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双双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词典中将城市景观界定为城市的总体景象。本文提及的城市景观是指人类聚居环境中创造的美好景观,是人工打造与自然景象相结合的场景。
城市景观矗立在人们生活的主要栖息地中,具体的场景感受最直接影响和体现着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和社会意识。因此,城市景观应注重城市地区中人文景观的发掘与利用,使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与本土人文资源得到最优的展现。本文以康巴什地区城市景观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城市景观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景观在城市中的作用。
文化符号无论从物质文化现象,还是非物质文化现象来看都是实际且持续存在的,不是人为即兴创造的。所以,文化符号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和内涵的标识,它的形成基于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语言文化等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提炼,受到来自地域、地形、气候因素的影响以及历史更迭发展和人类活动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而且能够紧跟时代产生相应的变化,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特色文化体现,是地域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展现城市鲜明特征的印记。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生产、传播、消费是一个社会过程。音乐的创作、传播都是在社会语境中产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总体来说,音乐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在城市文化体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音乐文化符号作为一个媒介,将康巴什音乐文化历史内涵以及意义解释传播给人们,让市民们了解当地音乐文化,渗透文化气息,同时也是城市音乐历史文脉的展现。
城市景观设计对音乐文化符号的价值,主要可以从两方面体现。
一方面以音乐文化为基点,疏通城市景观与音乐文化符号之间的关联,挖掘各自的独特内涵;另一方面是以市民为主体,以城市的发展为出发点,城市景观中音乐文化符号的实际应用以市民的审美、社会需求为目标,而且之间相互扶持相关联系,共同传播音乐文化、展现城市景观亮点。城市景观空间中的音乐文化符号的应用特性可凝练为:
(1)指向性:音乐文化符号的表现形式琳琅满目,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反映音乐文化的内涵及形象。是地域文化特征的具体化体现,也是城市景观特色的向标,能够具象的表达城市音乐文化。
(2)交融性:城市景观是呈现城市文化的载体,音乐文化符号的作为一个很好的媒介传播城市音乐文化,让市民在城市景观中收获美感和幸福感。音乐文化符号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展现城市风貌和特色,吸引人们体验忙碌生活之外的居住归属感。
(3)记载性:城市景观作为传播音乐文化的物质符号,承载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元素在城市景观中的展现形式,城市景观中的音乐文化符号可突出城市的地域性、时代性和文化性,也能从其他角度映射出市民的审美趋向和价值趋向。
康巴什区,蒙古语意为“卓越的老师”,是鄂尔多斯市的中心城区。2004年鄂尔多斯政府开始建设康巴什这个新的城区,2016 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康巴什是全国首个以城市景观命名的4A级旅游景区,区内建有主题广场、主题公园、景观湖、旅游区、文化建筑23 处有余。城中景观好似一座草原上的“鲁尔城”,以一楼一特色、一街一景观为设计主题,彰显康巴什区多元文化融合的魅力。
