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敏
【摘要】阅读室中的阅读环境作为承载幼儿阅读与活动的重要场所,能够显著地影响早期阅读教育的质量。如何利用阅读室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阅读室;早期阅读;创设
2016年,根据浦东新区教育局文件精神,我园以“幼儿阅读室”为突破口,创设幼儿丰富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以期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在阅读室投入使用的这些年,教师思行合并,力求让爱阅读的种子在幼儿的心中生根发芽。
一、阅读室给予孩子什么
在布置阅读室前,教师首先提出阅读室要给予孩子们什么?教师要培养孩子们哪些方面的能力?基于此,阅读室创建小组的老师细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总结出以下三个阅读要点。
1.激发兴趣—有初步的阅读兴趣(喜欢看、经常看)
常常有家长说,“我家孩子不爱看书”。教师认为,没有不爱阅读的孩子,阅读室中有着海量的图画书,总有一本适合不同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家庭的孩子。
此外,教师要关注图书的摆放、图书相关的教学玩具,给予孩子立体式、沉浸式阅读体验。适合小班幼儿的图画书,位置都比较低;中大班孩子可以边阅读民俗类绘本,边寻找图书室中的民俗小物件。于是,每周的阅读室活动,就成了孩子们最惦记、最向往的活动。教师相信,阅读室能够有效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能让幼儿喜欢看、经常看,让阅读室成为“美好和幸福”的代名词。
2.养成习惯—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会看书、能爱书)
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就会变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希望阅读室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室的桌椅、书架高度,教师都进行了专业的调查,从国家标准和《上海市幼儿园装备指南》中寻找设置依据,摆放合理且保障安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的阅读场所提出“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打扰”的要求,教师将阅读室设置在走道最里面、光线最充足的活动室,确保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到阅读室去阅读,对幼儿而言,更是一种仪式感。挑选一本喜欢的书,有一个安静的角落、舒适的座椅,让阅读变成了一种享受,潜移默化间让孩子爱上阅读。
3.培养能力—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读懂书、用好书)
孩子天生会阅读。在幼儿园的三年时间里,他们会阅读到大量的绘本,在阅读中逐步积累阅读能力,养成阅读思考力、逻辑推理力等,这些能力能够帮助他们读懂书。
在他们学习和游戏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蚯蚓为什么切成两段还能存活?去看看《蚯蚓的日记》,了解蚯蚓的习性和特征吧!是男孩好还是女孩好?去看看《我喜欢我自己》,知道做自己才是最好!阅读室仿佛成了孩子们解答问题的宝库。钻进阅读室的小天地中,仿佛什么麻烦、难题都能解决。孩子们会逐步感受到图画书的力量,知道用好书能够帮助自己变得更好。
二、阅读室读什么
阅读室里有那么多好书,教师应该让幼儿读什么书?怎么让他们喜欢上读书呢?小组的老师做了以下尝试。
1.巧用推荐,衔接主题
好书是需要推荐的。有时候,一些书放在不起眼的角落,幼儿不一定能发现它的美好。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孩子存在着以下困惑:我要选什么书?哪些书适合我看?于是,教师制作了热门图书榜、好书推荐榜、新书推荐榜等,每月以不同的方式向幼儿推荐优质图书。
此外,教师想到了如何与学习主题有效衔接,例如大班开展的“我是中国人”“我自己”等主题,教师会链接主题,推荐一些有关主题的好书,丰富幼儿主题活动中的经验。
2.定期更换,有趣索引
原有图书室的藏书量非常多,但整体面积比较小,如何利用好每一個角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经过思考,小组的老师根据五大领域对图书室的图书进行了筛选分类,根据主题将部分图书调整为以学期为周期进行更换,这样做既能满足孩子们对新图书的好奇心,也能推动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
