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
——亨廷顿植物园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2023-09-25 00:51骆天庆柯蔚钏
园林 2023年9期
关键词:亨廷顿植物园园林

骆天庆 柯蔚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在城市公园运动背景之下诞生的美国亨廷顿植物园,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植物园,集成了世界各主要地区园林特征,并有其独特性与创新性。首先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以及亨廷顿植物园的发展管理定位,诠释其布局设计因地制宜、自然人文属性兼具社会服务多样的鲜明特点;其次对其主题园进行解读与分析,以沙漠园、日本园、中国园和儿童园为例,具体阐述其与时俱进的建设历程;最后,通过对其经营管理方法的解读,思考植物园的持续发展之道。亨廷顿植物园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成功个案,为植物园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价值。

亨廷顿植物园;主题园;植物园设计;植物园管理

纵观世界植物园的起源与发展轨迹,可归结为5大阶段[1]。18世纪后,航海与新大陆的发现使美洲被视为欧洲的植物园实验室。其为全球植物提供了广袤的处女地、适宜的气候和极为丰富的植物区系,并扩大和重塑了世界植物园的分布格局,于是自19世纪开始,世界植物园的建设潮流及园林艺术创新的中心逐渐转向了美国:美国在19世纪初以科学和美学为目的设计建立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州、南卡罗来纳州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一系列重要的植物园,并在19世纪后期应植物园服务大众的现代社会功能和使命的要求,将植物园的普及契合于当时的公园发展运动,形成了19 ~20世纪集植物博物馆、公众教育、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新兴植物园,成为了公园运动的样板[1-2]。美国亨廷顿植物园(The Huntington’s Botanical Gardens)正是这一时期诸多新兴植物园中的一个重要代表。亨廷顿植物园作为世界级综合文化、研究和教育中心,主要由亨廷顿图书馆(The Huntington Library)、艺术博物馆(Art Museum)和植物园(Botanical Gardens)三部分组成,其中植物园是整个中心的园林环境主体。

1903年,美国铁路和房地产商人亨利·爱德华·亨廷顿(Henry Edwards Huntington)购买了圣马力诺牧场(San Marino Ranch);1919年,将牧场以及在经营期间积累的大量图书、艺术品和植物私藏通过信托转变成一个公共机构;1928年向公众开放,用于促进公共福利[3]。受城市公园运动影响,亨廷顿植物园在开放之后更加注重公园样式的展示,成为更加开放化、大众化、休闲化的植物园,逐渐起到城市公园的作用,并以其独特的植物科学与园林艺术的融合手法为后来的城市公园设计提供思路借鉴。在其100多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中,亨廷顿植物园从未固步自封,不断借着各种新建、扩建、改建的契机,紧随甚至引领植物园建设变迁的方向,有其独特性与创新性。

1 亨廷顿植物园的概况与特点

亨廷顿植物园坐落于美国洛杉矶东北部的圣马利诺市(San Marino)。因为城市化发展,面积已由最初的近243 hm2缩减至目前的约84 hm2,其中开放范围仅53 hm2,但园林和植物景观的丰富性以及社会服务功能却在不断增加、完善,发展形成了三大特点。

1.1 坚持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布局

亨廷顿植物园充分借助当地气候和地形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布局。圣马利诺地处地中海型气候带,全年气候温和,阳光明媚,昼夜温差大,为植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气候条件。植物园地形复杂,同时拥有平原与山丘地形,具有差异化的自然环境,可以满足多种植物的生长需求。凭借其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复杂性,该植物园不断从全美和世界其他地域引入不同种类的植物,目前存活的植物数量超过8.3万株[4],成为世界植物收藏地。植物园的规划设计布局也充分因借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园内各片区根据各自的地域景观特征选取最佳位置,在尊重保留场地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融入各地特色植物,尽可能再现不同地区的景观风貌。

1.2 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属性

大多数植物园仅仅依托现有的气候条件与自然环境来营造适宜的园林景观,而亨廷顿植物园则因洛杉矶地区移民多元文化特征的影响,兼顾了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属性。在自然科学方面,园内一直致力于建设植物科学研究实验室和教室,与当地景观专业人士、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建立联系;目前拥有一所先进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实验室(Systematics Research Lab),供植物学家利用前沿的分子技术和传统植物表型研究技术相结合,探索植物进化的基本过程[5]。在社会人文方面,洛杉矶都市区是美国移民最为集中和多元化区域之一,受到多元文化的碰撞,植物园根据不同国家的园林风格特点以及植物种类特色,先后将世界各地区的民族文化与当地的地域特征相结合,建设异域特色主题园,并采用不同的景观空间叙事手法[6],成为世界各地区园林景观的集大成者。