康巴什区城市景观中最夺目的是位于康巴什区景观中轴线中央的成吉思汗广场。历史上伟大的成吉思汗与鄂尔多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广场上有四组气势磅礴的青铜雕塑,人物栩栩如生,左侧两个群雕讲述着:一代天骄,生于草原,历经磨难,奋起横扫漠北,创造蒙古文明的雄才壮举。右侧两个群雕展示着:名扬天下、骁勇善战、翱翔万里、百战百胜的功勋和草原母亲。雕塑再现了成吉思汗的军功伟业,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成吉思汗广场经常吸引大量游客们游览参观,领略康巴什城市景观的风采。
康镇文化景区于2017 年9 月建成投入运营,入口处的“丝路西行”骆驼商队石雕,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当年浩浩荡荡的丝绸之路骆驼商队,悦耳的驼铃响起。康镇取康巴什地名中的“康”字,寓意健康、安康、幸福。正门的门楼复原了历史上城门的造型,融合了蒙汉文化,城楼上部采用单檐歇山顶样式,内部彩绘雕梁,妙不可言。两侧是穹顶式的蒙古亭,体现了蒙汉文化的友好融合。康镇不仅拥有各式各样的蒙古族建筑,更以开放的胸怀融合了全国乃至世界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穿行于康城的大街小巷,天地间的和谐亲切之感愈发明显,往前是不羁豪放的北方,往后是温婉的江南水乡。
随着康巴什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康镇吸引了众多游客,根据原著《爸爸去哪儿》改编的《爸爸想办法》也在这里取景,在这里度过的两天里,明星一家人抛绣球,品尝鄂尔多斯传统美食,逛了互市街和大广场,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拍照。假期期间,绣楼、互市街、县衙等都有相关活动和表演。此外还有大型国际马术嘉年华表演《永远的成吉思汗》,来自中蒙两国的艺术家再现了成吉思汗的辉煌时代。
康巴什是有个性的城市,一楼一特色的城市景观别具一格,为城市增添色彩。在康巴什区景观的中轴线两侧看到古铜色的鄂尔多斯博物院,建筑好似一块巨大的饱经风雨的磐石,建筑外观呈古铜色是源于鄂尔多斯青铜器时代的古代草原文化遗存,也是鄂尔多斯地区朱开沟文化的展现,象征着鄂尔多斯丰厚的文化积淀,寓意着鄂尔多斯古老沧桑和生机勃勃的草原文明。
紧邻旁边是鄂尔多斯图书馆,其造型似三本书:《蒙古秘史》 《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体现了康巴什区浓厚的书香文化特色,展现了鄂尔多斯文化的历史悠远。
康巴什区作为鄂尔多斯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康巴什的音乐文化亦源于鄂尔多斯音乐文化。鄂尔多斯地区存有1000 多处历史文化遗迹,其中萨拉乌苏文化、朱开沟文化、秦直道等12 处文化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有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漫瀚调、古如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都展现着鄂尔多斯灿烂的历史文化。
鄂尔多斯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据已发现的文物和有关记载,在春秋战国、西夏和元代的鄂尔多斯地区曾发现过胡茄、琵琶、牛皮大鼓等乐器。有史书记载:“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族群众常常集聚在一起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吹胡茄、弹琵琶。”
鄂尔多斯民歌作为鄂尔多斯传统文化中显著的音乐符号,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艺术特色,其音乐形象清晰、突出、鲜明、富有个性;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辽阔自然。正因如此,鄂尔多斯的民歌极具诗情画意,听后感人至深,回味无穷。
草原情广场的主题是“草原之歌”,展现了康巴什区保留的蒙元文化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自然风光、浓厚的人文风情和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广场上的雕塑还原了鄂尔多斯草原上奶茶飘飘、以酒迎宾、勒勒车等景象,成为一幅色彩斑斓的草原风情画卷。相传,远远的飘来奶茶香就会传来悠扬的蒙古族长调歌曲。鄂尔多斯的蒙古族牧羊人在草地上放牧,自在地歌唱,形成节奏自由、气息悠长、音调平稳的长调民歌,蒙古语称为“乌日汀道”。可以说,鄂尔多斯的长调民歌是流淌在蒙古族人民血液中的音乐。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这悠扬的歌声,就会让人体会蒙古族特有的魅力与活力,顿时将人带到广阔的草原,天、地、人完美地融为一体,甚是和谐。
