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宏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双减”的深层内涵,围绕减负、增效和提质三个方面,实现对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通过多样化作业的创新设计,摆脱机械性的书写练习,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增强学生语文作业完成的实效。教师要构建完善的作业体系,将语文作业作为载体,在知识整合与能力培养的目标导向中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传统的语文作业以背诵记忆和抄写练习为主,形成了固定的作业模式。受以往知识本位的影响,教师习惯通过刻板、重复的作业练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忽略了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培养。学生对语文作业的练习很多时候停留在被动接受层面,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双减”政策的核心要素在于减负,减少作业的堆砌练习,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通过趣味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体验中完成语文作业,自主获得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双减”政策下,对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有助于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在作业练习整合过程中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打破传统语文作业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围绕知识的巩固、思维的拓展、技能应用和创新表达等多个方面进行拓展延伸,围绕目标导向和作业任务的设计,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针对性培养。语文作业设计并不仅是让学生进行概念化的认知记忆,而是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使理论知识巩内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基于减负的要求,增强作业的实效性。
(三)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创造能力
在“双减”作业设计中,充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语文作业不再局限于套路化的练习,而是在作业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设计中推动学生社会化发展。教师打破以往孤立的作业练习,通过作业载体连接社会和学校教育,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在生活问题的发现、分析和思考过程中,通过自我逻辑思维的认知推理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结合“双减”的提质内涵,借助语文作业的工具载体和人文导向,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理念和情感态度。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中要明确学生认知的客观规律,立足学生主体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科学、适度的作业,减少传统冗杂繁复的机械练习,保障语文作业内容契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同时,语文作业设计要能够保证作业练习的完成度,便于学生深入探索。
(二)趣味性原则
教师围绕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的原理设计趣味作业,在积极的正向体验反馈中,增强学生作业练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作业带给自身的愉悦感,在积极的心理认知中,更容易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借助趣味性的作业设计原则,有利于调动学生作业练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综合性原则
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实现课堂和课外的相互联结,以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综合整理,结合语文作业的特性进行拓展延伸,创设多样化的作业,借助综合性的语文作业设计,在锻炼学生语文技能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学科知识和生活逻辑的综合学习中,强化学生的认知邏辑。
(四)实践性原则
作业本身有着知识巩固、学习检测以及拓展应用的特性,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实现对作业类型比重的切换,合理减少书面性的表达训练,注重实践性作业的拓展,围绕理实一体的教育导向,学生不仅要会懂,还要会用,从而让学生在作业指向中灵活运用语文知识。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探析
(一)分层作业,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师在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明确作业减负的发展导向,搜集学生日常学习、考试成绩和课堂测验等数据信息,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认知结构。教师将学生合理划分为基础层、发展层和拓展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语文作业进行合理分层设计,既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能满足该层次学生的作业需求。
对基础层的学生,作业设计倾向于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围绕字词、生字的书写练习和背诵记忆,设计听说拼读的字词游戏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字词书写和诗词默写,形成完善的基础知识体系。对发展层的学生,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缺乏相应的应用训练,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着重对学生的技能转化,指导学生通过知识技能、写作方法的转化应用,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言技能。对拓展层的学生,学生具有扎实的学习基础,作业设计要倾向于思维训练,启发学生跳出文本固定概念的局限,对文本内容的主题表达进行科学思辨,通过思维批判和逻辑推理形成独特的认知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根据分层作业的实施,加强对学生发展动态的关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适当加大或减小学习难度。在作业练习巩固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降低学生作业练习难度的同时,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成就感。
(二)趣味作业,推动学生个性练习
