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类型教育属性是职普融通的动力与根本依据。职普融通有着横向、纵向和系统融通三个维度的内涵,基于此,从类型教育视角出发对职普融通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横向上存在“职普不等值”的观念偏差、“单一且单向”的畸形融通以及课程等硬件资源的浅层融通困境;在纵向上存在以升学渠道为载体的融通不畅和缺乏其他学段的融通挑战;系统融通上存在整体性失位、协同性失调和开放性失态的桎梏。亟需做出“职普等值”的理念融通、“多元且单向”的科学融通和深化以课程为纽带的横向融通的选择;实施以打通升学渠道为载体的纵向融通和搭建全学段人才培养“立交桥”的行动;系统融通需坚持整体性原则、把握协同性原则和秉承开放性原则。
关键词:类型教育;职普融通;理性逻辑;难点;进路选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9-0054-06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适应不同潜力学生学习兴趣与需要。职普融通的设计与实施恰恰能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开宗明义,强調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不同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由此得以确认。
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类型教育概念提出以来,关于职普融通的探讨愈来愈多。然而,学界对职普融通的研究大多聚焦于高中阶段,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职普融通关注较少,且并未从类型教育的视角对职普融通进行审视,未涉及类型教育与职普融通的内在逻辑关系。事实上,职普融通是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和普通教育体系的沟通与融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化、协调发展的教育系统。类型教育特征是职普融通的动力所在,从类型教育视角审视职普融通的制度运行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背景下,探讨职普融通的内涵及职普融通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逻辑耦合,对于理顺职普融通在横向、纵向和系统融通三方面存在的难点进而提出进路选择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善教育内部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一、类型教育视角下职普融通的内涵
如若探讨类型教育属性下职普融通的内涵,首先应明确类型教育的概念和特征。《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属性特征,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乎“类型”,而不在乎“层次”。目前,学界关乎职业教育类型化涵义的论述不乏真知灼见,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其一是教育体系论。该观点认为职业教育理应建立一种内在的教育逻辑体系[1],让职业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而不再停留于“断头教育”阶段。其二是课程类型论。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教育类型的本质内涵是课程类型,不同的课程类型体现教育类型质的规定性[2]。其三是培养目标论。代表性的学者有姜大源等,认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关键在于其独特的培养目标[3]。其四是其他内涵论,如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知识生产逻辑,具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生产背景[4]。以上观点明晰了类型教育属性的涵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是一种类型教育,二者应明确自身类型属性定位,找到合乎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方向。类型教育属性的提出也成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通发展的动力,为其融合发展扫清了一系列障碍。
职普融通,顾名思义就是职业教育体系和普通教育体系的沟通与融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化、协调发展的教育系统,充分发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功能,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多样化的兴趣与需求。职普融通的对立面是“双轨制”“二元制”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彼此独立运行,是两个严格分离割裂的教育体系。以往研究涉及职普融通在纵横两个维度上的内涵,忽视了职普融通在系统融通层面的含义。因此,笔者将职普融通赋予横向、纵向和系统三个维度的内涵:横向是指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二者之间相互沟通整合;纵向即各级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贯通;系统融通即职普融通不仅局限于横向上教育机构和纵向上各级教育之间的沟通和整合,而是要从系统观的角度看待职普融通,将职普融通视为一个整体化的系统,普教与职教是系统中的要素,二者构成的职普融通系统能够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用,进而发挥二者原本不具备的更大效用。
二、类型教育视角下职普融通的逻辑耦合
(一)宏观层面:国家政策逻辑
从宏观层面上看,类型教育视角下的职普融通符合国家政策的现实导向。其一,职普融通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维度。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虽为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教育理念与目标不尽一致,但它们作为发展教育的两个重要通道,坚持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横向贯通和纵向融通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职普融通日益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重视,成为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其二,国家政策推行职普融通的动力之一在于顺应当前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当前,科技进步、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倒逼我国教育系统尝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和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而培育新技术所需要的新型类型化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中观层面:类型属性逻辑