蓝天、绿草、白云,无论你何时到这片草地,热情好客的鄂尔多斯人民总是以最隆重的敬酒礼仪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鄂尔多斯经典民歌《金杯银杯》祝酒歌: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扒肉,今天喝个够;朋友朋友请你尝尝,这酒醇正,这酒绵厚……这一刻,仿佛从草原情广场步行到辽阔的鄂尔多斯大草原。悠扬的牧歌、蓝色的哈达、纯美的酒、草原的歌声,宛如天籁之音,让初到鄂尔多斯的人们陶醉其中。
漫瀚调,源于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是鄂尔多斯高原蒙汉民族音乐交流融合的结晶。明清时期以来,蒙汉民族在这里一起生活劳动、和睦相处,劳作之余或婚嫁节庆常常聚在一起吹拉弹唱,漫瀚调巧妙地吸收了陕北信天游、晋西北山曲和爬山调的汉语歌词进行演唱,寄托和交流心中的情感。漫瀚调的“漫瀚”二字是蒙古语“芒赫”的音译,意为“沙丘、沙梁、沙漠”,康巴什地区外围是库布奇和毛乌素沙漠,是一座沙漠中崛起的绿城。漫瀚调叫作“山曲”,它和信天游、二人台、爬山调一样,都是蒙陕晋地区的民歌曲调。如经典作品《天下黄河》“你知道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几十几道弯弯里有几十几条船……”黄河与漫瀚调密不可分,只有看到黄河水,才能真切地感受每一曲漫瀚调的内涵与魅力。康巴什作为黄河流域径流地区,在各类惠民演出、节日活动经常传唱着漫瀚调,同时康巴什的文艺工作者们积极开展田野调查,学习和研究漫瀚调,挖掘漫瀚调中融合的民族音乐元素。
在康巴什的城市景观中,鄂尔多斯婚庆文化园是集是鄂尔多斯民间歌舞、祝颂、习俗、服饰、饮食文化于一体文化景观。鄂尔多斯婚庆文化园是以展示“鄂尔多斯婚礼”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式城市景观,以鄂尔多斯婚礼文化为主线,是对鄂尔多斯婚礼的诠释,也是对蒙古族传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深入挖掘。园内有依据鄂尔多斯婚礼仪式程序的十三座雕塑,如喜迎宾客,这一天是蒙古族人家迎来的吉祥日子,举办婚礼,准备传统的茶饭,迎接尊贵的宾客。再如婚礼大典,在民歌联唱、民乐联奏的氛围中,大家欢歌载舞。这些仪式无不体现着蒙古族传统的民俗礼仪,承载着草原游牧生活的浓郁气息。
鄂尔多斯婚礼中婚礼宴歌的内容、主题、节奏、旋律等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在婚礼仪式上,演奏宴歌的乐手们依照习俗,演奏鄂尔多斯婚礼仪式中的经典曲目,如《亲王的衙门》 《巴彦杭盖》等。演奏所使用的乐器有三弦、笛子、扬琴及高音四胡,被称为鄂尔多斯“四大件”;笛子作为“四大件”中的定弦乐器在整个宴歌中持续奏响,鄂尔多斯婚礼多使用高音四胡演奏,它的音域更加适合宴歌,乐手精湛的技艺将欢腾愉悦的氛围体现得淋漓尽致。
鄂尔多斯的音乐文化发展以来,本地区著名作曲家们创作了集聚当地音乐风格的歌曲,如《心中升起不落的太阳》《沙柳情》 《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情》等等。
随着音乐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康巴什的音乐新势力涌现出来,创作了《为康巴什写诗》 《幸福康巴什》 《康巴什遇见》 《蒙之KEY》(康巴什形象宣传曲)等等。在乌兰木伦湖区播放着这些歌曲,音乐喷泉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绚丽多彩,音乐、灯光、水的有机融合,带来欢乐与多彩之余的美丽画卷。“乌兰木伦是你奔放的激情…吉祥的哈达是你崇高的敬意…康巴什沙漠绿洲传奇…与你拥抱幸福在身边围绕”,歌曲深情地表达了人们在幸福之城康巴什的幸福生活,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鄂尔多斯素有“歌舞之乡”之称,康巴什区的文化艺术活动形式多样,鄂尔多斯文化艺术中心和鄂尔多斯大剧院近年来承办了大量文化艺术活动,吸引市民和游客们感受康巴什城市景观的魅力,理解鄂尔多斯音乐文化的内涵。康巴区文化艺术工作者们不断演绎、创作文艺精品,在乌兰牧骑这面旗帜引领下,创作表演了一大批符合新时代主题、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同时,展现康巴什区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围绕时代主题举办演出和晚会;2022 年在康巴什乌兰木伦湖区举办了“喜迎党的二十大唱响瑰丽康巴什” ——“哈达湾”里启新程专场演出现场。同时为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承办“唱响黄河几字湾”主题系列活动,通过舞蹈、歌曲、笛子、古筝独奏等多种表演形式,为百姓呈现了一场场黄河文化盛宴。
