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2023-09-22 08:53霍惠明李丽珍黄月玲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卧床股骨颈下肢

霍惠明 李丽珍 黄月玲

股骨颈骨折在中老年群体中常见,临床多以手术方式治疗,但因骨折部位较为特殊、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休养,极易导致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DVT是指静脉管腔中血液出现非正常凝结现象,致使管腔阻塞,继而诱使血管出现回流障碍,降低静脉功能[1]。相关文献报道,骨折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DVT的概率为28.9%左右,而静脉血栓脱落后极可能诱发血栓后综合征或者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且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急性肺栓塞的发生与并发下肢DVT密切相关[2]。目前临床多以溶栓、抗凝血等方式治疗下肢DVT,并在围术期强调高危病患的预防干预工作[3]。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需卧床休养,加之部分中老年人康复缓慢,进而增加下肢DVT发生风险。本次研究着重探究并分析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旨在为骨科临床下肢DVT形成的预防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骨科临床抽取2019 年4月-2022 年5 月期间行股骨颈骨折术治疗的86 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①纳入标准:符合《成人股骨颈骨折诊治指南》[4]中诊断指南;经CT等影像学手段明确为股骨颈骨折;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手术及麻醉指证;均接受Autar评估表评估;术前诊断未发现下肢并发DVT;年龄≥45 岁。②排除标准:病理性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伴心肺等严重脏器疾病;长期使用抗凝药物;临床资料缺失者。86 例患者中并发下肢DVT者26 例,发生率30.23%。其中8 例患者伴下肢疼痛、肿胀、软组织张力升高和局部皮肤改变等症状,18 例患者无明显症状。86 例中老年患者经3 个月随访,骨折愈合均良好。将86 例患者依据是否并发下肢DVT分为两个组别,即下肢DVT组(26 例)与非下肢DVT组(60 例)。

1.2 方法

1.2.1 中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收集 汇总86 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体质指数(BMI)及烟酒史等情况,记录患者骨折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复位方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是否隐性失血等情况。

1.2.2 中老年患者术后常规进行深静脉超声或造影检查 为进一步诊断,需进一步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如血浆D-二聚体监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静脉成像、核磁静脉成像、静脉造影等。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使用卡方(χ2)或F检验,独立危险因素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P<0.05 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DVT形成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经分析,年龄、烟酒史、合并基础疾病、受伤至手术时间、复位方式、手术时间、术后隐性失血、术后卧床时间为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DVT形成危险因素(P<0.05)。见表1。

表1 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DVT形成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x±s,%)

2.2 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DVT形成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多因素:年龄≥60 岁、烟酒史≥5 年、合并基础疾病、受伤至手术时间≥3 d、开放复位、手术时间≥2 h、术后隐性失血、术后卧床时间≥5 d是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DVT形成危险因素的多因素(P<0.05)。见表2。

表2 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DVT形成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深静脉血栓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病症,形成原因为血液于深静脉中非正常凝结,致病因素包含三种:静脉壁损坏、高凝状态及血流缓慢[5]。一旦在静脉形成血栓,除极少量自行消融外,大多数扩散至肢体深静脉主体中,如若未能及时处理干预,病情进展极易出现血栓脱落等不良事件,造成严重后遗症,严重时甚至部分患者可能并发肺栓塞,生命安全受威胁[6]。

本次研究重点对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情况及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发现,86 例患者中并发下肢DVT者26 例(30.23%),其中8 例患者伴下肢疼痛、肿胀、软组织张力升高和局部皮肤改变等症状,18例患者无明显症状。86 例中老年患者经3 个月随访,骨折愈合均良好。下肢DVT是骨科临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其形成危险的多因素,发现年龄≥60 岁、烟酒史≥5 年、合并基础疾病、受伤至手术时间≥3 d、开放复位、手术时间≥2 h、术后隐性失血、术后卧床时间≥5 d是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DVT形成危险因素的多因素(P<0.05),与刘大伟等[7]研究结果近似。伴随患者年龄增长,其血管结构随之出现改变,血管弹性、血液的纤溶功能会逐步变弱,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黏稠度增加,管腔粗糙性导致内膜受损,致血管内促凝物质增加,加之术后老年患者活动量减少,下肢肌张力降低、肌肉松弛,进而增加并发下肢DVT的风险性;长时间吸烟酗酒会诱发血脂代谢异常,加剧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且酒精与烟草燃烧后物质会活化血小板,降低血小板膜的流动性,增加形成风险性;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会加重血管管壁受损程度,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降低血浆纤溶活力,而红细胞黏滞度增加,极易聚集,流速减缓,下肢极易形成血栓,增加并发风险[8]。骨折时间越长,超过3 天未处理,可能会损伤患者凝血机制,加之未使用抗凝药物,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会增加风险。开放复位手术创伤大,失血多,且易导致血管及软组织损伤,加之患者长时间卧床休养,下肢血液流速缓慢,并发下肢DVT的风险性增加。手术时间不少于2 h可能会增加患者静脉壁损伤程度,导致出现血液高凝等危险情况,诱使中老年患者并发下肢DVT[9]。因而针对上述独立危险因素,需医护人员需加强术前检查及术后风险因素识别,以此在最大限度上减低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DVT的风险。

综上所述,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下肢DVT较为常见,骨科临床需仔细调查患者基础情况,加强对下肢DVT形成独立危险因素的识别,积极防控,以降低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DVT形成的风险。

猜你喜欢
卧床股骨颈下肢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