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开美
朱兰兰从药店下班回来,儿子阳阳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她:“妈,爸爸又拿了柜子里的钱打麻将去了。当时我不许他去,他却甩开了我。”
朱兰兰迅速回房间,打开壁柜里的抽屉,拿起一叠钱数了下,发现少了三百元。朱兰兰气不打一处来,拉住阳阳的手:“走,我们到柳伯的麻将馆去找他,他平时都是在他那儿玩牌的。”
事情是这样:阳阳放学回来,发现爸爸王碧波在抽屉里寻找什么,出于好奇,他忙凑过去看个究竟。当他发现爸爸拿了几张百元钞票时,他立马抱住了爸爸的双腿说:“你不要去,不然我就告诉妈妈。”
这时,王碧波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接起来,只听对方说:“快点儿呀,就等你一个人啦。”
“好,我马上过来!”王碧波挂了电话。
阳阳将爸爸的双腿抱得更紧了:“肯定是三缺一,你不要去!”
王碧波掰开了阳阳的手,跨出客厅,离开了家。
朱兰兰和阳阳来到了一个麻将馆,只见大厅里摆了五六张电动麻将桌,每桌围着四个人。朱兰兰在人群中寻找王碧波,可就是不见他的影子。
这时,店老板出来了:“找王师傅吗?他今天没有来呢。”
路过的一位客人插话:“我刚过来时,看见老王和一群人在万达广场仓库门前。”
他跑到万达广场那里干吗去了?朱兰兰琢磨着,只好领着阳阳往万达广场仓库方向赶去。
朱兰兰和阳阳到了万达广场。原来,万达广场仓库门前停着一辆大货车,货车墙板上贴有一条红色标语:“洪水无情人有情,望城人民与东荆人民心连心。”十多米长的拖厢里面装满了方便面和矿泉水。
朱兰兰侧过头来,只见墙上贴着一张“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捐助名单”。她过目起来:张绍林,三百元;伍友清,二百元;王碧波,三百元……朱兰兰心里明白了,王碧波拿了家里的钱参加了募捐。这几天她在新闻里看过,东荆市发生了百年未遇的洪水,王碧波这是献了份爱心。
仓库门前站着的那位民政局干部发话了:“大家辛苦点儿,加班将这车货装起来,我们要连夜赶往东荆市。”
这时,一群民工出来了,他们有的搬着矿泉水,有的搬着方便面,向拖厢方向走去。王碧波走在最前面。他接近拖厢后,将两箱矿泉水放在地上,随挑板走到货车拖厢里,给其他民工接起货来。他没有发现不远处的妻子和儿子,而妻子和儿子却看见了他。
朱兰兰拉着阳阳的手说:“走,回家,误会你爸爸了。”
买龙虾
清晨,在集贸市场第一个摊位,郑兰英面前摆着两篓红色龙虾。她在这里叫卖多时了,很多客人瞟一眼龙虾,连价都不问就走了,主要因为她的虾个头儿瘦小,看上去又不新鲜。
郑兰英和她的丈夫养了四十亩水面的龙虾,今年卖出了一万多块。可是前不久,她的丈夫骑摩托车在卖龙虾的途中不小心摔伤了右大腿,住进了市中心医院。
这时,她的摊儿前来了一位穿格花西服的男人。男人看完她的龙虾,抬起头来:“哟,好面熟,你是我在市中心医院骨外科病室见到的那位老乡吗?”
郑兰英听客人这么一说,仔细辨认,连连点头:“是的是的,这么巧啊。”
男人名叫游坤,前几天到市中心医院去看望一位双脚骨折的病人,在十六病室里,听到了同病室的这个女士在接电话。等她讲完话挂机后,游坤问:“你是不是荷花镇的?”
“是啊,您是怎么知道的?”郑兰英望着游坤。
“只有我们那边的人是这种弹舌音。”游坤说完,又问,“你们家谁在住院?”
“我老公骑摩托车摔了一跤,大腿骨折,昨天刚做了手术。我在这里陪护。”
郑兰英见愣着的游坤,忙说:“买点儿龙虾吧。我的龙虾虽没有别人的大,没有别人的肥,但我的价格也便宜些,别人的一斤三十块,我的一斤只卖二十五块。”
“你来卖龙虾了,那医院的病人是谁在护理呢?”游坤问。
“我儿子关了武汉的理发店,今天是他在病房陪护。”
“干吗不等龙虾长大了卖呢?那样价钱就好些。”
郑兰英说:“住院时交了两万块,昨天医院又发了催款通知书,还要交一万块。我没有钱了,只有回家将龙虾卖掉。”
“一个骨折病人,医药费怎么这么贵呢?”
“主要是当时在家里拖了两天才住院,现在发展成血栓了。”郑兰英说,“当时,我们没有买意外伤害险,医药费又不能报销,全靠自己掏腰包。”
游坤很同情这位在病房邂逅的老乡。他决定帮她一把:“这龙虾多少斤?我全要了。”
“早上拖来是一百斤,只卖了十斤,应该还有九十斤。”郑兰英问,“您买那么多干吗?”
“我家在镇上有个餐馆,用得着。”
“那太谢谢您了!”郑兰英说着,将两篓龙虾放在秤上一称,刚好九十斤。
“别人都卖三十块一斤,三十块就三十块吧。你还等这笔钱救人呢,微信二维码给我。”游坤掏出手机。
郑兰英将胸前挂着的二维码伸出来,游坤扫了一下。
“九十斤,一共两千二百五十块。”郑兰英说。
这时,郑兰英的手机语音响起:“微信收款,两千七百元。”
“不要这么多。我家的龙虾比别人的小些、瘦些。”
“算了,就这样。我也是买回家赚钱去的呀。你快收拾东西回家,带上钱,赶到医院去吧。”
游坤将两篓龙虾搬到自己的面包车上。他心里有打算,购回的这批龙虾,价格不能让妻子知道,对妻子还是要说二十五块一斤买的,否则妻子会怪罪自己的;如果大师傅做出来的菜卖不出好价钱,他认为也值得,因为他帮助了一个困难户,解决了老鄉的燃眉之急。