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 张向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学校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一重要论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此,高校育人工作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协调的、多元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管理育人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管理育人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具活力的要素之一,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结合当前我国各高校管理育人的探索与实践情况来看,在现实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制约着高校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因此,研究推进高校管理育人工作的有效方法,积极革新优化管理模式,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管理作为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可以归纳定义为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为基本要素,旨在实现期望效果,能够促使人们在实践中实现价值取得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高校工作中的管理育人,其内涵指高校管理部门及全体教职员工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性的管理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文明修养,使其朝着高校办学和育人目标的方向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方面协同一致,形成合力,以落实高校在学业、思想、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育人目标。管理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管理者在执行和贯彻学校规章制度、开展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同时履行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承担着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和行为规范的功能。相比课堂教学而言,管理工作虽然没有直接面对面进行思想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科学且人性化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规范、引导和调节学生的思想行为,遵从规律且有效运转的教学活动规划将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的养成,安全、可靠、贴心的生活服务也将助力学生群体形成讲文明、讲和谐、讲道德的良好风尚。总之,管理育人是不可或缺的育人力量,管理者的一系列角色行为能够对被管理者施以重要影响并进行带动感染,潜移默化地使其趋向德育的目标,进而实现“立德”和“树人”的根本任务。
人才培养是育人关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首要问题、核心问题,“学生中心,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为做好新时代高校管理育人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价值指向。高校管理育人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在高校管理育人实践中,管理者既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扎根人民、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意识,又要充分挖掘其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潜能,帮助他们确定自身发展目标。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是强化育人效果的重要基础,只有在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感受给予足够的重视,维护好学生的权益,才能让学生对管理制度和管理者的言行产生足够的情感认同与理性认同,进而使蕴含其中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点真正地发挥出育人功能。
“三全育人”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合格的“育人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履行好育人之责、力求产生育人之效。在“三全育人”的体系中,管理育人起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管理育人的工作实效保障着高校的教育、服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处理学校各项事务的过程中,管理者都能够通过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通过办事、成事对学生施加影响。另一方面,管理育人的主体几乎包含了学校所有的工作人员,而其对象不单单指向学生,甚至包括整个教职工队伍和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的自身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成效,是保证学校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取得实际成果的关键力量。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管理育人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管理育人的功能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到发挥。但从目前高校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管理育人的实践过程与其内涵、使命不相匹配的矛盾。
制度基础是高效管理的必然前提,管理育人目标的实现也必然需要建立在健全的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制度之上。然而,部分高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往往因循守旧地以保证学生管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为首要标准,以降低管理难度和成本为直接目标,对学生的身份意义关注不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诸多诉求。部分高校的管理制度以惩罚手段为主、评价标准单一、条文形式简单、解读随意,距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差距较大,在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处理流程上,学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无法得到充分地保障,甚至时常遭到学生的异议和不满。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根据学生群体的新特点和管理育人的要求与原则制定因地制宜的管理制度,对每个高校而言都是一个颇为重要的现实课题。
高校管理者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作风直接影响高校管理育人工作的落实与育人效果。在现实工作中,部分管理者单纯地依靠传统过时的管理工作模式,缺乏人性化和灵活性,工作效率低下。部分教师无法发挥良好的言传身教作用,甚至因为管理不力、沟通不畅在学生群体中引发不良影响。一些学校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队伍变动频繁,结构也不甚合理,一些存在缺陷的考核指标也容易导致教师的“功利性”心态,使其缺乏参与管理工作实现育人价值的现实动力,导致在实际开展管理教育工作中遇到多种多样的阻碍和问题。
