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天姿 王华
摘 要:就实践过程中,经管类专业人才就业技能培養存在的问题,文章做出了学校和学生个体层面的剖析,包括软、硬件实验教学条件满足不够,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实践教学制度流于形式,学生职业选择定位不清晰,缺乏判断力和决断力,沟通与团队意识差、社会角色转变缓慢,学生不能脱离“被保护”状态、绝对公平意识较强。并提出经管专业人才就业技能培养举措:加强就业意识培养理念,重视管理伦理与情操培养,优化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就业教育类课程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模式。最后,从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三方主体角度,提出经管专业人才就业技能培养效果评价指标。
关键词:经管专业 就业技能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F240: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9-151-02
2015年,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就国家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大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应成为高校人才输出的重要培养方向之一。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还要具备能够胜任岗位需求、快速进入角色的经管应用型技能。
一、经管专业人才就业技能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结现阶段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就业技能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从客体与主体两方面进行归纳。
(一)学校层面
经管专业高等人才的培养,从理论教育缘起。在不断地教学摸索过程中,教学单位与教师开创实践、实训教学尝试,从简单的实验、实训设计,到依托计算机、软件的实操。在实践教学领域,经管类专业普遍存在被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软、硬件实验教学条件满足不够。资源的有限性普遍存在于高等教育各学科领域。但学校在平衡场地与设施设备投入中,理、工、农、医与经管学科有所失衡,表现在对经管专业实验教学场地规划不足、实验设施设备预算不够,导致此类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依托的软、硬件教学资源更新缓慢,与专业实际发展所需实践技能的培养教育脱钩。
2.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经管专业实践教学,大多以上机操作软件为主流形式,教师对软件平台依赖性较大,软件资源更新速度慢、多为教学版本软件特点显著等问题,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教学资源陈旧、软件资源与行业制度修订后的差别、计算机设备更新后与软件运行环境不匹配等等。
3.实践教学制度流于形式。实践教学计划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弹性较大。计划的贯彻执行和各种实践管理制度的实施,伸缩性强,要依据当年具体的实践计划实施情况执行。因此,很多计划与制度,在实施应用环节,饱和度不足,形成一种形式完美,实质不足的印象。
(二)个体层面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面向的主体,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也是就业技能受众个体。学校在与学生共筑就业技能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个体在这个过程中,主观层面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1.职业选择定位不清晰,缺乏判断力和决断力。很多学生,在大学四年级见习、实习期间,仍表现出缺少职业规划与职业选择意识,重眼前即时利益、少远期职业规划思想,对“铁饭碗”颇为青睐,缺少与专业挂钩的行业、职业选择规划。在权衡利益、发展等要素上,较缺少判断力和决策力。
2.沟通与团队意识差,社会角色转变缓慢。在实践教育教学中,学生在实习环节,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就是沟通意识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很多学生自居在校生和实习生的身份,具有是在校生可不服从实习单位管理的意识,遇到问题不注意沟通态度与沟通渠道,更谈不上团队合作与问题的通力解决。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学生缺少角色转变和身份转换意识,社会适应性差,不具备或很少具备解决问题的技巧与自我保护意识。尽管已成年,但长期的校园生活使得“学校庇护”思想严重,独立意识与能力较差。而这些,恰恰又是就业技能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3.不能脱离“被保护”状态,绝对公平意识较强。实践教育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生过分强调公平,缺少包容与大局意识,过分计较相对投入,沉浸在校园情境教学环境中,在社会环境下过多依赖学校的保护,而非加强与提升社会自我保护意识能力。在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追踪过程中,发现在校期间实践教学表现不佳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社会适应性高于实习、见习期间的表现。反思其中原因,归结于学生对“在校生”和“社会人”意识的身份转变。
二、经管专业人才就业技能培养的举措
翻读文献,很多学者、教师对就业技能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界定。王庆林认为,高职学生通用就业技能的内涵包括个人技能、人际技能、应用知识、工作技能[1]。李延成提出,就业技能可划分为两种技能:一是技术性技能,二是通用技能和个人特质[2]。结合多位教师的观点及自身多年的专业人才培养及管理工作经验,本项研究认为,经管专业人才就业技能内涵,可定义为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对该类人才的培养,围绕这两类方向多措并举。
(一)经管人才专业技能培养举措
专业技能是个体对所学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大多通过学校教育获得。
