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辉 刘孝盈 刘广全 刘闰妍 苟正琴
[关键词] 降雨量;最大降雨量;月降雨集中度;北川河
[摘 要] 为揭示北川河流域降雨的演变规律及其特征,对1964—1990年和2006—2019年开府、圪洞和峪口3个雨量站的降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北川河流域2006—2019年降雨量较20世纪60—90年代有增加的趋势,其中2006—2019年6—10月的降雨量较20世纪60—90年代有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24.4%、12.6%和15.9%,而各站6—10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比例略有下降,降幅分别为0.9、0.3和0.7个百分点;②20世纪60—90年代各站点月日最大降雨量变化的差异程度为圪洞站<峪口站<开府站,2006—2019年各站点月日最大降雨量变化的差异程度为圪洞站<开府站<峪口站。
[中图分类号] P426.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0941(2023)09-0040-03
降雨本身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特征,加之雨量站空间分布散落,给降雨的精准观测造成了很大困难[1-4]。各雨量站监测数据仅代表其所在小流域的降雨量,很多学者采用距离平方反比法进行降雨量的空间插值表征流域降雨,却无法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尤其是对汛期降雨量的预测缺少研究[5-7]。为此,本研究以北川河流域为例,提出从降雨集中度的角度来研究多时段、多站点降雨特征,探究降雨规律,为科学推测降雨总量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北川河为山西吕梁三川河三大支流之一,发源于方山县北与岚县交界的马坊镇赤坚岭,自北向南贯穿方山县全境,自上而下汇聚了开府沟、屹洞沟、峪口沟等支沟后进入离石县。全长104.5 km,流域面积1 182.87 km2, 河床比降6.4%。全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据气象资料,近30 a中,流域涝灾平均3 a一遇。北川河上源多为花岗岩和古老变质岩山区,降水较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0 mm。盐碱地主要为干流东西两侧的河滩地,20世纪70年代初有200 hm2,经排涝改良,现存100 hm2。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为分析北川河流域降雨量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的降雨资料为1964—1990年及2006—2019年的系列资料,来自开府、圪洞和峪口3个雨量站。统计各雨量站逐月降雨量和日最大降雨量,如果某月没有降雨,则该月降雨量记为零,该月日最大降雨量记为空。采用日最大降雨量与月降雨量的比值表示降雨的集中度,以此来反映降雨在当月内和月际间的变化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代开府、圪洞和峪口雨量站降雨趋势分析
北川河流域开府、圪洞和峪口雨量站实测降雨量逐年、逐月变化过程见图1。20世纪60—90年代开府、圪洞和峪口3个雨量站的年均降雨量分别为498.2、550.1和490.4 mm,各站点年际差异分别为161.2、118.6和115.9 mm2;2006—2019年3个站点的年均降雨量分别为627.5、621.9和573.7 mm,各站点年际差异分别为127.5、103.7和87.9 mm2。这说明进入21世纪后3个站点的年降雨量均有增加趋势,各站点年降雨量变化的差异程度为峪口站<圪洞站<开府站。
开府、圪洞和峪口雨量站20世纪60—90年代1—5月的月均降雨量分别为81.7、90.1和79.6 mm,而2006—2019年3个雨量站1—5月的月均降雨量分别为105.1、101.7和96.6 mm;20世纪60—90年代11—12月3个雨量站的月均降雨量分别为14.1、16.7和14.9 mm,而2006—2019年11—12月3个雨量站的月均降雨量分别为21.7、21.0和18.2 mm。这说明1—5月和11—12月月均降雨量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20世纪60—90年代6—10月3个雨量站的月均降雨量分别为402.4、443.4和395.9 mm,分别占年均降雨量的80.7%、80.6%和80.7%;而2006—2019年6—10月的月均降雨量分别为500.7、499.2和458.8 mm,分别占年均降雨量的79.8%、80.3%和80.0%。这说明在北川河流域,2006—2019年6—10月的降雨量较20世纪60—90年代6—10月的有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24.4%、12.6%和15.9%,而3个站点6—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略有下降,分别下降0.9、0.3和0.7个百分点。
2.2 不同年代开府、圪洞和峪口雨量站日最大降雨量趋势分析