1.3 具有极强的社会服务意识

亨廷顿植物园能取得如此高的地位,与其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是分不开的。自1919年成立以来,亨廷顿图书馆、艺术博物馆和植物园就已经明确了未来的发展管理定位——私立且非盈利的,以英美近代图书、艺术品和园林为收藏核心的学术机构[7]。亨廷顿植物园作为个人资产的一部分纳入亨廷顿多元资产的信托运营,铁路和企业资产的年度盈利以及植物园自身的受捐所得确保了其充足的发展经费,从1928年开放之初的私产和藏品展示,到逐渐面向多类群体提供日益完善的服务[8],如面向学者建设了研究实验室并提供研究经费,面向学生和教师群体建设了教学温室和培训课程,面向普通游客建设了一系列主题园和公众活动等,给整个社区、国家乃至全世界创造了福祉。

2 与时俱进的主题园建设

形式多样的专类园是现代植物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类园的类型日趋多元化,主题也不断追求创新[9]。在亨廷顿植物园中,专类园以主题园的形式呈现。在该植物园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主题园不断地新建、扩建,逐渐涵盖了美国植物园中的专类园,主要涉及植物种质资源、地域特色、生态景观、生活园艺、自然体验活动、纪念性6大主题[9],彰显了植物园因地制宜、科学与人文兼具、面向社会服务的特点。在变幻的植物自然景观之外,给游客创造了各种新鲜的体验机会。这一逐步建设、更新的过程也令植物园更加顺应时势,日趋完善。

亨廷顿植物园共建有17个主题园,目前向公众开放的有16个,包括前期建造的加州园(California Garden)、百合园(Lily Ponds)、棕榈园(Palm Garden)、沙漠园(Desert Garden)、玫瑰园(Rose Garden)、日本园(Japanese Garden)、山茶花园(Camellia Garden)、丛林园(Jungle Garden)、亚热带园(Subtropical Garden)和牧场花园(Ranch Garden),以及后期建造的温室(Conservatory)、儿童园(Children’s Garden)、莎翁园(Shakespeare Garden)、澳洲园(Australian Garden)、药草园(Herb Garden)和中国园(Chinese Garden)(图1)。其中亚热带园、沙漠园是在尊重本土自然生境的基础之上,充分借助气候与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营造的;棕榈园、玫瑰园、山茶花园、药草园、百合花园是按照植物种类划分的;中国园、日本园、澳洲园、加州园、莎翁园是按照文化特征划分的;温室和儿童园则是应社会服务、教育科普的需要而设立的。最具独特性与创新价值的是沙漠园、日本园、中国园和儿童园[10]。

2.1 沙漠园

亨廷顿沙漠园根据地域性特色营造了沙生植物的自然生长环境,形成独特的沙漠风貌,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1907 - 1908年间,最初和亨廷顿一起设计植物园的威廉·赫特里希(William Hertrich)从当地的苗圃、私人住宅和公园,以及在前往墨西哥沙漠旅行中采集的植物,都培植于植物园南部山脚下雷蒙德断层的一小片区域内,沙漠园开始初步形成[11]。该区域地处内陆,受美国西部海岸山脉的阻挡,暖湿气流无法渗入,降水稀少,适于营建沙漠景观。现在沙漠园已经发展演变成一座10 hm2左右的沙漠植物王国,并且拥有20多科、2 000余种多肉植物和其他旱生植物,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沙漠种植园,也是亨廷顿植物园中最重要的保护收藏品,拥有不少濒危的古老旱生植物标本[11]。

沙漠园拥有重达20 t的黄果虱(Cereus xanthocarpus),这是现存最大的树状仙人掌;全世界的300种芦荟在这里能找到200多种,其中就有开花之后高达15 m的白芦荟(Aloebainesii);最为壮观的沙漠景观是500个春季开亮黄色花的金琥(Echinocactusgrusonii)(图2),大多都种植于1915年前,现在重达200 kg;还有一个温室花园,是约3 000余种多肉植物的家园,这些多肉植物的生命力较为脆弱,无法与户外花园中更有活力的植物相竞争。沙漠园中最古老的植物是1928年在马达加斯加收集的桔梗(Pachypodium horombense)[11]。

图2 亨廷顿植物园的金琥群落Fig.2 Echinocactus grusonii community in the Huntington’s Botanical Gardens