2022 年12 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赴上海举办非遗主题专场演出《魅力非遗——“乐·舞”鄂尔多斯》,这场非遗项目的首演为观众带来了鄂尔多斯民歌、蒙古族长调民歌、马头琴、呼麦、潮尔道、四胡、乌力格尔等蒙古族传统音乐非遗音乐项目。节目中再现了经典曲目《伊金桑》 《枣树梁》 《山顶上》等鄂尔多斯民歌,让观众感受着鄂尔多斯传统歌舞文化的独特魅力,享受到原生态艺术的天然之美。每个节目表演结束时,观众都报以热烈掌声,虽然听不懂蒙语,但艺术是相通的,大家切实感受到了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鄂尔多斯市在上海还先后举办了鄂尔多斯非遗皮雕作品展,进一步加强了两地文化联系,增进了文化的交流往来。为保护和传承鄂尔多斯音乐文化、进一步推进文化交流合作、继续谱写文化合作共赢新篇章。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是科技和机械协同并进的时代。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逐渐取代着传统的手工行业,使得许多生活场景失去了曾经传统的记忆和味道,城市景观也积极加入现代潮流色彩。因此,在塑造康巴什音乐人文景观的过程中,景观与人之间的亲切感、共鸣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康巴什区大部分地区的音乐文化景观整体氛围良好,景观塑造理念源于传统音乐文化,以流传甚广的民间古典故事、传统民间音乐等元素进行呈现和塑造,游客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到和体验到它,还可以极大地激发游客的兴趣,拉近人与音乐、与文化、与城市的距离,提高城市文化景观品质。
民族形象是更为广泛的文化符号的集合,民族形象当然就是各民族多种文化符号的表现形式。比如蒙古族,草原、民歌、民族舞蹈、游牧等就是蒙古族民族形象。
首先,音乐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创新注重民族性。第一,从各方面重点保护活态传承人,做到社会全面认可,鼓励传统音乐活态传承人收徒、口传心授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还需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可以完成文化遗产的延续,同时传统民族音乐的保护与开发也能得以继续升华。第二,加强生态环境、风俗习惯的保护。民族音乐的产生是源于原生态的民族土壤发展而来的,现实基础和文化土壤,这也为康巴什地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自身的文化土壤,否则如果只是简单利用现代科技学习教授,那么他们所代表的文化遗产就会而临逐渐地褪色和干枯。第三,加强民族历史文化素养,无论是传统家族、师徒的口传心授还是现代大学音乐教授。传授者要以民族历史文化为载体,运用信息化的音乐教育手段,加之现代互联网+、创新的音乐教育模式的辅助,渗透城市中的民族音乐烟火气息,丰富城市中的民族音乐土壤。听到城市的脉搏,让民族音乐成为城市景观的特质,从多方面探索挖掘民族音乐内在的文化价值,从而逐步让人们热爱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
其次是注重多元化。一方而,吸收进步的,与文艺发展规律相匹配的其他民族音乐的可取之处。获取不同民族音乐文化中所蕴藏的精神品质与内在价值性,如著名的蒙古族歌唱家拉苏荣老师在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又借鉴了民族的包括四夷之乐在内的声乐旋律,较好地解决了长短调演唱过程中运用呼吸的难题,在民族音乐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技巧,赢得了国内外听众的赞誉,大大提升了我们的民族形象。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新时代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动力源泉。音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民族形象,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