根据开府、圪洞和峪口雨量站资料统计出月日最大降雨量逐年变化过程见图2。20世纪60—90年代1—12月3个站点的平均日最大降雨量分别为182.4、198.0和182.0 mm,年际差异分别为44.0、29.3和33.7 mm2;而2006—2019年1—12月3个站点的平均日最大降雨量分别为216.6、219.0和210.0 mm,年际差异分别为35.7、32.4和38.9 mm2。这说明进入21世纪后3个站点的平均月日最大降雨量均有增加趋势;20世纪60—90年代各站点月日最大降雨量变化的年际差异大小为圪洞站<峪口站<开府站,而2006—2019年各站点月日最大降雨量变化的年际差异大小为圪洞站<开府站<峪口站。
开府、圪洞和峪口雨量站20世纪60—90年代1—5月平均日最大降雨量分别为38.5、39.1和37.5 mm,而2006—2019年1—5月平均日最大降雨量分别为44.4、47.0和41.6 mm;20世纪60—90年代11—12月平均日最大降雨量分别为8.2、9.2和8.9 mm,而2006—2019年11—12月平均日最大降雨量分别为9.3、8.7和8.6 mm。所以,1—5月和11—12月的平均日最大降雨量在開府站表现为小幅上升,而圪洞和峪口站1—5月平均日最大降雨量均表现为上升趋势,11—12月均表现为下降趋势。20世纪60—90年代6—10月平均日最大降雨量分别为135.7、149.6和135.7 mm,2006—2019年6—10月平均日最大降雨量分别为162.9、163.2和159.7 mm。由此可见在北川河流域,2006—2019年6—10月平均日最大降雨量较20世纪60—90年代有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20.0%、9.1%和17.7%。
2.3 不同年代开府、圪洞和峪口雨量站月降雨集中度分析
图3为开府、圪洞和峪口雨量站月降雨集中度分布情况。由图3可知,无论是20世纪60—90年代,还是2006—2019年,开府、圪洞和峪口3个雨量站的1—12月月降雨集中度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在1—3月和11—12月,降雨量和降雨次数均较少,导致月最大降雨量占全月降雨量的比例较高(60%以上),且不同站点间的月降雨集中度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说明在这些区域降雨量差异性也很大。4—5月和10月的月降雨集中度在0.4~0.5之间,7—9月的月降雨集中度在0.3~0.4之间。20世纪60—90年代开府、圪洞和峪口3个站点的降雨集中度与2006—2019年同时期的差别不大,具体表现为20世纪60—90年代的降雨集中度平均值略大于2006—2019年3个站点的降雨集中度平均值。
3 结论
通过对北川河1964—1990年和2006—2019年開府、圪洞和峪口3个雨量站的降雨情况进行分析,得到初步结论如下:
1)21世纪后3个站点的年降雨量均有增加趋势,各站点年降雨量变化的差异程度为峪口站<圪洞站<开府站。2006—2019年6—10月的降雨较20世纪60—90年代有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24.4%、12.6%和15.9%,而3个站点6—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略有下降,分别下降了0.9、0.3和0.7个百分点。
2)在北川河流域,2006—2019年6—10月的平均日最大降雨量较20世纪60—90年代有明显增加,分别增加了20.0%、9.1%和17.7%。20世纪60—90年代3个站点平均月日最大降雨量变化的差异程度为圪洞站<峪口站<开府站,而2006—2019年各站点平均月日最大降雨量变化的差异程度为圪洞站<开府站<峪口站。
[参考文献]
[1] 张彩玲,方文,宋昕熠.黄河流域降雨序列时空变化特征研究[C]//中国水利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9:254-260.
[2] 陈国鼎,荆海晓,李小宝,等.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与传统水文分析法的降雨序列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8,49(11):8-14.
[3] 尹航,王文君,吴英杰,等.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降雨序列特性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6,27(4):113-118.
[4] 王哲,只德国,李涛涛,等.海河流域降雨时间序列小波分析[J].海河水利,2012(3):30-32.
[5] 王兆礼,陈晓宏,黄国如,等.东江流域汛期降雨序列的小波分析[J].人民长江,2010,41(2):52-55.
[6] 杨贵羽,周祖昊,秦大庸,等.三川河降水径流演变规律及其动因分析[J].人民黄河,2007,29(2):42-44.
[7] 王德智,夏军,张利平.东北地区月降雨时间序列的混沌特性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2,20(3):32-34.
收稿日期: 2022-09-1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243210)
第一作者: 丁新辉(1989—),男,河南商丘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林土壤侵蚀研究。
通信作者: 刘孝盈(1964—),男,山东潍坊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流域管理等研究。
E-mail: dingxh0615@163.com
(责任编辑 杨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