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两素养”的教学实践
——以《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为例

2023-09-25 15:55聂青青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7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细菌思政

聂青青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习近平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畜牧业是农业中举足轻重的部分,加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本课程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育人导向,抓住“思政素养+职业素养”的育人维度,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适应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畜牧兽医技术技能人才。现将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两素养”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以期给各位教师提供参考。

1 教学内容分析

1.1 教学内容 以赣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中“细菌的新陈代谢”章节为例,主要讲授三部分专业内容:细菌的酶、呼吸类型和新陈代谢产物。

1.2 学情分析 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是缺乏较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玩手机现象普遍。上课积极性不足,专注力较差,对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理解较为吃力。

1.3 “两素养”目标

1.3.1 职业素养目标 (1)掌握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的区别。(2)了解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物类型。(3)能够正确选择细菌的气体培养环境。(4)能够举例说明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5)增强职业信念、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1.3.2 思政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生态道德的思想认知。(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3)树立“知识强国”理想信念。(4)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1.4 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的区别,结合生产实际,理解细菌新陈代谢产物的作用。教学方法主要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法、影像资料法、线上线下混合法等。

2 “两素养”教学实施

2.1 通过思政元素导入新课“在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在讲授新课之初,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程导入,是整节课学生保持较高学习热情的关键。本章节在挖掘合适思政元素的基础上,通过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三度融合”,即思政元素具有广度、深度和温度,巧妙导入新课。具体实施过程是: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以上几张图片,评价它们有何特点?

学生:这些动物都很胖。

教师:那请同学们思考,细菌作为单细胞,是否会发胖?

学生被此问题吸引,将回答会或者不会。

教师:细菌可以用一种叫作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noates,PHA)的物质来储存能量,它类似脂肪。微生物摄入足够多能量时就会积累PHA,所以,会发胖。

教师为学生介绍PHA,它既是细菌在生长条件不平衡时的产物,也是微生物体内的碳源和能量的储存物质,其可降解的特点使它能有效避免传统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然后,教师通过一段2 min的视频资料,将课堂内容从介绍思政元素过渡到学生谈思政收获。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将全班学生随机分为四组。学生围绕“了解了PHA,大家有什么感想?”展开讨论,每个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成员的感想。

学生: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推动社会进步。利用生物材料造福人类一定是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的,PHA 是细菌新陈代谢中的一环,我们不是也会学习细菌的新陈代谢知识,那我们能够思考到创新生物材料吗?可能很难。创新是需要丰富的知识积淀的,也需要富有想象力和实践能力。

本次课程思政提高了学生生态道德认知,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知识强国”理想信念。

2.2 专业知识与拓展知识同行 教师:继续领略奇妙的细菌新陈代谢,把基础知识打牢。

此刻,教学内容已经从思政元素过渡到细菌新陈代谢的学习。教师通过讲述法,配合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线上学习通平台讲述“细菌的酶”,带领学生详细的学习专业知识,并板书出知识框架“胞内酶”“胞外酶”“固有酶”“诱导酶”。

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了一次与“细菌的酶”密切相关的趣味“知识拓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的内容为:一项发表于《细胞化学生物学》杂志的研究显示,34 亿年前,所有细菌的祖先可能拥有复杂的酶,而这比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仅晚了6 亿年。而且,最早的酶“很马虎”,同分子之间并未拥有锁和钥匙一样的关系。它们的结构中拥有能抓住各种不同化学物质,并且控制很多反应的“口袋”,但没有一项工作能被很好地执行。

2.3 适时进行科普教育 之后讲授“细菌的呼吸类型”,细菌借助于菌体呼吸酶,从物质氧化过程中获得能量的过程,称为细菌的呼吸。呼吸是氧化过程,但氧化并不一定需要氧。需要氧存在的,称为需氧呼吸。不需要氧的称为厌氧呼吸。目前,根据细菌的呼吸一般将细菌分为四大类,“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在讲解“专性厌氧菌”时,进行一次“知识拓展”,作为科普教育内容,即播放破伤风杆菌的科普视频,提示学生要重视破伤风杆菌感染,如果被生锈的钉子扎了,一定要去医院处理,防止破伤风杆菌感染,提高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意识。

2.4 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相融合 教师讲解专业内容,“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物”,各种细菌因含有不同的酶系统,因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不同,代谢产物也不尽相同。各种代谢产物可积累于菌体内,也可分泌或排泄到环境中,有些产物能被人类利用。在讲授新陈代谢产物之抗生素时,通过问题法引出“中国第一支青霉素诞生记”,使教学内容再次进入课程思政环节。汤飞凡,是我国少数几位被载入国史的医学家,一生精研微生物学,被誉为中国第一代病毒学家。汤飞凡自幼听父辈谈论维新、变革,振兴中华的思想深深的刻进了汤飞凡心里,他从小看到家乡的农民受到贫穷与疾病的折磨,从那时起,他的心中就燃起了悬壶济世的理想,立志要振兴中国的医学。通过对“中国第一支青霉素诞生记”的视频资料、文字材料的学习,并利用现代网络热门词汇,汤飞凡“YYDS”(永远的神,用于赞美),拉近科学家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被汤飞凡胸怀祖国、胸怀人民的爱国精神,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感染。

在教学中,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也需要认真思考和设计,例如,在“中国第一支青霉素诞生记”课程思政环节结束后,教师通过一段过渡的语言引出下一个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汤飞凡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们之后学习其他微生物,比如学习衣原体的时候,还会再次被这位科学家折服。了解了中国第一支青霉素的诞生,我们继续了解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细菌素。

2.5 课堂小结 在新课讲授完毕后进行课堂小结,具体做法是: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抢答,抢答到前三的学生,获得课堂小结的机会和加分鼓励。把课堂交给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次授课的最后,教师通过发布课后作业和问卷调查检测“两素养”教学实施的效果。

3 “两素养”教学效果与分析

“两素养”的教学实施流程为“三知识、两思政、两拓展”,即三部分专业知识,进行了两次课程思政和两次知识拓展。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的统计结果显示(图1),对本课程表示满意的学生有97.04%,通过“细菌的新陈代谢”章节的学习,拓宽了95.14%学生的思维与眼界,93.25%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思政素养得到提高,职业素养得到提高的学生有86.41%。

图1 “两素养”教学效果的统计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已知应用角色扮演法、类比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文献法进行《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授课的教学效果良好,不过,教学方法也受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在本章节的授课中,教师则综合应用了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法、影像资料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进行“细菌的新陈代谢”教学,且93.25%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思政素养得到提高,职业素养得到提高的学生有86.41%,表明,应用多元教学方法进行“两素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和职业素养。

党的二十大强调,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已经成为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本章节的教学中进行了两次课程思政,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育人质量,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职业素养包含的内容有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在本章节的授课中,通过于专业知识中融入思政元素和拓展内容,拓宽了95.14%学生的思维与眼界,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4 结 论

在《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的“细菌的新陈代谢”章节中,通过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三度融合”,拓展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思政素养和职业素养。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细菌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细菌大作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细菌大作战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细菌惹的祸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