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对策

2023-09-24 16:18杨淑芳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9期
关键词:秦安县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秦安县

[摘 要] 秦安县位于黄河中上游的葫芦河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为614.49 km2。秦安县应坚持生态优先、构建水土保持新格局,整合资金、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创新综合治理模式等发展思路,采取加强组织管理、以项目谋发展、加强监管等对策,推动秦安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S157[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000-0941(2023)09-0037-03

2022年,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及天水市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及《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天水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秦安县编制、印发了《秦安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内秦安县水土保持重点任务和目标:结合淤地坝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打造一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治理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 概况

秦安县隶属甘肃省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黄河中上游的葫芦河流域,总面积1 604.06 km2,海拔1 120~2 020 m。属陇中南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年均气温10.4 ℃,年均降水量507.3 mm,年均水面蒸发量1 448.8 mm。县域内山多川少,沟壑密布,黄土分布面积广、覆层厚、垂直节理发育,是黄河中上游多沙粗沙严重流失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域内地质环境十分脆弱,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

“十三五”期间,秦安县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防治结合,大力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中央水利发展资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等,基本建立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据甘肃省水土保持公报数据,截至2021年秦安县水土流失面积为614.49 km2,其中轻度侵蚀面积237.97 km2,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376.52 km2,水土保持率达到了61.64%。但秦安县有干、支、毛沟7 138条,其中较完整的沟道有111条,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据监测资料显示,2021年侵蚀沟流失泥沙1 364.07万t,侵蚀模数为4 000~11 000 t/(km2·a),在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低山沟壑区,侵蚀模数高达15 000 t/(km2·a)。

2 发展思路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新时期葫芦河流域治理及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加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对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资源开发利用、确保防洪安全、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人居环境和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和今后秦安建设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

2.1 坚持生态优先,构建水土保持新格局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但同时水土保持也属于对生态环境干预的一种方式,有些措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如围湖造田与拦河建坝均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因此应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生态修复、休养生息转变。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樹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实现生态效益最优的原则,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强调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精神,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立由政府主导,发改、财政、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林业等多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参与,多元化投入的水土保持新格局。

2.2 整合资金,统筹谋划

围绕《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多方筹集建设资金。紧抓中央财政加大对秦安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转移支付的机遇,积极争取水土保持财政投入;用足用活水利发展金融支持政策,通过政策性银行信贷、惠农贷款贴息、专项债券、PPP(政府财政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资模式)等途径,有效吸纳金融贷款;加强各方协调,加快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制定企业、个人水土保持投融资制度和水土保持投资收益保障制度,调动全县参与水土保持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突破只依靠水利行业的单一途径;整合全县水土保持各类建设资金,统筹谋划,将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农村环境整治、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效结合,实现布局全局化、治理多样化、措施多元化。

2.3 科学布局,创新综合治理模式

探索“山+林+草+坝+清洁小流域+侵蚀沟治理+高标准农田”的综合治理模式,即:在淤地坝建设中,突出调洪减沙的同时,兼顾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景观综合功能;推进老旧梯田改造,集中连片整治,提高梯田标准,以适应农业机械化作业;结合地权,加强坡耕地截排水系统建设,同时综合运用工程、农业和生物技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对具有一定治理基础,植被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较好的小流域,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文化旅游”为模式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治理侵蚀沟时,要综合围沟、护路、保林草等功能,因地制宜采用“生物开发型+生态旅游型+生态复合型”治理模式,减少下游沟道泥沙含量。

3 对策

3.1 加强组织管理,加快工程进度,确保“两个及时”

1)督促后期扫尾,确保及时验收。对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秦安县五营镇鱼尾沟项目、冯堡沟大(2)型淤地坝工程等一批进入尾期的在建项目,要压实参建各方责任,特别是项目法人首要责任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加强措施保障,全方位投入人力、物力,加快进度,打通“最后一公里”。强化竣工验收管理,加强组织协调,上下联动,及时制定竣工验收工作计划,落实相关责任,完善竣工验收工作台账。对于影响竣工验收的问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加快验收进度,确保验收工作质量,避免验收不及时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力争建成一批,发挥效益一批。

2)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实施及时。项目实施要在“早”字上下功夫,对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秦安县村坪沟流域项目区2023年工程、桥子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等已下达投资的,要切实加强领导组织,完善各项制度,做好水利、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明确职责,通力合作,加快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用地等开工手续的办理,确保按计划开工。已经省水利厅立项批复的风沟中型、刘沟大(2)型、山王沟大(2)型、陈庄大(2)型、堡子沟大(2)型等5处淤地坝工程,要拓展渠道积极筹措、落实建设资金,发改、财政、城乡规划、土地、环境等主管部门也要按职责依法加强对建设资金、规划、用地、环保等方面的监管。

3.2 以项目谋发展,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3.2.1 落实《规划》项目,强化工程设计

