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表演艺术家夏青玲声腔艺术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23-09-26 02:31陈小川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3期
关键词:楚剧声腔湖北省

◆陈小川

为促进戏曲传承发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楚剧表演艺术家夏青玲声腔艺术学术研讨会于2023 年5 月11 日上午在湖北省文联召开。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士军,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副主席肖伟池,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马尚云,湖北省文联二级巡视员、湖北省评论协驻会副主席李建华,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菁,武汉楚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笑,武汉楚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著名楚剧表演艺术家、湖北省剧协副主席夏青玲,武汉戏剧家协会秘书长付里进,《戏剧之家》杂志社总经理吴光朝等各级领导,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剧》杂志原主编赓续华,著名歌剧、音乐剧导演、表演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硏室主任陈蔚,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花奖获奖者、浙江音乐学院戏曲创研中心主任林为林,安徽省剧协副主席、中国剧协理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徽剧)、梅花奖获得者王丹红六位省外专家,以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花奖获得者、湖北省京剧院艺术总监、湖北省剧协名誉主席朱世慧,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湖北省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剧协主席杨俊,著名剧作家、中国话剧终身荣誉奖获得者、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原主任赵瑞泰,湖北省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宋西庭四位省内专家应邀参会。湖北省剧协驻会副主席宋辉主持会议。

夏青玲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武汉市戏剧家协会理事,享受武汉市著名艺术家津贴,毕业于武汉市艺术学校,“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楚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夏青玲凭借对楚剧艺术的不断追求,完善了楚剧的声腔,将科学发声方式与传统楚剧韵味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楚剧声腔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对武汉戏曲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充分肯定,对夏青玲的艺术表演特色进行了深入总结,也对她的艺术生涯表达了殷切期待,还积极地为楚剧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一、武汉戏曲所取得的成绩

一个区域、一座城市成就一种戏曲,一种戏曲反哺一座城市和这座城市所在的广大区域。武汉和楚剧的关系就是如此。马尚云指出,楚剧已经成为武汉市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楚剧人才辈出,夏青玲便是其中的一位优秀代表。“夏青玲从艺40 周年演唱会”完美展现了楚剧的艺术魅力。本次会议之所以命名为“夏青玲声腔艺术学术研讨会”就是因为楚剧的声腔在夏青玲这一代表演艺术家身上得到了很多改进和创新。在新时代,如何实现守正创新,如何加入新时代的元素将旧时代的声音变成新时代的声音,使楚剧好看、好听、受欢迎,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杨菁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武汉市是一座戏韵深广的城市,一城秀水半城山的自然禀赋,白云黄鹤的历史文脉,形成了这一方水土独特的气质,也沉淀了丰富的戏曲资源。武汉市高度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实施了一系列青年艺术人才培养工程,一大批戏曲艺术家、青年艺术人才脱颖而出,活跃在全国的舞台上。夏青玲作为代表之一,她的高光时刻,就是整个楚剧剧种的高光时刻。地方戏如何守正创新,如何实现楚剧声腔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榜样的力量,也需要文化的传承和自信。武汉作为楚剧的定名之地,汉剧艺术的兴盛之地,应主动扛起新时代戏剧繁荣的大旗。

崔伟认为,与文学不同,舞台艺术的传承更加需要依靠优秀艺术家。表演艺术和剧种文化一旦断绝便难以再重植。夏青玲在舞台上坚持40年,对于楚剧的传承发展是一件幸事。楚剧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武汉市文化局充分尊重艺术规律,注重戏曲,注重剧院建设,注重艺术家培养,这对戏曲文化和地域文化发展十分有利。其次,戏曲的发展是在传统中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由艺术家所处的时代、艺术家自身的艺术条件、艺术家的艺术理想以及观众的呼唤四个维度来成就和推动。夏青玲个人的表演艺术特色也值得称道,她的舞台艺术具有性别美,并将自己的个性和活力与所演角色达到了精神上和气质上的融合,她的唱腔是在发扬传统后的积极创新。

赓续华也指出,正因为武汉政通人和、风调雨顺的大环境才使得艺术茁壮生长,也正因为夏青玲德艺双馨,才能够占领舞台,征服观众,张扬湖北文化;明珠需要擦拭,注重人才培养和角儿的打造就是尊重戏曲规律。我们需要创造各种机会打造角儿,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剧目,发扬声腔的魅力需要坚守方言,发掘方言的独特魅力;在艺术上没有第一,但求唯一,在美和真正的艺术面前没有外行。如果说观众听不懂,其实是艺术的力度和水准没达到,艺术是征服人的,是需要欣赏的。传统艺术尤其戏曲艺术需要守,守得住便出彩,守不住便出局,一条道走到底也是凯旋。