从中观层面上看,职普融通的理性逻辑在于类型教育属性和特征,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类型属性和特征是职普融通的动力和逻辑基础[5]。第一,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确认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地位,推进职普融通的实施。我国多年推行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经验表明,在职业教育类型地位没得到确认、社会理念和认知观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职普融通的“双向通”只能演变成“单向通”。因此,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确认对于摆正职业教育的定位、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职普融通的支持度,成为职普融通的动力所在和根本依据。第二,类型属性下职普融通是对类型化人才培养规律的遵循。在类型教育未提出之前,职业教育在职普融通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而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提出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在职普融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纠正职普融通人才培养上的偏差,将人才培养定位于类型化人才。通过各个学段和时期的职普融通让学生明晰职普各自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尤其是职业教育在当今社会产业结构转型期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展现的专业性和连贯性。
(三)微观层面:学生成长逻辑
从微观层面上看,类型教育视角下职普融通符合学生内在生长的理性逻辑,职普融通可以为当前分轨教育体系里面的学生个体提供更广阔的受教育平台和成长路径,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遵循学生成长的本质规律,体现了教育价值的本真回歸与教育公平[6]。如前所述,职普融通在纵向上是各个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通,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和后义务教育阶段都采取了一些打通升学渠道进而加强纵向融通的对策措施,譬如在中等教育阶段,探索资格证书、学分互转机制和职教高考制度改革,高等教育阶段健全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等[7],打破学历天花板,让有升学愿望和升学潜力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为学生拓宽立体化人才培养渠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类型教育视角下职普融通的难点剖析
(一)横向融通的难点
1.“职普不等值”的观念偏差
职普融通在横向融通上的难点首先是“职普不等值”的社会认知观念偏差,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让职普融通的实施面临着重重困难。当前,社会对于职普的认知普遍流行着此种观点:职普不等值,即普通教育在各个方面都优于职业教育,这种社会观念是传统文化留下的深刻烙印。推进职普融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困境就是,在社会认知观念中,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不处在一个水平线上,其地位无法等值。尽管在国家政策的现实导向和对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大力倡导下,社会观念对职业教育的地位认知有所提升,但却尚未达到职普等值的高度。
2.“单一且单向”的畸形融通
一方面,融通形式单一。就我国高中阶段的职普融通而言,综合高中、校内和校际融通有一定程度的开展,有些地区还处于试点阶段,整体规模不大,而且校内融通的形式主要是开设职业技术类课程或职业体验日活动。在高考和升学导向为主的高中阶段,这种形式的融通课程或活动极易遭到学生的忽视,最终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是职普横向融通存在职业院校向普通院校的单向倾斜,出现职业院校普通化的现象。从学籍互换的试点经验来看,由于传统观念的桎梏,导致在最终确定学籍时从职业院校转入普通院校的学生较多,而普通院校转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可谓是寥寥无几,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普融通”,而是“职”向“普”单向度的融通状态。这种畸形的融通状态阻碍了职普融通的深层次发展,迫切需要通过类型教育地位的确认、职普融通政策的顶层设计和转变社会观念改变这种扭曲的状态,正视职普关系,促进二者的协调融合发展。
3.硬件资源的浅层融通
课程是职普融通在横向融通上的重要载体,没有课程沟通,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普融通[8]。但过去的职普融通仅强调课程、师资和实训基地等硬件资源上的融通。虽然这种硬件资源上的融通某些程度上为普通学校学生提供了体验职业教育的机会,但是却很难帮助学生建立对职业教育的整体印象,也难以突破职普横向融通中所遭遇的瓶颈,因为硬件资源融通是最浅层次和表面的融通。就连云港职普融通试点改革的情况而言,虽然其课程设置等资源开始整合互通,但没有领悟职普横向上课程融通的内在逻辑,仅是将二者知识进行拼凑,没有从“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的逻辑上将其深层次融合[9]。课程、师资和实训基地等硬件上的浅层融通也成为横亘在职普横向融通中的巨大鸿沟,虽有师资互派互选、建设并开放实训基地等政策规定,但在实施中却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教师和实训基地缺乏经费难以建设等困境。
(二)纵向融通的挑战
1.以升学渠道为载体的融通不畅
目前,职普在纵向融通上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升学渠道不通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升学渠道受限,主要是指深造学习的渠道少,而且有着严格的招生比例限制。例如,从中职升入普通本科、从高职升入学术性学位研究生的渠道少,对于想升学深造的学生来说可谓是“僧多粥少”,难以均衡。其二,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不健全,缺乏人才培养的连续性,造成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层次无法得到更高的提升,难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亟待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自身规律和类型属性特点的学位体系,以此打通升学渠道,促进职普教育系统纵向融通发展。
