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震尧:见证古旧书业兴起与繁荣

2023-09-22 09:03
读报参考 2023年27期
关键词:中国书店藏书家老师傅

彭震尧是中国书店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的创始人,他自1977年到中国书店工作,一干就是46年。尤为难得的是,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拍卖师,他从事古籍拍卖工作30年来,不仅以独树一帜的拍卖风格成为众多书迷与藏家心目中的“最强拍卖师”,更一路风雨见证了古旧书业的兴起与繁荣。

“古旧书拍卖”,开辟了全新的交易方式

1977年12月,彭震尧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返回北京,被分配到中国书店工作。他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况:“中国书店是1952年11月成立的,后来通过公私合营,把全北京市的古旧书商,其中包括琉璃厂、西单、东单、隆福寺等地区共计111家私营古旧书店、书摊都归到了中国书店旗下。过去那些私营书店的老师傅们也都到了中国书店,他们的经验与知识非常丰富,也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信赖。”

此后的10多年间,彭震尧经历过门市营业员、仓库管理员、古旧书收购员,以及区店业务经理等诸多岗位,不过,令他感触最深的还是做古旧书收购的那段工作经历。彭震尧还清楚地记得,自己曾经跟着老师傅收购了一册宋版书,当时的收购价是人民币100元,相当于那时一个普通工人两个多月的工资,“在当时也算不便宜了,但跟现在比,那还是差得很多了”。

不久以后,老师傅们陆续退休,古旧书业面临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的状况,培养新人成为这个行业的当务之急。1982年9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新华书店总店委托中国书店在北京开办了“全国古旧书发行业务学习班”。作为学员,彭震尧和来自全国各地古旧书店的40多名学员脱产学习了3个月。后来,这个学习班很多学员都成了全国各地古籍书店的骨干,他们与古旧书打了一辈子交道。即便多年后的今天,回想起当年学习的受益,以及老师傅们对古籍保护的关切与重视,彭震尧不由深深感叹:“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言传身教啊!”

19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拍卖市场也得到恢复。1992年,北京举办了一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一下子有了一种把文物收藏带热的趋势。

1993年9月,中国书店和北京拍卖市场联合举办了一场名为“北京首届稀见图书拍卖会”,彭震尧被抽调派去参加拍卖前期准备工作,“古籍的介绍都是由老师傅来写,我当时还是个配角,主要负责写民国书刊和唱片的介绍”。彭震尧坦言,那时候完全没有市场标准,拍品的起拍价有些“蒙着定”的感觉。如今回头再看当年的拍卖图录,就会发现有的拍品即便是在今天看来,定价还是比较合适的;也有的拍品定的价格就明显偏高,比如第133號拍品《贝叶经》,非常具有稀缺性,而且当时对国外市场也不了解,所以定的是全场拍品的最高价——人民币80万。他笑着说:“现在,通过这么多年的拍卖,拍品的市场价位已经基本成熟,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误判了。”

1993年9月22日,彭震尧一大早就来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站在二大殿主席台上宣布了“北京首届稀见图书拍卖会开始”。那天的场景,他记忆犹新:“当时一共167件拍品,成交了36件,成交额也达到36万余元。看到这个成绩,我感觉看到了古旧书业的春天。”

自那次以后,彭震尧步入了古籍拍卖这个行业,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出来。一如他的直觉,“古旧书拍卖”这个新鲜事物给古旧书销售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

1994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秋季拍卖会上增加了古籍业务,应嘉德公司要求,经中国书店批准,彭震尧到嘉德拍卖公司协助工作。那期间,除了学到很多拍卖知识与技能外,还有深深的触痛:“我印象最深的是,很多人看到古旧书时脱口而出的是:‘哎哟,这书还能卖哪,我们家都当废纸给处理了。‘哎呀,我们家都扔垃圾了。我就想到,自己刚进中国书店时,如果收到数术方面的古旧书,还认为这都是宣传封建迷信的书,不能卖,都拉去造纸了。我曾经亲眼见到店里的木匠师傅拿雕刻好的书板当柴火烧。”