幼儿为阅读室制作了索引图,图上清楚显示了各类图书的区域。有时候,孩子们想看的不同类型书籍摆放在哪里,他们不一定清楚,那么索引图也许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想要的图书。
幼儿还创设了图书护照,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印章来代表五大类的图书,幼儿选择哪类图书就去盖上相应颜色的印章。也便于老师了解近期孩子们对哪类的图书比较感兴趣。
三、阅读室里做什么
也许有很多老师对每周带孩子去阅读室不知道应该和孩子们交流什么?每次活动带着孩子来去匆匆,没有静下心和孩子一起投入阅读。教师可以试着做以下行为。
1.带着问题去观察
在真正组织阅读室活动时,教师应该做什么呢?首先,一定先观察。笔者罗列了以下问题:哪些孩子爱看书?小班孩子爱看哪些书?哪些书可以慢慢看?哪些书读得很快?男女生分别关注哪些书?中大班的孩子爱看啥?这些问题还不能全部概括,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问题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老师只是对整体早期阅读情况有了一定了解,更重要的是要去识别,走进幼儿的阅读世界,提供他们阅读能力发展的支持。
2.多种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阅读室是教师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阵地。在阅读室中,教师能一目了然地观察到孩子的阅读习惯,根据班级情况进行阅读习惯的养成活动。
(1)设环境,隐暗示。阅读室和图书馆一样,孩子们一进入其中,就会不自觉地安静下来,这是环境的力量。有时候,教师的指导可以通过环境来进行提示。首先,教师要了解和阅读有关的好习惯有哪些。①阅读习惯:有序阅读、轻轻翻阅、轻声交流。②行为习惯:举手提问、物归原处、轻拿轻放。基于上述习惯,教师和幼儿商量后,共同制作标识,并贴在阅读室的各个角落,提示大家要遵守阅读约定。
(2)设星星,隐鼓励。每班每月可以推荐3-4位幼儿成为“阅读之星”,这些都是具有良好阅读习惯,或者在阅读室活动中有进步的幼儿。这些幼儿每月都不能重复,一学年每位幼儿都能轮到一次。“阅读之星”每周五要帮老师整理、修补图书,要去小班给弟弟妹妹讲故事,要帮忙换排行榜的书籍。
3.阅读记录,不流于形式
阅读记录可以有效帮助教师了解幼儿阅读的情况,是教师了解幼儿很好的抓手。小组的老师尝试过多种记录方式,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记录。孩子们密密麻麻记了一堆,教师压根不知道孩子记录了哪一本。后来,便尝试以书为单位。将孩子们近期阅读频次高的绘本封面拍下,做成记录本的封面,后面装订了不同颜色的纸。粉色代表喜欢的部分,蓝色代表疑问的部分,教师能够直观、更快速地了解孩子们记录背后的含义。此外,孩子还能看到其他幼儿思考的痕迹,尝试和其他班级的幼儿进行联动。
4.借助点读笔,让阅读事半功倍
在阅读室里,教师投放了自制的320本带有点读贴的绘本。这些点读贴中有一部分是老师录好的问题,孩子们在阅读前可以听听老师的提问,然后去书中寻找答案。教师發现,这样的方式能让幼儿在阅读中更专注、更投入,也更能感受故事。
此外,小班的幼儿记录能力稍弱一些。他们可以把想法以点读笔的方式进行记录。老师可以听孩子们的录音,了解孩子们在阅读时发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然后在交流时更有的放矢,把握住要点。
在教师所营造的良好环境的陶冶之下,图书资源的提供和充分利用,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欲望。阅读室环境的一次次调整,图书的一次次更换和增加,阅读活动与操作游戏的不断整合,孩子们与书的日常互动,尝试做阅读笔记……一系列的活动,都有效促进了幼儿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养成,推助了幼儿对阅读的喜爱。
未来,教师还有更多想要尝试的内容,如线上图书馆、建立阅读档案,跟踪孩子们的阅读行为、阅读偏好、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等。继续推广阅读,把对阅读的热爱传递给孩子,让早期阅读这件事变得越来越有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周兢,陈杰琦.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