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隽豪 钟艺
我国融资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信用中介,做好跨周期风险管理实现稳健发展对牢牢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周期性发展的成因
利差业务是造成商业银行周期性发展的主要来源。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大致可分为利差业务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截至2022年三季度,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差业务收入平均占比在七成以上,其中利差业务是构成银行业周期性的主要成因。利差业务是赚取生息资产收益与有息负债端成本之差的业务,生息资产主要为信贷资产与债券资产,而有息负债主要为各类存款,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实现利差业务收入。但是,利差业务在总量和定价上均存在较明显的周期性。
首先是“量”的周期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与收缩,本质上是由经济周期驱动的。第一是资本金约束。在经济上行周期,银行资产质量改善,释放更多利润和计提更少的减值准备,宽裕的资本金为信贷规模快速扩张打下基石,反之在经济下行周期则信贷投放规模受到掣肘。第二是非理性预期。商业银行对于未来经济的非理性预期是基于前期已发生的结果,表现为从众心理和趋势外推,导致经济谷底时过于悲观的“惜贷”现象,经济顶点时过于乐观的信贷泛滥现象。第三是委托代理问题。现代公司治理体系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造成信贷部门经营的短视性,在绩效收入与经营指标挂钩的考核机制下,经济上行期业务部门激进地投放信贷,经济下行周期则倾向于采取保守策略只求无过,于是信贷投放呈现顺周期性。
其次是“价”的周期性。商业银行的资产端受到利率和违约率波动影响,而负债端受利率波动影响,综合来看利差业务主要受不良率和净息差的周期性变化影响。不良率是信贷资产中发生坏账的比率,体现为信用风险,本金产生不良的部分将在利润中扣减。经济上行阶段不良率逐步降低,而经济下行阶段不良率则会抬头,主要因为借款主体收入恶化导致偿债能力降低,因此利润受不良率顺周期波动。净息差是净利息收入与生息资产之比,体现利差业务的盈利能力。由于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尚未完全完成,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相对刚性,因此净息差主要由资产端收益率驱动,而不论是信贷资产收益率还是债券资产收益率,均呈现出经济周期的顺周期性,经济上行期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旺盛提振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反之资产端利率则下行。
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风险
实际信用风险或被低估。近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商业银行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推出贷款展期等金融支持政策,但是其中也不乏政策的滥用。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最庞大的资产科目,根据央行统计数据,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余额约占全部金融资产的七成,需要警惕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
净息差仍有继续压缩空间。为了发挥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银行业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其中一个重要举措便是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减少企业融资成本,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仅2022年就大幅下调35bp。在负债端存款成本相对刚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净息差的变化主要受资产端生息资产的回报率主导,因此近年来净息差收窄趋势较为明显,截至2022年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的平均净息差已压缩至1.91%。随着利率市场化的继续推进,净息差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明显加剧,已不同于以往存贷款息差相对固定的保收益盈利模式。借鉴美国60年代至80年代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大量商业银行由于不具备利率风险管理的能力而导致经营困难甚至破产,这对我国商业银行也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房地产业面临拐点。商业银行房贷由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构成,截至2022年底,房贷余额高达53万亿元,其中个人按揭贷款余额约39万亿元。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过去二十年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房地产,但是其中蕴藏的高杠杆风险也在积聚。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住不炒”,针对房地产业的六年去杠杆之路拉开帷幕,期间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三道红线”“房贷集中度管理”,倒逼商业银行压缩房贷占比,尽管如此,房贷余额占信贷总额之比仍在25%左右。根据日本房地产资产泡沫教训,畸高的房价是不可持续的,合理的房价应与劳动人口增长相匹配,因此房价长期由人口因素决定。然而2022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标志着房地产业拐点来临。一方面,房贷需求增速下行从信贷总量上对商业银行收入形成直接冲击;另一方面,以房地产为抵押物的贷款面临押品减值压力,或间接抬高违约损失率。
