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与河南农村的整社工作(1961—1962)

2023-09-23 12:01李贵
关键词:调查研究河南省

李贵

摘 要:为深入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1961年初,毛泽东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谭震林分别率领中央工作组到河南省长葛县和尚桥公社、新乡县七里营公社蹲点调研。省内其他地区的整社工作也围绕调研试行《农业六十条(草案)》和小队核算展开。经过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人民公社的体制弊病不断被发现和纠正,“大跃进”以来积累的严重问题逐步得以解决。

关键词:调查研究;整社;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23)05-0034-05收稿日期:2023-07-20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8CLS021):乡村治理视域下的河南省农村整社问题研究(1953-1962)。

作者简介:李  贵(1983-),河南镇平人,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

为深入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1961年初,毛泽东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至1962年,河南农村的整社工作围绕调研试行《农业六十条(草案)》和小队核算展开。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人民公社的体制弊病不断被发现和纠正,河南农村逐步走出了困境。

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提出

1960年11月3日,由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发布,我国开始调整农村政策,并开展了整风整社运动,以应对“大跃进”所带来的困难局面。此后,以“共产风”为首的“五风”逐步减弱,但农村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大跃进”三年,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与1957年相比,农具减少21219件,土地荒芜2786亩,牲畜减少2181头,粮食单产降低28.61%,群众生活水平下降很多。整风整社后,社员们的情绪依然低落,生产秩序仍较混乱。①究其原因,从制度上来讲,“十二条”只是解决了“调”的问题,公社及其上级向生产大队、生产队刮 “共产风”是不行了,但“平”的问题,即生产大队内部生产队之间、生产队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平均主义依然如故。这“两个平均主义”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农民们的生产生活秩序就难以稳定下来,农村就难以真正走出危机。

在整社的过程中,毛泽东也逐渐意识到了上述问题,为了查明情况,他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1月上旬,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以自我批评式的口吻指出:“最近几年,我们对实际情况不大摸底了,大概是官做大了。我这个人就是官做大了,我从前在江西那样的调查研究,现在就做得很少了。”“我希望同志们回去之后,要搞调查研究。”②中央工作会议后,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紧接着召开。全会改变了此前经济工作中的“左倾路线,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标志着“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宣告结束。会上,毛泽东再次强调要调查研究,使1961年成为一个调查年。①会后,毛泽东及其秘书前往南方开展调查研究。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共中央于当年3月在广州举行工作会议,制订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共60条(简称《农业六十条(草案)》)。《(草案)》规定:人民公社实行以生产大队为基础的三级(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所有制,生产大队是基本核算单位;人民公社的规模应相当于原来的乡,生产大队的规模应相当于原来的高级社;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生产队应该积极办好公共食堂,但必须真正实现自愿参加的原则;自留地长期归社员使用,自留地的农产品,国家不征公粮,不计统购;保障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任何人不得侵犯。②这些条款从制度上制止了上级对社员私有财产的随意剥夺,有效克服了公社内生产大队之間的平均主义,也为公社新体制搭建了一个雏形。与《农业六十条(草案)》同时下发的还有中共中央给全党的信,信中要求“把这个条例草案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给和讲给人民公社全体党员和全体社员听……同时,征求他们对于这个条例草案的各种修改意见”。③此后,全党上下深入农村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以征集人们对《农业六十条(草案)》的意见。

二、调研试行《农业六十条(草案)》

1961年4月上旬,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率中央工作组到河南省长葛县和尚桥公社蹲点调研,他除听取县、社、队干部汇报外,还带领工作组深入到群众中搞调查。习仲勋到樊楼大队第五生产队46户农民家中走访,逐个了解他们对公共食堂的看法,结果有43户农民不赞成办公共食堂,只有几个五保户和单身汉愿意。据此,他向中共中央提出了解散公共食堂的意见。在和尚桥公社,习仲勋还亲自指导将宗寨大队分为宗寨、王庄、大路张3个大队,生产队调整为14个。④与此同时,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也率领工作组到新乡七里营公社进行了调研指导。当月,河南省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广州会议精神,要求全省各级党委坚决贯彻《农业六十条(草案)》,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渡过难关。会议讨论并制定了调整社队规模、发展家庭副业等政策。⑤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上他针对公共食堂问题特别指出:“食堂是一种生活方式,有食堂是社会主义,没有食堂也是社会主义。”⑥陶铸的话在相当程度上解除了河南干部们在“社员可以自愿参加公共食堂”这一点上的思想顾虑。25日,省委转发《习仲勋同志在长葛县和尚桥公社检查工作向中央写的第一次通讯》,指出习仲勋调查报告中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对河南有重大的指导意义。5月,河南省委进一步发出《关于今后农村整风整社方针和布置的指示》,要求此后全省农村的整风整社必须以“十二条”和“六十条”为纲,以生产为中心,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认真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彻底改变干部作风。⑦在上述精神的指导下,河南省下一阶段的整社就主要以调研试行《农业六十条(草案)》来展开,而调整社队规模和公共食堂问题是其主要内容。