2.缺乏其他教育学段的纵向融通
当前,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纵向融通主要体现在高中阶段升学到职业专科院校或普通本科院校中,缺乏义务教育阶段和更高层次教育阶段的融通。如若在义务教育的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将职普融通的理念渗透到课程和教学中,就可以为高中阶段的职普融通奠定良好的理念和制度层面的基础,而现实情况却是缺失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职普融通,忽视小学和初中阶段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启蒙,必然会给高中阶段的职普融通带来压力。因为家长和学生长期处在职普不等值的社会认知场域中,缺少之前学段的融通基础,在高中阶段进行职普融通必然收效甚微。而高等教育阶段的职普纵向融通也局限于专科和本科之间,层次较低,缺乏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层面的融通,这对职业教育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极为不利[10]。
(三)系统融通的桎梏
1.整体性失位:缺乏政策整体统筹
魏宏森在其《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中将系统整体性定义为:一个由多个元素组成的具有某种新的功能的有机整体[11]。从整体性角度审视我国职普融通的发展,发现政府在宏观顶层设计层面的把控力度还不够,还未达到整体统筹的理想境地,职普融通尚未实现整体布局、系统规划,缺乏制度的统筹设计和保障。虽然我国对职普融通的探索已经开展,不乏对职普融通的政策引导,但纵览我国一系列关于职普融通的政策文件,发现缺乏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进行宏观层面的整体规划和强有力的推进策略,只有分解式的政策建议。例如,职教高考制度改革、建立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和探索建立综合高中等彼此缺乏紧密关联的政策。由于缺乏整体性的政策指导,其底层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从而造成横向上和纵向上的融通困境,导致职普在系统融通上面临整体性失位的难题。
2.协同性失调:职普尚未协同并进
系统协同性是指系统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配合的,没有要素之间的合作,也就没有系统统一体的存在,这体现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系统内部要素之间集体性、合作性的规律[12]。目前,我国的职普融通还存在协同性失调的问题,即职普教育系統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之间尚未做到协同并进。从教育系统内部来审视,职普规模影响不同类型人才的数量,职普质量与结构决定类型化人才规格,它们都是衡量职普教育协调发展程度的基本观测点[13]。就职普规模而言,虽然我国政策规定“职普大体相当”,但在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劳动力规格要求愈发高的时代,职普规模是否保持“大体相当”还有待严格考证。目前,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招生数和规模呈现增长趋势,而职业教育学校的招生数和规模却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职普规模协调性上还有待改善。就职普结构和质量而言,学者的实证研究发现,在整体上呈现出普通教育的结构和质量发展更优于职业教育,职普教育的结构和质量发展尚不协调。因此,职普各要素协同并进是系统融通不能忽略的重心。
3.开放性失态:与经济和产业脱节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是复杂的社会适应系统,也位于开放的系统之中,两种教育具有明显的跨界特征,与区域社会和经济产业结构存在密切关联,职普融通不仅要适应教育系统内部的需求,还要适应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而目前职普融通所遇到的难题之一便是如何解决滞后于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常态化的、快节奏的,而当职普教育系统并未开放自身、展现出跨界教育特性、及时关注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转型时,就会造成职普融通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面跟不上经济和产业对劳动者需求的变化,从而逐渐与区域社会和整个经济产业结构脱节,造成职普在系统融通上陷入开放性失态的艰难境地。
四、类型教育视角下职普融通的进路选择
(一)横向融通的选择
1.“职普等值”的理念融通
类型教育的提出成为职普融通的动力和根本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赋予“职普等值”理念的合法性,有助于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偏差,推进理念融通进而促进职普横向融通。但转变社会观念偏差、实现“职普等值”理念层面上的融通并不是仅靠喊喊口号就能实现的,必须在底层各行为主体实践中推行。第一,发挥政府在引领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性认知方面的主导作用。政府对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认,有助于刷新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形象认知,扭转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固有偏见。第二,学校作为职普融通的主要践行者,要摆正自己的站位,摒弃将职普融通功利化和肤浅化的思想和做法,加强职普之间沟通合作,树立正确的人才成长观,挖掘学生的潜力,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
2.“多元且双向”的科学融通
职普融通要加强不同类型办学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贯通,积极探索除综合高中、校内和校际融通之外的多种融通形式,在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中开设长效的职业认知体验活动,编制职业认知教材,共享优质课程和师资等,构建职普横向融通多元化且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除形式多元化外,职普融通也需要做到办学主体之间的双向融通,而非以往的单向融通。要打破职普单向融通的桎梏,关键在于在政策层面畅通学籍流动渠道,加大力度保障实施学分互认,让普通教育系统和职业教育系统中的学生转学实现学分转换与课程衔接贯通,为学生在职普之间的双向流动破除阻碍[14]。
