500亩养殖基地加快养殖水内循环处理系统建设。
根据《关于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整体打造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废弃物和污染排放物减少为抓手、以产业链延伸和升级为目标的生态循环农业。一是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金山区被列入上海市首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区之一,通过2019-2021年两年的创建,协同全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围绕产业融合、休闲农业、特色农业、区域联动做文章,以因地制宜、特色打造为原则,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工作。其中,在山阳中兴村、高新区欢兴村完成农业废弃物处置点建设,投资金额134万元,联动附近镇、村集中处置利用农业废弃物,树立典型标杆,为辐射带动全区范围内生态循环农业创建起到良好示范作用。二是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吕巷)创建。吕巷镇围绕蔬菜尾菜及作物秸秆的废弃物处理,形成具有日处理量达2吨的能力,制成优质有机肥后还田利用,提升镇域内水稻秸秆、蔬菜尾菜资源化利用水平及促进蔬菜、水稻种植业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形成区域中循环。三是开展18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创建。2019-2022年,以每年推进完成6个示范基地创建的进度,三年共创建完成18个示范基地,覆盖全区9个镇1个高新区,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有效提升示范基地内农林、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利用能力,提升了人居环境水平,农业种养基地主体间,通过资源互补、循环利用,形成区域小循环。
从2021年开始,金山区持续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全区构建起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大循环”,形成了具有金山特色的绿色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改善了生态环境,已成为金山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每年10万吨液肥对接全区3万亩农田。一是有效解决了畜禽养殖场液体粪污出路“老大难”的问题,使“臭粪水”变成“好液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耕地质量,减少15%以上的化肥用量。实现粪污资源的循环利用,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二是集成水稻、蔬菜、果树三大作物的主推技术和液体粪肥特性和还田方式,总结形成水稻、蔬菜、果树三大作物的液体粪肥生态还田技术模式。
积极推动农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快培育产业链融合共生、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循环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化、高值化利用,打造形成一批生态循环农业典型技术模式。
利用稻麦秸秆和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堆制发酵后开展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将种完双孢蘑菇的培养基作为有机肥“再次还田”利用,作为农作物养料,实现了农作物-动物-微生物-农作物的循环利用闭环。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水稻秸秆、畜禽粪便等为主要原材料,利用成熟的三次发酵技术,生产种植双孢蘑菇所需的培养料。联中合作社年产培养料8万吨,需要秸秆12万吨、畜禽粪便6万吨,生产双孢蘑菇2万吨,形成菇渣10万吨作为有机肥还田。
针对需要液肥还田的养殖企业,建立粮食、蔬菜、果园绿色种养循环示范点,开展有机液肥还田试验,通过试验确定有机粪肥替代化肥比例,探索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技术模式。在畜禽养殖区建立沼气设备,将农业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沼气、沼液施用于粮菜、果林,促进种养循环紧密结合。上海松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楼房养猪项目为核心,打造猪-沼-菜种养结合循环示范区。以上海松林公司生猪年存栏量4万头为例,产生的猪粪尿被收集起来经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沼气全年可发电360万度,除解决猪场加温和职工生活用电需求外,其余的电在猪场周边新建周年化番茄种植温室,用于冬季加温。年产沼液6.3万吨,沼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周边近万亩蔬菜基地及农田用作有机肥料,此外通过干湿分离设备将干粪收集,生产为3000吨有机肥。
利用农业设施棚顶区域铺设太阳能设施发电,用于农业生产,降碳增效。如位于廊下镇勇敢村14组的上海华电金山星秀0.4MW光伏发电项目,由上海浦东华电福新新能源有限公司申报和实施,总投资160万元,利用食用菌钢结构大棚的棚顶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采用550Wp光伏组件约720块,装机容量为0.4MW,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以绿色生态、资源循环型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将不断完善,这为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大环境。如区发改委已把海光奶牛场、久绿有机肥公司等一批资源利用型合作社、企业纳入全市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发展名单,后续将进一步在用地政策、规划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进一步推动农业废弃物高值化、产业化利用。如液肥还田模式,可进一步优化延伸循环链,除了直接还田外还可发展商品浓缩液肥、液肥养蛆制蛋白质肥料等液肥产业项目,提升液肥利用价值;又如以不同农作物秸秆类型,研制开发配方饲料,满足全区特色养殖业(羊、牛)等饲料需求。同时,不断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的科技含量,在核心关键技术上突破创新,做优做强产业循环链。
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在广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间广泛应用,面向各类的生产主体社会化服务加速发展,绿色生态品种、技术、装备走入千家万户,如无人飞防植保技术、侧深施肥技术、插播喷一体技术等,液肥还田、秸秆收储运社会化组织培育等,将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创造有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