人民公社成立后,由于各级规模过大,常常造成经营管理的混乱,在此番试行《农业六十条(草案)》的過程中,河南省各地农村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社队规模做了调整。商丘市下辖6个公社、12个生产大队。这些生产大队,均是由原来的两三个高级社,多的达到8个高级社合并成的。如城郊公社大吴庄生产大队,原系8个高级社合并成的,辖45个自然村,42个生产小队,1900户,7801人,耕地达23222亩,领导很吃力,群众有意见。因而,这些生产大队,从干部到群众,积极要求调整生产大队的体制。商丘市委根据这一情况,结合《农业六十条(草案)》,将该12个生产大队调整为了31个生产大队。①调整后管理难度大大减轻。

对于公共食堂,著名党史学者辛逸这样评价:“如果说‘共产风是穷队均分了富队的产;那么公共食堂、供给制就是穷人均平了富人的财。这种近乎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颠覆了乡村传统的分配模式,把社员的劳动动力销蚀殆尽,把乡村的食物消费、浪费一空。”②此评价非常中肯,也很契合河南的情况,自从1958年秋普及以来,公共食堂就成为社员之间平均主义的温床,给河南农村带来了相当大的混乱和浪费。在此次调研《农业六十条(草案)》的过程中,人们对公共食堂的意见最大,中共南阳地委小城镇工作调查研究组对南阳市赊镇公社河南大队第三生产小队的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小队共有53户196人,1958年大办钢铁后设立了一个食堂。为了弄清情况,调查组先后召开了三次老农、妇女、一般社员等参加的座谈会。开始座谈时,社员们的思想顾虑比较大,想分食堂又不敢谈,如社员周书琴开始说:“分是行,就是不利于生产,还是食堂好”。后经过启发动员解除顾虑,才敞开思想说出了实话,如周书琴说:“说良心话,谁都愿分,说的怪好,大公无私,还没把东西偷完哩!吃饭晚一点就没饭了,炊事员眼翻着看你,实在不如领回去自己做。饭量大的多添点水,饭量小的少添点水,做出来饭稠乎乎的,吃的还美还热。”参加会的16人没有一个不想分回去吃饭的。③基层干部也很乐意撤销食堂,如包食堂的大队长李士昌说:“分了好,省的犯错误,过去99%都是多吃多占犯错误,这一分可好了,谁也不会多吃多占了。再者,咱也操不了这心,有些群众说那些(难听)话咱真吃不了。”伙食长说:“我真当够了,今后可美了。”大队朱支书说:“过去百分之二三十的劳力用到食堂上,领导力量大部分抓伙食,这样一分下去可好了。” 在干部和社员们的一致同意下,第三生产小队的食堂解散了。④

在贯彻《农业六十条(草案)》的过程中,经过广泛深入地调研和试行,到1961年5月底,河南省农村人民公社由1100个调整为4500个,生产大队由27000个调整为43500个,生产队由17万多个调整为30多万个。一些群众意见较大的公共食堂解散了。⑤社队规模的调整对于便利生产,克服两个平均主义起了很大作用。这期间,全国其他地区的调查研究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事关人民公社的一些体制性问题逐渐明朗,这就为修订《农业六十条(草案)》奠定了基础。是年五六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对《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进行了讨论和修改,形成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修正草案)》规定:“生产队必须认真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避免社员和社员之间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在生产队办不办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⑥经过几年来不成功的实践,中共中央终于下定决心解散公共食堂、恢复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办法。6月15日,中央指示各级党组织:“必须保证把这个工作条例的每条、每款,一字不漏地、原原本本地告诉群众。”⑦

中央北京工作会议后,河南省委紧接着召开了三级干部会议,对《农业六十条(修正草案)》进行了传达,决定解散农村公共食堂,将粮食分发到户,由社员回家自己做饭吃。此决定在河南各地得到迅速落实,全省农村的公共食堂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都解散了。公共食堂的解散大快人心,不仅使供给制失去了依托而迅速垮台,还切断了基层干部多吃多占的渠道,可以说真正触动了大公社体制的根基,动摇了社员之间平均主义的基础。恢复了一家一户的家庭生活后,农民们对自己的口粮无比珍惜,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吃食堂时那种混乱和浪费的情况再也没有了。

经过1961年5、6两个月以调整社队规模和取消公共食堂为主要内容的整社,河南省农村人民公社的一些体制性弊病得到显著纠正,人们生产度荒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6月份,河南省种粮面积由1960年同期的1800万亩增长到2500万亩,加上新分下来的自留地600多万亩和刚开垦出来的小片荒地300多万亩,增产已有了基础。农作物品种也做了调整,不再盲目地种植水稻,而是恢复和扩大了耐旱稳产作物——高粱、谷子的种植面积。另外,在全国普遍困难的情况下,中央还给河南调粮8亿斤、拨款1.3亿元。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河南省农村的情况正向好的方向发展。①