3.深化以课程为纽带的横向融通
课程是职普融通的载体,更是横向融通的纽带,没有课程的融合沟通,就不可能真正实现职普融通。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相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教育,有着各自的办学逻辑体系,普通教育课程强调的是学术逻辑和学科知识体系,而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职业逻辑和技能培育。实现职普融通需要架构的桥梁是职普融通的课程体系,可以通过打造职普融通的专门课程和职普相互渗透融合的方式实现,而这都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上的顶层设计。其一,尝试开发职普融通的专门课程和教材,可以是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让其既适合普通教育系统的学生又适合职业教育系统的学生,有效解决目前职普融通融合程度浅的问题[15]。其二,出台政策鼓励地方探索建立职普课程彼此渗透的学习平台和机制、职普融通的学分互认机制等。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开设有关职业技能、劳动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对技能学习形成初步认知;中等教育阶段中在普通教育系统可以增加职业类课程设置,在职业教育系统增添通识教育和文化课程,提升学生科学、人文素养;高等教育阶段职普课程渗透的方式应更加灵活,可以进行校内融合与校际合作,在各自高校分别开设有关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课程,实现资源共享等。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课程的学分认证机制,明确相关课程的学分相互认可和相互协调,并将其作为招生和毕业评定的参考。
(二)纵向融通的行动
1.打通以升学渠道为载体的纵向融通
职普在纵向上融通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打通职业教育的升学渠道,完善职教高考制度,这是纵向融通的重要载体。在后义务教育阶段,探索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分互认机制,积极拓宽职业教育系统学生的升学路径。完善职教高考制度,让职教学生可以通过考试流通到普通高校,确保职教学生和普教学生的升学渠道和机会对等。二是完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建设。打破学历天花板,让有升学愿望和升学潜力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进入更高层次的教育阶段,大力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并且设立与之相对应的学位,改变以往职业教育学历“断头”的情况,搭建好专科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衔接桥梁。对于高端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还可以构建职业教育研究生层次的专业学位制度,加大专业型、应用型硕士和博士的培养力度。
2.搭建全学段人才培养“立交桥”
仅靠打通升学渠道来促进职普纵向融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杯水车薪,理想的状态应是走向全学段融通,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融通的学段不应像以往一样只局限于高中阶段,更应该扩展至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小学阶段通过职业体验和劳动实践来体现职普渗透融通;初中阶段在此前的基础上可进行课程融通,开发专门体现职普融通的课程和教材,适应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高等教育阶段的职普融通可体现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进行实践育人,让学生感受劳动情境、体会职业魅力。
(三)系统融通的突破
1.坚持整体性原则:亟需政策系统规划
从系统整体性的角度去审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系统的融合发展,发现需要一种整体宏观行为的统筹,即需要政府政策的整体统筹和系统规划。国家要在政策层面上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就必须一以贯之地从政策、理论到实践倡导职普等值并实施职普融通,同时把握促进职普融通政策的内在逻辑关联,形成系统融通的合力。例如,从对职普融通进行教育经费投入、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建设、国家资格框架体系、职教高考制度、职普融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不仅呈现明晰的方案,而且要体现其作为促进职普融通发展政策的内在关联,形成政策群系统合力,实现政策群系统整体的效果大于单一政策功能之和。
2.把握协同性原则:促进职普协同并进
职普在系统融通上要把握协同性原则,注重二者在规模、结构和质量方面的协同并进。规模上的协调是职普教育协调融通发展的基础内涵,如果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规模上就出现严重失调,那意味着职普融通发展只是基于一方的融通发展,而不是双向的融通。职普融通在规模上要遵循职普规模大体相当,规定职普学校的招生数和大致规模,协调职普规模比,让职普规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满足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结构上的协同发展是职普融通的支撑性内核,要让职普比保持合理的阈值,实施科学合理的职普分流制度,优化职普结构;职普质量的协同发展是职普融通追求的目标,职普高质量的协同发展要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严守人才培养的关口,职业教育要坚守自身类型定位,明确自身院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办学模式等方面的优势,不必趋同于普通教育。职普融通要求职普人才培养要多样化且富有特色,从而构建符合各自办学逻辑和规律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3.秉承开放性原则:开放融合区域社会
职普融通发展用系统论的开放性原理来阐释,便是要秉承开放性原则、与周围其他系统进行联动、开放融合区域社会并且积极适应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发展,以此维持自身生命力[16]。职普在系统融通上要求做到明确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动向与趋势,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基地实训等方面都开放融合,与区域中的优秀企业和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便于职普在融通中有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满足经济发展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整,从而与外部系统进行衔接与融合,以此突破系统融通所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葛道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19-23.