2.2 日本园

亨廷顿先生生前对东方园林情有独钟,于1911年收购到一座日本房屋建筑(即日式五居室建筑),开始建造日本园,在1912年完工。当时许多富有的美国人和欧洲人把在自己的庄园中增加异国情调的花园作为一种时尚。1915年的旧金山世界博览会和1933年的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均展出了日本庭园,掀起了一股对亚洲文化的迷恋与追捧之风。一个多世纪以来,历史悠久的日本庭园一直是亨廷顿植物园内最受欢迎的,也是最具标志性的园林景观之一[12]。整个园林占地不到4 hm2,拥有独特的日式庭园景观,如礼仪茶馆(Ceremonial Teahouse)、禅宗庭院(Zen Court)(图3)、半圆状的月亮桥(Moon Bridge)、锦鲤池塘(Koi-filled Pond)以及百年历史的日式五居室建筑(Japanese House),人们可以在风景如画的山脊上欣赏独特的园景,品传统的日本茶道,呈现出一副迷人且耐人寻味的景象。

图3 禅宗庭院Fig.3 Zen Court

2011年,时隔百年,亨廷顿植物园对该园实施了一次翻新工程。在翻新过程中,重现了日式五居室建筑的原始特色,经过修复,使其焕发新颜,成为美国20世纪初日本建筑的典范之一[12]。

2.3 中国园

日本园的成功以及热衷于亚洲文化的风尚,促使亨廷顿植物园后续进一步建设了澳大利亚园(1964年开放)和中国园(2008年第一期建成开放,2014年完成二期扩建)。其中中国园名为流芳园(Liu Fang Yuan),占地面积6.07 hm2,是所有主题园中面积最大的一座花园,也是北美最大的中国古典园林[13]。

亨廷顿先生于1927年去世,但他生前早就决定建一座中国园,并为其预留了很大的面积。但直到1999年得到亨廷顿图书馆董事潘纳克先生的遗产捐赠以及后来纽约安泰保险公司的捐款,流芳园才正式得以筹建,并分两期完成[13]。一切务必求真,这是亨廷顿植物园的宗旨。相比日本园,流芳园对于求真更是做到了极致。在建园伊始,追求的便是建造一个真正的中国园林,而不是赝品。流芳园由中国的园林设计师以苏州园林为蓝本进行设计,园林建设全部由中国团队打造,材料均从中国运来,并由60多位苏州园林工匠在现场组装[14]。从最初的选址到后期的造园手法、设计取材,流芳园都充分尊重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路,并力求还原,展现16、17世纪苏州园林的韵味,成为坐落在中国以外的优秀的中国古典园林之一[14]。

流芳园不仅传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还注重充分满足美方的使用需求。美国建筑师按照加州的抗地震要求设计了建筑结构,并补充了轮椅车出入通道。在中国工匠精湛的工艺以及来自中国的所有可见的建筑材料之下,是美国建筑工人创造的混凝土地基和钢框架[14]。漫步园中,既可体味苏州古典园林的意境,又随处可见中国传统园林中所缺少的体贴细节(图4)。

图4 流芳园园路的无障碍设计Fig.4 Barrier-free design of the path in Liu Fang Yuan

2.4 儿童园

20世纪70年代,随着“体验式教学”(Experiential Education)以及儿童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基于花园的学习”(Garden-based Learning)越来越受到倡导[15]。20世纪90年代末,在植物园设置儿童专类园的呼声日渐强烈,第一届国际植物园大会于2000年召开,会上提出“通过营建特殊的人工花园来吸引和满足儿童需求”的议题,掀起了植物园儿童园建设的热潮[16]。许多世界知名的植物园,如英国邱园、美国莫顿树木园、新加坡植物园等都先后开放了儿童园,并且深受游客的喜爱[17]。美国的植物园十分注重儿童和青少年的自然教育,儿童园的建设也十分广泛[9]。亨廷顿植物园早在2004年的父亲节即建成并开放了儿童园,时任植物园主任(Director of the Botanical Gardens)的吉姆·福尔瑟姆(Jim Folsom)为此事专门携妻子和孩子去美国各地旅行考察各种儿童花园,后与动态雕塑家内德·卡恩(Ned Kahn)和景观设计师托德·贝尼特(Todd Bennitt)合作,创造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让孩子可以探索自然奇观的、前所未有的互动空间[18]。