1.树立明确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蓝本与依据,培养方案要有清晰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就业技能的培养应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目标输出之一,并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育教学模式中。良好的经管专业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不仅仅是课堂课程教学,还要有多种形式的实际操练与情景模拟下的决策与训练。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起到方向性引领和资源统筹作用。
2.完善与优化专业实习等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经管专业实践教育教学形式,大多以课程实验、专业竞赛、专业考察、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的形式开展。形式灵活多样,课程安排与实施弹性较大,因此特点,这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容易被忽视。而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引和具体实施的计划,是与学生就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契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有柔性化的实施方式与手段,应将培养与提升专业就业技能为教学目标之一,并视课程形式、性质与每学年教学实现方式做出不断的修改、完善与优化。
3.营造体验式教学、沉浸式教学情境。“学会”与“会用”之间的最大差别在于是否具有实践的应用场景。教学最终目标不是让学生仅仅掌握知识本身,还需要其有能力将知识转化为“用”的技能。因此,在专业教学环节,尽可能地营造体验式教学情境、多创造沉浸式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专业应用技能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场地和资源,设计与开展场景化经管实训新模式。
(二)经管人才通用能力培养举措
通用就业能力,是指个体除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够得到组织接纳并不断获得持续发展的技能,包括沟通、团队合作、情绪管理、决策、压力疏导、持续学习、风险管理等能力,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能力。
1.加强就业意识培养理念。如今,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即待业,既不深造,也不着急找工作。在就业管理实际工作中,不乏有很多即使企业找上门来,都不肯应聘的消极就业现象。所以,就业意识的培养与树立,应从学生一跨入大学校门伊始,就开始着手,从专业认知教育、到通识课、专业课程教学,就业意识培养应贯穿始终。同时,就业认知与教育,可作为对应课程的教学板块,写入教案。
2.重视管理伦理与情操培养。合格的经管专业人才培养与输出,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知识與技能,同时还应将培养具有管理道德、尊重管理伦理、具备良好管理情操作为合格人才输出的目标之一。因此,在专业教育与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将良好管理意识与道德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这类教育教学,以元素化的形式,融入课程教学始末;也可对经典案例和时事经管要闻作为素材,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融专业知识传授与良好管理道德培养于一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3.优化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就业教育类课程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模式。职业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生对该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上课不够用心,作业不够重视,课程教学没有达到职业教育目标。职业类课程有效教学的根本在于师生的充分重视,教师优化教学大纲,要有实质性师生互动环节,设置课外辅导答疑时间,通过充分的交流,激发学生树立职业目标、清晰职业定位、科学规划职业生涯。鼓励学生课上与同学公开展示职业规划,提出职业疑问,通过答疑解惑,深度启发,培养学生就业意识与就业需求。建议设置就业心理教学模块,教育学生如何疏导就业实践中的心理问题,提升沟通技能,培养正确的沟通态度与方式。培养心理成熟、品格健全的学生,让学生懂得如何悦纳自己。同时,课程内设置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经管专业人才就业技能培养效果评价
人才就业技能培养效果,要从评价中来获得。科学健全的就业技能评价指标和考核方法非常必要。经管专业人才就业技能培养效果评价主体应该由用人单位、指导教师和学生三方主体共同参与评价。具体评价指标及指标说明,如表1所示。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大学四年,涉及校内校外。经管类专业有其自身专业特点,既具有经济管理学科的科学性,又兼具社会科学的艺术性与文化性特点,是典型的软科学。同时,就业技能的培养,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和合作单位的通力合作与努力。就业技能的评价,需要三方主体共同参与。就业技能效果评价,是就业技能培养目标能否达成和培养方式方法改进的有力参考依据,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和评价过程的严肃性,都很重要,应该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庆林,赵树国,张庆良.高职学生通用就业技能内涵辨析[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3,73-75.
[2] 李延成.就业技能及其培养:以英、澳、加三国为例[J].职业与终身教育,2013(321):9,45-49.
[3] 孔燕,左延莉,申颖等.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4,4362-4371.
[4] 严京海.实践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与使用效益评价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1,264-268.
[5] 郑谦,汪伟忠,赵伟峰等.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6:12,36-40.
[6] 田小丹.基于移动学习的实践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2,22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