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实验”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3-09-22 09:34姜汉军鞠晨曦
河南水产 2023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育人思政

姜汉军, 鞠晨曦, 李 峥*

(信阳农林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高校立德树人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面的育人[1]。 由此,“课程思政”的一词也就衍生出来了。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将立德树人作为评判高校工作的根本标准[2]。这次会议将“课程思政”进一步推进,逐渐成为高校的一种育人方式。 那么,什么是课程思政。 高德毅认为“课程思政”并不属于新增的课程,也不是一项活动,而是需要专业课老师挖掘所教课程的思政元素, 将思课程元素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之中[3]。梁暹认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是教师,高校教师不仅要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4]。 简而言之,高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应该具有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这种教育教学理念将专业课程中的精神营养和文化价值凝练出来[5]。

《鱼类学》是研究鱼类形态学、鱼类分类学以及鱼类生物学的一门学科, 水产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6]。 开展鱼类学实验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当重要[7]。 目前很多高校在开展鱼类学实验教学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高校老师只注重鱼类学专业知识的教授,忽略了这门课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这对培养具有有家国情怀、 创新意识高素质的水产技术人才是极其不利的。 目前没有报道关于鱼类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文章。 因此,本文以“鱼类学实验”为例,深入挖掘提炼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将思政教育与鱼类学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渗入到鱼类学实验课程教学中。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团结协作精神、文化自信心、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鱼类学实验”的教学质量,促进鱼类学实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及实践。

1 “鱼类学实验”教学目标

1.1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对鱼类学实验的学习可以较为系统地掌握水产动物形态分类、组织结构、生理生态、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渔业水域环境及保护、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现代渔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能够运用自然科学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水产领域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能够从多视角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农林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见解。能够运用水产养殖学知识、原理和方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 现代经营管理技术对渔业及相关领域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1.2 课程思政目标

在“鱼类学实验”授课过程中,将爱国主义、安全意识、文化自信心、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道德规范、职业素养、环保意识等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提升其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激活创造活力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主要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2 “鱼类学实验”中的思政元素

针对“鱼类学实验”的课程内容,深入挖掘了每个实验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 案例设置包括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诚信精神、实验安全、生命伦理等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和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具体案例设计和课程思政元素如下。

2.1 安全意识,安全教育

近些年,随着本科生的入学率增多,高校实验室也逐渐增加,实验室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安全事故的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安全意识差,缺乏实验室安全文化[8]。 因此,高校开展的任何实验课程都应该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理念和“红线”意识,确保学生的“安全第一”。在开展鱼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讲解解剖器械的规范使用,例如解剖刀的组装及其使用要点。同时结合本专业实验室发生的用水用电安全事故案例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理念。

2.2 大局意识、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在教授鱼类学实验一鱼类的外形观察与测量时融入大局意识、互帮互助和团队协作精神。实验以3-4人小组为单位,通过不同学生测量、计数据和数据整理分析的分工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2.3 环保意识、社会责任:保护鱼类,保护大自然

将保护鱼类, 保护大自然的社会责任感融入软骨鱼纲与鲟形目、鲱形目、鲑形目、鳗鲡目鱼类标本观察的实验里。 讲解鲥鱼标本的形态特征时,教师引入长江鲥鱼已经“功能性”灭绝,资源已成濒危状态,呼吁学生保护鱼类, 意识到水域环境污染对鱼类多样性的破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勇于担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2.4 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心、创新精神

将家国情怀、 文化自信心思政元素融入到鲤形目鱼类标本观察,讲解青、草、鲢、鳙鱼类标本时,强调它们属于我国特有的四大家鱼, 进一步探讨中国四大家鱼全人工繁殖之父钟麟教授的成功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水产养殖在世界上的地位, 科研成果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文化自信心。

2.5 人文关怀,生命伦理

开展鱼类学实验需要解剖很多实验鱼, 因此可以将人文关怀, 生命伦理融入到对实验鱼的处理方式中。 结合每年的4月24日“世界实验动物日”,要求学生采用麻醉剂让实验鱼安乐死亡, 禁止学生采样残忍的屠杀方法。 提高学生对实验动物的人文关怀,树立正确的生命伦理观念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2.6 实事求是,诚信精神

将实事求是和诚信精神融入到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结果分析。 同时向学生报告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些学术造假、数据捏造、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的行为。 教育学生必须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 严禁捏造、篡改实验数据。 培养学生的科研诚信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坚守科研底线。

3 鱼类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需要一定的教育规律和方法, 教师的教学法方法和考核方案都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专业课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思政素材、创新教学方法,才能逐步提升专业课的思政教育。 因此,专业课思政教育的实践可分为以下两点。

3.1 提升教师思政理论素养

教师作为开展课程思政的直接落实者, 如果自身对“课程思政”的内容认识不明确,专业课和思政内容结合较少其两者融入的生硬会很难落实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 教师既要夯实专业课理论知识,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 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素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首先高校可以邀请具有高水平思政教育方面的专家对任课老师进行系统的课程思政育人专题培训, 确保正确的育人方向,帮助任课老师深入认识理解“课程思政”内容。 其次充分利用好教研室,通过座谈会、思政教育竞赛等使任课老师之间相互讨论、学习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最后,加强对课程思政内容的学习,及时更新教学大纲、教材中的育人元素,积极投身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升自身学识水平,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有效结合。

3.2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鱼类学实验专业课的有机融合,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后的考核评价包括三部分:期末实操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与考勤,其中期末实操考试占比50%、实验报告占比30%和课堂表现与考勤占比20%。在考核过程中,我们将蕴含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课程考核中。将学生的实验课实操表现、 课堂纪律和课后打扫卫生作为思政元素考核指标。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率、课堂纪律、课后打扫卫生情况和实验耗材的使用情况体现了学生的热爱学习的态度、环保意识和个人修养。通过该环节的思政考核,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热爱学习的精神。学生的实习报告环节,在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的同时,考核学生诚信科研、表达沟通能力等思政元素的体现。 期末实操考试思政元素主要考核学生团队合作、热爱集体和安全意识。

4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与反思

为了解鱼类学实验课程思政的学生反馈情况,我们针对该学期完成鱼类学实验大二的学生进行了调研,共收集154份腾讯在线问卷,该问卷根据思政教学目标共设置14个评价项(表1),评价表中学生反馈选项分为赞成、一般、不赞成。 调查结果显示有 72.7%的同学认为鱼类学实验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采取了多种“思政”教学方式中, 29.9%同学选择专题报告式、13.5%同学选择讲授式、40.9%同学选择混合式、15.7%同学选择讨论式,大部分同学赞同混合和专题报告这两种教学方式。对整个鱼类学实验课程引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59.7% 同学选择“非常好”选项、31.8%选择“非常好”选项、7.8%选择“一般”选项,仅有1位同学选择“不满意”选项,说明同学们对鱼类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满意度很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情况调查表中每一项思政教育也得到了同学们肯定,80%以上的同学们一致认为教师在实验课中有效地融入了相关思政元素。

表1 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情况调查表

鱼类学实验课程思政的开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专任教师备课压力大,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有效的融入到实验课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功底和多元的教学方法。如何不生硬地引入思政元素,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思政元素需要教师认真备课、 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

5 结语

中央16 号文件提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9]。由此可见,高校的所有课程都可以将传授专业知识和育人有机体融合。与理论课不同,开展实验课更加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手段。 如何更有效的挖掘实验课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融入到专业知识需要教师不断探究。本文以鱼类学实验课程教学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了实验课里蕴含的思政元素, 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鱼类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期待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培养全能的水产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专业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