儿童园位于亨廷顿植物园的北部,是整个园区内最小的主题园,面积不到0.5 hm2,但设计却别具匠心,充分体现了儿童友好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19]。儿童园面向2 ~7岁儿童,充分考虑儿童在各项活动中视线与行动的尺度,设置专为儿童使用的各项便利设施。儿童园也极为注重教育性,以感知觉的体验和活动为主引导儿童,增强儿童园项目的参与性与探索性,满足儿童自主探索的意识,并注重寓教于乐,将科学教育意义融入趣味互动中。儿童园设计围绕对自然的4个关键元素——土壤、空气、光和水展开,通过光、声、色等艺术形式激发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借助小尺度的互动雕塑、引人入胜的植物、水景以及其他有趣的景观小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自然环境[20],时时处处引导孩子们在玩耍中对这些自然元素进行观察、触摸和探索,调动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并培养孩子们的自然保护意识。如小尺度的棱镜隧道(Prism Tunnel)(图5),可让孩子们置身于富有想象力的景观之中,看到阳光如何突破彩色弧线和植物形成柔和的光晕。此外,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成人的陪伴和监护需要,设置了多处座椅休息区便于家长们看护。

图5 亨廷顿植物园的棱镜隧道Fig.5 Prism tunnel of the Huntington’s Botanical Gardens

亨廷顿植物园的儿童园被赞誉“是孩子的天堂,……连大人也很感兴趣,这样的儿童乐园才是真正的乐园”[16]。“每天有这么多妈妈和爸爸带着婴儿、幼儿和学龄儿童来到这里,他们都渴望探索。儿童园的观众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而且相当多的是年轻人——这令人难以置信地满意”[20]。

3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之道

至2019年亨廷顿图书馆、艺术收藏馆和植物园已创立100周年,由最初私藏丰富的牧场地产发展成为加州乃至美国的重要文化地标之一,由开放之初所面向的学者和董事会成员逐渐拓展形成6类观众群体[8],并针对董事会成员之外的群体提供不同的服务(表1),成为美国文化教育类植物园的首要代表,并跻身世界上最大的文化、研究和教育中心之列[21]。

表1 亨廷顿植物园的服务Tab.1 The services of the Huntington’s Botanical Gardens

作为非盈利的公共机构,亨廷顿植物园持续的服务运营和创新发展归功于其有效的管理机制。首先历任董事会成员具有正确的判断力,并坚持对机构的使命负责,确保使命的履行。形成良好的内在机制,董事会对机构的使命——亨廷顿图书馆、艺术博物馆和植物园分享其世界知名的藏品,以支持奖学金、促进学习、激发创造力并为不同的观众提供变革性的体验[10]——负责,确保使命的履行。其次,亨廷顿信托资产的多元化配置以及量入为出的财务管理准则,为植物园注入了那些靠政府财政支持的公共机构所不具备的生命力。此外,植物园管理团队一直秉持灵活开放的管理方式,注重创造机会并吸纳各种私人捐赠、会员费(会员分为7个等级,对应缴纳不同的年费,2015年会员总数超过38 000人)[8]、策展、义演以及志愿者服务。如流芳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酝酿最终得以建成,私人和机构的捐赠功不可没;流芳园为人称道的、浓郁的苏州园林韵味,不仅来自于园林的设计和建设,更是文化氛围的渲染所致:亨廷顿东亚园林研究中心(Center for East Asian Garden Studies)协调引入了多个文化项目,园内每周三都有音乐家举办独奏会,中国戏曲团定期演出深受喜爱的戏剧作品的选段,每月讲座提供东亚园林历史的背景,寓意斋(Studio for Lodging the Mind)有各种展览展现中国艺术和园林文化,而驻场艺术家项目确保流芳园不断呈现新的音乐、戏剧和艺术作品[14]。

4 结论与启发

亨廷顿植物园虽历久而弥新,百年来,其经历了从私产到公共机构的巨大转变,逐渐向公众开放,从未停下过发展的脚步。从建园开始,充分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并借助多移民文化的社会文化特征,追求创新,不断扩建、新建专类园,逐渐成为世界园林的集大成者,其建设和发展具有因地制宜、自然科学与社会文化相结合以及极强的社会服务意识等特点,展现了以生态为基底、以人为本的植物园设计理念,在当时极具开创价值,是世界植物园的典范。同时,亨廷顿植物园的成功也离不开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将学术和教育意义置于首位,而将经济利益置后考虑,严格限制游客容量,为植物园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由此可见,一个成功的植物园除了自身的独特意义与标杆价值,还离不开妥善的经营与管理,双管齐下才能促进植物园的永续发展。亨廷顿植物园作为一个成功的例子,为后世的植物园设计与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范例。

注:图1底图源自Google Earth2020/2/7-2021/3/19卫星影像;图2源自https://huntington.org/botanicalgardens;图3-图6均由作者自摄。

猜你喜欢
亨廷顿植物园园林
植物园的“虎”明星
跟动物聊国家植物园
清代园林初探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模仿人类“尬舞”的动物们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亨廷顿病的症状与治疗
人亨廷顿相互作用蛋白14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