[2]杨金土.课程类型是教育类型的本质内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14-15.
[3]姜大源.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34.
[4]刘洪宇.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8(21):10.
[5]李政.职业教育类型属性下的普职融通:特点、使命与行动[J].职教通讯,2020(9):21-25.
[6][8]李欣泽,匡瑛.“双通制”背景下高中阶段职普横向融通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3):12-18.
[7]李玉静,岳金凤.推进职普融通:内涵逻辑、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33):19-25.
[9]陈路萍,樊继宽,徐春妹.连云港市“普职融通”改革试点的问题反思与对策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9(30):68-72.
[10]丁关东,问清泓.从“分流”走向“融通”:职普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2(19):48-54.
[11][16]魏宏森,曾國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137.
[12]贝塔朗菲.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林康义,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192-193.
[13]匡瑛,李欣泽.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高中阶段职普融通的三大主流模式[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62-70.
[14]王会霞.当前我国综合高中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建设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9(21):22-25.
[15]肖凤翔,贾旻.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的职普融通研究[J].职教论坛,2015(1):31-36.
(责任编辑:杨在良)
Logical Coupling, Difficulties and Route Selection of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ype Education
LIAO Si-mi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China)
Abstract: Type education attributes are the motivation and fundamental path of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has three dimensions: horizontal, vertical and system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se three dimension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ype education, and find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has the concept deviation of "unequal common vocational integration", the "single and one-way" mal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the shallow integration dilemma of hardware resources such as curriculum. In the vertical aspect, there are the challenges of poor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channel of study and the lack of integration of other courses. In the system integration, there are the shackles of holistic disalignment, coordinated disalignment and open misalignment in the horizonal aspec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choice of the concept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equivalence", the scientific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and unidirectional" and the horizontal integration of deepening the curriculum. Vertically to open up the channel of education as the carrier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build the whole school se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overpass" action. System integra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integrity, grasp the principle of coordination and uphold the principle of openness.
Key words: type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rational logic; difficulty; route selection
作者简介:廖思敏(1999—),女,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部门联合基金项目“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3JJ6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