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趣味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进行语文作业的个性化练习,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体验中,自觉地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听音乐,就可以结合古诗和音乐进行诗朗诵练习。学生以音乐的轻重缓急为伴奏,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强度和力度的曲调变化,在高低起伏的吟诵中感悟诗词的格律,利用音乐的具象化展示,在朗诵和吟唱中完成对诗词文本的记忆。有的学生喜欢阅读,就可以以个人兴趣为驱动,立足对文本内容的认知,选择对应的课外故事读物进行辅助学习,在阅读延伸中深化对教材的认知理解,开阔文化视野。学生还可以设计情境阅读形式,将平面化的文字符号进行情境化演绎,在角色代入和亲身体验中深化对文本语言、内容结构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在趣味性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体验中主动完成语文作业,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巩固。教师通过玩中学、学中做的作业设计,实现对学生的“不教而教”,启发学生根据自身感兴趣的活动,完成对语文作业的个性练习,通过愉悦情感和作业认知的相互作用优化作业练习成效。
(三)生活作业,促进学生内化理解
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认知体验,打破书面化的概念记忆,在真实的生活中进行观察分析和探索发现,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内化理解,借助生活化的作业设计,推动学生生活化学习进程。例如,在关于动物描写的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设计观察类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动物朋友的特征,结合真实的生活体验,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性,总结动物的显著特征。学生在自我观察认知和文本的对照学习中,体会和品味文本语言描写的特点和韵律。如有的学生对拟人、比喻的写作手法缺乏理解,而通过生活的直观认知,围绕动物的形态特征、动作特点与人进行对照学习,在自由联想中认识动物与人之间的潜在联系,掌握写作手法的正确使用,理解写作手法对动物形象的立体刻画,在生活观察学习中促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小学生本身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动物,学生结合周边区域的探索,了解自己发现的动物,在近距离观察中掌握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表现特点。在多感官信息的归纳整理中,学生详细描述自己探索发现的动物,从而在生活化的真实体验中完成对文本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四)单元作业,加强学生的整体认知
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要结合单元内容构建完善的作业体系,实现对学生知识巩固、技能训练和价值塑造的综合培养,借助单元作业的逻辑性衔接和系统性深入,加强学生的整体认知,以单元核心目标实现对篇章和文本的系统整合,在一课一练中实现作业练习的前后联系和知识迁移,逐层深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要避免语文作业的随意性和碎片化布置,而是以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为科学统筹,实现对单元课时作业的合理设计,通过作业练习的叠加,提高学生作业完成效率。
例如,在单篇文本作业练习中,教师布置知识巩固的作业练习,让学生在阅读分层中完成对文本的解构,实现对词匯短语、写作技巧和主题思想的提炼,掌握文本的基础知识概念。在学习完下一课后,教师将两篇文本进行整合,设计语文鉴赏作业,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语文知识进行迁移,降低作业练习难度,并对两篇文本的体裁、内容结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对比赏析,在逻辑推理和批判品鉴中整理文本的异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单元文本学习结束后,教师设计单元总结作业,启发学生结合单元主题对每一篇文本内容的碎片化知识进行整理,根据提炼出的文本主题思想内涵,围绕自身的结构化认知完成对单元知识的整体建构。教师借助单元作业,在课与课的连接、章与章的递进中加强学生的整体认知。
(五)合作作业,推动学生互助学习
教师打破以往学生孤立化的作业练习,推动学生之间互助合作。教师做好作业设计,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将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作为小组合作作业,指导学生小组在科学探究和互助合作中,通过多维交互,共同完成对语文作业的突破。教师结合课堂教学中难以在短时间内讲透的知识点,作为各个学习小组的作业任务,小组成员围绕问题导向进行合理分工,根据各自的优势,选择完成任务的一部分。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理解,进行生活资料的查询、影像视频的观看以及图片文字的整理,在信息资源的整合归纳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小组内部交流中,学生分享搜集到的学习资源,讲解学习见解,其他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解提出不一样的观点。学生围绕共同的学习问题进行综合研讨,在观点分析和思想碰撞中进行语文学科、生活逻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信息交汇,在多维信息交互中实现思维重组。学生小组归纳出科学的学习方案,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教师借助合作互助式的作业练习,推动学生之间优势互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小组的作业练习成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梳理,在知识传授、小组讨论和成果总结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语文作业练习成效。
(六)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 能力
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加强作业与生活应用的有机联系,借助实践作业培养学生对语言技能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个性创造,在生活问题的发现、分析和思考中,借助语文工具完成对生活问题的解决。
例如,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很多区域的优质文化资源由于缺少宣传,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于是以复兴文化为主题,通过走访调查,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有哪些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在数据搜集、照片拍摄和历史查询中,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以及地方文化艺术特色,并根据对文化的认知,结合自身的知识技能,进行多方面的实践创作。如在听说读写语文创编中,学生利用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明确说明的事物,选择合理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根据逻辑空间顺序,细致描写当地的建筑文化。同时,学生化身为导游,通过实物展示,讲解建筑文化的构造、性质、功能、艺术以及发展历史,在录屏拍摄中完成对语文作业的自主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身的语文技能,通过语文工具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教师借助实践作业设计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创造能力。
四、结语
在“双减”政策导向下,教师在深入理解减负增效内涵的基础上,完成对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避免重复的知识巩固训练,结合科学的教育发展方针,创新多元化的作业类型,完善作业体系,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作业练习成效。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