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杏林
走上工作岗位几年来,笔者一直带文科班。在文科班学生的“鼎力”支持下,笔者理所当然地将自己的语文学科放在了三大主科的位置上。直到笔者接任了一个物理班的语文教学任务,让笔者彻底感受到什么叫“语文是边缘学科”。
刚开始接手这个班,笔者对于学生的学情没有进行深入了解,盲目自信地按照自己的“惯例”,将每一节课安排得非常充实,并自顾自地开始“表演”。然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并不如人意,笔者在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却在台下昏昏欲睡。笔者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在自己身上,还觉得是新班级需要适应的问题。
真正触动笔者反思的是课间的一件小事——那天的语文课是上午第三节课,在前往教室的途中,笔者听见前面的两位同学在交谈——“连着上了一节数学、一节物理,生怕一走神就跟不上老师了。”“幸好下一节课是语文课,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语文和数理化的地位高下立见。其实,这个班的学生学习状态并不差,他们对数理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数学物理课都是打起十二分精神与教师互动,他们只是“专属”笔者的“语文学困班”。
发现问题只是开始,着手解决才是出路。笔者从学生最喜欢的物理和数学课入手,通过观察和交谈,笔者发现了物理、数学课吸引学生的关键——针对知识盲区的兴趣驱动。理科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学生的知识盲区展开的。
在理科的教学中,无论是新课还是练习讲评,学生不需额外的思考就能明白自己这节课的所得是什么,清晰的目标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语文学科在思维要求上更发散,不能让学生明显感知所学的目标,所以学生会产生“语文课不重要”的感觉。基于以上考量,笔者做出了第一步改变: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一直以来都存在于教案、说课案、备课交流中,而从来没有被置于课堂之中。但面对“语文学困班”,笔者决定先适应理科学生的思维习惯,让他们感受语文学科的内在逻辑。
于是,笔者在开展单元教学时都是从和学生一起解读单元导语、单元学习任务开始的。教师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跟学生分享单元学习目标,并细化到每个教学环节、每个课时的学习目标。
这个举措花费的力气不大,却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效果,不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语文学科不再是游离在外的边缘学科,学习目标也成了学生自我评价和提升的方向。
单单转变看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笔者继续寻找能够更深入触动学生的要领。此时,广东省林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林明老师的教学主张“让我们自由、自主地感悟语之趣、文之味”启发了我,林明老师告诉我们,以读、写、秀为平台和方法,以引导学生发现、品味、探究、感悟语文之美为主线,让学生自由、自主地感悟语之趣、文之味,是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基于这一考虑,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做出了第二步改变:多元化的语文活动。
语文活动是高中语文学习的载体,学生所有语文能力的提升都是在语文活动的实践中实现的,“语文学困班”可能需要更多元的语文活动。教师主导的“串讲式”课堂并不是完全无效的课堂模式,但它高度依赖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专注程度,显然不适合我现在的“语文学困班”。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设计学习活动的主要标准,应该通过合适的学习任务设计,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交流、写作中去感受和体悟,去实践和修正,学生才能够真正有所得。于是,课堂即兴辩论、情境写作与展示、课本剧片段、绘制思维导图等多元的学习活动连续不断地在我的课堂中出现。“语文学困班”的学生在这些语文活动中展示了他们的语文能力和学习热情。用活动设计、任务驱动代替教师语言引导讲授,反而给“语文学困班”找到了一种适合他们的课堂开展方式。
形式上的变化效果可观,但深层的改变也迫在眉睫。经过观察,笔者发现这些学生最喜欢上的就是体育课——如果最后一节课是体育课,他们从第一节课就开始期待。因为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的说教非常少,每节课都是充实的实际操作,学生掌握着课堂主动权,加之运动本身的愉悦、竞赛积分机制等等,学生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完成课时学习。
同理还有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课,从设计实验到实操,学生都是兴致勃勃的。课堂中的一些特别有意思的实验,甚至可以是他们一星期的课間话题。这两个现象的共同特点是——教的环节压缩,课堂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于是笔者结合实际的学校课程安排,决定在自己的语文课上尝试“翻转课堂”,用新思路“唤醒”我们的“语文学困班”。笔者进行了第三步改变:把课堂“翻过来”。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改变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模式,把学生的“学”前置到课前,学生自主进行课程学习,引发思考,课堂上则通过合作与互动,解决疑难,完成评价。在阅读教学中,笔者采用“语文知识微课”与“学习任务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前置完成学习任务,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合作或课堂交流的方式,解决前置学习中的难点和困惑。
过去我们教师常常自嘲,对于不收上来改的语文作业(任务),学生都是不完成的。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反而更加清晰可见——如果学生不能用心完成前置的学习任务,就无法进行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和课堂交流,而且前置学习任务完成的质量也可以在后续活动中显露出来,进而促使学生自主努力地去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打破课上课下的隔阂,让学生能够完成更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从而使原来的“语文学困班”一改前貌——一本本学生自制的作品集、班刊,一次次妙语连珠的辩论、演讲、读书会,一场场精彩纷呈单元展示活动,笔者感到“语文学困班”隐藏的“语文学习潜能”正一步步被唤醒。
语文是一门富含趣味性的学科,经典的文本、有趣的语言现象、紧贴生活的语用都充满吸引人的魅力。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起点;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激活,是语文教学的效果和目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通过科学的学习任务设计,唤醒学生原本的语文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挖掘出语文学科本来的魅力。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走向深入,我们会发现,学生本来就是“语文达人”。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编号:2018YQJK18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