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果 ,李长云 ,刘伟红
(1.青海省海晏县畜牧兽医站,青海 海晏 812200;2.青海省海晏县哈勒景乡畜牧兽医站,青海 海晏812200)
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Paraphistomatidae)的各属吸虫寄生而引起的疾病。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和胆管壁上。感染初期,大量幼虫进入畜体内,在肠、胃及胆管内寄生、发育并移行,刺激损伤胃肠黏膜,夺取营养,对动物造成极大危害。该病主要症状是顽固性腹泻,病畜精神委顿、逐渐消瘦、贫血,颌下或全身水肿,甚至死亡[1,2]。近年来,海晏县甘子河乡部分放牧羊曾出现精神沉郁、腹泻、下颌水肿等症状,严重者死亡。根据临床症状,结合粪便检查及剖检,确诊为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感染。为选择有效驱虫药物,兽医站进行了驱虫效果对比试验。
1.1试验动物
选择长期放牧于海晏县甘子河乡那卡片区湿地,年龄、体重相差不大的一群藏羊,由直肠采取新鲜粪便,检查前后盘吸虫虫卵,筛选出EPG≥40的成年母羊60只,逐一标记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第一组羊选用氯硝柳胺片进行驱虫,第二组羊选用羟氯扎胺混悬液进行驱虫,第三组为空白对照组[2]。
1.2试验药物
氯硝柳胺片(武威牛螨加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220803,规格:500 mg×100片/瓶);羟氯扎胺混悬液(成都中牧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220503,规格:10 mL/3.4 g)。
1.3试验方法
1.3.1试验分组 试验前按照药物说明给第一组羊投服氯硝柳胺片5片(60 mg/kg);给第二组羊投服羟氯扎胺混悬液12 mL(10 mg/kg);第三组羊不投服任何药物。
1.3.2粪便虫卵检查方法 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7 d由直肠采取3组羊新鲜粪便,每份称取2 g,采用沉淀法检查。分别放到乳钵内,加40 mL水,轻轻研磨后用直径为0.25 mm的金属筛过滤到500 mL烧杯中,加水至500 mL处,沉淀10 min后小心弃去上清液,如此反复几次,至上清液透亮,弃去杯中上清液,底部剩余15~20 mL沉渣。将沉渣移注于锥形小量杯,再用少量水进行洗涤,待混悬液在锥形小量杯中静置5~10 min后吸去上清液,将沉渣移于载玻片上进行镜检[3]。按检出虫卵数计算EPG,驱虫效果按下列公式计算:
虫卵转阴率=虫卵转阴动物数/试验动物数×100%
虫卵减少率=(驱虫前EPG-驱虫后EPG)/驱虫前EPG×100%
每组抽检10只羊进行粪便淘洗检查虫卵[4]。
1.4数据统计
用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试验数据。
2.1驱虫后试验组虫卵数明显减少(P< 0.01),各组虫卵数变化、虫卵减少率及转阴率见表1。
表1 应用两种药物驱除藏羊前后盘吸虫虫卵数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给药前各组EPG差异不显著(P>0.05),给药7 d后两组给药组虫卵减少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羟氯扎胺组虫卵减少率显著高于氯硝柳胺组(P<0.01)。
2.2给药后氯硝柳胺组1只羊粪检转阴,转阴率为5%;羟氯扎胺组3只羊粪检转阴,转阴率为15%;空白对照组粪检转阴率为0。对投药后7 d内的粪便进行淘洗抽查,粪便内未发现虫体。试验过程中,试验组羊均未出现临床毒副反应。
3.1本次试验表明,按照药物说明书中的剂量给药,藏羊前后盘吸虫虫卵减少率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羟氯扎胺组虫卵减少率显著高于氯硝柳胺试验组(P<0.01)。
3.2投药后对粪便进行淘洗检查,各组均未见到粪便中的虫体。用药后虫卵大量减少是因为药物驱除了前后盘吸虫还是暂时抑制了虫体
排卵,这一点目前还无法确定,建议进行剖检试验加以明确。另外,投药后的虫卵转阴率分别只有5%和15%,说明这两种药物对藏羊前后盘吸虫的驱除效果不明显,今后需要进一步寻求效果更好的驱虫药物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3.3按说明书剂量投药以后,藏羊均未出现临床毒副反应,说明两种药物对藏羊均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