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鼎
拥有发达和开放的金融市场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发达和开放的金融市场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可供增值和避险的金融资产,增加本币的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境外投资者持有本币的意愿。从全球范围来看,英镑、美元的国际化进程,都与英国和美国具有发达而开放的金融市场密不可分。因此,稳步推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开放,对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发达和开放的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与国际金融市场相互联通。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加快,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金融市场得到较快发展。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衍生品市场。从货币市场来看,近年来中国票据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迅速。2022年,全国共发生票据业务结算超过1亿笔,结算金额接近100万亿元;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交易的总规模接近150万亿元。从资本市场来看,中国债券市场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债券市场,2022年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44.8万亿元;中国股票市场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股票市场,2022年,A股IPO(首次公开募股)募资接近6000亿元,成为当年IPO募资规模最大的市场。中国衍生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根据期货业协会(FIA)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场内期货与期权成交量占全球成交量比重超过20%,居全球第二位。
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逐渐形成了通过合格的境外投资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机制,以及沪深港通、债券通、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互换通等机制进行境内外互联互通的双向开放格局。此外,境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发行熊猫债券(境外机构在中国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方式在中国进行融资。截至2021年末,已有近70家境外发行人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熊猫债券,累计发行量超过4000亿元。
加快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也是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国已设立21个省级自贸区和1个省级自贸港。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还表现在各类机构“走出去”的渠道越来越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的推出为境内投资者进行境外投资提供了通道。截至2022年底,国家外汇管理局已累计批准QDII额度超过1600亿美元。此外,国家不断推出支持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的政策。2023年2月,证监会发布新规,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开始实行备案制。这些措施都使得中国金融市场融入全球市场的程度不断加深。
中国金融市场越来越得到境外投资者的重视。A股市场的股票先后被纳入MSCI(摩根士丹利)、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全球三大国际主流股票指数。中国国债也被纳入国际三大主流债券指数。境外投资者越来越多地配置人民币资产。2022年末,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境内人民币存款、贷款、股票和债券等四类资产的总规模达到9.6万亿元。其中,持有境内股票市值3.2万亿元,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3.5万亿元。
尽管中国金融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市场的广度、深度以及开放度仍然不足,如果不加以改善,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的步伐。
一是中国金融市场仍不发达。中国金融市场总量与经济体量并不相符。2022年,虽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美国GDP的比例超过70%,但资本市场总量只占美国的20%左右。从金融市场的运作看,A股市场运行机制尚不成熟,部分上市企业质量不高,股市的波动性较大;债券市场存在较多的管制,市场流动性不足,信用评级体系还不完善,信用债违约事件时有发生。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股票和债券的比例仍然较低。2022年末,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股票市值占境内流通股票市值的比重为5%左右,持有的债券市值占境内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的比重为2.4%,外资占比不仅远低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而且低于一些发展中经济体。有数据显示,2022年末,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国债超过30%被外资持有。从衍生品市场看,中国衍生品市场结构单一,商品类衍生品占据衍生品市场绝大部分份额,而利率、股指等金融类衍生品所占份额较小,无法充分满足境外投资者对金融资产多样化的需求。
2023年6月1日,上海一建筑物电子屏上显示出当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恒生指数的报收情况。
二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度不足。根据Chinn-Ito金融开放指数(KAOPEN),2020年中国金融开放指数为0.16,低于主要发达国家水平。根据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金融业直接投资(FDI)限制指数为0.05,在OECD统计的84个经济体中,由低到高排名第46位。这说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限制度仍然较高。金融市场开放不足的突出表现是资本项目开放不足,这将导致境外人民币资金对国内金融资产的投资渠道受到限制。
三是中国金融市场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金融投资者在中国境内办理业务的手续相对复杂,成本也相对较高。例如,投资者在远期市场进行锁汇的条件较为严格,流程较为复杂,导致了投资者面临的汇率风险以及风险对冲成本增加。此外,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还存在着“碎片化”和“管道式”特征,各开放政策和渠道之间缺乏协调。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政策后,由于商业银行等机构对于入围企业的筛选条件非常严格,导致能够享受这一政策的企业仅占很少的比例。
四是充分利用国际合作平台推进开放。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有密切的经贸往来,因此,应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平台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也使得区域内国家的经贸和金融合作更加密切。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制,吸引RCEP国家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进行投融资,同时鼓励中国的机构进入RCEP国家进行投融资。还需要发展与RCEP国家金融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建立更顺畅的人民币境内外循环机制。
一个发达而开放的金融市场,需要能为投资者提供足够丰富的金融产品、充分地对外开放,以及具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和健全的监管制度。在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开放方面,我们还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一是丰富金融产品和完善金融市场。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大规模持有,有赖于金融产品的丰富和市场机制的完善,需要满足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需求。金融市场不仅需要为投资者提供品种多样的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还需要为投资者提供不同类型的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同时,应继续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金融配套设施的建设,减少人民币资产的流動限制和交易成本,使人民币资产更加便利地在境内外流动。
二是推动各开放渠道和政策的整合。要解决市场开放中存在的“碎片化”等问题,注重各类开放渠道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使政策保持一致性与稳定性;还应推动开放向制度性开放转变,构建统一的开放体系。这就需要继续推动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准入制度、会计制度以及税务制度等相关制度建设并与国际标准接轨,从而构建更加市场化以及更友好的投融资环境。
2022年9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2022年人民币国债在澳门发行。
三是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一方面,沪深港通等机制需要不断优化,包括进一步优化交易机制、延伸投资领域、拓宽投资类别等。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债券通等机制,包括优化交易流程、扩大投资品种以及放宽资金流通限制等。另外,要进一步加快在自贸区(自贸港)进行资本项目开放的试点和推广工作。
四是加强对资本跨境流动的风险控制。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必然会伴随大规模的资本跨境流动,如果不对资本跨境流动的风险加以防范和控制,将会扰乱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汇率制度和外汇市场建设,形成更为市场化的汇率制度,使汇率政策更具灵活性;丰富外汇市场中的交易主体和产品类型,从而充分发挥汇率以及外汇市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调节作用和应对能力。另一方面,要健全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这就需要丰富和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政策工具,健全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机制,从而提升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能力。
建立发达和开放的金融市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一个发达、开放的金融市场和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但资本项目开放必须兼顾开放度和安全性,需要根据中国的宏观经济战略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