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对当前中学美术教学的启示

2023-09-25 21:47王永军
天津教育·上 2023年8期
关键词:工匠中学美术

王永军

工匠精神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文化中都有着独特的体现,具体而言,其形容的是一种对艺术或创作精益求精的极致精神,在现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万事盲目追求效率的时代背景下,更显得尤为可贵。本文立足于工匠精神视角,针对中学美术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在梳理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之余,对教学工作的优化路径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提高美术课程的育人质量,推动美术教学转型升级。

一、工匠精神对中学美术教学产生的启发作用

工匠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轨迹不单纯是一处处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各种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的精神力量。将其引入初中美术课堂,可以有效向学生宣扬追求卓越的艺术思想,并以此来推动美术学科的内涵建设,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此,本文总结了工匠精神对中学美术课程的作用。

(一)拓展教学资源

工匠精神的引入对美术教学来说是一笔极为珍贵的财富。我国自古以来便有着精益求精、独具匠心的说法,无论是先秦时代的雕琢玉器、青铜器铸造,还是后世的石窟艺术、丝织工艺、陶瓷绘画等,无不显示了民族工艺的智慧和卓越。将这些内容引入中学美术课程,可以有效地在教材基础上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其了解到更丰富的美术知识,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实施德育引导

工匠精神在我国象征着一种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人文精神,是对强大意志与卓越创新精神的深刻总结。因此将其引入中学美术课程,可以有效与当前的时代背景相呼应,并进一步协调美术课程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德育思想快速发展。为此,对中学美术教师而言,除了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入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外,更要主动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提炼,将其蕴含的工匠精神完整提取出来,以转变和感染学生的思想观念。

(三)弘扬传承文化

工匠精神不仅反映了艺术层面的伟大,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缩影。例如,在我国艺术最鼎盛的盛唐时代,这一时期流传了大量的陶瓷工艺、印染工艺、金银器工艺以及丝织工艺,除了能够看到匠人的高超技艺与丰富想象之外,还能够表现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因此通过这些艺术作品,教师可以为学生解读有关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对文化的传承与宣扬起到促进作用。

二、当前中学美术教学中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

(一)教学资源限制

现阶段美术教材由于排版以及篇幅限制,难以结合作品对工匠精神做出深刻描述。例如,在人教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书间精灵——藏书票》一课中,教材针对漏版藏书票工艺流程进行了简单概括,却没有详细介绍制作方法、工艺难度以及文化历史,导致很多学生在接触这一内容时无法形成深刻感悟,仅仅惊叹于作品表面的精美以及神奇。针对这一情况,初中美术教师需要进一步结合教材资源向外拓展以及补充,为学生引入更丰富的教学资料,如此才能确保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深刻领悟其承载的匠心文化,从而将工匠精神与中学美术课程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教学手段单一

美术是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践操作去感受其中的内涵,如此才能准确把握美术课程中蕴含的艺术魅力。而目前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惯常采用的手段便是利用语言描述的方式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同时在具体实践中,也往往只是组织学生进行描绘临摹,要求学生亦步亦趋地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模仿。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美术知识,自然难以对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工匠精神进行感悟。因此在新时期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进一步更新工作手段,结合学生的现实需求,引入灵活的教学手法,如此才能在提高学生美术技巧的同时,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学生更真实地去了解工匠精神。

(三)缺乏情感教育

工匠精神代表作者融入作品的情感,包括创作时的心情、追求以及各种美好寄托。因此在引导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学生对课堂注入足够的情感,如此才能提取作品中的精神与思想,与作者展开隔空对话。但目前中学美术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没有注重对课堂氛围、情景以及环境的塑造,只是单一地从教材出发,为学生讲解其中的绘画技巧以及美术理论。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缺乏必要的情感联系,不仅无法与作品产生共鸣,还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教师展开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作。