二、夏青玲的艺术表演特色

夏青玲在多年的楚剧表演中不断实践积累经验,在反复的排练、表演与修正再表演的淬炼中,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表演特色。肖伟池肯定了夏青玲在声腔艺术的改革和创新中做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楚剧的迓腔和悲腔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老百姓的需求,湖北省曾多次召开文艺会议研究楚剧声腔的改革和创新。《万里茶道》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既有楚剧的韵味,又融合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受到中青年观众和老观众的共同喜爱。鉴于此,成功的艺术实践和经验需要总结,也需要提出宝贵建议,如何实现楚剧的创新发展,如何让楚剧走得更稳、更美、更远,有赖于大家的共同努力。

陈蔚认为夏青玲对楚剧做到了守正创新,求新求美,分别用“三守”“三传”“三新”“三美”对之进行了概括。“三守”:一守住了楚剧,传承了传统的声腔艺术;二守住了剧院,用优秀剧目带领剧院走向更高层次;三守住了大武汉,除去排戏,还引领和参与其他活动,绽放独特魅力。“三传”:一传戏,教授戏曲;二传人,手把手地教和带;三传神,传承楚剧的精神。“三新”:一腔新,其腔可以成为一个流派;二戏新,戏好人才能好,戏新人才能新;三人新,从艺四十年,依然具有艺术鲜活感和创造力,人因艺放彩。“三美”:一腔美,声腔之美;二人美,人格之美;三戏美,表演技艺之美。

王丹红回顾了与夏青玲的结识过程和深厚友谊,她认为夏青玲的成功与她自身的天赋和刻苦钻研分不开,也与湖北省对传统戏曲传承与保护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以夏青玲的实力,以她对艺术的钻研和对唱腔的研究,即使完全不要乐队进行一场清唱,也绝对是一台精彩异常的演出。

周淑莲认为,声腔应该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声,一个是腔,声依靠演员的唱功,腔依靠作曲的功力。两者不可分离,相互协调,才能成就好的声腔,声腔好,剧种才有生命力。夏青玲的贡献有三:第一,她创建了一种新的楚剧的演唱风格,即通过练声,学到了真假声的演唱方法,同时融合传统唱腔,所以她的演唱既有楚剧的韵味,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楚剧音乐迈入了新时代;第二,从唱腔改革到各种表演活动,她让楚剧登上了大雅之堂;第三,是领衔主演方面的功劳,她主演的《万里茶道》和《向警予》,提高了声腔的品质,在全国巡演,影响很大,增强了楚剧在全国的影响力。

邹文耀引用了表演现场一位88 岁老楚剧演员的话,首先,楚剧需要领军,需要角儿,其次,夏青玲超过了历代的楚剧演员。他也分享了观看表演后的三点感受,第一,楚剧还有魅力;第二,楚剧还有动力;第三,楚剧还有发展潜力。

三、对夏青玲艺术生涯的期待

艺术的精益求精永无止尽,与会专家对夏青玲在楚剧表演上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和祝贺,同时也对她表达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期许。黎继德认为,声腔艺术表演最重要的首先是需要有经典唱段,包括自己独创的经典和传承的经典,只有经典性的才能被记住。其次,需要形成自己的形象风格,例如造型设计等方面。最后,需要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例如声腔力度的变化等方面。另外,他还分享了自己的几点感受和希冀,第一,楚剧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夏青玲实现了楚剧的时尚化,演唱方法更加青春和充满朝气,更加具有时代的特点;第二,声腔表演和专业能力方面还可以继续提升;第三,在进行艺术表演、艺术水平提升的同时要兼顾带学生,为楚剧的未来培养接班人。

林为林分享了自己的三点感受:首先,感受到湖北对本土文化的重视,若非如此,很难呈现这样一台高品质的演唱会;其次,感受到主创人员匠心独运,无论是台词、舞蹈动作,还是音乐等方方面面,编剧、导演、音乐总监等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再次,感受到夏青玲的声腔之美,可谓悦耳动听,余音绕梁,真假音结合得无可挑剔,毫无瑕疵,这归功于表演家的气质,也归功于文字的穿透力。最后,他表达了两点期待,第一,继续创作和表演一两部优秀作品,成就代表作;第二,兼顾舞台经验和优秀艺术的传承,把宝贵的声腔艺术表演经验传承给下一代,做到承上启下。