以《规划》为导向,结合实际,按轻重缓急,提出分步分类实施意见,逐步落实规划的水土保持项目。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鱼尾沟、福祥沟、郭岔沟、黄家石沟等治理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新增治理面积达7 113 hm2;秦安县葫芦河流域水土保持巩固提升增效综合治理项目,主要是对大山沟、背后沟、刘沟、吴川沟、石洼沟、桥子沟等进行沟道治理,设计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6条;秦安县魏店镇武家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治理面积将达478 hm2;设计建设秦安县鹤山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1处;近期建设淤地坝5座,远期20座等。以上项目要求按照相关程序规定优选勘察设计单位,并对其提交的设计成果进行全面系统评估。项目法人须组织专业知识扎实的评审专家,及时对设计成果进行评审,提出的评审意见和建议由项目法人组织论证后,经设计单位补充、修改、优化,最后形成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交由审批部门审批。另外,要加强与自然资源局沟通与协商,保证项目符合国土空间管控条件,确保工程项目落地实施;要加强项目征地移民、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协调和指导,为工程建设和运营创造良好条件[1]。

3.2.2 着眼长远发展,加强项目储备

受气候影响,流域水雨工情会发生新的变化,要求群众不断增强应急意识;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生态宜居环境需求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建设和管理目标任务会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需要查问题、找弱项、增强项、补短板,不断补充、完善、调整《规划》部分内容,以适应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需要。

1)夯实基础调查。秦安县地形地貌复杂,区内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侵蚀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人为侵蚀,水土流失面积广。为实施精准治理,需要不断加强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为省级水网建设规划和三大流域防洪规划修编提供依据。如:定期开展水土保持普查,调查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分布状况和水土保持措施保存情况;组织开展侵蚀沟、黄土高原淤地坝、坡耕地等专项调查,查清水土保持现状,掌握各类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分布、数量等,不断更新基础数据库,收集形成现状基础资料等。

2)根据《秦安县人民政府关于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公告》,明确各分区水土流失主要防治途径,制定与自然条件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增强水土流失治理的针对性和系统性。①位于秦安县中部的兴国、西川等6镇,面积共504.98 km2,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见图1)。

该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了控制,但生态系统脆弱,人口密集,存在人为水土流失的潜在风险,应优先考虑生态修复,采取封育保护、封山禁牧等措施[2]。②位于秦安县西北部、东南部、西南部的莲花、陇城等11个镇,面积共1 099.08 km2,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见图1)。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单一,水土流失严重,虽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部分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但还有近600 km2面积治理程度差或未得到治理。

因此,该区要紧紧围绕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轻重缓急、分期实施”的原则,挖潜力、补短板,强化项目谋划和储备,调动社会各方资源,以点带面,积极争取小流域(片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低标准梯田提质增效、淤地坝建设等重点项目实施,以项目促发展。

3.3 强监管,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3.3.1 严格落实责任,规范水土保持方案审批

生产类项目产生的水土流失对环境和社会影响严重,建设单位要严格落实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要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规定,以及工程项目水土流失分区原则和工程建设特点、施工工艺特征等,划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科学预测项目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扰动地表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量,确定防治标准和级别,科学、精准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规范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流程,实行“一口受理、统一答复、过程督办、进展告知”;建立审批时限预警机制,在甘肃政务服务网等官方网站全面公开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相关信息,进一步提高方案审批效率。

3.3.2 加强监管,提升监测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和信息系统二期工程任务要求,结合县水土流失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试验站、水文站、雨量站、监测站等,以及典型农户、林果样方和“三田”等监测点,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及淤地坝安全运行预警平台,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评价、决策、管理水平[3]。综合运用遥感和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取土场、弃土(渣)场、生产道路、生产生活区等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实现生产建设活动监管全地域、全过程、全要素覆盖[4],及时精准发现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提高信息化监管能力;通过书面检查和现场督查等方式,落实在建项目跟踪检查,依法严格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积极配合天水市完成《天水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2023—2027年)》编制工作,健全全县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提高监测能力,不断增强监测工作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4 展望

《规划》中规定2025年秦安县水土保持率为64.35%,2030年水土保持率中期目标值(阈值)为71.62%,2035年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超过80%。只有全县齐抓共管,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监管手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新局面,实现《规划》中既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发改农经〔2015〕 488号)[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5,35(10):80-82.

[2] 邰源临.以创新为先導 加强植物措施建设 为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提供支撑[J].中国水利,2010(15):25-27.

[3] 李国英.在202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水利,2022(2):1-10.

[4] 乔殿新.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思考[J].中国水利,2020(1):18-21.

收稿日期: 2023-03-20

第一作者: 杨淑芳(1971—),女,甘肃秦安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村水利工程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

E-aiml: qaswjysf@163.com

(责任编辑 张绪兰)

猜你喜欢
秦安县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省直及中央在甘单位在秦安县召开帮扶衔接会
省直及中央在甘单位帮扶秦安县工作推进会召开
甘肃省秦安县桥楠初级中学学生书画作品选登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走进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初级中学——大山上最美是坚守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