零售业务竞争加剧。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受经济周期性波动较强,而零售业务相对呈现弱周期性。进入新时代以来,经济增速换挡转而追求高质量发展,为匹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商业银行纷纷打出“零售转型”战略,然而零售业务的開拓远比想象中困难。一是产品高度同质化。面向个人的金融产品呈现标准化特征,商业银行很难在监管部门许可的范围内打造“异类”产品。二是非银金融参与竞争。代销业务方面,线上微信和支付宝具有便捷的理财购买功能,线下券商等非银金融公司也具有较强的客户AUM诉求,均对商业银行构成了较大威胁;信贷业务方面,消费金融公司的信贷产品,电商系的消费分期产品都具有便利性。三是客户下沉难度较大。城镇居民普遍教育程度较高,金融服务对其已有一定的普及性,因而下沉市场是更为理想的发力对象。但是县域以下地区对金融品牌的认知度有限,或对新进入者有天然的排斥,试图从农商银行为主的当地金融生态中分得一杯羹也绝非易事。
邮储银行跨周期风险管理实践
以下内容着眼邮储银行发展战略,结合经营数据剖析战略落地情况,总结其稳健发展经验,以期提供银行业先进跨周期风险管理实践。
持续提升信贷投放,实现利息收入跨周期增长。由于历史原因,邮储银行贷款业务起步较晚,利息业务收入仍有较强增长潜力。截至2022年四季度,邮储银行贷款余额突破7万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1.7%,已多年保持双位数以上增长,其中个人贷款占比56.7%,具有零售大行的特点,在我国中产阶级崛起和乡村振兴的浪潮下,个人贷款仍有广阔市场;存贷比上升至56.7%,较2019年末的53.4%水平提升3.3个百分点,但较行业平均水平78.8%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而信贷资产尤其是个人贷款的盈利能力总体高于同业资产盈利能力,并且在具备完善的信贷业务全流程管理能力优势下,后续有望继续增加信贷投放以提高利息业务收入贡献。
积极调整负债结构,应对息差收窄风险。邮储银行负债结构虽然稳定性高但成本也相对较高,截至2022年四季度,邮储银行存款余额12.7万亿元,较2021年增长12%,占总负债比例96%,其中个人存款10.6万亿元,公司存款1.4万亿元。在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存在明显错位的背景下,近年来金融行业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造成行业整体净息差下行,尤其是邮储银行因为高企且相对刚性的存款成本对利息收入的毛利率拖累更为严重,其净息差从2019年末的2.53%大幅下降33bp至2.2%,远高于国有行的平均下降幅度22bp和股份行的平均下降幅度13bp。为扭转这一困局,邮储银行提出“不唯规模、唯质量”,推动价值存款发展,通过主动调整存款结构降低负债端资金成本,以绩效考核办法为指挥棒引导基层转变营销方式,优化存款来源期限结构。经过多年的努力,截至2022年底,邮储银行一年期以上存款占比已压降至11%以下,较2019年末的14.2%占比水平降低3.2个百分点,利率风险管理初见成效。
风险偏好稳健审慎,从严把控不良资产。邮储银行将逾期60天以上的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资产分类,逾期30天以上的贷款也有九成归入不良资产分类,明显高于同业分类标准。但即便遵循了从严认定的标准,不良率的账面数字依然表现优异,截至2022年四季度,邮储银行不良率仅0.84%,远低于国有行平均不良率1.31%和股份行平均不良率1.32%;拨备覆盖率达385.5%,远高于国有行平均拨备覆盖率245%和股份行平均拨备覆盖率214.2%。靓丽的不良率背后以智能化风控能力为支撑,截至2022年12月,邮储银行信贷工厂模式已覆盖全国分行,线上化小微贷款产品余额从2020年末的0.46万亿元快速增长至1.12万亿元,通过接入上百家外部机构数据精准构建客户画像,向数字化和集约化的转型极大提高了贷款审批效率。邮储银行作为零售业务为主的大型零售银行,在零售客群数据量级爆炸级增长的21世纪,大数据风控能力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不忘初心坚持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从严把控资产质量是实现跨周期风险管理的关键。
做优做强中收业务,降低经营周期敏感性。邮储银行提出“中收跨越”战略目标,面向零售客户的财富管理业务和信用卡业务是主要发力点,另外投行业务和托管业务也有强劲增速。截至2022年四季度,邮储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实现284.3億元,同比大幅增长29.2%,占营业收入比例8.5%,中收占比多年连续攀升,较2019年的5.3%水平已提高3.2个百分点,但较零售行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财富管理业务主要通过代销产品获得佣金收入,邮储银行虽然个人客户AUM高达13.9万亿元,但其中个人存款贡献11.3万亿元,占比相对过高。在大资管时代下,银行业个金业务纷纷向财富管理转型,邮储银行积极探索科技赋能道路,通过客户画像精准营销做优财富管理。信用卡业务通过刷卡手续费收入贡献中收,邮储银行在2021年正式成立信用卡中心专营机构,以场景建设和线上线下协同为突破口发展信用卡业务,截至2022年12月,信用卡结存卡量4282万张,但相较其6.5亿的客户数占比仍较小,也远低于四大行的亿张级以上规模,信用卡业务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邮储银行作为零售大行,依托庞大的客群基础在中收业务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中收业务占比的提升将有效降低周期敏感性,实现跨周期稳健增长。
扎根农村普惠金融,分享共同富裕红利。邮储银行追逐“让大多数中国农民有邮储银行的授信,为亿万农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梦想,发挥与邮政集团公司协同的优势,依托四万个基层网点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布局农村金融市场,截至2022年底,邮储银行已评定信用村38.35万个、信用户逾千万户,农村金融服务画像覆盖46万个行政村,并有序开展信用村普遍授信试点,给予普惠型涉农贷款优惠的FTP鼓励政策,实现涉农贷款余额1.8万亿元,约占全行总贷款余额25%。邮储银行客群具有下沉市场的特点,全行商户中县域商户占比54%,个人存款构成中县域及以下地区占比超过七成,与大多数国有行和股份行形成差异化竞争。
责任编辑_曲玲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