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鹤 王中新 贾中伟 陆 琼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结合的桥梁课程,包括临床标本的采集、检测、报告及疾病的诊断和临床的治疗[1]。实验诊断学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需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交叉学科实验诊断学知识点多,包括复杂的实验原理、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学生学习起来相对繁杂,尤其学习实验诊断学的临床专业学生还没有积累足够的临床知识,给学习带来了更大的压力[2]。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QQ、微信、MOOC、翻转课堂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都充分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新冠疫情后各大高校和专业积极开展形式各样的教学模式[3]。借此契机,我们尝试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在实验诊断学的教学中,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夯实理论知识基础。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科大学2017 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90 名学生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9 名,女性41 名,年龄19~22 岁;2018 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86 名学生为研究组,其中男性46 名,女性40 名,年龄17~21 岁。两组学生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组教学,线上课程期间两组全部采用一致的线上MOOC教学方法,统一教材。选取的章节占全部章节的80%:绪论、临床血液学检测、血栓与止血检测、体液检测、肾脏病的实验室检测、肝脏病的实验室检测、常用生物化学检测、常用免疫学检测、常见病原体检测。
1.2.1 对照组 2017 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因为疫情采用线上教学。线上教学采取闯关模式进行教学。首先建立班级QQ群,发送MOOC网址,课前网上发布课程公告,学生学习MOOC课程,完成随堂测试,教师查看随堂测试成绩及讨论区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线上答疑总结。
1.2.2 研究组 2018 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为混合教学。①线上教学部分的内容与方法均与对照组一致。②线下课堂运用病例的分析、小组讨论、启发式教学、思维导图等多种方式回顾知识点,做到理论和临床紧密联系,树立科研意识,紧紧以新冠实验室检测为基础,拓展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创新思维和价值观念。线下课程实施的同时穿插线上的考核、讨论、文献的查阅等,增加师生互动,针对难点、重点和学生的兴趣点有的放矢。通过混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教学评价 ①两种教学模式课程学生成绩的对比:本次研究采用难度程度一致的试卷进行考试,评价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掌握情况,总成绩包括:平时的测试、问题回答、实验成绩等占比30%,闭卷考试占比70%。②满意度调查:2018 级课程结束后,统一对2017 级、2018 级级学生采用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按2017 级、2018 级参加的不同教学模式分别分析。教学认可度汇总两个年级的数据,对于线上线下相结合,案例分析教学方式,传统面授课程,问题导向方式,完全线上课程,分别分析。③学生的建议: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学生对于课程整体的意见和建议。
1.4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制图使用GraphPad Prism 8,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学生满意度情况比较 对照组学生对于完全线上教学13.3%非常满意,27.8%满意,58.9%不满意;研究组学生对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29.0%非常满意,47.7%满意,23.3%不满意。两组学生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满意度情况比较 例(%)
2.2 教学方式认可度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认可度: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为37%(认可度最高),完全线上教学为13%;线下的教学模式中,案例分析教学为21%,传统面授教学为15%,问题导向方式教学14%。
2.3 两组学生成绩比较 研究组教学模式的最终教学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00,P<0.01)。见表2。
表2 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比较 例(%)
2.4 学生学习总结和反馈建议 本次课程结束后,邀请学生对于本次课程学习进行了总结和意见反馈:82%的学生建议课堂上基础知识与临床病例讲解比例各占一半;76%的学生建议增加临床检查报告单解读;87%的学生认为MOOC内容整体很基础较容易掌握,对课程学习有帮助;65%的学生会主动学习线上课程并在课前主动完成,且会反复观看,直到完全掌握,没有主动学习的同学在老师线下课程讲授知识点后会再次重新学习。86%的同学认为课堂临床病例讲解较为充分。大部分学生对于实验诊断学的学习建议增加临床工作,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传统的线下教学是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较差,很难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实验诊断学内容繁杂,学生学起来很容易感觉到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新项目的开展,这些在有限的线下课程中很难全面展开教学。对于一些前沿的能够激发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和有价值的知识点,授课老师在传统课程无法展开,这也是传统线下教学的局限性之一。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是各位老师习惯性采用的方式,“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学习缺少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点融会贯通[4]。线上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作为主体参与到课程当中,学生通过各种线上学习的资料、视频和在线课程直播等对于知识点进行:预习—学习—复习的闭环学习过程,对于感兴趣和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进行学习,加深记忆。但线上学习的互动缺少了面对面的温度和效果,学生的惰性会导致线上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而使课程大打折扣[5]。
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更加多元化,要有好的教学方案的设计、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干预学生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6]。实验诊断学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建立临床思维、熟练运用检验结果及综合分析临床病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7]。本研究中研究组采用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开学前发放了实验诊断学课程实施调查问卷,普及了一些新冠病毒抗原和核酸检测简单知识点,引入实验诊断学的课程学习,诱导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问卷的分析情况了解了学生关于课程学习的一些困惑、兴趣、需求以及学习意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教学策略,制定了教学方案。以前期MOOC线上视频教学为基础[8],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平台以案例式问题导入内容,在雨课堂上发送课件、学习资料和实验操作视频,发布线上课程的MOOC视频,提纲挈领地提出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初步掌握知识点。线上学习资源既能满足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习内容和形式。线下课程的补充及老师的串讲使知识点更加立体,突出教学重点,让每个学生充分理解病例分析和报告解读,树立严谨的临床思维,综合运用知识处理临床问题,进而达成学习目标。两者相结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地调整分配知识点的学习,使课程更加具有机动性和灵活性。通过满意度调查分析,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方法更加青睐,研究组的学生成绩也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可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线上资源的及时、有效和新颖较缺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过程创新需求。MOOC等录制好的课程理论性较强,对于知识点的梳理缺乏一些生动性;同时线上学习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很高,如果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不主动学习线上课程,对于调查表没有及时反馈,就会导致混合教学方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线上课程也是这几年刚起步,缺乏优质的学习视频。线上考核机制存在局限性,客观题目的考核只能反映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能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利于评价学生创新发散的思维。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对于教师要求很高,要仔细研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组织实施,制定教学方案。同时还得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案的具体交错时间。
综上所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机地融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线上助力,线下依托,相互联动,补差补缺,可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