三、在中学美术课堂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具体途径

(一)加强资源开发,丰富课程内容配置

工匠精神是一种介于抽象与真实之间的文化概念,其在现实中虽然拥有大量的艺术作品作为载体,但是要想真正接触其核心内涵,需要与具体的文化、历史以及社会背景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完整解读其中蕴含的匠心特质。因此在将工匠精神融入美术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依靠教材范本展開教学,而是要增强自身的课程开发意识,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特点主动汲取不同的艺术资源,进而有效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完善中学美术课程配置。

例如,在学习美术“漆线雕”知识的过程中,教材中关于漆线雕工艺的介绍仅仅给出了结、盘、绕、叠、缠、堆等六种技艺形式,帮助学生粗略了解了漆线雕的工艺特点。为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就这六种技艺的诞生、特点、图例、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资源拓展,利用网络中海量的信息资源,搜集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漆线雕作品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面临的困难,以及在现代化的工业环境下,漆线雕又具备哪些机械工艺无法复刻的伟大特质,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漆线雕作品,感受其中隐含的工匠精神。

教师在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将我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整理了出来,从而有助于打造美术校本课程,确保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

(二)创新教学手法,打造全新教学样态

除了要进一步开发美术课程资源以外,教师还需要主动突破原有的课程模式,以更灵活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艺术文化,如此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理想的课堂氛围,从而在课堂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此,考虑到美术教学的特殊性,中学美术教师要采取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的方式,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中学美术教学指导中,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够营造生动形象的美术课堂教学空间,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探究,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参与美术知识的探索和实践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美术课程内容的深度探索和系统实践。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支持,优化教学导入活动,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以趣味多媒体导入和分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探索和实践,从而打造多媒体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美术知识综合学习效果。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一课为例,“诗”“书”“画”“印”是我国古代艺术创作中常见的四种形式,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极为丰富。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从理论教学入手,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引入课题,将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人物典故、历史故事等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故事作为载体,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画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态度,并从中感悟丰富的工匠精神。如张大千追逐的“大匠”精神,徐悲鸿提出的“唯诚笃”等,以帮助学生结合人物作品去感悟其中的匠心内涵。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自主实践,利用网络渠道进一步搜集我国古代的诗书画印,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美术文化,感悟其中的工匠精神。

2.构建微课教学体系,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美术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构建完善的微课教学体系,有效支持学生参与自主性的学习实践,全面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对微课知识的探索和认识更深入。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在改革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构建微课教学指导体系,有效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自主学习,在微课的辅助下帮助学生解析美术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从而强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感知和体验,高效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学实践中,由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参与课堂讨论活动,了解中国山水画中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可以打造特色的微课教学平台,在微课的支持下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深度探究,使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更全面、系统、高效。在教学互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细化讲解课程内容,如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展现《富春山居图》绘画艺术作品内容,并在微课中对我国传统诗画中的一个典型思想——卧游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解读画家宗炳的创作思想以及黄公望的创作理念,然后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特色和内容进行解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有效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深度探究,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使学生的美术学习更系统和高效。

3.发布美术探究任务,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在创新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发布相应的美术探究任务,使学生在深度学习和探究中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美术课程进行系统交流。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针对课程内容和美术教学要点进行解读和分析,并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需求,积极探索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和规划,有效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探索,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对美术课程内容进行深层次讨论和探究。

(三)融入情感教育,增强美术内涵建设

新时期背景下,美术课程的育人内涵得到全面拓展。教师不仅要通过美术教学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其通过美术鉴赏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中学美术教师要在课堂中体现丰富的情感元素,展开情感教育,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工匠精神產生高度共鸣,以完整地体现美术的育人价值,整体增强学科的内涵建设。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弘扬真善美》一课为例,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题中的“真”“善”“美”作为主题,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真善美都是什么样的以及画家笔下的真善美又是如何体现的。随后,教师可以引入我国著名画家陈小君的作品《报春》,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的情感元素,并引入画家的其他作品,使学生寻找作品的共同点,从而判断画家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进而感受其中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是一份宝贵的文化瑰宝,将其应用于中学美术课程,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对工匠精神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思考,希望能够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工匠中学美术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创意美术
工匠神形
在多解中学创新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工匠赞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