朱世慧赞赏夏青玲的表演具有松弛之美,给人以艺术享受。武汉市有浓厚的戏曲氛围,自己从小也深受影响。对于一位演员来说,有天赋不够,还得要勤奋,有勤奋不够,还得要遇见伯乐,天赋、勤奋和机遇一样都不能少。每天的练功是必不可少的,三天不练就会手生。领导的重视也必不可少,武汉市成为新码头有其历史原因,现在条件更好,可以多给演员创造机会。在武汉做主角很幸运,武汉戏曲人才荟萃,楚剧一定能重回当年盛况。

宋西庭受夏青玲姓名的启发,将自己的发言概括为13 个字:“夏青玲,你不能清零,你还要亲临”。第一个问题不能清零是指,夏青玲艺术青春依旧,激情饱满,不要退休,要继续奋斗,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应该上不封顶。第二个问题还要亲临,即还要亲临舞台,指导和培养接班人,传承的任务很重要,挑梁的旦角还需要培养,否则后继无人可能成为楚剧的隐忧。

四、为楚剧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楚剧是地方戏曲的艺术瑰宝,也是湖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以楚剧带动整个戏曲艺术、戏曲研究乃至湖北文化的发展,是值得期待的,也是努力的方向。李建华关注到方言与艺术、方言与文学创作以及方言与戏剧之间的关系问题,他指出,自古以来有南腔北调之说,南腔实际上处于非中心和边缘性的地位。湖北主要是赣方言、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的聚集区,楚剧的声腔也是在这三种方言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楚剧也是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因此楚剧不管是声腔、人物,还是价值观,都显得更加亲民,更加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更加具有一种平民气和烟火气,更易受到大众喜爱。另外他建议,不妨将楚剧、黄梅戏之类的传统戏曲作为一个学术增长点,借助高校学生的力量,把对艺术家的研究推向校园,让戏曲学走进校园,对艺术家和戏曲艺术进行一种深层次的学术性的理论研究。

杨俊指出,楚剧声腔学术研讨会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可以向外延伸到其他演员、其他剧组甚至其他剧种,这样的座谈和研究对戏曲的发展进步和传播传承都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夏青玲以自身优越的条件投身到不像影视剧那般热门的楚剧表演行业,足见其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坚守。楚剧发展到今天,也离不开导演们的艺术观和大格局,导演以初心未改反哺地方楚剧,使之发扬光大,是楚剧之幸,也是湖北戏曲之幸。

赵瑞泰认为,夏青玲的表演植根于土壤,注重本土性,也融进了武汉女性的气质,没有演的痕迹就是好演员,没有编的痕迹就是好编剧。从来观看戏曲表演的观众之热情可以看出,对戏曲的热爱还在,传统戏曲还有发展前途,这给人以振奋的力量。他指出,剧团特别是戏曲角儿一定要有好的培养,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团体的内部各成员之间,都需要好的条件,好的教育,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在一个好的时代氛围之下,培养更多的戏曲人才,创造楚剧更加辉煌的未来。

韩笑肯定了研讨会的意义,表示将对研讨会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梳理和消化吸收,为楚剧声腔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进行持续的探索创新。她还表达了三点感谢:首先感恩时代,好的时代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好的历史机遇。其次感激组织,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各级组织的关怀和厚爱,组织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既夯实了艺术人才基础,同时也推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拔尖人才在舞台中绽放。最后感谢各位同仁和观众,正是因为同行的帮助和观众的喜爱,才让楚剧人团结一心,凝聚力量,同向同行。在这样的鼓励和鞭策中,相信楚剧会书写出更好的明天。

会议最后,夏青玲表示将不负所望,砥砺前行,为楚剧的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做出更多努力和贡献。

此次“楚剧表演艺术家夏青玲声腔艺术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总结了楚剧声腔艺术的宝贵经验,也对夏青玲和楚剧的未来表达了新的期许,对于包括夏青玲在内的表演艺术家们所作贡献的肯定,对声腔艺术的发展进步,对楚剧传承发展和传播推广乃至湖北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楚剧声腔湖北省
浅谈楚剧历史及发展
——以武汉和孝感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楚剧”的传承发展研究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戏曲声腔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关于楚剧音乐改革的思考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