1995年,店里拿了几块旧书板让他送到嘉德公司参加拍卖。“没想到都卖掉了,那时大家才认识到雕刻的书板也有价值。”彭震尧直言,“这次大家才意识到以前古旧书的价钱非常便宜,而且也没有得到重视。”

1996年,中国书店获得了拍卖业务资质,成立了拍卖部。1997年,彭震尧接手中国书店拍卖业务,之后又主持了1998年夏季拍卖会。同年,依据《拍卖法》创建了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并于次年成功举办了公司成立后的首场拍卖会。

传统文化得到重视,古籍图书成为更多人的收藏热点

说到“拍卖”,大多数人觉得离自己的日常生活很遥远。彭震尧笑言,其实拍卖和收藏是互通的,既不神秘也不遥远。经过多年市场观察,他甚至觉得当下确是收藏史上最繁华的时候。

“过去书行有一句话叫‘黄金有价书无价,就很好地说明书的价值不是能用钱来衡量的。过去,藏书家一般都是非常有钱的人,特别是一些版本稀见的古籍。明末大藏书家毛晋为寻访善本秘籍孤本,就在门上贴出告示高价征书:‘有持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页酬钱,每页出二百。再如清末民国期间的大藏书家们,基本上也都是财力雄厚的人。”彭震尧直言,“但是现在,有很多平民百姓都加入到了藏书圈里,成为藏书家。而且据我了解,其中有些人就是很普通的人,在收藏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识、喜好、研究,以及多年的专题收藏成为专家,‘小残卷斋主人孟宪钧先生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工薪阶层藏书家。”

彭震尧始终认为,拍卖就是一种普通的商业活动,只不过它经营的商品有时会是一些“高大上”的产品,价值上千万,甚至过亿。2011年,他参观了佳士得、苏富比等多家拍卖公司后,更是深受启发。

“我们到这些世界闻名的拍卖公司参观,感觉当地人参加拍卖,在拍卖会上参与竞买如同在商店买东西一样。明显可以看出,拍卖在英国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购买商品的一种渠道。无论是佳士得,还是苏富比,几乎每天都在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拍卖会,并不是只有艺术品一种模式。还有一种拍卖会叫‘乡村拍卖会,就是利用节假日在农村举办的拍卖会,几乎什么东西都可以拿出来进行拍卖,价钱也非常便宜。具体说到海王村拍卖,我们就是坚持除了春秋两季大拍外,还不定期举办日常小型拍卖会。不是说大拍才能出精品,小拍中也时常有好东西。往往花不了多少钱,就有可能买到一件很不错的藏品,而且有时拍卖会上买的东西比市场还便宜。”

回首过往,彭震尧感到最自豪的就是从境外为国家图书馆购回了300余册极为珍贵的宋版《思溪资福藏》;从中国台湾地区征集到的记录1945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重要资料《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被重庆红岩纪念馆收藏;记录日军侵华暴行的《镇江沦陷记》经历种种曲折,最终走进镇江博物馆。还有著名学者周绍良先生珍藏的2000多件《唐墓志》,经过他的牵线搭桥,被国家图书馆和天津市图书馆收藏。也是经过他的介绍,旅美华侨招思虹女士把数百件有关海外华侨抗战的实物与资料无偿捐赠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在彭震尧荣休之际,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代表国图善本部将中央文史馆馆员程毅中先生题写的诗句赠予他:“古籍纷来拍卖场,琉璃厂甸继书香;唐抄宋刻原无价,彭祖敲槌寿更长。”句短情长,浓缩了大家对他的赞誉,更寄托着对古籍事业的未来期许。

(摘自《北京青年报》李喆)

猜你喜欢
中国书店藏书家老师傅
庆祝中国书店建店70周年系列活动全面开启
卖早餐的 小贩
卖早餐的小贩
印象·琉璃厂
“美不胜收”“值得珍视”
“企业可以少赚钱,但苗不可以掉价!”虾苗界20多年的老师傅告诉你一条好虾苗是如何炼成的
盲人推拿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清藏书家袁廷梼枉生平发覆[1]——一个苏州家族的兴衰
《先秦至隋唐五代藏书家考略》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