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素养 关注题型 从容应考

2023-09-25 00:17凌金明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板状语段作文题

凌金明

2022年初,教育部在关于做好高校招生工作、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通知中指出: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择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的确,近年来,为适应新时代培育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在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大背景下,高考试题在材料选择和题目的呈现方式上有较多变化,这使得许多应考的学生感到很不适应。其实,这些变化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只要细致分析近年语文高考全国卷的试题变化的踪迹,就会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笔者以为,近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命题材料均以语段或篇章的形式出现。不同于各省市独立拟制的试题,也不同于年份相对久远的全国卷试题,近年来的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的命题材料,基本都是以语段或语篇的面目出现,已很少出现以句子为单位的语言材料。以2022年全国乙卷为例,除了默写题的3道小题以句子的形式出现之外,其他命题材料均为语篇和语段。其中,语篇有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中国传统叙事作品的视角》(篇名为笔者所拟)、萧红的书信体散文《“九一八”致弟弟书》和节选自《说苑·贵德》的文言文,语段则有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关于“雪花”的3个语段,以及语言文字运用题中关于“小镇照相馆”和“眼中风”的两个语段。再加上古诗鉴赏题(选诗为王勃《白下驿饯唐少府》)和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的作文题,考题的板块结构很是整齐干净,绝不拖泥带水。过去常单独考查的成语、病句辨析题以及揣摩语言运用妙处的考题,也都归在了某一语段或语篇之下。这样命题的好处,除了避免考题的零碎、散乱之外,更重要的是让每一道考题都处于鲜活的、具体的语境之中,设问和答问,都更贴近阅读与写作的语言运用实际。

2.考题更加关注与语文教材、日常语文教学的关联。语文学科高考命题与其他学科的最大不同,恐怕就在于从来就不必担心缺少命题材料。因为,除了浩如烟海的古代和现当代经典,现实的每一天,也都有数量巨大的语言作品产生;即便是外国的文学或非文学的作品,也可以翻译过来,成为语文的命题材料。所以,“学习在课内,考测在课外”几乎是语文学科考查的常态。不直接考查课内学习过的古今中外的篇章,既可以避免教师的猜题押题,也可以避免学生的死记硬背。但是,学习内容和考查内容的关联松散,也使一部分师生产生了对课文学习的误解。他们不明白学习语言一定要通过读写实践,一定要学习相当数量的经典和规范的作品的道理,而是错误地认为,既然高考不直接考课文,那么课文学习就是可有可无,或者至少也是可多可少的。所以,他们学课文时肤浅潦草、偷工减料,匆匆忙忙赶进度,更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和日常写作,而把挤出来的时间大把地用在浮光掠影的“刷题”上。为纠正这种舍本逐末的现象,高考题也开始加大与课文学习的关联。例如,文言文阅读第11题恢复了选文与课文同一词语含义异同的比较;在进行课外篇章、语段的阅读时,也注意与课文例证的勾连比较。比如,2022年全国乙卷第3题在诠释“流动视角”时,就引入了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例子,在鉴赏《白下驿饯唐少府》一诗时,也引入课内学过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做比较。说得更宽泛一点,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题以《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为命题材料,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对统编教材选择《红楼梦》为整本书阅读教材的一种呼应。

3.更加注重相同或不同类型文本的关联比较阅读。除了课内课外文本的关联,高考试题在选择语言材料时,还更加注意到了相同或不同类型文本的关联比较阅读。相同类型的文本,包括同一作者或不同作者的诗与文。相同作者的作品,如前已说及的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不同作者的作品,如欧阳修的《画眉鸟》和文同的《画眉禽》(见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又如朱光潜《诗论》(节选)和钱锺书《读<拉奥孔>》(见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以前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不同作者、不同文段的比较阅读较多,近年则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也多有出现。同一作者的,有废名的《放猖》和《莫须有先生教国语》(见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不同作者、不同体裁的,有王愿坚的《支队政委》(节选)和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见2022年全国甲卷)。如此之多的相同文体或不同文体文本阅读的关联比较阅读,不仅大大拓展了命题的空间,使问题的提出更加角度新颖、设问鲜活,而且还提醒人们:除了单篇文本的阅读仍应高度重视,对于尚属新鲜事物的新课程提倡的“群文阅读”,亦应有必要关注。

4.更加注意优化试题的呈现方式。语文高考试题的呈现方式向来比较单一,除了客观选择题(包括“四选一”的单选题和“多选多”的多选题),就是主观题型的简答题,再加上作文题和默寫的填空题。现在的语文卷,虽然还是以这些题型为主,却更加注意优化试题的呈现方式。除了文字材料,还在命题材料中出现了图表(如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漫画(如2019年全国Ⅲ卷作文题)等。尤其是2022年全国乙卷更是把选项的文字内容直接转化为“图示”形式:

4.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3分)

【附】考题之材料三:

雪晶会根据其形成的云层中的温度和过饱和度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形状,在一些温度范围内雪晶呈柱状,在另一些温度范围内则呈板状。随着过饱和度的升高,雪晶变得越来越大,形状也越来越复杂。雪晶的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在-2℃左右时呈板状,在-5℃左右时呈柱状,在-15℃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于-25℃时呈柱状或板状。雪晶的结构更多地取决于过饱和度,即取决于生成速度: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随着温度的下降,雪晶的形状会在板状和柱状之间来回变化好几次,而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状晶体(-5℃)变为薄而平的板状晶体(-15℃)。

此题属“图文转换”的线型图一类,横轴标示温度变化,纵轴标示过饱和度变化,曲线标明在横、纵轴两种元素作用下的水饱和线变化。正确答案为B。解答这种题既要理解材料内容,又要具备读图能力。这就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把以前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图文转换”活用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仅仅是完成对信息的理解、筛选和概括。

基于以上四点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真正要在高考实战中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提升学科素养和发展关键能力。对于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必备知识,不能满足于知晓概念或单纯记忆,而必须注重在实际语境中的理解运用,如此,方可以不变应万变,“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中学)

猜你喜欢
板状语段作文题
板状刚玉骨料气孔结构及性能分析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奇奇小笨丛林历险(六) 夜幕下的“迷魂阵”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矿用硬质合金WC晶粒均匀性及板状形貌异常长大的控制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