三、调研试行小队核算

在缩小社队规模、解散公共食堂后,人民公社内部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最为突出的就是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有分配权,而生产队有生产权无分配权,这就造成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毛泽东决定将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下放至生产队。他于1961年9月底给中共中央写信指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基本核算单位是队而不是大队……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过去过了六年之久的糊涂日子,第七年应该清醒过来了。”②根据毛泽东的新观点,10月初,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指出:“就大多数的情况来说,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是比较好的。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改变生产的基本单位是生产队,而统一分配单位却是生产大队的不合理状态。”指示同时要求各级党委的有关负责人要亲自下乡,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③中央指示传达后,全国各地就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查研究。就河南来说,这项工作被安排进了下一阶段的整社中。

河南省以调研试行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整社,采取了分批试点的方式来进行。以淮阳为例,该县确定西彭大队和祝寨大队为试点先期开展。10月上旬,县委抽调22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到两个大队,会同大队党支部,先后召开了支部扩大会、社员代表会等进行小队核算的宣传动员。据初步统计,两大队的20名大队干部,赞成小队核算的有11人,不赞成的5人,随大流的2人,认为没太大用处的2人;生产队干部共75人,绝大多数都赞成以小队为基础;社员基本上都赞成小队核算,但也有个别穷队的社员赞同大队核算。会上,工作组记录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发言,如:“以小队为基础离自己利益近,能比着生产”;“我看还是以小队为基础好,光吃人家的粮食也不中”;“以小队为基础,你弄这,我弄那,乱七八糟哩,咋管呢”。④从这些发言中可以看出,随着中央政策的转向,“大跃进”时基层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已有了明显改观,干部群众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为上级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提供了前提条件。

河南省委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11月下旬发布《关于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和按劳分配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指出:凡经过社员和基层干部充分讨论,愿意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应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的收益除了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和向大队上交任务外,其余由生产队统一分配,分配时,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⑤此后,河南省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整社工作全面铺开。到1962年1月上旬,全省45650个生产大队,已展开了26321个,占57.6%。⑥进入夏季,全省农村除个别生产大队外,均已实行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分配制度。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再次明确:“生产队是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并承诺“至少三十年不变”。①至此,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小公社体制在河南省最终确立下来,它从制度上根除了生产队之间的平均主义,使公社保持了20年的基本稳定,直至80年代包产到户兴起后才逐步解体。

余论

1961至1962年,河南省以贯彻《农业六十条》“克服两个平均主義”为主题的整社,是在农村最为困难的时期开展起来的,大体内容有调整社队规模、解散公共食堂和小队核算。这一阶段的整社强调民主办社和调查研究,因而整个过程是在宽松和务实的氛围中进行的。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深入了解农村真实状况和农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大公社的体制弊病不断被发现和纠正,“大跃进”以来积累的严重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如同省内一名农村干部所言:“这次运动虽来得不猛,但搞得扎扎实实,不知不觉把问题都给解决了。”②

1962年整社后,河南省农村中的平均主义基本克服,按劳分配成为主要分配方式,生产责任制加强,加之平反理顺了民气,广大干群的精神面貌与先前相比有了很大提升,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有的社员反映:“劳动是摇钱树,工分是聚宝盆”,争先出勤,争先负担重活,争用大点的农具,努力多得工分成为时尚。③另外,为了尽快渡过灾荒,河南省还实行了“借地”政策,共借给社员耕地1486万亩,加上自留地774万亩,共2260万亩,占总耕地的20.2%,每人平均5分4厘。④农民一般在这些自己可自由支配的土地上种植红薯等高产作物,取得了很好的收成。1962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903万吨,比1961年增加218.5万吨,增幅达31.9%,农民人均消费粮食提高到162公斤,比1961年增加19.5公斤,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改善。⑤此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河南农村逐步走出了困境。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nd Rural Social Integration Work in Henan Province (1961-1962)

LI Gui

(School of Marxism,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rural areas, in early 1961, Mao Zedong called on the entire party to“vigorously promote the trend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Vice Premier Xi Zhongxun and Tan Zhenlin of the State Council respectively led the Central Working Group to investigate the Heshangqiao Commune in Changge County and Qiliying Commune in Xinxiang County, Henan Province. The consolidation work in other regions of the province also revolves around the research and trial implementation of the“60 Draft Articles of Agriculture”and team accounting. After extensive consultation with cadres and the masses, the institutional shortcomings of the Peoples commune have been constantly found and corrected, and the serious problems accumulated since the“Great Leap Forward”have been gradually solved.

Key words: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Reorganization; Henan Province

[责任编辑  山阳]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