开展实际有效的管理育人工作,需要良好的育人环境、条件,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及有效运行的育人载体平台作为基础。但当前部分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诸多优质校园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运用。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在建设和维护校园新媒体育人平台,以及利用平台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加强育人效果方面都缺少相应的规划与指导,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忽视了文化载体和网络大数据平台的运用能够起到的育人效果,严重降低了高校管理育人的实效。
健全高校管理制度是保障和巩固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重要成果的必由之路,能够为高校各项事业各方面的管理实践提供明确且直接的工作方案与标准。作为系统工程的管理育人工作要高效运转,需要建立和施行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制度。首先,高校应依法建立以发挥育人实效为重点的兼具规范性和人性化的高校管理制度体系,对教学、科研、管理等办学流程进行规范科学的管理。包括对高校各级管理者的权力和资源进行正确配置的制度,对高校教职工的行为进行规范的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及学习考核进行管理和评价的制度等。其次,高校应着力构建常态化的管理制度运行评估机制,抓好管理育人制度落实,充分发挥制度实效。一方面,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并以制度要求的形式进行规范确定,梳理挖掘并深入研究高校各管理岗位中蕴含的育人元素,提升管理育人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以及高校管理工作人员参与管理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把管理育人责任落实情况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体系当中,不断优化评价指标,立足本校客观实际,建立公平且行之有效的管理育人奖惩机制,引导管理人员以积极的管理行为助力学生成长。最后,高校应自觉强化制度创新意识,扩大高校管理制度建设中的民主因素,真正做到深入师生群众中倾听意见,不断完善反馈和改进机制。
高校管理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形成强大合力。首先,需要构建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多部门齐抓共管、多环节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线,引导教学、科研、党政管理服务等各部门教职员工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把工作重心落到切实提升育人成效上,协力做好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各环节。其次,要注重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学生群体的创造性。高校学生在管理育人的实践中不单单是被管理的对象,更是一支兼具“自律”能力和“他律”素质的高校管理育人的重要主体队伍。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要注重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管理参与的机会和渠道,积极为他们创设环境、搭建平台,激发其参与自我管理和朋辈帮扶的热情,在管理过程中体验乐趣、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养成民主、自律、讲规矩、讲奉献的良好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最后,要千方百计凝聚社会各方的育人力量。立德树人是高校的责任和使命,但高校的育人工作同样离不开社会各界,离不开政府、企业、社区、家庭的支持和帮助,高校应有意识地深度挖掘各方育人资源,在学校党委的统一协调下,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到管理育人实践中,凝聚多方力量,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家校联动、多方共育的管理育人途径。
管理行为本质上是人对人的影响和活动过程,在管理实践中提高管理组织成员的素质是提升管理实效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之一,提升高校管理育人的水平同样应当将管理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首先,要立足于管理育人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办事效率高、专业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优良的管理人员队伍。严格把关招聘、培训、选拔、任用各个环节,将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助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提高其管理育人能力。其次,要引导管理者深入师生群众,深入实际工作当中了解具体情况。要有针对性地组织管理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熟悉被管理对象特征,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对师生群众的诉求、基层工作中的困难进行全面掌握,扑下身子深入群众,问计于群众。最后,要强化作风建设,塑造高效管理队伍良好师德风尚。己正才能正人,管理育人主体的师德师风状况对管理育人的最终效果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育人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是育人资源的多元开发和有效积累,创新高校管理育人有效载体能够为管理育人实践的开展提供直接而有效的工作抓手、实施平台和检验依据。首先,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载体的启迪与滋养作用,做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校园文化能够成为潜移默化塑造学生优良品质的重要载体,清洁美丽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陶冶情操、浸润思想,获得积极美好的审美情趣;以校训、校史、校风等为基本形式的高校文化价值取向,能激发师生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高校在漫长办学历程中积累并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追求,也将有助于凝聚学生的思想认同,激发拼搏奋进的精神力量和爱校荣校的自发情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其次,高校应善于运用自身专业技术优势,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管理育人“全面性与精准化”载体。通过“学生工作系统、课程管理平台、学生就业服务系统”等大数据载体,管理者能够全面高效地采集学生群体学习生活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分析归纳出群体特征,从而能以此为重要依据,构建更加精准、科学的决策机制。同时,高校管理工作也应注重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创新管理工作方法,通过人工智能科技手段与管理育人原则理念的有机结合,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和资源整合效率,形成惠及全体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人工智能网络,不断提升管理育人科学化水平。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应落实“三全育人”要求,整体规划,多措并举,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育人成效。高校管理工作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作为高校管理干部和管理人员应该准确认识并深入探究管理育人的价值意蕴和实现途径,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切实提高自己的管理育人的效能,努力成为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合格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